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新势力迎来“高光时刻”:辉煌能延续多久?,欢迎阅读。
今年以来新能源市场竞争加剧,传统车企加码和一波接一波的降价潮,给新势力们带来不少压力,或许是有压力才有动力,7 月多家新势力销量取得了进步,理想、蔚来、零跑、小鹏、哪吒交付量均破万辆门槛。
# 理想、蔚来破纪录 #
其中,精确锁定了奶爸车市场的理想持续领跑,以 7 月共交付新车 34,134 辆,同比增长 227.5% 的成绩坐实了定位。值得注意的是,这是理想连续两个月交付量突破三万辆。理想汽车 2023 年新车已累计交付 173,251 辆,同比增长 144.6%。
同时,理想 7 月完成了第 40 万辆车的用户交付,自 2019 年 12 月正式交付以来,理想汽车历时 42 个月,成为国内首家最快达成 40 万辆交付的新势力车企。
据理想汽车董事长兼 CEO 李想透露,理想 L 系列三款车型自去年 6 月相继发布以来,累计交付已经超过 20 万辆。旗下车型的给力表现,让理想有了继续冲高的勇气,李想此前表示,今年第三季度,理想 L8 和理想 L9 月销量要超过万辆,理想 L7 销量挑战月销 1.5 万辆,第四季度,理想要挑战 4 万辆的月交付。
在国内新能源车市竞争愈发激烈,下个月理想能否维持同样的增长势头或者实现更高增长,都将受到市场更多的关注。
蔚来也在 7 月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好的成绩单,蔚来汽车 7 月份交付新车 20,462 台,同比增长 103.6%,环比增长 91.1%,交付量创历史新高。随着全新 ES6 上市,7 月交付超 10,000 台,成为蔚来首款单月交付破万辆的车型。今年 1~7 月,蔚来共交付新车 75,023 台。截至目前,蔚来新车已累计交付 364,579 台。
毫无疑问,布局日益完善的充换电基础设施,是蔚来品牌的核心和差异化的竞争力之一,也是其达成更高交付量的保障。据了解,截止今年 7 月 30 日,蔚来车主累计换电超过 2500 万次,日均换电次数 5.5 万次,平均每 1.6 秒就有一台车从换电站满电出发。
而蔚来全国换电站总数已经达到 1,609 座,其中包括 440 座高速换电站,充电站 2,867 座、充电桩 16,954 根,三方桩 760,000+ 根,覆盖内地所有省级行政区,225 座地级市。
# 小鹏挺过事业谷底 #
去年的黑马品牌零跑汽车今年表现依旧不俗,7 月共交付新车 14,335 辆,其中 C 系列交付超 1.2 万辆,占比约 85%;C11 系列交付超 9200 辆。1-7 月,零跑汽车累计交付 58,837 辆。
值得注意的是,在销量公布同日,零跑汽车宣布旗下 C 系列部分车型降价,包括两款 C11 车型以及三款 C01 车型,降幅从 1 万元到 2 万元不等。
值得庆祝的是,小鹏也挺过谷底,前有大众集团抛来橄榄枝入股,加深了小鹏的技术标签,后有交付量重回万辆的喜讯,可谓是喜上加喜。
7 月小鹏汽车共交付新车 11008 台,环比增长 28%,连续六个月实现正增长,重新迈上万辆交付台阶。
事实上,自去年 10 月小鹏进行了战略复盘和调整,外部对于小鹏汽车组织架构调整的关注甚至盖过了产品本身。直到 G6 车型的发布,才又带动消费者对于小鹏产品的关注度。
作为扶摇架构下的首款战略车型,小鹏 G6 是小鹏汽车诸多技术的集成所在,诸如其采用 CIB 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全系标配全網域 800V 高压 SiC 碳化硅平台,并标配 3C 电芯,以及配备配英伟达双 Orin-X 芯片、31 个传感器硬體,搭载了第二代智能辅助驾驶系统 XNGP 等。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汽车曾说道:" 我相信 G6 将会成为 20 万元至 30 万元的新能源 SUV 市场,最受瞩目的熱賣爆款之一。" 何小鹏甚至亲自下生产线给 G6 拧螺丝,显然对 G6 抱以厚望。
好在 G6 的表现没有辜负小鹏汽车的期待,根据小鹏汽车官方数据,从 7 月中至 7 月底,G6 已在全国 110 座城市启动规模交付,在产能不足的情况下 7 月累计交付超 3900 台,可以说是小鹏今年唯一的重磅车型。
# 竞争远未至终局 #
新势力之间的竞争远未至终局,小鹏汽车的销量回升,让小鹏汽车有望重回市场头部地位,反观前几个月表现都很不错的哪吒汽车,成为 7 月交付量破万新势力品牌中唯一下跌成员。
7 月份哪吒汽车共实现交付 10039 辆,但同比下降 28.4%,环比下降 17.2%,今年 1-7 月,哪吒汽车累计交付 72456 辆,同比下降 6.1%。但好在哪吒旗下全新纯电 5 座 SUV 哪吒 AYA 在上周上市,或将对 8 月销量有所提振。
值得注意的是,哪吒汽车 7 月海外出口一千余台,并且还在积极推进 " 深耕东盟,开拓欧盟 " 的出海战略,其不但是首家出口右舵车型的造车新势力,也是首个在泰国、马来西亚上市并交付新车的造车新势力。
近两年,中国汽车的实力有目共睹,随着全球汽车产业新能源化的加剧,中国品牌迎来 " 高光时刻 ",从当前局面来看,新势力品牌不断提升市场占有率,并且月销量破万辆规模的品牌越来越多,在新车不断涌入,竞争更为剧烈的后续当中,谁将会走得更稳健,值得期待。
【iDailyca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