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华为回归,荣耀们准备好了吗?,欢迎阅读。
华为手机突然全面回归,让不少国人为其 " 扬眉吐气 " 感到兴奋之余,也开始担忧起荣耀、小米手机们的命运。毕竟大家更希望看到的,是国产手机品牌与华为一道百花齐放。而不是像过去两年一样,彼此在利润漩涡中加剧内卷、同室操戈。面对华为的卷土重来,荣耀们准备好了吗?
作者 | 曾广
编辑 | 李原
运营 | 刘珊
沉寂许久的手机市场,因华为的全面回归,重新变得兴奋起来。
8 月 29 日,华为 Mate 60 Pro 突然宣布上线发售,在业内投下了一枚 " 炸弹 "。短短几分钟后,这款手机在华为线上商店就进入了 " 排队 " 状态。围绕全新的芯片、网速更快的 5G 疑问,无数数码博主连夜加班、抢购新机 " 拆箱 "。所有的热搜和讨论都在见证华为所承载的瞩目与期待。
▲(华为 Mate 60 Pro 线下开售,旗舰店门庭若市)
特别是华为的此次出手,比传闻中与苹果同步的发布会时间,提前了半个多月。许多人戏称,这是华为对苹果的一次 " 截胡 "。
但华为 " 截胡 " 的,不仅仅是一场小小的发布会,更重要的是,即将从苹果手中 " 收复 " 的失地。
据华尔街见闻从供应链处获得的消息称,Mate 60 Pro 已加单至 1500 万 -1700 万台。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24 年华为手机出货量或将达 6000 万部,而这很可能将让华为重回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市占率第一的宝座。
从 2020 年开始,因众所周知的原因,华为选择被动撤退,在高端手机市场,其最大的受益者便是苹果——据 IDC 数据显示:2020 年上半年,华为以 44.1% 的份额位居中国高端智能手机市场市占率榜首,苹果占比 44% 紧随其后。而短短一年后,2021 年第四季度,苹果便拿下了国内 70% 以上的高端手机市场。
不过,人们在为华为 " 扬眉吐气 " 感到欣喜之余,也不免担忧起荣耀、小米们的命运。特别是与华为 " 师出同门 " 的荣耀,近些年在产品布局、战略和经销体系上,都与华为颇多相似。
国人更希望看到的,自然是国产手机品牌随着华为归来,百花齐放。而不是像过去两年一样,手机厂商在利润漩涡中加剧内卷、同室操戈。
面对华为的卷土重来,荣耀们准备好了吗?
荣耀生猛
华为回归的消息,今年在市场上已流传许久。8 月初,荣耀手机 CEO 赵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面对荣耀准备如何应对华为的问题,给出过一段颇有高度的回答。
他表示:华为满血回归,最开心的会是荣耀。他更套用了老上级任正非 " 中美还是要在顶峰拥抱,一起为人类社会做贡献 " 的名句,来形容今日的荣耀和华为:" 最好的尊重,是彼此用最强的产品在顶峰相见。"
赵明说出这些话的底气,来自于荣耀在过去几个月来,取得的 " 突破 " 性进展。
从 7 月开始,荣耀的走势可以说异常凶猛,一度连续四周登顶国内手机市场第一。这其中很大的功劳,在于荣耀在 7 月 12 日发布的最新高端折叠屏 Magic V2。
该机型售价 8999 元起,最高售价超过 1 万元,已高于 iPhone14 Pro Max。在首销战报中,荣耀表示:Magic V2 打破了 2023 年所有 4000 元以上手机首销日的销售额记录。
从设计来看,该款手机确实亮点多多。首先在重量上仅为 231g,是目前业界最轻的折叠屏旗舰机,小于 iPhone 14 Pro Max。而其自研的芯片,在弱网环境下比 iPhone 14 Pro Max 表现更好。此外,Magic V2 闭合态薄至 9.90mm,展开态薄至 4.70mm,也创下了折叠屏品类最薄纪录。
对于这款折叠屏,赵明显然非常满意,直言其半年之内没有挑战者。他在微博上表示:已经购买和正在排队的荣耀 Magic V2 用户中,有接近 50% 来自苹果。
