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苹果勇闯巨头坟场,欢迎阅读。
文 | 谢泽锋
编辑 | 杨旭然
预售即售罄后,苹果 Vision Pro 遭到了一波退货潮,被吐槽 " 笨重、头晕、缺乏性价比 "。Meta CEO 扎克伯格认为自家的 Quest 3 更好,埃隆 · 马斯克则表示 " 还差点意思 "。
就像当年的 iPhone1,Vision Pro 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实用意义。
早在 2005 年,乔布斯在一次采访中畅想过这样一种产品—— " 视频耳机 "。
" 你可以把它装在口袋里随身携带,戴上后可以看到家里 50 寸离子电视同样能看到的东西。就像一个巨大的护目镜。"
跨越 19 年之后,苹果头显 Vision Pro 在 2024 年 1 月 19 日开启预售,不到五分钟,伺服器被挤爆,半小时直接售罄。这是 MR 作为一个产业所展示出的又一个高光时刻。
2012 年年底,帕尔默 · 拉奇在众筹网站上发布了 Oculus 的原型机,开启了科技界向虚拟现实进发的新纪元。
此后,字节跳动、Meta、微软、索尼等等大厂纷纷进场布局,由此衍生的 VR/AR、元宇宙、MR 等等产业方向,不断挑动着资本市场的神经,但结局大多不堪。此时,苹果 Vision Pro 横空出世,完成了乔布斯遗愿之外,更重要的意义是在产业寒冬中点燃了一把火。
只是,苹果目前的股价已经回到了 2022 年年初的高点,Vision Pro 并未展现出助推股价的能量,巴菲特也开始减持苹果股份;但另一边,苹果 MR 却似乎侧面引起投资者对 Meta 的关注——后者股价刚刚完成了史诗级别的大翻盘。
这种大背景之下,苹果的任务是艰巨的:勇闯一个布满了无数失败的巨头坟场。
01 Vision Pro= 初代 iPhone?
果粉们的热情一度挤爆了伺服器。佩戴 Vision Pro 变成一种时尚,抢购成功的科技爱好者头戴 Vision Pro 坐地铁、过马路、看电影、健身房撸铁,解锁各种体验方式。
智能手机在主要经济体市场趋于饱和,加上安卓阵营的友商们强势反弹,作为苹果营收主力军的 iphone 逐渐碰到增长天花板。
目前,智能机硬體更新陷入瓶颈期,挤牙膏式的换代加上不少的 bug,15 系列销量并不尽如人意,甚至临近春节,苹果官网启动了罕见的打折促销活动。
虽然 2023 年苹果手机在全球市场依旧强势,但在最为重要的中国市场,其市场份额下滑了 2.2%。
在这个关键的临界点,MR(混合现实)头显产品被视作苹果未来十年的核心战略之一。
Vision Pro 之于苹果更像是初代 iPhone,就像埃隆 · 马斯克在初次体验后所评论的那样:" 感觉还差点意思,并没有让我眼前一亮。但曾经 iPhone 1 也并不出色,它的实用性低于其他产品,但到了 iPhone3,无疑是最好的智能手机 "。
科技大厂们探索虚拟现实十余年之久,苹果并非先行者,Vision Pro 也有不少 " 槽点 ":价格昂贵,設定过程漫长,不够流畅,黑夜里手势操作失灵,适配的应用太稀少,长期佩戴会产生晕眩感觉,超过 600g 的重量,戴起来并不舒服。
但其中也有许多 " 黑科技 ",比如眼球和手势追踪;搭载的两个微型 OLED 螢幕,集成了 2300 万像素,相当于给每个眼睛一个 4K 电视,内置苹果自家的 M2 芯片和全新的 R1 芯片 , 可以在 12 毫秒内传输新影像到显示屏,显著减少延迟。
而且,囿于工艺相当复杂、Micro OLED 显示屏产量不足,大规模量产并不现实。据说,苹果最初希望每年销售 300 万台,后来削减至 100 万台,之后又再降至首批备货 40 万台。
再加上,VR 产品并非手机那样的必需品。这些都决定了 Vision Pro 短期内不会大幅放量。
