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誉衡药业迎新主?牛散沈臻宇上位第一大股东,多位高管离职,欢迎阅读。
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财经记者 王健文
誉衡药业再度陷入多事之秋。
12 月 11 日晚间,誉衡药业发布公告称,公司第一大股东沈臻宇及其一致行动人再次增持,持股比例已达到 8.30%。
就在第一大股东持续增持的同时,公司的管理层却频频震动。12 月 10 日,誉衡药业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副总经理、财务总监纪作哲及内部审计负责人赵金宇因个人原因辞职。此前,11 月 18 日,公司董事、执行总经理刁秀强同样因个人原因辞职。
作为原 " 东北药王 " 朱吉满创立的公司,誉衡药业也曾有过高光时刻。但随着公司扩张失败、核心产品陷入困境,朱吉满也只能黯然离场。而作为知名牛散,沈臻宇入局誉衡药业,又有着哪些考量?
一月内多位高管辞职,牛散上位第一大股东
12 月 10 日,誉衡药业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副总经理、财务总监纪作哲及内部审计负责人赵金宇因个人原因辞职。
这并非誉衡药业近期首次出现管理层人事变动,11 月 18 日,公司董事、执行总经理刁秀强同样因个人原因辞职。与此次辞任的两位高管相似,刁秀强同样曾管理过公司的财务工作,2013 年至 2020 年,刁秀强曾任誉衡药业财务总监一职。
在此次誉衡药业高管人事震荡背后,公司的股权结构也在经历变动。
今年 1 月,誉衡药业原控股股东誉衡集团持有的 32.12% 上市公司股权被拍卖,4 月,上述股份成功过户。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东源投资、国泰君安、江海证券等机构外,还有沈臻宇、陈柏霖、张寿清、陶世青等多位知名 " 牛散 " 现身此次法拍,成为了公司股东。而此次法拍之后,誉衡药业陷入了无控股股东、无实控人的状态。
知名牛散沈臻宇在拿下誉衡药业 5.03% 的股权后,仍未停止增持公司股份的脚步。同在 4 月,沈臻宇再次通过旗下上海方圆再度拿下了公司 1.60% 的股权。9 月,誉衡药业抛出定增方案,拟向上海方圆旗下的东方 9 号基金及牛散魏敏秀定增募资 3 亿元,最终未能成行。
定增计划流产后,沈臻宇再度开始增持誉衡药业股份。12 月 5 日,公告显示,上海方圆增持 0.24% 公司股份,由此,沈臻宇及其一致行动人的持股比例增至 6.87%,成功超过东源投资,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12 月 11 日晚间,誉衡药业再次公告称,沈臻宇的一致行动人上海方圆再度斥资 7520.60 万元增持公司股份 3130 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1.42%。至此,沈臻宇及其一致行动人的持股比例增至 8.30%。
同时,公司原第一大股东东源投资减持了 1.80% 的公司股票,目前,东源投资的持股比例降至 4.99%。
沈臻宇为何要连续增持誉衡药业股份?其未来是否会谋求公司控制权?近期公司频繁的人事变动,是否与新任第一大股东沈臻宇相关?就上述问题,蓝鲸财经记者也致电誉衡药业进行求证。公司方面表示,一切以公告信息为准,没有其他可以透露的消息。
《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规定,拥有公司控制权,要求投资人持股超过 50%,或实际支配超 30% 表决权,或能够决定董事会半数以上成员选任,或能够通过实际支配的表决权对股东大会的决议产生重大影响。目前看来,沈臻宇虽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单目前董事会中尚未有其提名的董事任职。
而从沈臻宇此前的投资经历来看,其尚未有过谋求公司控制权的经历。
2000 年,沈臻宇曾入职中国平安保险上海分公司担任办公室秘书。在 2005 年离职后,其先后在上海沅晟投资、上海鑫康润实业担任副董事长。2016 年,其转至上海方圆担任执行事务合伙人。
自 2014 年起,沈臻宇开始在 A 股市场上崭露头角,她的名字曾出现在浙江永强、皓宸医疗、宁波富邦、盛新锂能等多家上市公司的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不过目前,沈臻宇已经退出了大部分所持公司的股东行列,仅持有天娱数科及誉衡药业两家上市公司的股份。
大举扩张失败," 东北药王 " 黯然离场
曾经的誉衡药业也曾有过高光时刻。
