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美的人形机器人曝光,2024年前9个月集团研发投入超114亿元,欢迎阅读。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3 月 19 日消息,钛媒体 AGI 获悉,国内科技龙头美的集团的人形机器人 " 样机 " 日前首次曝光,这款机器人可以完成握手、比心、跳舞、打螺丝等多种动作,能听懂语音指令并按照指令去完成相应操作。
这意味着,美的在人形机器人零部件、整机研发方面取得阶段性进展。
3 月 17 日,美的集团副总裁兼 CTO 卫昶对钛媒体 AGI 等表示,美的近期成立了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加大力度布局相关领網域的研发。
对于人形机器人产品时间表,卫昶表示,美的要做人形机器人的整机不难,但产品要真正做到解决用户痛点、难点,需要深挖应用场景,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时间表。" 人形机器人或者类人形机器人,最先的应用可能在工业或者商业应用场景;对于家庭场景的应用,如家电机器人化,近期将有产品落地。"
当前,在 " 科技领先 " 战略引领下,美的持续加大人工智能(AI)、人形机器人等技术领網域研发投入力度。
财报显示,五年内美的累计研发投入超 600 亿元,2023 年该部分投入超 145 亿元。其中,集团中央研究院累计投入达数十亿元,在全球拥有超过 400 名技术研究人员,其中资深专家与博士数量超 200 人。
最新财报显示,2024 年前 9 个月内,美的研发投入费用达 114.01 亿元,比前一年同期的 100.14 亿元增长 13.86%。预计 2024 财年,美的研发投入创纪录地超 160 亿元。
受上述消息影响,3 月 18 日美的 A 股(SHE: 000333)涨超 4%,美的美的港股(00300.HK)涨 10%。截至 19 日上午,美的 A 股又涨了 2.61%。
美的人形机器人研发三大方向:零部件、本体、家电机器人化
2025 年央视春晚舞台上,16 个身着花袄、手持彩绢的人形机器人以一场灵动欢快的 " 扭秧歌 " 表演,惊艳全国。
事实上,机器人技术背后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和复合型技术能力,包括 AI、运动控制等技术领網域正不断实现飞速发展,因此,人形机器人正从科幻走向现实。
据《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2024 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 27.6 亿元;到 2029 年,该市场规模有望扩大至 750 亿元;到 2035 年这一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提升至 3000 亿元,2025 年 -2035 年复合增速达 53.15%。
美国机器人公司 Figure AI 创始人 Brett Adcock 近期表示,人形机器人是通用人工智能(AGI)的最佳载体,不仅能执行复杂任务,还能通过自然互動融入人类生活,真正融入物理世界。他预测,未来几年内,人形机器人的价格将大幅下降,而性能大幅提升,最终实现大规模普及。而能够胜任各种任务的机器人目标市场规模是 50 万亿到 60 万亿美元。
事实上,美的集团在机器人领網域的布局很早。
早在 2015 年,美的就布局机器人产业,2017 年,美的集团以折合 292 亿元的价格,斥巨资最终拿下全球顶级的工业机器人企业库卡总计 94.55% 股权后,2022 年,美的集团完成对库卡 100% 股权收购,总金额高达 315 亿元。
而通过收购库卡等 " 动作 ",美的跻身全球工业机器人行业 TOP4。去年,美的对外宣布公司布局人形机器人业务,正式成为国际人形机器人 " 玩家 " 之一。
据介绍,收购库卡后,美的集团基于中国的应用市场,优先发展本土化业务,致力于为中国客户提供更高性价比的机器人产品。一方面,在共性材料方面,库卡借助美的集团的产业链,将美的在标准化和效率驱动方面的经验应用于库卡平台,通过自主研发关键零部件,降低产品成本。另一方面,美的集团也致力于解决重载工业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的 " 卡脖子 " 问题,推动垂直领網域的整合,目前,美的集团布局了协作型机器人,自主研发了工业 AMR(自主移动机器人),还涉足人形机器人的关键零部件领網域,在这些领網域都已经取得一些进展,未来将加快人形机器人本体的设计和开发。
卫昶对钛媒体 AGI 表示,美的很早就在工业机器人上布局,也很早成立了 AI 研究院,在该领網域进行研发布局,目前公司成立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是在前期工作基础上的拓展和更新。
" 也就是说,我们看好人形机器人这个赛道,我们一直在考虑什么样的应用能在短期落地,什么样的应用需要长期布局。所以,我们并不是刚刚入局。" 卫昶称。
相对于当前人形机器人的 " 展示 " 作用,美的更希望推进机器人在工业、企业的实用化落地。
卫昶介绍称,美的一直聚焦于几方面的研发,一是人形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包括减速机、电机、传感器、控制器等;二是人形机器人;三是家电机器人化。
他表示,美的要做人形机器人整机不难,但目前产品能真正解决用户痛点难点的应用,挑战还很多,还在深挖应用场景。
