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娱乐经验:他票房炸了,口碑也烂了!,欢迎阅读。
有这样一部电影。
其中半个小时主角都在骂:西八!
另外半个小时他在骂:sei gi 呀!(另一种脏话)
最后剩下半小时,他是奉行天降正义的一拳超人。
宗旨就是用一个大嘴巴子,让对方获得如婴儿般的睡眠。
他就是那个被称为" 韩国最后一个男人 " 的——神 · 马东锡。
而这部电影,便是堪称韩国票房神话的《犯罪都市》。
2017 年第一部上映,累计观影人次破六百万。
成为韩国电影史上限制级电影卖座第三名。
2022 年系列第二部上映,马东锡更是一巴掌打出了1269 万的观影人次纪录。
要知道整个韩国也就五千多万的人口。
也就是说平均五个人里面,就有一个人去电影院看了《犯罪都市 2》。
现在,《犯罪都市 3》来势汹汹。
上映 32 天观影人次继续破千万,成为本年度最卖座韩国电影。
但不同于前两部的是。
这一次电影的口碑似乎出现了争议。
虽然男人还是那个男人,爽也依旧爽翻天。
可似乎这个系列的隐患也渐渐浮出水面,让人无法忽视——
其实说起来这系列的剧情十分简单。
就是围绕着 " 怪物警察 " 马东锡的一连串的追凶故事。
是的,别看马东锡打人这么狠。
他确实是一个警察。
只是比流氓更流氓而已。
嫌犯不招供,怎么办?
来,带他去「真实的房间」。
先戴上护具以免被验出伤。
再咔咔咔一顿收拾。
疼倒是其次,主要是吓人,有人甚至直接被吓尿。
到了后来,这个「真实的房间」也愈发成熟。
同事 " 认真 " 擦一下摄像头,嫌犯就应声倒地。
" 真凶 " 马东锡还会热心询问:哎一古,他这是怎么了?
你说碰上这种「流氓」,招还是不招?
当然了,毕竟是警察,一直武力办案难免不好看,也不符合规章制度。
所以马东锡虽然成绩斐然,但也是上司眼里的 " 麻烦制造者 "。
可无奈,他屡教不改。
马东锡还有自己的道理:警察嘛,不就是百姓的棍棒吗?
而且就像那句 " 清官要更奸 " 一样。
有凶残成这样的警察。
是因为还有完全丧失人性的大恶人。
无论是第一部里堪称疯批天花板的哈尔滨张谦蛋。
还是第二部里如疯狗一般砍杀警察的姜海尚。
他们的坏,几乎都是纯粹且极致的。
嗜血成性,杀人完全不眨眼。
还不讲武德。
完全是一批亡命之徒。
所以当他们碰上马东锡,这场正邪大战的张力就被无限拉大。
「以暴制暴」被巧妙 " 合理化 ",观众也从中获得爽感。
但《犯罪都市 3》却玩了一点不一样的。
因为这次马东锡要面对的恶人。
在「内部」。
距离第二部的时间线又过去了七年。
马东锡晋升到了首尔广網域搜查队。
某天意外在一起跳楼案中发现了毒品的线索。
于是一路追查,查到了原来本地的白鲨鱼帮一直与日本山口组有着贩毒制毒的交易。
随后便顺藤摸瓜,成功截获了二十公斤的新型毒品。
以及两个日本黑道成员。
可没想到就在警车回程的途中,又被另一车不明身份的团伙袭击。
刚抓的犯人当场毙命,毒品也不翼而飞。
三位警察也重伤几乎失去行动能力。
所以这伙人是谁?
是山口组的人?
那为什么不是救走车上的同伙,而是杀人灭口?
是白鲨鱼帮的人?
也不可能,因为他们早已被缉毒科一网打尽。
所以很明显,还有一股势力盯上了这些毒品。
一筹莫展的马东锡只好先找到清剿了白鲨鱼帮的缉毒科问问信息。
谁想这位名叫周兴哲的缉毒队长丝毫不友善。
脸上就写了四个大字:无可奉告。
并且态度强硬,语气恶劣。
马东锡多年的警察经验告诉他这里有蹊跷。
但无奈没有证据空口无凭。
只能暂时作罢。
可事实证明他的猜测没有错。
这位周兴哲队长,其实一直利用着职务之便与毒贩交易。
那 20 公斤的毒品也是他的手下劫杀的。
正准备卖给另一个外国黑帮势力。
而且他本人也是及其狂妄自大。
砍杀警察都不带眨眼的。
日本山口组发现自己的货丢了。
便派了武士刀杀手 " 里奇 " 前来收拾残局。
而周兴哲这边也遭人反水,货被私藏。
怎么办?
