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张勇「打破小耳朵饭」,阿里过上了好日子,欢迎阅读。
「核心提示」
3 月底,阿里完成了史上最重要的组织变革。4 个多月过去,阿里用一份稳健的财报向市场展示了变革成果。从数据上看,所有业务部门都有所改善,在张勇的带领下,阿里云重回增长。这份超出市场预期的答卷,是偶然还是必然?
作者 | 陈法善
编辑 | 刘杨
经历重组不久的阿里,用一份超出预期的财报回应外界的关切。
此前,几乎在每条业务线,阿里都面临多个强有力的竞争者,对手的穷追不舍不断改变着竞争格局,也在压制阿里的增长空间。
而在最新一季财报中,不论是用户数、用户活跃度,还是营收、利润,阿里正表现出足够的增长韧性,重回高增速轨道。同时,在巨大的组织变革、扩大投入的情况下,实现了成本和费用的基本稳定。
在互联网列强中,阿里或许是最不安分的那一个,从率先完成管理层新老交接棒、" 大中台、小前台 " 改革,再到近期 "1+6+N" 组织变革,回归淘宝、回归用户、回归互联网,阿里的每一个动作关乎自身,也成了观察互联网发展动向的視窗。
阿里是如何通过防守反击,重回增长轨道的?
重回增长轨道
8 月 10 日晚间,阿里公布了架构大调整后的第一份季度财报。
在财报公布前,市场已经给了一个相对乐观的评价,阿里美股盘前上涨了近 4%,最终报 99.22 美元 / 股,涨幅 4.6%。
财报显示,截至 6 月 30 日的一个季度,阿里营收 2342 亿元,同比增长 14%;经营利润 425 亿元,同比增长 70%;多个核心业务板块取得双位数增长。
在这份财报中,为了对齐 "1+6+N" 组织架构调整,财报统计口径做了相应调整,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对业绩增速的判断,但整体而言,阿里交出了一份还不错的成绩单。
此前," 大中台 " 战略为阿里的扩张、业务敏捷迭代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对手的快速崛起,让阿里在各个赛道都面临多个强有力的竞争者。对此,市场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即阿里就像是一只八爪鱼,每根触脚都需要对付一群对手。
同时,统一吃 " 小耳朵饭 " 的机制也影响了各业务板块对外界变化的应对速度。放权,谁做得好谁优先上市,给了各版块更大的操作空间。
阿里董事会主席张勇表示,随着阿里持续推进架构重组,各项业务开始展现出新的活力,阿里收获了一个业绩稳健的季度,公司将通过自我变革、鼓励创新、激发组织活力,聚焦各业务的长期增长。
阿里正摆脱过去两年的阴霾,重新回到正增长的轨道。
从 " 现金牛 " 淘天板块看,这是阿里营收的基本盘,也是防守反击最激烈的地方。本财季,阿里中国商业零售业务营收 1098 亿元,同比增长 13%;经 EBITA 调整后,净利润同比增长 9%;客户管理收入(CMR)同比增长 10%,达到近 800 亿元规模。
此前,直播电商、短视频电商的崛起分流了不少淘天客户在线营销预算,不禁让外界担忧淘天是否能够守住自己的护城河。上半年,为了活跃电商生态,淘天打出了低价优质、回归中小卖家、内容化等组合拳,带动用户规模、用户质量的持续增长和 GMV 的增加,CMR 与利润等核心指标增速超预期。
在电商之外,外界对阿里云业务给予了格外关注。这不仅是因为亚马逊、微软等巨头已经将云业务培养成新的增长点,还因为新能源车、大模型、AI 等业态的发展,让云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特别是上半年,大模型、AI 大受热捧,这些业务的训练离不开 " 云 " 高性能、低成本的服务的加持。
财报披露,本财季阿里云营收 251 亿元,同比增长 4%,增速较上个季度提高 7 个百分点。表面上看似未能兑现市场利好的期待,实际上,这与后疫情时代,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线上视频等需求减退有关,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市场利好。
不过,疫情的干扰属于短期因素,这方面的影响逐渐消退后,阿里云正处于筑底回升阶段。眼下,拥抱 AI 成了越来越多人的共识,也将带来全新机会。张勇认为,千行百业都值得用 AI 再做一遍。
仅就电商而言,谦寻、遥望科技、快手都在推自己的数字人分身、直播业务,用 AI 快速生成视频、图文素材,正是重构电商业态的全新尝试。而这些都离不开云的算力支持。
此外,本次财报中另一个亮点是蒋凡带队的国际零售业务。远征海外近两年后,因出色的业绩,蒋凡凭 " 军功 " 于 7 月重回阿里合伙人序列。
国际零售业务包括东南亚电商平台 Lazada、土耳其电商平台 Trendyol 和南亚电商平台 Daraz 等。本财季,该业务板块营收 171 亿元,同比增长 60%。业绩强势增长的基础是用户活跃度的提升。截至 6 月底,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订单同比增长 25%。
云业务 " 反弹 "
从业务布局、规模看,阿里云在国内云服务厂商中处于领先地位。
为何财报中,云业务增速不像其他业务那样迅猛?这与疫情的扰动不无关系,疫情期间,线上办公、远程教育、短视频等需求大幅增加,短期内拉爆了云服务需求。
除此之外,头部客户需求减少、国内经济回暖相对偏弱造成企业预算收紧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云服务增速。不过从受影响程度看,这些属于短期因素,不会改变云服务长期向好的势头。