1999 年,曾做过眼科医生的朱吉满用 168 万元收购了黑龙江康复研究所下属的一间药厂,并于次年成立了誉衡药业。朱吉满之所以看中这家药厂,是因为一款药物 " 松梅乐 " 鹿瓜多肽注射液。事实上,在此后的几年间,鹿瓜多肽注射液的确展现出了较高的商业价值,先是进入了全国医保目录,后于 2007 年获得了国家发改委单独定价权。
在此背景下,2010 年,誉衡药业成功在深交所上市。此后,为了拓展业务范畴,公司开始频繁进行收购。
据不完全统计,自誉衡药业上市后,并购的企业约 14 家,包括蒲公英药业、澳诺制药、上海华拓、南京万川、普德药业等,累计斥资超百亿元。其中,2017 年,誉衡药业以 30.22 亿元的对价从上市公司信邦制药创始人张观福手中获取了信邦制药 21.04% 的股权,朱吉满夫妇也成为了上市公司的新任实控人。
频繁的收并购也让誉衡药业背上了沉重的商誉减值压力。截至 2018 年末,誉衡药业的商誉账面余额为 33.60 亿元,占当期公司净资产的比例为 77.71%。同年,由于普德药业、上海华拓和南京万川的业绩低于预期,公司当期计提商誉减值准备 2.66 亿元。2019 年,公司再度计提大额商誉减值 26.15 亿元。
誉衡药业的核心产品鹿瓜多肽注射液同样陷入困境。自 2016 年起,监管部门加大了对辅助用药的审查力度,而鹿瓜多肽注射液正在其中。2019 年,鹿瓜多肽注射液未能再次进入全国医保目录。而在 2021 年,该产品还因被曝出存在商业贿赂行为,被暂停在浙江省挂网交易。
为了减轻对传统产品滑坡及外延式扩张带来的危机,誉衡药业曾试图通过研发破局。2015 年,誉衡药业与药明康德签订了 10 亿元的合作協定,并于 2016 年与药明生物合作成立了誉衡生物,推动 PD-1 产品赛帕利单抗的开发。2018 年至 2022 年,企业先后向誉衡生物投入的资金共计达到 2.92 亿元。
不过,在各大药企纷纷入局 PD-1 研发的背景下,于 2021 年获批上市的赛帕利单抗的竞争力稍显不足。2022 年,该产品销售量仅为 5.34 万只,与 14 万只的目标销量相差甚远。虽然誉衡生物作为誉衡药业的联营企业,并未与企业并表处理,但其业绩未及预期仍影响了企业的业绩表现。2022 年,公司对誉衡生物开发支出计提减值准备 4.23 亿元,减少净利润 1.78 亿元。
在多重因素的打击下,誉衡药业陷入了持续亏损。2019 年至 2022 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 50.54 亿元、30.55 亿元、31.45 亿元、31.08 亿元;扣非净亏损分别为 25.96 亿元、3.05 亿元、0.26 亿元、3.04 亿元。
也因此,誉衡药业不得不通过抛售资产 " 补血 "。2019 年,公司以 14.20 亿元的对价将澳诺制药 100% 的股权出让给华润三九;2021 年,出售山东誉衡、美迪康信股权;到了 2023 年,誉衡药业最终选择出售誉衡生物 " 回血 "。6 月 28 日,公司以 2.40 亿元的对价,将持有的誉衡生物全部股权出售给了普晟普利。
而随着业绩下行,曾被称作 " 东北药王 " 的朱吉满也跌落神坛。2020 年 7 月,誉衡药业的控股股东誉衡集团便面临破产重整,但 2021 年 7 月,破产重整草案被债权人否决。2022 年 11 月,誉衡集团最终被破产清算,集团所持的全部誉衡药业股权也被司法拍卖。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誉衡药业尚有部分药品正待上市。近期,誉衡药业与与上海安必生制药签订了 " 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缓释片 " 的上市许可转让協定。该产品为一种治疗二型糖尿病的药物,誉衡药业表示,目前该产品已提交上市申请,有望在明年一季度上市。
针对最近流行的支原体肺炎,誉衡药业同样有所布局。近日,公司在投资者活动平台上表示,目前支原体肺炎可以使用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等药物,公司子公司普德药业产品注射用盐酸洛美沙星、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为喹诺酮类药物,但这两个产品在今年未实现销售。
不过,除誉衡药业外,近期,复星医药、翰宇药业、华海药业等多家公司的西格列汀二甲双胍均获批上市。此外,PDB 数据显示,2020 年至 2022 年前三季度,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价格累计下滑了约 60%。在激烈的竞争下,未来誉衡药业的新药能否获得预期中的收入,尚待市场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