今天小编分享的互联网经验:2023中国ESG这一年:在矛盾与摸索中前行,欢迎阅读。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文 | 自象限,作者丨罗辑,编辑丨程心
2023 年,许多行业开始争抢 ESG 人才,在猎聘 APP 上搜索 "ESG",相关岗位月薪可以达到 10W~13W,甚至一些行业应届生的起薪都达到 2~4 万。在就业普遍面临压力的 2023 年,这种反常很能说明问题。
更宏观的数据也有证明,在 2023 年 11 月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 ESG 发展报告(2023 年)》数据显示,2023 年有接近 1800 家 A 股上市公司单独发布 ESG 相关报告,披露率超过 35%,相较去年有大幅增长。
当然,也同样不可否认,中国 ESG 仍然处在非常早期的阶段。从数据也可以看到,虽然独立披露 ESG 的企业在持续增长,但占比仍然较少。
从投资领網域来看,截止 2022 年末,全球可持续基金总资产规模达 2.744 万亿美元。欧洲占到总规模的 81%,美国约占 13%;而整个亚洲(不含日本)总资产才接近 520 亿美元,占比约 1.9%。
除了规模较小,独立发布 ESG 的企业占比较低外,中国企业对于 ESG 的理解也存在较大的分化。
目前,在 ESG 领網域比较活跃的当属互联网企业,这些企业更容易接受先进理念,同时在创业时期接受国际资本,具有全球视野,并且大多在海外上市,在 ESG 方面受到的监管也更加严格。
这些原因共同造就了他们在 ESG 上更加活跃的事实。但作为对比,以制造业、食品零售等为代表的传统行业,虽然许多也已经具备了 ESG 的意识,但对 ESG 的理解仍然停留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层面,而没有从企业自身的角度出发。
当然,中国 ESG 迈出第一步,这无论如何都不是一种批评。但参考国际范围对 ESG 的反常态度,我们会发现:企业牺牲自身利益承担社会责任,这伟大但不可持续,前期这种 " 副作用 " 并没有突显,但下一个阶段就会发现:搞 ESG 本身并不符合 ESG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毕竟任何事情,有投入有产出才是正向循环。
ESG 的本质,并不是要企业牺牲自身利益来承担社会责任,而是通过规范治理,让企业本身可以可持续发展。至于社会责任,其实是企业良好经营之后,自然而然创造的一种正向的外部性,这也是在给中国企业提了一个醒:我们不能再重蹈覆辙,前路没有参考,需要再度创新。
所以从这个角度回顾整个 2023 年,中国企业在 ESG 的理解和实践,暗处仍藏礁石。
ESG,从核心业务中开花
前文提到,在中国 ESG 市场上最活跃的是互联网企业,但这些企业在 ESG 实践和披露的侧重点上,其实也各有不同。
通过我们全面复盘之后发现,在国内头部的互联网上市企业中,阿里和腾讯披露的 ESG 报告相对详细。其内容不仅涵盖了环境、社会、企业治理在内的各个方向,还展开了详细的执行方案和取得的效果。其中包括十分具体的内容,如公司治理 ESG 的组织架构与权责关系,公司董事会的人员配比,相关执行案例的推进情况等等。
但阿里和腾讯的切入点各有不同。阿里更侧重生态的协同和供应链的管理,即通过上下游的产业协作,带动整个产业链生态共同完成 ESG 的目标;而腾讯则侧重信息安全、个人隐私保护、青少年关怀以及产业火数字化等领網域。
▲ 图源:阿里巴巴 ESG 官网截图
这种特点,显然与这两家企业在业务和基因的不同有关,毕竟阿里以电商为核心,整个供应链、生态涉及的企业规模和生产环节异常庞大。作为对比,腾讯则以社交和游戏为核心,在 2018 年 930 变革之后,腾讯的重心也在逐渐向着产业互联网转移。
简单的说,每家互联网企业的 ESG 策略与其本身的业务和集团属性有关。不止阿里腾讯,我们看到百度也延续其 AI 战略,ESG 的关键以技术为抓手,2023 年,百度并没有发布 ESG 报告,但从其官网已经公布的 19 件进展来看,其 ESG 主要集中在清理各种有害信息,保护用户隐私,以及通过 AI 能力赋能碳中、帮助女性 AI 科学家发挥技术影响力、基于辅助相关研究和社会发展等方面。
