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娱乐经验:中产精英女性决定告别恋爱腦,欢迎阅读。
在热搜上挂了快一个月的《我的人间烟火》大结局啦,刚因为暑期档热门电影《消失的她》戒断了恋爱腦的观众,又又又又要被国产剧恋爱腦人设气出病了。
恋爱腦怎么就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人见人嫌的互联网 " 绝症 "?
21 世纪互联网新型 " 绝症 "
在社交媒体上," 恋爱腦 " 被认为有着爱情至上的思维模式。他们一旦恋爱,就会把全副精力都放在恋人身上:学业不搞了,事业无所谓了,朋友亲人通通往后退。
就以最近的大热剧《我的人间烟火》来说吧,很多人虽然剧一集没看,但气可是一点没少生:
女主哥哥送了她一辆车,女主不为所动;男主送了她一个安全锤,女主感动得立刻星星眼;
平时在家都是山珍海味,却因为男主做的一碗白粥,而感受到了 " 家的温暖 "。
《我的人间烟火》剧照
当然了,这部剧只不过再一次点燃了大众对万千恋爱腦的唾骂。在搞钱搞事业才是人间清醒的当下,一名恋爱腦的年轻人就仿佛患上了无可救药的绝症。
在 B 站一条观看量过百万的视频《骂醒恋爱腦,能救一个是一个!》下面,能看到不少正在经历或者曾经经历过恋爱腦的人,分享自己的经历。网友 @焦糖吐司柯柯回忆自己高一时的恋爱经历,为了男友她将全副心思用在变美上,戴牙套、化妆、烫头,直到高考成绩出来,残酷的现实才将她打醒。
小红书上的 00 后博主 @周周在西非去年发布过一条与非裔丈夫返回尼日利亚的笔记,一时之间成为了恋爱腦典型。这个刚满 20 岁的女孩与丈夫领证 5 个月,怀孕数月,而她的丈夫整整比她大了 15 岁。在这条笔记的评论区,最高赞的留言来自一位母亲,她劝告女孩:" 如果生活欺骗了你,一定要及时止损。"
大众对于恋爱腦的吐槽不仅限于现实生活,童年看过的偶像剧也是重灾区。《恶作剧之吻》里的袁湘琴、《放羊的星星》里的夏之星、《天仙配》里的七仙女,曾经被看作是发糖的恋爱桥段,如今全数成了恋爱腦的 " 罪证 "。
恋爱腦鼻祖王宝钏
2012 年的国产剧《薛平贵与王宝钏》则成功在十年后为互联网贡献了一位 " 恋爱腦鼻祖 " ——王宝钏。在剧中,原本是白富美的王宝钏不顾家人反对,宁愿断绝父女关系,也要为爱嫁给贫穷的薛平贵。
王宝钏在电视剧里的悲惨结局也正好符合社交媒体上对于恋爱腦的嘲讽:在寒窑里苦苦挖了 18 年野菜,等来的却是丈夫薛平贵功成名就后另娶他人的消息。恨铁不成钢的网友巴不得对着每一位脖子上长出了恋爱腦的人说一句:去吧,去看王宝钏挖野菜吧。
被全网吐槽的恋爱腦
对于爱情的探讨,古往今来从不新鲜,但对于恋爱腦的批判,却从来没有像当下这样激烈。
微博情感博主的私信投稿是 " 恋爱腦重灾区 "。网友们从以前苦口婆心地劝告和安慰,过渡到直接 " 遇事不决先分手 ",又到前一段时间干脆无力吐槽的 " 尊重祝福 ",到现在,大概只会充满厌烦地评论一句,"?不分就别投稿了。"
为了将恋爱腦对人的伤害降到最低,某宝上最近甚至出现了一项全新业务:骂醒恋爱腦。从事这项业务的陪聊师有的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也有的是业余兼职的学生,根据服务次数和好评率被分为不同等级。
恋爱届清醒代表:《好想好想谈恋爱》黎明朗(那英饰)
经典台词:哪有什么真正的爱情,你的这次爱情只不过就是你的一次错误想象。
大众对于恋爱腦的批判日益尖锐的当下,骂醒业务也变得越来越受欢迎。在接受 "36 氪 " 采访时,一位名叫圆圆的陪聊师提到,自己今年过年期间,每天的最高收入能达到 2000 到 3000 元;在电影《消失的她》上映后,主打 " 骂醒恋爱腦 " 业务的淘宝店 " 大哥你好呀 " 一天的销售额能够破千。
