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互联网经验:国产AI搜索赛道“厮杀”大战打响,谁能笑到最后?,欢迎阅读。
图片来源:月之暗面 Kimi
蓝鲸新闻 10 月 19 日讯(记者 朱俊熹)与人类的思考方式类似、将棘手问题分解为小任务、能自我纠正错误—— 2024 年 9 月,OpenAI 用全新的推理大模型 o1 再次证明了其在全球 AI 公司中的领先身位。就在近一个月之后,类似的描述也出现在了国内 AI 独角兽的新功能介绍中,但聚焦于更为细分的 AI 搜索领網域。
据 AI 初创公司月之暗面(Moonshot AI)此前预告,最新版本的智能助手 Kimi 探索版在本周一前向所有用户开放。该版本具备 AI 自主搜索能力,可以模拟人类的推理思考过程,执行深度搜索。就在这条官宣消息的同一日,另一家中国大模型独角兽公司智谱 AI 也上线了 AI 搜索功能,同样主打深度推理,强调搜索过程就像人类一样层层递进。
大模型行业的两家领先者都选择在搜索赛道上迈进一步,引入思维链对 AI 搜索进行改良。在商业化前景未明的情况下,深度搜索又是否能为它们拉到更多的用户呢?
AI 搜索 + 深度推理,国产版 o1?
随着国内外大模型产业都在积极探索商业化应用,AI 搜索已成为备受瞩目的落地赛道之一。英伟达 CEO 黄仁勋很早就曾表示,几乎每天都会使用 AI 搜索引擎 Perplexity。今年 7 月,行业领军者 OpenAI 也开始测试 AI 搜索工具 SearchGPT,正式推出之前就让谷歌股价应声下跌。而在国内,搜索巨头百度宣称已有 18% 的搜索结果由 AI 生成。
借助 AI 搜索对网页内容的直接总结,用户无需再逐一点开蓝色链接,但有时也会出现答复冗杂或错漏的情况。Kimi 探索版的更新之处在于,它能够先识别用户的真实提问意图,将复杂的提问转换为多个关键词。并且具备反思能力,可以即时补充搜索结果。
据月之暗面介绍,Kimi 探索版的搜索量是普通版的 10 倍,一次搜索可以精读超过 500 个页面。在其官方对外口径中,产品负责人自信地表示," 如果 Kimi 搜不到的信息,那大概率用户也很难自己通过传统搜索引擎找到。"
以 " 历届诺贝尔奖得主中,哪些人与今年诺贝尔化学奖最年轻的获奖者来自同一国家?" 这一提问为例,Kimi 探索版先是将提问拆解为两个子问题,分步搜索今年获奖者身份、历届得主的国籍信息。在阅读了 60 个网页后,最终得出一份包含 31 人的名单。但经过反思之后,它补充回答的信息仍不够完美准确,将另一位学者错列为今年的诺奖得主。
图片来源:Kimi 探索版截图
而在 Kimi 普通版中输入同样的提问,关键词会被提炼得更粗略,依据的网页数也更少。最终得到的搜索结果相对较简单,不仅未列出化学奖以外的得主,16 人的名单中还错误地出现了其他国籍的科学家。
如果将 Kimi 探索版与智谱 AI 搜索进行对比,当询问 "2024 年双十一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哪些优惠?" 时,两个产品都列出了天猫、京东等电商巨头的活动时间和优惠信息。虽然 Kimi 阅读的网页数量更多,但智谱 AI 还提到了抖音、快手等其他平台,此外也支持在搜索視窗内直接绘制时间图表。
智谱 AI 介绍称,单次支持最多 100 次网页查询。除了通过多次逻辑推演和交叉验证,让 AI 搜索更聪明、更有逻辑外,还可以调用绘画、代码等各类工具,表现得更像人。
图片来源:智谱清言截图