美的集团副总裁兼 CTO 卫昶
卫昶对钛媒体 AGI 强调,目前,美的尚未制定具体的时间表。在家电机器化领網域,若美的能够通过 AI 技术和机器人技术解决用户的某些特定痛点与难点,相关应用的落地速度便会加快。当下,美的采取 " 两条腿走路 " 的策略:一方面,大力推进家电的机器人化,使相对短期的落地成为现实;另一方面,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的核心技术,深挖应用场景,希望在未来,人形机器人也能应用在工业制造场景,甚至一些商业应用场景上。
财报显示,美的集团 2024 年前三季度营收为 3190 亿元,同比增长 9.57%;净利润为 316 亿元,同比增长 14.37%。
2 月 5 日,美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在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发言曾透露,美的机器人与自动化板块业务营收也已经突破 300 亿元。
方洪波说,位于佛山顺德的美的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工业机器人生产基地,累计生产交付工业机器人超过 8 万台。广东首条 " 机器人生产机器人 " 全自动生产线就在此诞生,整条生产线均由美的机器人组成,可全天 24 小时不间断工作,平均 30 分钟就能下线一台机器人。
人工智能是美的 " 科技领先 " 重要主线
除了人形机器人,AI 无疑是美的在科技领網域能够落地、能够实现商业化的技术板块。
2025 年初,DeepSeek 横空出世,迅速在全球普及,开启全民 AI 时代,为消费电子和科技产业创造新的发展机遇。
今年 3 月 1 日,美的全球首发首款 DeepSeek 空调——美的鲜净感空气机 T6,该产品通过私有化部署的 DeepSeek R1 满血版大模型,实现深度学习推理和决策,可实现室内好空气 AI 智驾,一键开启,温湿风净鲜多维度自感知自学习自调节,定价 13999 元," 国补 " 后 11999 元。
同时,空气机 T6 深度融合美的自研的 " 美言 " 大模型与 DeepSeek 以及讯飞星火等领先模型,以行业领先 AI 语音方案重塑人机互動范式,打造出行业最强语音互動功能。
事实上,美的从 5 年前就已开启全面智能化的战略,推进智能化、AI 技术等前沿技术研发和落地。2 年前,美的就推出自研 " 美言 " 大模型,专门用于解决家电的语音互動控制问题。
在美的看来,AI 技术最终还是要和实际产品、应用场景相结合并进行更新,才能产生价值。
美的家用空调事业部研发总负责人对钛媒体 AGI 介绍,美的美言大模型主要聚焦于家电产品的语音后端控制与场景规划。依托美的空调庞大的设备保有量以及智能产品用户数量,该模型积累了海量空气场景下的用户环境、用户行为和设备运行数据,这是其他企业或大模型难以比拟的优势。在美的美言大模型的开发过程中,美的始终密切关注行业内 AI 新技术的发展动态,而 DeepSeek 作为推理式的通用大语言模型,其推理能力和互動方式极具学习价值。美的美言大模型与 DeepSeek 大模型融合,正是双方各取所长的体现,有望为用户带来更加出色和更人性化的智能家电体验。
" 我们在 T6 上开发了一键好空气功能,将其与 DeepSeek 的推理能力相结合,使空调能自感知、自学习、自调节,全程无需用户过多干预。后台的思考分析逻辑可通过 APP 实现用户可视化,还能持续学习用户习惯进行个性化调节。在语音互動方面,传统语音控制依靠收集用户指令词和语音录音训练数据来实现训练,专业和通用知识库都需要人工建立。如今,借助 DeepSeek 强大的推理能力和后端能力,空调不仅能理解用户的多指令和模糊指令意图,还接入了一个强大的百科知识库系统,可实现更多语音互動能力。" 上述负责人称。
据美的集团发布的 2024 年半年报显示,2023 年美的空调的零售额全球占比超过了 20%,也就是说,2023 年全世界每卖出 5 台空调,就有一台是由美的制造。另据统计,2023 年,美的家用事业部研发费用 39.54 亿元(审计报告数 ) ,2024 年预计超过 43 亿元,先行研究占比约 20% 左右,近年持续加大投入。
实际上,互联网行业对 AI 的布局比较早,在通用 AI 能力和技术方面,相比传统家电行业有一定的优势。而 DeepSeek 等 AI 大模型的出现,的确会对家电行业造成一定的冲击,但是这一冲击是正向且积极的,在一定程度上,让家电行业有了 AI 平权的机会。
事实上,AI、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等先进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研发,都是美的在科技领網域的重要强项。美的集团正在以创新为第一动力,形成高科技的生产力,进一步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
今年 1 月,方洪波表示,美的 2025 年的经营思路是 " 以简化促增长,以自我颠覆直面挑战 ",提到要进一步深化科技领先战略落地,规范海外研发中心的体系建设,提升全球研发能力。
开源证券表示,据 GGII 统计,2025 年 1-2 月国内具身智能机器人融资规模已接近 2024 年全年总额。人形机器人开启 "1-10 时刻 ",产业链有望迎来密集资本开支浪潮。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 App,作者|林志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