明知 " 被骂醒 " 很难,但许多顾客仍会频繁下单这项服务。对于陪聊师而言,最重要的工作并非是让顾客瞬间变得 " 人间清醒 ",而是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为他们提供安慰、鼓励等情绪价值。
《好想好想谈恋爱》黎明朗语录 / 图源 B 站 UP 主 @剪刀任我行
这恰恰与刘擎在视频《流行文化告诉我们,人就不应该相信爱情》中提到的观点类似:当代男女既渴望被真爱砸中腦袋,又焦虑自己的利益受损,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与其在浪漫爱里患得患失,可能还是一句简单直接的 " 爱情不值得 " 更能踩中大众的情绪点吧。
恋爱腦成了女孩们的原罪
不过,你也许已经发现了,互联网上被讽刺的恋爱腦们,有 99% 都是女性。
不少恋爱腦故事投稿中,女性对情感的需求是通常是长期的、稳定的,但现实生活中的爱情却总是短暂而又飘忽不定。尽管如此,仍有不少女性甘愿为了不稳定的爱情而放弃社会生活中本就不可多得的珍贵机会。
相比之下,男性极少因为投入恋情而失去既得的重要机会。根本没有男性会因为 " 恋爱腦 " 的标签而经历一场网络 " 围剿 "。更何况,男性就算有 " 恋爱腦 ",也会被包装成 " 勇敢 "、" 痴情 "、" 为爱冒险 "。
事实上,激烈抨击恋爱腦的,往往也是女性。以豆瓣劝分小组为例,秉承着 " 劝分不劝和!让你下定决心分手!" 的原则,这里集结了将近 40 万 " 分手大师 ",组员的性别比例约为男女比 2:8,女性占了绝大多数,组内很自然地形成了一种女性联盟。
在看到 " 恋爱腦 " 们的投稿时,她们通常会讨论情感中的主导权、情感中双方的投入与回报比、情感中受到的伤害程度等等。当然,围绕这些而展开的话题最后还是集中于二者是否需要分手。
反对恋爱腦,更像是在反对曾经为爱付出一切、相信爱情至上主义的自己,很多女生借投稿人的经历表达自己的愤怒,指出每段亲密关系里加害者(通常是男性)的自私和狡诈,劝阻当事人赶快分手," 不分留着过年吗?"
不可否认,劝阻恋爱腦的讨论,对于很多没有思考过亲密关系中权力不对等的人来说,的确是难能可贵的启发,但如今网络上对于恋爱腦的建议也确实越来越过度简单化了。
当看到渴望浪漫关系的人,在亲密关系中难以自拔到忍受委屈却不愿分手的实例时,不少评论犀利地表示,这些女生是 " 自讨苦吃 "、" 无知、迟钝、不清醒 "。" 恋爱腦 " 成了理智的对立面,她们认为女性更容易被爱冲昏头腦,控制不了自己的理智。而男性却总是十分清醒、自我至上的 " 事业腦 ",这也制造了针对恋爱腦女性的 " 娇妻 "、" 活该 "、" 三胎锁死 " 等攻击性评论。
这样的话术,将问题所在指向了事件中弱势的一方,她们既要在情感里消化伤害,还需要承担 " 恋爱腦 " 带来的羞耻感,很容易产生对恋爱的恐惧,甚至会怀疑自己的价值。
但其实,真正的恋爱腦是很难戒断的。在心理学上,恋爱腦的学名,被称作情感依赖,是一种 " 爱情成瘾 " 行为,通过对某个人的依赖,以试图满足自己那些未被满足的需要。
有学者认为,严重的情感依赖,来源于童年时期的深层情感缺失。由于无法爱自己,甚至厌恶自己,恋爱腦们只能通过向外界寻求自己没有的东西,也就是 " 爱别人 ",或者 " 别人的爱 ",来获得个人价值和认同感,弥补内心的空洞,避免感情上的痛苦。
随着对他人的依恋越陷越深,恋爱腦们通常也很难承受失去。当爱情的剂量变得不足,就会产生各种恶性循环。
而作为群居动物,人类或多或少有被依恋或认可的需要,但爱情至上主义已经成为过去式,恋爱腦不是解药,网络上过度简单化的批评更不是。
学会爱自己,才能最终帮助我们建立真实、健康的亲密关系。
撰文:echo、枳柚
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