尽管月之暗面和智谱 AI 的新功能都展现了深度推理、思维链的技术,与 o1 模型存在相似之处,但这两个产品更关注的是搜索能力的增强,作为搜索工具提供给用户。月之暗面瞄准的是知识工作者、大学生这类原有的 Kimi 核心用户,希望 Kimi 探索版能满足他们在搜索和调研方面的需求。而 o1 作为拥有强大推理能力的领先模型,OpenAI 特别指出其在科学、编码和数学领網域表现出色,适用于医疗研究人员、物理学家、开发人员等群体。
一位 AI 搜索开发者告诉蓝鲸新闻记者,AI 深度搜索是在工程层面对之前的能力进行优化,但模型的核心能力并未得到显著提升。其底层逻辑是将复杂问题拆解为多个步骤,相对应地生成多个答案,之后再通过算法的筛选和总结,得到一个更优的回答。
月之暗面创始人兼 CEO 杨植麟曾表示,o1 推理模型带来的是新的范式。在 9 月的一场活动中,杨植麟解释称,o1 是在学习生成人腦里的思考过程,能得到更好的泛化,这样即使下次遇到不一样的题,模型也知道该如何解答。通过强化学习,又可以产生更多天然不存在的数据,支持进一步的 scaling。
商业化难但不得不争
尽管目前已有一些领先的 AI 搜索企业与产品,但商业化路径一直是困扰入局者的难题。面对盈利压力,一度主打 " 不受广告驱动模式影响 " 的 Perplexity 决定从四季度开始投放广告。该公司正与一些品牌进行洽谈,将在答案下方的相关问题处和右侧展示广告。Perplexity 的 CEO 更是在早先的一次访谈中称,过去 50 年里最伟大的商业模式就是点击广告,Perplexity 未来的主导盈利引擎也将会是广告。
对于谷歌、百度等传统的搜索巨头来说,发展 AI 搜索更是对其核心的广告业务产生直接影响。传统搜索引擎的商业模式是通过广告向企业收费,而对用户免费,但 AI 搜索却允许用户跳过网页链接直接获取答案。
在今年 8 月的财报电话会上,百度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坦承,广告业务正面临着外部因素和积极推进 AI 驱动的搜索改造带来的压力。借助 AI 对百度搜索进行改造可能会对收入产生负面影响,需要一些时间才能看到明显的收入贡献。
增强 AI 搜索的推理能力或也意味着成本的增加。月之暗面对媒体表示,Kimi 探索版确实有更高的成本,未来会考虑做一定的商业化尝试。但目前 Kimi 探索版和智谱清言上的 AI 搜索均免费向用户开放,其中 Kimi 探索版限制每个账户每天可使用 5 次。
探索版并非 Kimi 在搜索领網域的第一次动作,只不过之前的产品更为轻量。月之暗面在 7 月曾上线一款 Kimi 浏览器插件,支持用户在浏览网页时对有疑问的术语进行框选查询。但生成的搜索内容未标注引用来源,也无法提供一些实时最新消息。
今年上半年,Kimi 曾抢先拿下 C 端 AI 产品的泼天流量,如今却面临竞争对手们的激烈围攻。AI 产品榜 9 月数据显示,国内 AI 应用中 MAU 稳居第一的是字节跳动旗下的豆包 App,以 4702 万的数量远远拉开差距。排名第二的是 MAU 达 1234 万的百度文小言,Kimi 以 738 万位居第三。其他 AI 产品在访问量上也展现出可观的增速,包括另一独角兽 MiniMax 的海螺 AI 和生数科技的视频生成工具 Vidu。
有 AI 搜索开发者对蓝鲸新闻表示," 用户每天高频使用的场景是什么?其实就是搜索,这已经成为 AI 公司的兵家必争之地。"在他看来,为了吸引 C 端用户,争到搜索这个庞大的流量入口,成本不会成为限制头部 AI 企业的主要因素。
该开发者补充称,国内的搜索生态处于割裂的局面,巨头们倾向于将信息和内容保留在自己的 " 孤岛 " 中。对 AI 搜索而言,各家在工程化训练和模型能力上的差距会越来越小,独家、高质的信息语料将成为影响搜索结果的关键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