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茅台们要转型,能不能放过年轻人?,欢迎阅读。
喊了好几年的 " 白酒年轻化 ",看上去有了新的解法,只不过,在这波声势浩大的浪潮中,跟风的、无感的、沉默的年轻人们,显得有些面目模糊。
作者 | 曹吉利
编辑 | 陆一鸣
题图 | 视觉中国
封面 | 《都市酒鬼女人们》
最近一段时间,年轻消费者被物价反复刺痛。
我们不妨列一组近期比较出圈的明星单品:花西子的眉笔,79 元;钟薛高推出的新雪糕品牌旦生,15 元一支起;一杯茅台与瑞幸联名的酱香拿铁,券后价格约 19 元;茅台与德芙联名推出的茅小凌酒心巧克力,两颗 39 元。
于是,这样一组物价等式也就成立了。花西子的眉笔,约等于五支旦生,约等于四杯酱香拿铁,约等于四颗茅小凌酒心巧克力。
算起来都不便宜,但等式两端的产品,却迎来截然不同的命运。
花西子被骂得躺在热搜上下不来,去年 " 享受 " 这种待遇的钟薛高今年则干脆没了声音,但茅台联名的酒心巧克力却实现了 "1 秒售罄 ",酱香拿铁当天卖出 542 万杯,销售额超 1 亿元。
(图 / 林泽君 摄)
茅台一出手,就知有没有。作为白酒行业的 " 带头大哥 ",茅台小小地露了两手,就引来无数关注,以及真金白银的销售。
喊了好几年的 " 白酒年轻化 ",看上去有了新的解法,只不过,在这波声势浩大的浪潮中,跟风的、无感的、沉默的年轻人们,显得有些面目模糊。
茅台出圈了,但白酒还没
茅台瞄准年轻人,好像是一件确定无疑的事情。
大概是原汁原味的飞天茅台对于年轻人来说只有理财价值,茅台选择与其他知名食品品牌联名的方式,迂回靠近年轻人。
茅台酒太贵,但掺了茅台的咖啡、巧克力、冰淇淋踮踮脚还是够得到的。
既然你高攀不起,那国民白酒就来主动靠近你,在这方面茅台真的很努力。
早在酒心巧克力和酱香咖啡之前,茅台冰淇淋就火了很长一段时间。2022 年 5 月,茅台冰淇淋首家旗舰店正式营业,是年轻人需要咬咬牙才能尝试的价格。
后来,茅台又与老牌雪糕沈阳中街合作,推出 " 小巧支 " 系列冰淇淋,价格纵向对比亲民了不少,29 元一支,而且风评不错,足以让隔壁的钟薛高羡慕哭——没办法,谁让人家是茅台呢。
而且在这条年轻化之路上,茅台走得很稳,展现出符合其江湖地位的稳重,完全不像一些 " 暴发户品牌 ",偶尔出圈就急着要做显眼包。
在 5 月 29 日的集团周年庆典上,茅台掌门人就表示:要加大研发酒心巧克力、含酒饮品、棒支、软冰等,建立不同类型、不同价位、特色显著的产品矩阵。
但在酒心巧克力发布仪式上,这位掌门人又表示:已经完成了喝、吃、品、饮、带的周边产品的延伸开发,"+ 茅台 " 周边产品开发也将告一段落。
(图 / 视觉中国)
大哥就是大哥,深谙见好就收的道理。
对于茅台这一系列动作,赞扬满天飞,回过头看,酱香拿铁无疑是最出圈的一个。但有一个扎心的事实是,茅台好像并不完全是 " 美酒加咖啡 " 的首创者,但到头来让人记住的还是只有茅台。
早在 8 月 23 日,泸州老窖就跟奈雪的茶官宣联名,但明显没有激起什么水花。更早之前,泸州老窖和钟薛高做过 " 断片雪糕 ",江小白和蒙牛做过酒心巧克力冰淇淋,五粮液和永璞咖啡出过联名咖酒 …… 今天茅台玩过的,其他酒企差不多都玩过,但茅台火了,其他的联名差不多都哑火了。
到这里,真相已经呼之欲出,能够屡屡爆火的还是《华尔街日报》感叹的 " 全球投资者排队都想尝一口这煤油味儿 " 的茅台,而不是年轻人买不起、喝不惯的白酒——哪怕是常年占据中国白酒头几把交椅的泸州老窖、五粮液也不行。
更何况,指望跟其他品牌做点联名,产品就能笼络年轻人,轻松会玩的品牌形象就能深入人心,这样的 " 年轻化 " 恐怕还停留在第一层。
从这个角度来看,白酒的年轻化,也许压根就是个伪命题。
白酒的故事,
本来就不是讲给年轻人听
可以这样说,白酒的这波造势,更多是浅尝辄止的玩票。要么见好就收,要么知难而退,跟那些离开年轻人就玩不转的品牌和品类相比,有着本质区别。
归根到底,还是白酒从来不靠年轻人活着。
仍然以茅台为例,在年轻人们都觉得 " 太难了 " 的 2023 年,它过得怎么样呢?