张勇表示,疫情带来的影响正逐渐被消化,后续将聚焦公有云,提高云服务增长质量,在优化销售结构、客户结构后,将保持长期增长势头。同时,存储、网络、人工智能将带来新的增长点。
从长期看,中国云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与美国相比,中国企业在云业务上的支出占 IT 支出的比重偏低。据统计,中国的 IT 支出占 GDP 的比重为 1%,美国是 5%;云服务在 IT 的比重中国是 15%,美国是 21%,云基础设施渗透率还有很大提升潜力。
张勇认为,人工智能带来巨大变革,各行各业都希望利用 AI 提高服务,这离不开大量高性能算力、模型训练,为服务提供支撑,为云服务提供了非常重要的长期增长引擎。
以新能源车为例,中国汽车在国内外攻城略地:7 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达 59.7%,每卖十辆车中,就有六辆新能源车;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跃居世界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增加 2.6 倍,占整体汽车出口的 25%。
新能源车的发展将车辆的竞争重点从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转移到智能座舱、辅助驾驶、智能车联上。" 上云 " 成了车企共同的选择,才能驱动硬體发挥出更强性能。
国际研究机构 Gartner 曾做过测算,每辆自动驾驶联网车辆每天至少产生 4TB 数据,车卖得越多,数据处理成本将出现指数级增长。
为了降低数据成本,目前,一汽、长安、长城、吉利等头部车企,以及 " 新势力 "、地平线等自动驾驶公司,都将云服务放到了阿里云上。
2022 年 8 月,小鹏汽车与阿里云合作的智算中心落地内蒙古乌兰察布。据小鹏汽车测算,预计从 2025 年起,每年至少需要为算力投入 10 亿元,如果不提前布局,做好算力储备,今后五年,公司的算力成本将从亿级,增加到数十亿级。
云计算给汽车产业带来的效率提升显而易见。此前,小鹏一个典型核心自动驾驶模型训练一遍需要七天,而通过云计算,时间被压缩到一小时,效率提升了 170 倍。
为客户提供低成本、高效率云服务,构成阿里云变现的基础。张勇认为,客户把基础模型、大模型部署在阿里云,阿里云便可以帮助他们进行试调、微调,发挥出更好性能。这是阿里云作为云计算基础设施的一大优势。
在生成式 AI 方面,阿里云已围绕生成式 AI 发布一系列新功能,例如,自 " 通义千问 " 于 4 月发布后,阿里云更新其音频转写平台 " 听悟 ",为其配备 AI 驱动的会议分析能力;7 月,阿里云又推出生成式 AI 文生图模型 " 通义万相 "。
回归用户、商家,淘天拓宽护城河
电商业务作为阿里的核心,近年来受冲击较大。
从大环境看,今年以来,CPI 同比增速连续出现零增长甚至负增长,意味着消费增速面临较大压力。电商平台发展与宏观经济息息相关,大环境走弱,增加了电商业务的不确定性及波动性。
从行业格局看,继拼多多之后,又有抖音、快手抢蛋糕,二者在 2022 年电商 GMV 均达到万亿级别,成了破万亿最快的平台之一。万亿规模对平台来说具有标志性意义,当平台体量达到万亿时,在生态、用户规模上就有了跟淘宝天猫叫板的底气。
受此影响,市场此前对淘宝天猫客户管理收入增速的预期为 4-5%,后上调至 7-8%,而财报披露的增速为 9%,超出市场预期,已逐步赶上电商行业大盘增速。
据《晚点 LatePost》报道,5 月下旬,马云召集淘天集团各业务负责人开了一场小范围内的沟通会,并为淘天集团指出了三个方向——回归淘宝、回归用户、回归互联网。
在此之前,淘天已经通过商家扶持、价格力比拼、增加内容供给等方式,提升生态活跃度。截至 6 月底,淘宝 APP 日均活跃用户同比增长 6.5%。
用户获取和留存率的提升,也带动淘天 "618" 订单量、订单金额的稳健增长。特别是粘性更强的 88VIP 会员,消费金额实现两位数增长。
戴珊表示,随着宏观经济回暖,线上零售渗透率将稳步提升,形成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从内部看,得益于淘天的价格力优势,为客户提供了更多高性价比商品,对客户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面对外部竞争压力,淘天选择将注意力放在扩大用户及商家规模上。
" 用户为先、生态繁荣、科技驱动。更多的用户规模会带来更多的商家,然后产生正向驱动循环,更多商家的信用增长会让淘天获得更多收入,从而在用户的规模和体验上继续投入。" 戴珊说。
除了巩固国内电商基本盘,阿里海外电商业务表现亮眼。从布局看,阿里海外电商业务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土耳其、南亚一带,相互间差异性较大,很难说有统一的模板可以打遍天下。
蒋凡透露,海外电商业务通过结合当地消费习惯、文化和零售业格局等因素,已经找到自身独特优势。其中,中国的商品供给发挥了很大作用,并通过物流体系,让消费者有良好的履约体验。
此外,得益于供应链优势,中国企业与海外市场的 B2B 联系紧密,to B 企业将扮演齿轮的作用,撬动当地 to C 市场的发展。
阿里拆分后的第一份成绩单超出预期,面对大环境的不确定性、外部市场波动,增强自身能力显得尤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