但同样是电商企业,京东与阿里也各有不同。京东今年的整体战略更侧重供应链,ESG 策略也更加注重供应来和一线快递人员的福利保障。这一特点无疑是源于自建物流的京东,供应链是其核心能力,同时物流直营也带来的数量庞大的一线员工。
▲ 图源:京东 ESG 官网截图
而作为对比,同样是电商平台的拼多多对 ESG 却并不怎么上心,拼多多曾在 2020 年发布过一次 ESG 报告,但之后并没有新的更新。
有意思的是,拼多多的中国官网并没有 ESG 或社会责任相关的栏目和报告。但在拼多多的英文版官网上,却有独立的 " 社会责任 " 一栏,这似乎也体现出,或许该企业对于国内市场的 ESG 的并不如国外重视。
由于国内并没有声音,我们只能参考拼多多在海外版官网提到的相关动作,主要集中在农业领網域,涉及农业科研、农业供应链改造,农民技术培训和农业扶贫相关的内容。这和拼多多的企业发展一脉相承,拼多多长期重视农业电商,并将农产品打造成平台的一大特色。但即便如此,拼多多在这一块披露的信息也比较简单,且信息基本都停留在 2020 年。
▲ 图源:拼多多英文版官网截图
与电商平台不同,美团不仅发布了 ESG 报告,也发布了 CSR 报告,两份内容互为补充。
但与腾讯、阿里从宏观视角较为详细展开自家企业在 ESG 各方面的工作不同,美团的 ESG 报告更多侧重在环境部分。在这一块的内容,美团具体到了各个分 / 子公司,各个业务模块用水用电的数字,可谓事无巨细。但跳出环境这个板块,在社会及企业治理,其中尤其是企业治理相关的内容,则相对粗放,报告只是列举了公司的理念和规章制度,而缺少具体的执行报告和定量的数据分析支持。
不过,即便行业不同,美团和京东在业务模式上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即拥有大量的一线人员,包括京东快递员、美团外卖员等等。当然,如果准确来讲,京东的快递员是直接受雇于京东的,美团的部分外卖员却并不直接受雇于美团,但这不是重点。
从美团披露的 ESG 报告来看,其关于外卖骑手的关怀主要依靠的是对供应商的管理,然后由供应商去完成对骑手福利、工作环境、安全保障等方面的落地。所以在 ESG 报告中,相关策略措施,也更多是条例型的内容。
当然,即便大多数互联网企业在 ESG 报告的披露上还处在相对早期的水平,但相对于传统行业来说,也已经十分领先了。
今年 1 月在北京举行的 2024 中国餐饮业社会责任大会发布了《2023 年中国餐饮行业 ESG 实践报告》提到,餐饮行业的的 ESG 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中一方面是捐款捐物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则是集中在环保材料,再生能源等环境相关。
毫无疑问,大量传统实体行业对于 ESG 的理解,或者实践仍然比较表面。一些企业将 ESG 作为 CSR 的一个变种,或者简单将 ESG 理解为环保和碳中和。
所以整体看,中国企业的 ESG 水平,呈现出极大的两极分化,而中国企业对于 ESG 的理解还需要市场和时间来培育。
中国 ESG 的矛盾和出路
那么,除了简单粗暴的 " 早期阶段 ",我们应该如何更具象化地理解当前中国企业 ESG 的处境呢?讨论这个问题其实仍然要回到商业的逻辑上来。
从 ESG 的角度来讲,无论是环境、社会、还是治理,本质都是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但这个理念在实践的过程中,却存在一个悖论。
即要实现 ESG 的长期目标,需要前期投入大量的成本,比如在环境方面,放弃更有性价比的普通材料,而采用更具有环保性的材料,比如建设大量的基础设施,保证某个业务运行环节资源的重复利用。比如在社会环节,需要企业附带的承担许多不能产生经济 " 经济效益 " 的事情,耗费企业资源的同时却没有效益产生。比如在企业治理环节,更公平、公开的企业管理组织架构,必然让企业的当权者的权利受到制约,但 ESG 的推动却又依赖于这些企业当权者的推动。
整体上,ESG 的实施过程多少有点 " 欲练此功,必先自宫 " 的味道。即由这一代人的投入,来为下一代创造利益,这种来自时间上的利益错配,才是对人性、对 ESG 的最大考验。
从这些角度来看,但凡是一个正常的管理者,以普遍理性的角度,都很难为 ESG 买单。