由于出众的设计感、时尚度和专业感,Magic V2 开卖至今,据市场传闻,销售量已突破了 30 万台。
8 月 8 日,赵明在媒体沟通会上表示:Magic V2 上市一周左右,销量就已超过前一代,预计开售一个月,便会超过上一代旗舰机 Magic Vs 的生命周期销量。
一直到 9 月初,在京东自营、荣耀天猫官方旗舰店上,荣耀 Magic V2 都显示处于缺货状态。一名荣耀驻厂厂长对「市界」表示,Magic V2 的预定量仍处于产能爬坡期,产品供不应求。
在线下渠道,有不少消费者在社交平台上反映,荣耀 Magic V2 要加价才能买到,而且购买后必须现场激活,以免黄牛二次倒卖。还有用户透露,一些渠道商为防止黄牛倒卖,甚至会要求用户留下包装盒,一个月后再来取。
受 Magic V2 热卖利好影响,8 月 1 日,据媒体报道,在 W26-W29 周(7 月 2 日至 7 月 23 日),荣耀出货量市占率分别为以 16.5%、16.9%、18.5%、19.5%,连续四周占据了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市占率第一。
据「市界」了解,该数据为行业内研究机构 BCI 的监测数据,该机构会按天 / 周监测国内手机市场的出货量变动,主要服务厂商和渠道,一般不会对 C 端市场公布。
有了新款旗舰机成功上线并热卖的基础打底," 挑战苹果 " 也再次被提上了荣耀乃至许多手机厂商的日程。
毕竟,许多国内的消费者对于苹果的 " 挤牙膏 " 式创新已开始感到厌倦。" 当你把 iPhone11/12/13/14 放在一起的时候,从外观到功能都只是在增强,并没有给行业带来突破性的颠覆和创新。" 赵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据「市界」搜索赵明微博发现,7 月到 8 月,赵明在微博上曾 7 次提到苹果。" 即将上市的 iPhone15 相较于 iPhone14 而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本质上不会有太大变化。" 赵明在 MWC2023 的演讲中说。
冲高端生死之战
从今年开始,从包括荣耀在内的手机厂商的发布计划中可以看出,已沉寂了两年之久的手机市场正在酝酿着新一轮的洗牌和变数——当然华为的回归,将是包括苹果在内,对所有玩家的最大变量。
从业内的种种预判来看,华为很可能将重新登顶市占率第一的宝座,也势必将对其他厂商的市场份额产生挤压。但实际上,很难说过去在华为 " 隐身 " 的三年里,中国的手机同行们失去的究竟是个竞争对手还是盟军。
从 2020 年 9 月,华为被动让出市场份额后,荣耀、小米们曾经为了填补华为的空缺,集体走上了一段 " 冲高端 " 之路。但这场与苹果的对攻,并未因华为的缺阵,变得更加轻松。
拼杀持续到 2022 年前后,因手机市场的整体低迷,各大厂商只好重回中低端机市场进行内卷。
据 Canalys 数据显示,2022 年全球智能手机年出货量下降 12%,其中国内手机市场下跌 14%。具体到几大国产厂商,整体下滑幅度更大。其中 vivo、OPPO 的全球出货量,下滑幅度均高达 22%,小米则下滑 20%。
站在整个大盘来看,面对萎缩的市场环境,苹果持续坚挺的价格,让国产厂商的冲高端之路步履维艰。
为了稳住基本盘和利润率,几大厂商在 2022 年更注重的是去库存、保销量。为此,厂商无奈地将很多旗舰机的配置,转移到了中低端机上。
例如,高通旗下的骁龙 8+ 芯片此前更多是在旗舰机上使用,2022 年被广泛用于了中端机。Redmi K60 全系搭载了国产 2K 螢幕,iQOO Neo7 竞速版则用上了 120W 的快充技术,一加 Ace 2 则主打曲面屏 +IMX890 主摄。
在红海市场的激烈竞争下,厂商纷纷玩起了 " 机海 " 战术。一年多的时间里,荣耀先后推出了包括 60、70、80 在内的 3 代数字机,在门店里一起售卖。