Vision Pro 的象征性意义要大于实际应用的价值。硅谷管理大师杰弗里 · 摩尔在其著作《跨越鸿沟》中指出,一款技术型产品要实现大众普及,要先经历 2.5% 的技术狂热者尝鲜;紧接着,随着技术进步、产品更加好用,会吸引 13.5% 的早期用户;随后,渗透率会逐渐增加,最终成为大众日常使用的产品。
有调查数据显示,目前美国 13% 的家庭有 VR 头显,其中 70% 用来玩游戏。也就是说,VR 产品来到了跨越鸿沟的关键拐点。段永平就认为,参照 iPhone 目前约 13 亿的全球活跃用户,如果 1% 的 iPhone 用户购买,那就是 1300 万。他估计 3-5 年内,Vision Pro 就会千万级的产品。
按照 2.5-3 万 / 台的价格计算,VR 设备每年将给苹果贡献 3250 亿元 -3900 亿元的收入,将超过 Mac,成为苹果第二大单品。
02 空间计算时代
从 PC 到智能手机再到 MR 设备,可以理解为个人计算、移动计算跨越到空间计算时代的跃迁,原本简单的人机互動更新为 " 人 + 机 + 环境 " 的多维度互動。
可以将其想象成《三体》中的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的展开。此前,用户只能盯着 PC 和手机的螢幕操作,戴上 Vision Pro,用户随即进入三维空间,周围的空间就会被利用起来。
这彻底改变了智能设备的互動逻辑,使得数字内容与物理空间无缝融合。
互動向空间延伸是大势所趋
当用户同时打开多个視窗时,页面不再像手机上相互重叠,而是可以在现实空间中放大、缩小、旋转、倾斜,人们还可以用眼睛、手来控制,这种极为神奇的感觉是其他科技产品无法提供的。
苹果为此研发了适配 Vision Pro 的空间计算作業系統 Vision OS,并公布了诸多底层开发工具和框架,力图打造 Vision 软硬體生态。这套空间计算作業系統脱胎于苹果母体,与 iPhone、iPad、Mac 完美融合。
得益于数量庞大的苹果拥趸,苹果公司正试图引领空间计算时代。
过去十余年,VR 硬體的性能限制和内容匮乏,是 VR 产业无法逾越的两座大山。即便 Meta、字节跳动强势入局,行业经历短暂辉煌,又再度沉寂。PICO CEO 周宏伟就曾指出," 大家对 VR 行业和市场的发展估计得比较乐观,实际发展没有那么快。"
全球 VR/AR 设备出货量在 2021 年达到 1123 万台的高峰后,随后连续两年下滑,2023 年下探至 810 万台。
在很多人看来,VR 头盔有些鸡肋,人们不愿支付高溢价购买这类较为昂贵的产品。时至今日,VR 设备还未完成从科技先锋者购买到大众消费品的过渡期。
2022 年,元宇宙昙花一现,随后便陷入几乎无人问津的地步:Meta 开启了两轮大裁员,波及人数超过 2 万人;PICO 优化 300 余人,整体占比约为 23%;微软解散了成立仅 4 个月的工业元宇宙团队;腾讯裁撤了元宇宙 XR 部门;快手和爱奇艺的元宇宙业务也进入暂停或解散状态;百度 " 希壤 " 负责人马杰从百度离职转战 AIGC。
这些信息都表明,VR 这件事,比打造一款新型智能手机要难的多。Meta 入局至今,仍然靠广告收入稳定基本盘,在虚拟现实领網域仍没有太深厚的护城河。
苹果无疑是全球科技领網域具有标杆性和引领性意义的巨头。相比 Meta、字节跳动、百度等玩家,它在軟體应用层、硬體芯片自研、品质把控、工业设计等都处于领先地位。比如, Vision OS 类似于 iOS/iPad OS/Mac OS 在 3D 空间中的移植,果粉们在使用 Vision Pro 时就会更加顺手,不会产生太强的 " 违和感 "。
在行业下行周期,苹果酝酿多年的 MR 产品终于问世,对于行业来说是一剂急需的强心针。
03 下一个十年