眼看和外国黑帮的交易日要到了,可东西没了。
于是他选择直接撕破脸杀穿交易伙伴。
威胁对方老大给钱。
也是够疯。
这边山口组的老大盯上了他。
好心打电话提醒他老实把东西还回来。
还被周兴哲反呛一口:你应该直接杀了我。
于是马东锡、周兴哲以及山口组杀手里奇三方势力集结。
围绕着这二十公斤毒品展开了一场武斗 and 智斗。
乍一看,好像故事与前两部也没差多少。
甚至还更复杂了,势力更多,牵扯也更多。
但为什么观众的口碑却直线下滑?
派爷觉得是这一部在复制前两部套路的过程中。
丢失了许多「灵魂」。
其中最明显的就是人物的魅力。
特别是反派和配角这两拨人。
先说反派。
《犯罪都市》第一部的成功,大反派张谦功不可没。
电影开始两场戏就把他整个" 疯批 "的气质刻画出来了。
当地黑帮虽然众多,但局面相对平衡。
有小打小闹,但毕竟目标都是赚钱。
在马东锡这个怪物警察的维系之下,都不会犯大事。
可张谦不一样。
他是外来者,还是一个完全不讲规矩的野蛮外来者。
被黑帮老大侮辱,下一秒就直接掏刀捅死。
惊呆众人。
因为他就是亡命之徒,是已经被通缉的死刑犯,过一天是一天。
于是在这层逻辑之下,他的一切行为都变得未知起来。
你不能用正常人的思维去判断。
他成为了电影里最大的「不稳定因素」。
能杀伤警察,打破了 " 好人战胜坏人 " 的安全感。
于是张谦成为了一个能时刻刺激观众神经的形象。
他坏的纯粹,所以在最后决战中被马东锡按着打时。
才会激发出最大的爽感。
第二部的反派姜海尚也是沿袭这个思路。
做事不考虑后果,不玩心计。
所以输也是输的堂堂正正。
可到了第三部的不一样了,黑警周兴哲依旧是坏。
可他的形象是建立在一种「背叛感」之上。
他游走于几个势力,会用计。
甚至他会开枪。
这一点 " 狡猾 " 的属性让他这个坏人,不讨喜。
很大程度削减了他作为反派的魅力。
其次是《犯罪都市》里的配角们在这一部几乎大换血。
不但警局的同事上司换了面孔。
连贯穿前两部的张夷帅也没了,只在彩蛋露脸。
无疑会让观众产生落差。
要知道在第一部中,它其实塞入了挺多「爽」之外的东西。
比如说那位在追捕中受伤而转回情报科的新警察。
他和马东锡的对话,三言两语却很有力丰满了警察的人物形象。
还有那个小孩。
无论是在动员会上的发言。
还是后面被张谦袭击后用最后一口气告诉马东锡线索。
都是一条十分感人且有能量的副线。
还有马东锡与 KTV 老板之间的江湖情意。
你送我防割衣保住一命。
我送你一次抓住罪犯的机会。
尽管嘴硬,却义气十足。
所以仔细看第一部,它虽然故事简单直接。
可却用寥寥几笔刻画了出了一个丰富的群像。
它的成功是配角、反派再加上马东锡一起成就的。
可第三部没有完成。
新同事魅力缺失,反派力度不够。
再加上没有更新鲜的人物形象加入。
就很难满足阈值被提高的观众们。
这是《犯罪都市》系列的困境。
也是所有其他系列片要面对的共同难题。
貌似现如今,「爽片」慢慢被平反。
观众们开始认可它的单一纯粹。
开始承认观感上的享受。
于是问题来到下一阶段:创新。
类型片可以暂时用 " 爽 " 封住观众们的逻辑。
就比如说如果你喜欢《犯罪都市》这部电影。
那么你就不会在看完两个小时马东锡扇巴掌后。
问:为什么他不开枪。
这就是类型片的魅力和它的诡计。
但这对于独立电影是可行的,对于系列电影则是隐患。
你可以看到第三部中马东锡其实没有展示几次大逼斗的能力。
而是换做了更灵活拳击套路。
这是避免视觉疲劳做出的改变,但利弊同在。
《疾速追杀》系列就很 " 不要脸 " 的利用了这一点。
开始在设定上做文章。
直接用违反物理定律的防弹西装解决了主角为什么打不死的问题。
与此同时它还不断扩充世界观设定。
来完善剧情的新鲜度,同时避免战力膨胀。
以免出现隔壁家人侠系列的离谱情形。
所以我们在《犯罪都市 3》中,看到了多国势力的加入。
故事相较于前两部复杂程度直线上升。
可很遗憾的是多而不精。
几位大佬都没更有意思的展开,而是单纯作为工具人出场。
或许这是一盘大棋。
因为据说这系列当初设想就是八部电影的体量。
而第四部的拍摄也已经完成。
就目前《犯罪都市 3》的票房收益来看。
逼斗侠马东锡的脚步不会停止。
但是下一掌如何扇得好、扇得妙、扇得漂亮。
仍是个难题,也是无可回避的问题。
不过咱依旧期待。
毕竟马东锡的魅力,那可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