与之类似,vivo S 系列、OPPO Reno 系列以及 IQOO 品牌,都曾经历了一年中两代甚至三代的更迭,前一代新机刚上市不久,就要降价销售——这些都让经销商们叫苦不迭。
媒体曾报道,荣耀在 2022 年先后关闭了 1000 多家门店。这一年,对于 " 挑战苹果 " 的目标,大家几乎完全看不到希望。
不过,虽然手机厂商的主流产品体系只能无奈 " 卷 " 在低端,但在高端旗舰机自研战略层面,各家从未放弃。特别是从 2023 年开始,伴随着经济回暖,形势开始发生变化。
首先,手机市场的高端化趋势越来越不可逆转——而其中,国产手机的高端性能和价位,尤其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
据 Canalys 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的均价已经超过 450 美元(约 3200 元人民币),并有希望在接下来几个季度继续爬升。IDC 数据显示,第二季度中国 600 美元以上高端手机市场份额达到 23.1%,相比 2022 年同期逆势增长 3.1 个百分点。
相关人士对「市界」表示:消费者如今对于入门机型的热情已逐渐退却,而汇聚了行业前沿科技的高端机,才能激发起核心消费者的换机欲望。
从媒体到观众也发现:现在各品牌召开发布会,基本只专注介绍旗舰机,入门机型哪怕销量庞大,甚至是厂商的基本盘,也总被草草带过。
不论从品牌打造,还是高端机更丰厚的利润来看," 冲高端 " 的艰难险阻,手机厂商都必须要去翻越。不久前刚刚结束的小米发布会上,雷军更直言:对于小米来说,冲高端将是一场生死之战。
同时,经过了两年的积累沉淀,国产厂商在高端机设计层面,也越来越找到了感觉。大家纷纷开始亮出大招,从 3 月开始,手机厂商的旗舰高端机战争密集打响。
整个 3 月,各大厂商马不停蹄,发布会也不约而同选择在了庞大的体育馆,将规格顶到极致,动辄邀请数千至上万观众。
3 月 6 日,荣耀被业界称为 " 首款脱离了华为设计语言 " 的旗舰机 Magic5 上线,并搭载了自研芯片。
两周后,OPPO Find X6 系列主打 " 地表最强手机 " 亮相。随后,华为也发布了新一代影像旗舰华为 P60 系列和折叠旗舰 Mate X3。4 月份,小米在雷军 " 回归体验 " 的口号中,推出了宣称 " 堆料 " 到极致的小米 13 Ultra。
如此种种,尤其是高端机销量占比的不断提升,都让打破苹果的 " 一家独大 " 的生态体系,在各大国产手机厂商的努力下,再次看到了曙光。
8 月 7 日,赵明在采访中表示:如果手机行业只是保持微创新,不能打破现有局面,领导者就会用生态和品牌优势让产业逐渐固化。
"Magic5 没有到来的时候,你就要忍住可能各种各样的声音,各种质疑。一定要让它有足够的发育的时间,这样它才可以有足够的力量。" 赵明表示。
涅槃三年,再战苹果
实际上,从华为 " 退隐 " 后,过去三年的时间里,国产手机厂商都走得殊为不易。而荣耀的征途,可称得上尤其艰辛。顶着华为 " 同门 " 的光环,荣耀也同时行走在华为的阴影之中。
2020 年 11 月,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华为决定出售荣耀的全部业务资产,并为荣耀送上了一份丰厚的 " 嫁妆 "。荣耀独立后,其早期研发团队来自华为,同时继承了华为的供应链和销售渠道。但在离开华为之初,由于荣耀的数字系列和 V 系列主流中高端机,一直难以与华为的 P 和 Mate 旗舰系列正面竞争。这让荣耀的冲高端之路天然受限,出货量也节节败退。
2021 年 5 月,在荣耀 50 系列的发布会上,赵明曾透露:荣耀独立后,出货量一度从 16.7% 暴跌至 3%,后来才逐步回升到了 9.5%。
