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电影经验:体力活、重表演、新技术,动捕演员的生存现状,欢迎阅读。
文 | 宝珠
在动画、电影、电子游戏和虚拟现实等娱乐领網域,动作捕捉技术正在被广泛应用。
动作捕捉是一种通过记录演员的身体动作,将其转化为数字数据的技术。这些数字数据被应用到计算机生成的角色或场景中,使作品中动画角色的动作更加自然、真实。
在这个过程中,动作捕捉演员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需要具备出色的运动能力和体力,更要有戏剧表演的功底,以确保他们所呈现的动作更加生动、形象。
如今 AI 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动画、游戏市场的冷淡,让许多动捕演员不得不从幕后走向台前。此种语境下,骨朵和几位不同风格、不同领網域、不同性别,甚至入行时间、入行契机都不同的动捕演员,聊了聊他们的生存现状。
01
幕后:动捕是个体力活
不论是入行十余年的大惊讶(化名),还是入行六年的雪卿、入行三年的佳佳,最初对动捕演员这一职业的认知都不全面。
大惊讶第一次参与动捕拍摄是在 2012 年,那时候她作为市体操队队员,为海外某特效电影做特技动捕演员。" 比起现在的光学动捕,早期使用惯性动捕技术时,动捕演员们面临着更加恶劣的工作环境。"
与现在动捕演员只需要穿上专业的动捕服即可在攝影機的拍摄下完成工作不同,受限于早期惯性动捕技术的发展,大惊讶入行时需要穿着厚重的装备和传感器(通常是陀螺仪、加速度计等惯性传感器)进行表演,这对动捕演员来说需要付出大量的体力和精力。
但即使是在光学动捕技术已经大量运用的当下,动捕演员的工作依旧是一个体力活。
刚刚入行不满一年的东华(化名)告诉骨朵,在成为动捕演员前,他曾有多年的國術基础,但成为动捕演员之后,需要一天中重复大量、不同的高难度國術动作。
" 因为我属于专门做武戏的动捕演员,而动捕拍摄和影视作品一样,会在某一阶段集中拍摄某一个人,所以我平时需要不间断地训练,以确保能够完成每一次的拍摄任务。"
东华在日常生活中的训练,一方面是保证身体机能的稳定性,不会因为没有拍摄工作导致身体紧张或國術技巧退化;另一方面是大量的日常训练既可以保证身材,又可以为高强度的体力输出打下基础,从而实现十几个小时的高压拍摄;还有一方面则是随着观众对游戏、动画、特效影片的要求越来越高,东华需要不断增加日常训练的难度,来完成未来的挑战。
但对于动捕演员来说,不仅武戏是体力活,文戏也一样需要花费大量的体力和精力。
雪卿认为,一些比较简单的动作录制对动捕演员来说也存在很多挑战,比如角色的日常待机或者普通人的日常行走等简单的动捕拍摄。" 需要长时间、持续地保持情绪在某一角色的状态中,非常消耗动捕演员的精力。"
对于文戏演员来说,他们的工作与武戏演员的高难度动作相比,需要的时间成本更多。哪怕是简单的行走,也需要拍摄多种角度、情绪与速度录入数据库。同时每个角度、情绪与速度又都需要反复十几次甚至二十几次的拍摄,以便于导演最终的决策。
而且,与武戏演员只需要为國術画面负责不同,文戏演员大多数需要一人分饰多角,大量的角色状态转化,对演员自身来说也存在一定的难度。
实际上,对于动捕演员来说,他们不仅需要体力消化高强度的工作,还需要通过自身的喜好和身体条件,思考如何提升自身的动捕技术,从而满足作品对角色的需求。
02
台前:感受 + 理解 = 成为角色
动捕演员是活在真实世界中的人,但他们饰演的角色则生活在不同的虚拟世界中,因此在表达上会有明显的不同。从作品层面来看,不同的作品和不同的导演,对动捕演员的需求并不一样。
以文戏为例,需要演员在肢体语言、表情上更具有情绪性。" 如果动捕演员的动作不够精准,观众是很难理解角色做这个动作的原因,他们只会觉得莫名其妙。" 雪卿告诉骨朵。
在武戏方面,动捕演员的动作则需要充满力量并且干净利落。虽然在片场真实场景下观看,动捕演员的动作在力道、角度、画面性上已经十分完整,但是运用到虚拟场景中,则会有所缩减。