根据上半年的数据,茅台营收达到了 695.76 亿元,这是一个让手握酱香拿铁的小青年感到眩晕的数字;
其净利润是惊人的 359.8 亿元,营收和利润增长双双超过 20%,更是一组让小青年的老板们嫉妒到发抖的数字;
至于那款价格让很多年轻人仰望的冰淇淋,只归在 " 酒店业务及冰淇淋业务 ",营收不过区区 2.2 亿元,两个小目标。
2022 年一整年,茅台的整体营收超过 1200 亿,有机构评出《中国食品饮料百强榜》,茅台高居第一。多说一句,在这份榜单的前二十名里,白酒企业占了一小半,五粮液、洋河、泸州老窖、山西汾酒,人人有份。
从业绩来看,以茅台为代表的头部白酒日子过得不错,而从构成也不难看出,无论是咖啡、奶茶,还是雪糕、巧克力,这些老牌白酒拿来跟年轻人互动的新品类,相比于其基本盘,占比微乎其微。
那白酒真正的基本盘是啥?其实,稍微看看酒企们最喜欢的广告用词,就不难知道答案。
茅台曾经心心念念 " 国酒 " 的身份,一度与它的 " 国酒梦 " 近在咫尺,最近的那一次是 2012 年, " 国酒茅台 " 商标申请初审通过,但很快,众多友商就在公示期内把老大哥拉下马来。
这么做,倒不是因为 " 国酒 " 的名字不能用,而是人人都想用。
洋河曾打出 " 健康领潮流,见证新国酒之美 " 的宣传口号;汾酒自称 " 清香国酒 ";泸州老窖则认领了 " 浓香国酒 " 概念;剑南春提出 " 盛世国酒 ";白酒圈外的黄酒更是横插一脚,企图一句话杀死比赛:" 黄酒就是国酒。"
(图 / 图虫创意)
高端白酒抢 " 国酒 ",中低端产品争夺 " 男人味 "。
他们对中年男人的情绪照顾无微不至,一会儿劝他们 " 舍得 ",一会儿安慰他们 " 难得糊涂 ",最后还不忘贴心地提醒 " 可不要贪杯哦 "。
当然,这股男人味里也少不了对权力身份的想象。
酒鬼酒推出的 " 内参 " 品牌,虽然官方解释是 " 内敛乾坤,参悟天地 ",但这个名字还是很容易让人浮想联翩。
贵州的金沙窖酒干脆做了一个品牌:摘要。名字像书,包装也做得像书,侧面用 36 条金线组成书页,按照官方解释,这个数字代表 " 六顺 ",源自《左传》" 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 ",象征六六大顺。
千万别觉得这些产品概念离谱,觉得离谱,只能说明你不是目标閱聽人,不然白酒们真金白银的百亿千亿销售额,是从哪里来的呢?
