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游戏经验:触乐夜话:春节的尾巴,欢迎阅读。
触乐夜话,每天胡侃和游戏有关的屁事、鬼事、新鲜事。
祝大家都开工大吉(图 / 小罗)
不论是否情愿,这个春节的尾巴都从我手中溜走了——开工第一天,我发现滑鼠坏了,打开 Word 文档敲键盘,也感觉百般不顺手,坐在椅子上,总感觉哪里不对;朋友也给我发来消息,返工第一天,她到了工位发现一片空荡荡,才想起来自己忘了带电腦,只好又打车回去取……我们都精神恍惚,这可能就是节后综合征吧。假期就这样飞速逝去了!
我的假期是怎么过的?其实我早有计划,比如说打《斯普拉遁 3》——前段时间在朋友的强烈推荐下,我终于下定决心入手了它;比如说补一点旧番,像是《东京残响》和《斩首循环—蓝色学者与戏言跟班》;比如说把之前没推完的 AVG 推完……但实际上,我假期前两天基本就是和家里的猫滚在一起睡觉,感觉自己睡得像一滩液体,一块史莱姆,失去了形状,睡了 2 天后我才感觉自己 " 活过来了 ",开始进行正常活动。不过我睡得不太好,因为天津这段时间遍地都是放烟花鞭炮的人,气氛轰轰烈烈,响声连绵不绝,穿透耳膜,宛如枪战。
推荐一下《东京残响》(又名《恐怖残响》),很好看,也不是很长
但总体来说,我的春节还是过得很闲适的,主要任务就是休息。相比之下,我有一位福建的好朋友就过得非常繁忙,每次联系时,她不是在去 " 拜拜 "(闽南的拜神习俗),就是在去 " 拜拜 " 的路上:回家和离家时,要去村里的庙拜一下保出入平安;初一去远方一个香火很旺的大庙拜;后面还要拜天公和游神……当然,她也 " 见缝插针 " 地和妹妹一起玩了游戏,作为一个完全的 PS4 新手,她们在《血源诅咒》和《霍格沃兹之遗》中选择了后者,虽然也没有玩太多。
我是独生女,从来没有和姐妹一起玩游戏的经历。如今因为搬家,我和亲戚里的小孩子乃至长辈都接触也都变得非常少了,这当然不全是坏事,至少不用寒暄,不用经历恐怖的现场塞红包环节——我至今记得小时候,我姥姥和姑姥们撕扯着往我手里塞红包,我只能呆呆站着,像木头人一样不敢说话不敢乱动。
我也不太清楚现在的小孩在宝贵的春节假期玩什么游戏,不过从社交媒体的观感上,大部分应该还是那几款热门的国产手游。我有一位朋友在西部地区支教,目前教小学 4 年级,他说,学校里的小孩子们基本都在玩派对游戏,教室里到处都是印着角色 Logo 的尺子和笔,还有一些很可能是盗印的小周边……
我像他们那么大的时候在玩什么?如今已经记不得了,但当时的心情至今仍然十分清晰。由于很早近视,我基本上被父母剥夺了使用大部分电子设备的权利,只有过年时才能摸到电腦。因此每到这时候,我就会像饿了太久的人忽然面对一顿大餐一样,开始手足无措。大人们在客厅谈笑、喝酒,我在卧室关着门,对着来之不易的电腦,玩这个也觉得浪费,玩那个又惦记着另一个,最终,只有那种紧张慌乱、同时又带着喜悦的心情留了下来。随着年龄增长,电腦、手机都能自由地玩,我反而对它们失去了期待。
朋友 " 拜拜 " 留下的符纸,她说储存在手机壳里,下次见面分我一张
如今每逢过年,我就经常看到有人探讨 " 年味 ",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仪式感和文化感。不过,当 " 春节 " 变成一段普通的日子,一段比较自在的假期时光,真的是坏事吗?我也不太清楚。就像那位在福建的朋友,她被 " 拜拜 " 搞得疲惫不堪,甚至没等假期结束,提前几天就买票走了。但我和妈妈顺口提起那些繁琐的习俗,妈妈却感叹道:" 那很有年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