" 动画画面会吃掉动捕演员的一部分表演。"大惊讶告诉骨朵,不论是文戏还是武戏动捕演员,在拍摄过程中必须将动作的幅度、力度最大限度地呈现,才能更好的为作品服务。
而在动捕演员表演的层面来看,他们需要理解、代入角色并有坚定的信念感,才能成就更好的表演。
" 表现、表达人物是动捕演员的核心技能,要理解角色做某件事情的原因和动机。" 雪卿认为动捕演员需要从潜意识出发来完成表演,才能展现出角色的准确性和差异性。
而佳佳则认为,动捕演员需要先从自身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出发,同时通过对角色的信念感来完成表演。" 动捕演员的工作大多数时候都是没有对手戏、无实物的,所以对我来说信念感最重要。"
与其他入行多年的动捕演员不同,刚刚入行的东华在动捕工作中,遇到过 " 技巧运用 "" 细节把控 " 和 " 满足导演或技术人员的需求 " 等诸多问题。虽然在入行前,东华对动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甚至在专业的培训机构拿到了专业认证,但是当他真正进入项目为角色拍摄动捕的时候,还是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磨合。
03
未来:技术的发展,
对动捕演员有哪些影响?
技术对动捕演员的影响,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来自动捕技术本身的发展,另一中则来自 AI。
几位动捕演员认为,虽然国内的动捕技术目前已经在大范围应用,但动捕产业链的发展其实并不健全。
" 目前动捕依旧属于小众行业。" 雪卿既希望动捕工作能够被大众所熟知,又希望动捕和面捕的技术能够越来越成熟,从而提升画面呈现的质感。在她看来,动捕技术对动捕演员来说,只会让工作越来越便利。但随着新技术而来的,是动捕演员需要提升自身的技能,从而更好的配合、使用新技术。
" 在日常工作中,动捕演员会和不同的公司合作,而这些公司的设备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大惊讶告诉骨朵,因动捕设备的价格高昂,所以一些拥有动捕房的公司在十年内都不会调整设备和技术,但一些新建的动捕房则会优先考虑对新设备、新技术进行采购。因此,动捕演员需要适应不同的动捕设备和动捕技术。
而除了当前应用较多的光学动捕和惯性动捕,还有磁性动捕与机械动捕两种技术也在国内被小范围应用。其中机械动捕并不需要动捕演员,但磁性动捕则对演员的要求较高。
" 磁性动捕需要在演员身上安装传感器并在场地中設定磁场源,利用磁场传感器追踪带有磁性传感器的人体的运动。" 大惊讶介绍,这种动捕模式非常消耗演员的体力。
与动捕本身的技术迭代对动捕演员的要求和影响不同,当前 AI 技术虽然没有对动捕演员带来实质性的影响,但一部分动捕演员也表现出对此项技术的担心。
" 目前动捕演员确实面临着工作少的情况,但我认为这是动画、游戏产业冷淡造成的,而非 AI 技术。" 在大惊讶看来,AI 技术并未真正的运用到动捕领網域当中。
而了解过一些 AI 技术与动捕技术相结合的案例后,佳佳对此仍然抱有更加乐观的看法," 现在有很多 AI 形象或者概念数字人,都是通过动捕演员的表演所呈现而出的。"
但 00 后的东华对 AI 技术在动捕领網域的应用持相反意见。" 先不提 AI 技术能否取代动捕演员,就当前而言,许多动画公司已经有自己的动捕数据库了。" 东华告诉骨朵,除了一些特殊的國術、舞蹈动作,很多动画公司正在尝试通过数据库生成动画角色的表情。
" 当前的技术既然已经能够解决一部分的表情表演,那么未来随着 AI 技术发展,动捕演员即使不被完全替代,也需要学会和 AI 技术协同合作。"
或许在未来,动捕演员不仅需要面临自身业务水平的挑战,还需要学会、适应新技术,才能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表演力,以确保在虚拟世界中呈现出更加吸引人的角色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