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疫苗界大佬跌落神坛:带队98天研发出首款新冠疫苗,曾两度落选中国院士,欢迎阅读。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杜苏敏
医疗领網域的反腐风暴仍在持续。4 月 28 日,国药集团原总工程师杨晓明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的消息登上热搜,因其曾带队研发国内首款新冠灭活疫苗的经历,外界对此事关注度颇高。
消息最早从中国人大网发布的一则报告中流出。4 月 26 日,中国人大网发布的《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关于个别代表的代表资格的报告》中提到,由西藏自治区选出的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十四届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 " 国药集团 ")原总工程师、首席科学家杨晓明,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2024 年 3 月 29 日,西藏自治区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决定罢免杨晓明的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职务。
早年拒绝留在美国,回国后带领武汉所扭亏
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官方资料及多家媒体报道获悉,杨晓明现年 62 岁,于 1962 年出生于甘肃省甘南自治州。1980 年,18 岁的杨晓明考入兰州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开始了为期 5 年的医学专业学习。
从兰州医学院毕业后,杨晓明被分配到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下称 " 兰州所 "),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组长、研究室副主任等职务。2022 年,杨晓明在接受采访时曾透露,自己在大学毕业到部門不到一年,就被派往日本学习,后来又去美国。此外,在兰州所工作时期,因研发出第二代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杨晓明又受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邀请,以高级访问学者的身份赴美学习,并在美国完成了第三代基因工程百日咳疫苗的构建。
访问期结束后,杨晓明拒绝了导师的挽留,选择回国。对于回国的原因,杨晓明在 2021 年接受观察者网采访时曾提到," 我在美国的每一天都尽可能地多看、多学、多作对比、多找差距,因为我知道我肯定是要回来的。"
回国后,杨晓明进入中国生物制品总公司(为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曾用名,下称 " 中国生物 ")相继担任过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下称 " 武汉所 ")常务副所长、所长、党委副书记等职务。对于这段经历,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官网上一篇关于杨晓明的文章这样写道,在武汉的八年时间里,杨晓明力主上马了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冻干狂犬病疫苗、乙型腦炎疫苗等项目,新建血液制品自动化生产车间,提升血液制品工艺和产能,大幅度改革管理体系,迅速改变了企业面貌。
图片来源: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官网
而在前述接受观察者网采访时,杨晓明也提到了自己给武汉所留下的改变," 我在武汉花了大力气改革,推出了各种各样的奖励政策、科研政策。到我离开的时候,武汉所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最初的落后亏损摇身一变,成了集团内部名列前茅的企业。"
出色的科研及管理能力让杨晓明一路晋升。2010 年 5 月,杨晓明被任命为中国生物总经理兼党委书记,此后又担任董事长。在此期间,杨晓明还兼任过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等职。
带队 98 天研发出新冠疫苗
比起过人的履历,杨晓明更为人熟知的经历则是带队研发了中国首款冠病灭活疫苗。2020 年新冠疫情暴发后,中国生物成立了由科技部 "863" 计划疫苗项目首席科学家杨晓明挂帅的科研突破瓶頸领导小组,布局三个研究所开发新冠病毒疫苗。
2020 年 12 月 30 日,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的灭活疫苗获批附条件上市,成为国内获批的首款新冠灭活疫苗。两个多月后,由武汉所研发的新冠灭活疫苗也通过了附条件上市申请。
2021 年 4 月下旬,杨晓明在第十九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 " 深圳论坛 " 上称,中国仅用了 98 天就研发出新冠灭活疫苗。
实际上,98 天获批临床试验,78 天完成Ⅰ / Ⅱ期临床试验,从研发到正式获批,中国生物的新冠灭活疫苗只用了 335 天。总时间不到一年,这样的速度也被杨晓明称为奇迹。
根据央广网 2022 年 10 月的报道,为了确保疫苗的可及性,国药集团先后投入约 300 亿元建成 6 个 P3 高等级生物安全生产车间和 3 个 P3 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新冠疫苗总体年产能达到了 100 亿剂,成为全球最大新冠疫苗研发生产基地和最大供应商。
2021 年,国药集团营业收入首次突破 7000 亿元,利润总额超过 1000 亿元,年末资产总额达到 5640 亿元,并在 2022 年《财富》公布的世界 500 强企业榜单中位列第 80 位,首次迈进百强,跃居全球制药企业第 1 位。
实际上,除了带队研发新冠疫苗之外,杨晓明还曾在疫情暴发初期率领团队到武汉实地检测,在 48 小时内研发出首批被官方推荐使用的试剂盒。2020 年 1 月,杨晓明团队还率先提出并研发应用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和特异免疫球蛋白疗法;同年 9 月,杨晓明获得 "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 的称号。
2021 年和 2023 年,杨晓明还分别入选当年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但均未能当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