也有白酒企业,曾经真心实意地想从品牌形象到产品打造都贴近年轻人,比如 " 清晨的粥只能填满胃,深夜的酒却能填满心 " 的江小白,比如 " 将所有一言难尽,一饮而尽 " 的红星二锅头。
但事实证明,它们这两年都过得不太好。
既然白酒的主流故事本来就不是讲给年轻人听,那些锦上添花的联名示好,年轻人也千万别当真。
白酒的未来,靠谁买单?
几年前,曾有一种担忧笼罩白酒行业:年轻人以后不喝白酒了,咋办?
这种担忧不无道理,从数据上来看,2022 年中国白酒产量 671.2 万千升,比 2021 年下降 5.6%,白酒的产量逐年下降。
从社会心态上来看,无论怎么凸显自身的文化价值,白酒的消费,事实上就是有相当一部分发生在宴请场景,而年轻人的语境里,反对酒桌文化已经成为一种政治正确。
摆酒、倒酒、敬酒、让酒、挡酒、醉酒等一系列行为,是前浪给后浪設定的一场考验,但不管是想要整顿职场的后浪,还是选择躺平的后浪,打心底里都不爱白酒。
哪怕是那一撮天天喊着 " 微醺 " 的年轻人,首选也是精酿啤酒、洋酒,而非浓烈的白酒。
(图 /《晚酌的流派》)
解决这种增长焦虑的办法,酒企们找出两条。
一是让白酒走出去,但这显然一时半刻难以见效。哪怕是强如茅台,其海外市场销售额所占销售总额的比例,连零头都不到。
二是培育年轻人的好感,那么在维护好中老年男性基本盘的同时,跟风贴近年轻人成了很多酒企的选择。
当然,从目前的效果来看,年轻人喝白酒的习惯应该暂时没有培养起来,但茅台前掌舵人、酒业泰斗季克良还是足够自信:" 小孩子不懂事,不晓得需要好酒喝。" 年纪大了,自然会爱上白酒。
一些数据好像也确实支持这种判断——白酒产量虽然下降,销售总额却保持了上升。根据统计,2022 年我国白酒行业完成销售收入较 2021 年增长 9.6%,利润增长 29.4%,这样的数据能解决不少酒企的焦虑,也让很多看空白酒的年轻人泄气。
在最近的一场论坛中,中酒协副秘书长甘权表示,行业调整不可怕,一定会迎来下一个发展高峰。江南大学教授徐岩则骄傲宣称,中国酒精摄入量已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于是,酒企们也就不那么急着讨好年轻人了,既然年轻人总会变得不年轻,白酒只需要在更远处的酒桌静静守候即可,眼下的年轻人,完全可以是宏大增长蓝图中的小小注脚。近期看似 " 年轻化 " 的一系列举动,既没有非做不可的动机,更没有长久延续的必要——酒企们也许不会承认这一点,会反复强调 " 年轻化 " 的意义,但事实就是从近期和远期来看,白酒不靠年轻人而活。
至于这届年轻人本身,他们的状态也悄然发生变化,"Z 世代 " 这样雄心勃勃的消费概念,早已经恍如隔世,精打细算的省钱攻略成为年轻人的最爱,动辄上千元的高端白酒,如果不是最近出了联名,更是与年轻人井水不犯河水、老死不相往来。
为了 "79 块 " 而愤怒,为了 " 有没有努力工作 " 的反问而破防,这届年轻人心里的平衡已经十分脆弱了,白酒们的 " 年轻化 " 试水,究竟还能触动他们几回?那些激赏茅台们联名的专家,又有多少是在想当然地替年轻人欢呼呢?
(图 /《都市酒鬼女人们》)
不信看那些真正由年轻人聚集的社交平台,为数不少的评论都对白酒年轻化抱着冷眼旁观的态度。
这届年轻人,还不够焦虑和疲惫吗?别动不动就打 " 年轻化 " 的旗号,喊口号的品牌那么多,年轻人和年轻人的钱包都快不够用了。
知道你们想卖酒,那也请稍微多点耐心,哪怕等年轻人随着生活的河流,一直漂到借酒消愁的中年再说吧。
校对:杨潮,运营:鹿子芮,排版:沈早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