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互联网经验:大模型进厨房,万得厨发布厨房智能体,欢迎阅读。
当大模型成为手机、电腦等消费电子的标配后,家电行业也开始出现了大模型的应用案例。
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 AGIC 大会上,万得厨发布了首款搭载祝融烹饪自研大模型的厨房智能体。与传统微波炉不同的是,该款厨房智能体搭载了英伟达的 GPU,可以通过 1300 万像素的高清摄像头识别食材,并自动基于模型算法,进行温度控制和加热时间控制。
" 从 2000 年开始,你会发现整个家电行业的创新陷入了瓶颈。我们希望可以在厨房场景中找到痛点,通过技术创新去解决它。"
万得厨运营总监王宁表示,围绕着用户主动和机器主动的不同逻辑,传统厨具多为固定程式操作,缺乏个性化和学习用户习惯的能力,都是用户主动。一些高端的厨电,也仅限于菜谱的选择,基于固定程式把菜做好,也是用户主动。基于这个逻辑,万得厨试图研发一款能够完全替代人类烹饪的产品,像人类厨师一样去做饭,实现真正的机器主动。
2023 年初,ChatGPT 和大模型的出现,让这一切成为了可能。从 ChatGPT 的技术逻辑也可以看到,大模型找寻到了一条 " 大力出奇迹 " 的可行性路径。OpenAI 通过不断地增加算力和数据,模型的 AI 性能就可以不断提升,且目前业界还没有看到这种能力提升的 " 天花板 "。
" 于是,我们决定将这种能力放在微波烹饪的创新更新上。普通微波是无法用于烹饪的,因为加热无法均匀。我们首先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让微波加热变成均匀,这里涉及到加入大量传感器和搅拌叶以控制微波的方式和逻辑。" 万得厨应用算法部经理雒兴晨对钛媒体 APP 表示,对于自研烹饪大模型而言,最难的就是数据训练,然而目前市面上几乎没有直接可用的烹饪大数据。
为了有高质量的可用的烹饪数据,万得厨成立了几百人的烹饪实验团队,利用温探阵列、RGB 摄像头、功率器件、气味传感器等工具去搜集每一道菜烹饪过程中的温度、颜色变化、气味等维度的数据。通过大量的传感器,可以每秒采集整个烹饪过程中的数据。每个菜都有自己的温度,例如鸡蛋达到 72 度,保持三分钟才能让蛋白固化和大肠杆菌被杀灭。经过数据标注、清洗后,进行模型预训练,最后调整模型参数和算法。
最终,万得厨研发出了端到端的祝融烹饪大模型,该模型能够将食材的感知、烹饪决策和设备控制集成在一个系统中,从而实现自动化烹饪。
万得厨方面称,万得厨智能体通过四年研发,100 多位名厨菜谱菜品开发,针对 1000 道菜品进行了 100 万次训练,能识别 1500 种家常菜并完成自动烹饪。同时,通过传感器和搅拌叶的叠加,该智能体还可以实现 " 同腔不同温 " ——机器根据不同食材,进行不同区網域的温度控制。
为了控制烹饪火候,万得厨搭载了蛋巢 4D 超感温控系统,利用高分辨率热成像温度传感器和智能搅拌叶,实时捕捉食材表面的温度变化,并自动调整烹饪参数,使不同食材在同一锅内都能达到最佳烹饪效果。
据悉,万得厨还将推出无人厨房商业解决方案,120 人同时就餐和 24 小时随时供应,预计到 2026 年覆盖 1 万个核心点位。同时,万得厨将联合三百家食品企业,开发 2000 道菜品,带动 150 亿食品销售。(本文首发于钛媒体 APP,作者 | 饶翔宇 编辑 | 钟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