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5年主业亏69亿后,“洗衣粉大王”改行了,欢迎阅读。
文 | 张佳儒
编辑 | 金卫
" 洗衣粉大王 " 改名了,也改行了。
12 月 13 日," 广州浪奇 " 证券简称变更为 " 红棉股份 ",公司名称由 " 广州市浪奇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变更为 " 广州市红棉智汇科创股份有限公司 "。
广州浪奇是 A 股日化巨头,也被外界称为 " 洗衣粉大王 ",旗下拥有洗衣粉、洗衣液系列知名品牌 " 浪奇 "。广州浪奇改名,是基于资产置换后公司业务发生重大变化。
根据资产置换方案,广州浪奇将原有日化业务资产置出,同时置入文化创意园区运营资产,主要业务变更为食品饮料与文化创意园区开发和运营服务。
通俗来说,广州浪奇不卖洗衣粉、洗衣液了,改行食品和园区开发运营了。
在改名之前,广州浪奇的主业亏损严重,2018 年至 2022 年 5 年时间,反映主业盈利指标的扣非净利润亏损合计 69 亿元以上。主业巨亏背后,是原董事长组织的造假行为。
在监管的调查之下,广州浪奇财务造假真相水落石出。受造假影响,广州浪奇走向退市边缘。关键时刻,控股股东出钱出力帮助公司走出阴霾。如今,广州浪奇完成名称和主业的变更,走向了新生。
然而,红棉股份并没有彻底告别过去,此前财务造假带来的后遗症还在隐隐作痛。
存货 " 失踪 " 风波
资料显示,广州浪奇早在 1993 年 11 月就已经上市,至今上市时间刚好 30 年。就在上市满 30 周年不久,广州浪奇的名字却要从资本市场抹去了,导火索是 2020 年的 9 亿 " 洗衣粉 " 风波。
2020 年 9 月,广州浪奇公告称,公司存储在瑞丽仓和辉丰仓两个仓库合计账面价值为 5.72 亿元的存货,被仓储方否认签署相关仓储合同,也否认保管有公司存储的货物,同时不配合公司进行货物盘点和抽样检测工作,该存货涉及风险。
广州浪奇的消息一出震惊市场,成为獐子岛扇贝之后的又一舆论热点。根据相关公告,失踪的并不是 " 洗衣粉 ",而是氯甲苯、邻氯甲苯、三氯吡啶醇钠和三氯乙酰氯等农药、化工原料。
10 月,广州浪奇又公告,出问题的不只瑞丽仓和辉丰仓,公司包括位于瑞丽仓、辉丰仓在内的 6 处仓库的存货存在账实不符的情形,并全额计提减值准备合计 8.67 亿元。
到了 12 月,广州浪奇又新增 3154 万元账实不符金额,公司已掌握证据表明贸易业务存在账实不符的第三仓库存货金额及其他账实不符已发出商品金额累计达到 8.98 亿元。
9 亿存货怎么会 " 失踪 "?广州浪奇什么情况?
2021 年 1 月,证监会对广州浪奇立案调查。2021 年 12 月,证监会广东证监局对广州浪奇下发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揭开了事情真相。
原董事长组织造假
根据处罚书,广州浪奇在 2018 年至 2019 年期间,通过虚构大宗商品贸易业务、循环交易乙二醇仓单等方式,虚增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及利润,其中,2018 年至 2019 年虚增营业收入合计 128.85 亿元。
不仅如此,广州浪奇在 2018 年至 2019 年期间虚增存货 20 亿元,还未按规定披露关联方资金往来及相关的关联交易情况。
在此期间,时任广州浪奇董事长傅勇国,全面管理公司事务,组织、策划广州浪奇通过虚构大宗商品贸易业务、循环交易乙二醇仓单等方式实施财务造假。
时任广州浪奇总经理陈建斌、时任副总经理陈文等,对广州浪奇财务造假未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损害后果,并签字保证 2018 和 2019 年年报内容真实、准确、完整。
从业绩表现来看,2017 年,广州浪奇营收 118 亿元,净利润 3997 万元,两数据均是此前几年的最高水平。2018 年至 2019 年,广州浪奇业绩风云突变,营收连续下降,净利润连续亏损。
此后,广州浪奇营收继续下滑,2022 年为 24.88 亿元,净利润为 -7161 万元。扣非净利润 2018 年至 2022 年连续亏损,合计金额超 69 亿元。
其中,2020 年,广州浪奇扣非净利润亏超 63 亿元,净利润亏损 47 亿元。对于亏损原因,广州浪奇提到了公司存货真实性存疑,因此计提了大额信用减值损失。
财务造假,净利润巨亏,广州浪奇走上了退市边缘。
2021 年 4 月,广州浪奇公告,公司 2020 年经审计的净资产为 -25.85 亿元。此外,中审众环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公司 2020 年度的内部控制出具了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根据相关规定,广州浪奇被深交所实施退市风险警示以及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也由 " 广州浪奇 " 变更为 "*ST 浪奇 "。
历史待解问题
风雨飘摇之际,广州浪奇控股股东出钱又出力,包括参与定增和资产置换,帮助公司获得新生。
根据公告,2023 年 3 月,广州浪奇完成了一笔募资 6 亿元的定增,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控股股东轻工集团以现金认购发行的全部股票。
2023 年 8 月,广州浪奇重大资产置换标的资产完成过户,原有日化业务资产置出,同时置入文化创意园区运营资产新仕诚。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持有新仕诚 60% 股份。置换交易前,广州浪奇及新仕诚均为轻工集团控制的企业。
如今,公司主业变更,改名红棉股份。2023 年,公司有望重新盈利。前三季度,广州浪奇净利润 2040 万元,同比增幅 630.74%,扣非净利润 2174 万元,同比增幅 152.81%。
不过,红棉股份还有一些历史问题待解决。
首先是债务问题,2023 年半年报显示,2021 年 12 月,广州中院裁定确认《重整计划》执行完毕并终结广州浪奇破产重整程式。重整后,部分债权已按重整计划的规定获得了清偿,但仍存在部分债权债务诉讼或因证据不足未起诉案件需跟进处理,与贸易相关的资产追收等仍存在重大的不确定性。
其次是投资者索赔。广州浪奇在 2023 年半年报中披露,483 名投资者诉公司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案中,已有 45 宗案件裁定撤诉或按撤诉处理。此外,法院共计对 438 宗案件作出一审判决,判决公司赔偿金额合计 7639.06 万元,广州浪奇已提起上诉。
广州浪奇第三季度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小股东索赔及暂缓确认债权司法判决后重新确认债务重组收益为 -1793 万元,年初至报告期期末金额 -2894.57 万元。
有律师表示,更名前的权利义务和债权债务依法应当由更名后的公司继承,不影响民事责任的承担。因此,广州浪奇更名,不影响投资者索赔。
未来,红棉股份业绩和经营情况,受资产置换后的主业影响,也受到财务造假导致的历史问题的影响,红棉股份将如何表现,我们将保持关注。
价值为尺,投资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