2021 年 8 月,荣耀开始发布首款高端产品 Magic3 系列,定价在 4599 元至 7999 元不等。此后的两年里,Magic3、Magic4、Magic5 系列以及折叠屏 Magic V、Magic V2 等产品相继发布。这些系列产品,在市场中的反映不一。许多用户表示,初期荣耀产品的 " 设计语言 " 与华为太过相似。
不过,逐渐独立行走起来的荣耀,随着研发能力的进一步加强,以及独立设计语言的逐步摸索,开始一步步打开了市场。
2021 年 6 月 25 日,荣耀 50 系列线上全平台首销 1 分钟突破 5 亿销售额,斩获了天猫平台手机品类销量、销售额双冠军。2021 年 10 月 28 日,据调研机构 Counterpoint Research 发布的 Q3 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报告,荣耀以 15% 的份额重返市场第三。
2022 年第一季度,据 Canalys 数据显示,荣耀出货量大幅增长,以 20% 的市场份额登顶国内第一。不过彼时仍有市场观点认为,荣耀出货量暴增,很大原因来自于 " 机海战术 + 渠道压货 "。
归根到底,能够彻底摆脱华为的设计与经销生长 " 套路 ",才是荣耀能够真正证明自己的开始。而将时针拨到今年,荣耀的 " 冲高端 " 之路开始有所斩获,很大基础也来自于过去几年庞大的、持续的研发投入。
据赵明在采访中介绍:2022 年,荣耀的研发投入接近整体收入的 10%,这个数据仅次于华为(25%),已超过苹果(6.6%)。
今年 5 月 31 日,荣耀全资控股的上海荣耀智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其业务范围包括集成电路芯片及产品销售、集成电路设计等。在今年发布的荣耀 Magic5 系列中,荣耀搭载了自研射频芯片 C1,进一步增强了信号能力。
可以看到,持续在高端化层面发力,让荣耀的产品链条日渐完善。Magic3 发布时,其起售价为 4599 元;Magic3 Pro 起售价 5999 元。而到 2022 年 1 月,荣耀首款大折叠屏旗舰 Magic V 发布时,起售价已达到了 9999 元。
特别是在折叠屏领網域,由于它是目前整个行业中明显的增量市场,而苹果在其间是空白布局,折叠屏成为了今年整个市场的巨大变量。
据 Counterpoint Research 公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23 年第一季度全球可折叠手机出货量为 250 万台,同比增长 64%。同期,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在下滑 8% 的背景下,可折叠手机出货量达到 108 万部,同比飙升了 117%。
最近,荣耀除了 Magic V2 的成功,在 9 月 1 日刚结束的德国柏林消费电子展(IFA2023)上,首款外折叠屏手机 V Purse 概念机也同步亮相。赵明在现场透露,近年来荣耀一款折叠屏研发投入接近 10 个亿,荣耀 Magic V2 实现了 210 项专利技术突破。
此外,要让未来能够进一步逃脱 " 内卷 ",荣耀也将目光放眼海外。
数据显示, 2023 年上半年荣耀欧洲地区部出货量增长超过 130%,中东非地区部出货量增长超 130%,拉美地区部出货量增长超 230%。赵明也披露,荣耀 2023 年前 5 个月的海外销量超过 2022 年全年的海外销量,预计今年全年海外销量将增长 130% 以上。
当然接下来所有手机厂商,还将面临华为全面回归后的重大命题。不过,华为的回归,首先会影响的,或许是手机厂商在高端之路上最大的 " 拦路虎 " 苹果的市场份额。同时,华为也将为国产手机厂商带来更多的品牌关注、声誉加持,以及最为重要的——重启人们的换机热情。
况且,正如华为手机的崛起,归根到底来自于持久的自研投入。而荣耀们得以重返牌桌,也源于持续冲击高端、专精创新的决心。而如今有了华为的助力,机会又开始重新回到了国产手机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