我们在许多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中看到这样的场景。比如在《流浪地球》中,大量人员反对流浪地球计划,就是因为牺牲当代人的利益去拯救未来的人类。而在《三体》中,人类为了对抗三体危机而改变了全球经济、科技的发展方向,最终导致人类进入大谷底时代,在痛苦和反思中,人类悟出了 " 给岁月以文明,而非给文明以岁月 " 的哲理。
▲ 图源:《流浪地球 2》剧照
这种哲学的思考自然也出现在 ESG 的落地上。中金公司研究部也曾提到,"ESG 建设初期,新增的 ESG 投入会损害公司的利润,只有到一定的时间或者是评级达到一定的评分,才会产生正向收益。"
所以如何去调动企业在当前阶段的积极性,平衡短期和长期的利益其实才是 ESG 实现的最大考验。
中国的企业家其实都是非常务实的企业家,比如我们前面提到,许多企业的 ESG 以捐款为主,我们说这是对 ESG 理解浅薄的表现。但其实除此之外,它的另一个原因,是捐款是满足社会政策对企业 ESG 的强制要求最简单便捷的路径。
这从 ESG 的角度而言,显然是企业在政策强制要求下的一种被动敷衍的行为。但虽然我们明确其中的原因,从 ESG 的悖论来看,当前阶段也仍然只能依靠一些刚性的政策指标来推动企业来完成 ESG 的前期投入。
比如在环境领網域,中国提出的 "3050 目标 "。比如 2023 年 2 月,深交所发布新修订的《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 3 号——行业信息披露》,提出要强化 ESG 信息披露等多项要求。
比如港交所进入 2022 年之后就开始全面执行新版 ESG 指引,并对 ESG 采取强制性的监管。如今在港交所上市的企业需要按照新版 ESG 指引披露 ESG 报告,如不披露就需要解释。
除此之外,在资本市场上,随着打着 ESG 旗号的基金越来越多,上市公司如果想要以更低的成本募资,也必需公布相应的 ESG 报告。这些因素,都在强制推动着企业将 ESG 的相关工作落到实处。
通过这种政策和市场因素带来的强制性,能够推动企业走过 ESG 最艰难的投入阶段。
在这个阶段,企业会将 ESG 的投入看做是一种成本。当走过了成本投入阶段,当 ESG 的效益得到了体现,后期企业对于 ESG 的投入就更多会被视为是一种投资。
当然,通过政策和市场推动,对于一种理念的实践来讲,并不是一个长久之计计。真正要让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是要让企业在实践 ESG 的过程中真正有利可图。
企业本质上的追求利润的,而让企业可持续发展的 ESG 维护的也是企业的长期利益。而这种企业发展的微妙平衡,还需要在实践中更多的去摸索。
结尾
虽然整个 2023 年,ESG 的发展并不顺利。但毫无疑问,走过 20 年的 ESG 已经在全球范围成为了一种共识。
从普华永道 2023 年全球投资调查报告来看,绝大部分投资者都同意 ESG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意义。而更重要的是,这种共识还在持续增加。
从普华永道的调查数据来看,2023 年,全球投资者对通胀、地缘政治冲突、宏观经济波动等原来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的担忧已经开始下降,取而代之的,是投资人对气候变化,社会不平等,健康风险的担忧在增加。
其中,71% 的的受访者同意或非常同意这环境、社会及治理在企业绩效中的作用会在未来越大;60% 的受访者同意或强烈同意他们的公司愿意将投资环境、社会及治理作为竞争优势。
▲ 图源:普华永道 2023 投资者调查报告截图
未来的趋势是确定的,但走向未来的道路却注定坎坷。
ESG 必须要经历一个博弈的过程,这既是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博弈,也是当前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博弈,是程式正义和事实正义的博弈,也是理论正确与实践正确的博弈。
这场博弈不是对错之争,也不是正义与邪恶之战。而是通过大家不断的碰撞,拉扯,争取和妥协,实现一个正确的,可落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所以我们也期待,在 2024 或者不远的将来,更好的 ESG,更早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