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车企决斗正式开幕,欢迎阅读。
转眼间,2023 年已过半,作为国内车企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开年的特斯拉降价潮席卷了整个车市,让众多车企不知所措。在政府层面,似乎也预见了汽车消费将进入持续低迷的状态,在随后的几个月,接连出台各种汽车消费优惠政策,其中湖北武汉率先发力,以 12 万的雪铁龙 C6 引爆整个中国车市,随之而来的便是诸多品牌自降身价,参与价格战。因为当时普遍的认知便是," 活下去 " 已是当务之急。
新能源车成为市场主旋律
威马停工停产,自游家 NV 几乎胎死腹中,雷丁汽车申请破产,天际汽车陷入停产欠薪风波,爱驰汽车在烧光百亿投资后,也基本已被宣判死刑。一大批车企倒下,让挣扎在生死线上的车企胆战心惊。由此看来,价格战似乎并没有给企业带来实质上的业绩增长,而更像是加速了品牌优胜劣汰的步伐。
但从倒下的车企可以看出,他们都在一个共同领網域栽了跟头,那就是当下大火的新能源车产业。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20 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渗透率仅为 5.4%,2021 年已接近 15%,2022 年则达到了 25.6%。而从今年的 1 月份到 5 月份,中国市场的新能源车的渗透率从 25.7% 已增长至 33.3%,预计 6 月份也会保持在 30% 以上,如此之高的市场渗透率,加之此前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让新能源车一举成为车企发展的核心产品。
从销量来看,2023 年前 5 个月,汽车产销量分别为 1068.7 万辆和 1061.7 万辆,同比均增长 11.1%。其中在新能源车领網域,1~5 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了 300.5 万辆和 294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45.1% 和 46.8%,产销占比已几乎接近三成,而 2022 年全年的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占比仅占四成左右。其增长速度之快,也让车企感觉到了危机感。要想活下去,并且过得滋润,就必须尽快实现电气化转型。
其实,比亚迪早在 2022 年 4 月份就宣布,自 2022 年 3 月起正式停止燃油车整车生产,专注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动车的研发和生产,前瞻性的战略眼光,也让比亚迪在近两年大放异彩,仅用时 5 个月,销量就突破百万大关,达到 100.26 万辆,同比增长 97.63%。而作为造车新势力,理想汽车 5 月的交付量也再创新高,达到 28277 辆,同比增长 146%,而其他车企在新能源领網域的业绩也在逐月攀升。并且纷纷表示将会把新能源领網域作为战略核心。最晚在 2035 年,几乎所有车企都将停止生产燃油车。更有甚者,也表示了至少要在 2024 年将旗下所有燃油车全面转为混动车型。
从市场关注度来讲,除了雪铁龙 C6 因为极具诱惑力的价格冲上热搜,除此之外,其它燃油车也并没有获得过比它更高的市场声望,几乎都是在默默无闻地求生存。反观新能源车,不管是什么品牌,什么车型,其热度已经超乎人们的想象。哪怕是月销个位数的新能源车型,也会吸引消费者驻足一看。因为在这个领網域,消费者受到了两大巨头的影响,一个是比亚迪,另一个是特斯拉。其超高的销量,带来了强大的市场感染力,一步步改变消费者的购车观念。那就是 " 都什么年代了,谁还买燃油车 "。
政策全面向新能源车倾斜
在政策层面,6 月 8 日,商务部印发《关于组织开展汽车促消费活动的通知》,将开展 " 百城联动 " 汽车节和 " 千县万镇 " 新能源车消费季活动。随后,国务院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激发新能源汽车的消费潜力。6 月 16 日,2023 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正式启动,开拓新能源车的农村市场,再次提升新能源车的普及率。6 月 21 日,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 " 新政 " 发布,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将延长至 2027 年年底。
而燃油车方面,7 月 1 日起,全国范围将全面实施国六排放标准 6b 阶段(以下简称国六 b),禁止生产、进口、销售不符合国六排放标准 6b 阶段的汽车。
在车企层面,上半年的价格战暂时冷静下来后,发现价格战其实也是今年新能源战场的主题,且隐隐出现引领下半年汽车降价潮的苗头。尤其是进入二季度以后,新能源车企的价格战愈演愈烈," 花式 " 降价频现。
6 月 16 日,特斯拉宣布 Model 3 后驱版本限时推出 8000 保险补贴的优惠政策,虽说这是为了清老款的库存,为新款 Model 3 让路,但最终的实惠还是落在了消费者头上,多多少少也是在变相降价促销。
蔚来曾多次强调,其产品没有降价空间,毛利已经挺低了,参加不了价格战,但是在 6 月份,蔚来还是向市场妥协了,宣布对旗下所有产品进行价格和权益调整,随之而来的便是股票大涨,一度上涨 7%。
除了蔚来和特斯拉,其它车企也在 6 月份相继推出各种促销模式,无疑是为了抢占用户资源,争夺更高的新能源车市场份额,同时也是为即将到来的恶战做充足的准备。而政府层面的政策引导,也会进一步扩大新能源车市场。国六 b 排放标准的实施,也是在敦促车企尽早完成电气化转型。
价格与成本的双重考验
随着电池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下跌,新能源车的电池成本也在稳步下降,下半年的新能源汽车价格或许也会随之下跌,届时,燃油车的生存空间也将会进一步被压缩。纵观 2023 年的上半年,特斯拉卷新能源车,而新能源车又在卷燃油车。而下半年会更卷,某些车企为保住燃油车的市场地位,将会与新能源车之间展开配置大战,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也将在混动领網域一较高下,而新能源车之间,将会掀开新一轮的价格大战。
但是,俄乌冲突和极度紧张的中美关系,又会影响到汽车芯片的成本。要知道,乌克兰是氖、氩、氪、氙等半导体原料的供应大国,其氖气的全球供应份额高达 70%,氪气和氙气的全球供应份额则分别达到 40% 和 30%,俄乌冲突已造成这类关键原材料的供应紧张局面,进而导致了其价格激增。而美国会不会在汽车产业实行对中国的进一步制裁,现在还是一个谜。未来的汽车芯片短缺问题或将再一次重现,而其他汽车关键零部件和上游材料供应紧张的问题也会受影响。
价格战还要持续,但成本居高不下,这就非常考验一个企业的研发制造实力和资本力量,接下来势必还会淘汰一批跟不上市场节奏的企业。所以,活下来依旧是它们生存的底线。
车叔总结
以当下发展趋势来看,随着新能源市场渗透率的不断提高,车企在政策和全球政治局势的双重影响下,市场竞争压力必将陡增。而对于消费者来说,品牌也或许不再是首要因素,产品力在消费者心中的比重会逐步提升,进而造成具有先发优势的企业如果不能持续打造爆款产品,也会瞬间被后来者取代。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中国车市的内卷还将持续,价格战也将全面更新。
汽 | 车 | 点 | 评
知名 KOL 车叔领衔打造
让你成为懂车帝
精选内容,独到观点,深度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