有点像埃隆 · 马斯克在创办特斯拉时确定的 " 三步走 " 战略,先推出一款超豪华车 Roadster,谋定高端形象,后续再打造更畅销的大众车型,提升销量和规模。苹果也在遵循这个顺序。
但作为一个被寄予厚望的品类,MR 类设备的整体出货量着实少得可怜。2023 年全球卖出的虚拟设备还不及游戏机——尽管日趋式微,任天堂掌机 Switch 年度出货量依然有 1590 万台,索尼 Play Station 5 全球出货量连续高增至 2164 万部,而 VR+AR 仅有 810 万台。
这样的市场规模如果持续下去,根本无法支撑一个行业的长期繁盛,也不能帮助苹果这样的巨头再次起舞。
META 和字节跳动的 VR 项目先后受挫
近些年,iPhone 更新被吐槽缺乏创新力,Mac 变得更重臃肿——你甚至可以把这几代产品看成一个产品,改变的只是内部算力的提升。
如今苹果 M 系列芯片的日臻纯熟,迈进三维空间成为了苹果最核心的创新方向。
得益于苹果强大的号召力,目前适配 Vision Pro 的应用正稳步进行,微软、迪士尼等行业龙头都开始和苹果合作。
目前苹果自家的 iWork 套件中,初期只有 Keynote 一款应用原生支持 Vision Pro。微软则显得非常积极,Office 生产力工具不仅全套适配,而且可以在和团队视频通话时,进行沉浸式讨论、演示和调整。
而且,相比 iPhone,Vision Pro 的潜力不仅体现在 C 端的游戏、音乐、影音视听等层面,更重要的则是帮助苹果打开通往 B 端市场的大门。
特别在教育、工业设计、机械维修、医疗等领網域,MR 都拥有巨大的想象空间。譬如,在手术时,借助实时生成的人体器官 3D 影像,可以辅助医生做出更加精确的决策,大幅缩短手术时长。
苹果已经和爱思唯尔合作研发了医学教育軟體 Complete Heart X,通过 3D 模型和动画帮助医学生理解心脏病,打破传统的二维教学限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心脏纤维性颤动等医学问题。
VR 在医疗领網域有广泛应用前景
在空间计算的基础上,Vision Pro 还可以将苹果全套产品映射到一个大空间,即实现 One-for-all,涵盖 iPhone 的摄像品质,全系列兼容的 App 体系,AirPods 的空间音频。同时 Vision OS 的愿景就是成为苹果的 All-in-one OS。
这可能就是苹果未来十年的终极夙愿。
但能够利用空间计算特性的应用还很稀少,而且要想实现完美展示也颇具挑战。比如,全球三家大流媒体公司 Netflix、YouTube 和 Spotify 都表示,不会推出 Vision OS 軟體,也不会让其 iPad 应用程式在 Vision Pro 上运行。
第三方适配的軟體和服务短缺,导致其仍然是一个非常小众的产品。
另外,Vision Pro 还未在中国发售,受制于一些限制条件,整体功能也可能会有缩水,因此在中国地区的销售情况也不能太过乐观。
04 写在最后
在后乔布斯时代,苹果的产品被吐槽缺乏创新力。库克领导下,苹果靠着精准的刀法上下收割业绩,但始终未有新的重磅产品问世。这导致虽然其股价不断上涨,但相比微软、英伟达的火爆行情要暗淡不少。
移动互联网时代,苹果称王,成为全世界最具价值的企业,但在 VR、或是未来的 AI 时代,苹果都并非引领者,这是苹果商业帝国最大的隐忧。
需要指出的是,每一款新生事物在诞生之初通常不会好用,这在科技产业中尤其明显,既要足够新颖超前,又要足够适应消费者简单操作易上手的需求,是极其艰难,很少两全的。
身处全球科技最前沿,苹果没有老路可走,也没有太多经验可以借鉴,基业如此庞大的苹果敢于在众多企业折戟 VR 之后迈出这一步,值得尊敬和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