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华为手机归来,谁最受伤?,欢迎阅读。
低迷周期下的智能手机市场在 2023 年下半年迎来了华为的回归,这也给本就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带来了更大变数。
1 月 29 日,有消息称,华为已注册 " 星耀手机 " 品牌商标,定位中端手机市场,但上述消息并未获得华为方面确认。
" 目前星耀的相关信息我们看到了,但是没有获得产品信息以及启动线下铺货的通知。对于和其他品牌的二选一问题,听其他省份的经销商说过,但目前(华为渠道)这边也没有更多动作。" 一位广东区網域的华为核心经销商对记者说。
但华为手机的反扑已经开始。在多家调研机构公布的 2023 年四季度智能手机出货数据中,华为手机的量正在明显上升,当季增幅在 35% 到 47% 之间。不过,从全年数据来看,并未登上前五榜单。
过去五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变化(表格由实习生郝梓竹根据 IDC 数据整理)
相较之下,苹果成为去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最大赢家,首次拿下年度第一。而在过去五年内,苹果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从 8.9% 上升至 17.3%,成为华为高端市场的最大接盘者。荣耀则在脱离华为后逐步捡回过往丢失的市场份额,并从去年三季度开始,攀升至国产手机第一。
" 因为推出时间的问题,华为手机的归来对于去年整体大盘没有太大的影响,但从销量来看,苹果四季度同比下滑 9%。"Counterpoint 的一位分析师对记者表示,面临激烈竞争,苹果在 1 月采取降价措施,以利用经济复苏的机会,抵消来自当地手机品牌厂商的压力。
从几家国产手机的全年市占率来看,份额紧咬,差距并不大。IDC 中国高级分析师郭天翔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虽然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已重新恢复到增长趋势,但对于今年仍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手机厂商仍然需要维持保守务实的运营策略,控制库存,稳定现金流,建立长期发展目标。
格局生变:苹果首获第一四家安卓厂商分天下
在连续同比下降 10 个季度后,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在 2023 年四季度迎来反弹。
IDC 数据显示,在该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 7363 万台,同比增长 1.2%,市场需求主要来自于一到三线城市的高端人群。
" 上一波换机高峰在 2020 年下半年,按照 3 年时间表,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会进入新一轮的换机周期。" 郭天翔对记者表示,销售较好的产品大多集中于各品牌的旗舰产品系列,而主要负责走量的中低端产品的销售情况并未明显改善,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的中低端用户的换机需求依然没有完全释放。
高端手机市场的增长让苹果成为了最大受益者,过去五年,苹果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分别为 8.9%、11.1%、15.3%、16.8%、17.3%。今年年初,苹果更是通过降价的方式试图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 新机全系降价的情况几乎从未有过,去年一整年都没有活动。" 一名苹果直营店销售人员此前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iPhone 新系列降价以往一般不涉及 Pro 版和 Pro Max 版,但在最新的优惠政策下,15 系列的产品降价幅度达到 500 元,部分渠道商的价格优惠幅度更是达到 800 元。
IDC 在报告中提及,尽管相比安卓旗舰产品,苹果已不具有明显优势,但 iPhone 的整体综合产品力依然是最好之一。" 只是现在苹果产品的价格维持不如以前,渠道提货价格调整时间越来越早。" 郭天翔对记者说。
国产手机方面,荣耀、OPPO、vivo 以及小米位列国产手机出货量的前四名,虽然华为在去年下半年造势明显,但全年来看,依然未上榜单。
IDC 称,继前年恢复之后,荣耀在 800 美元以上市场依靠折叠屏产品份额明显提升,中低端市场也有多款爆款产品。产品策略的成功以及与渠道合作的改善,帮助其获得全年国内总出货量第二位的位置。但从具体出货量来看,几家头部国产手机厂商之间的全年出货量差距并不大。
Canalys 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上,荣耀、vivo 和 OPPO 的份额稳定在 16%,出货量在 4000 万台至 4500 万台之间,几乎并驾齐驱。而在记者梳理的过去五年出货情况中,荣耀因分拆,份额的波动在 13 个点以上,OPPO 的份额波动在 3 个点左右,vivo 和小米的份额波动在 5 个点。
" 随着渠道利润的提升以及厂商强竞争力新品的刺激,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有望步入温和复苏的轨道。未来 10 年中国大陆市场中产阶层人口的增加,庞大的高端市场依然是国内外各大厂商的长期战略必争之地。"Canalys 研究经理刘艺璇表示,但华为重新加入战场亦会使得市场的竞争趋于白热化,进一步激化市场创新。
刘艺璇表示,随着华为回归带来的压力逐渐下探至大众市场,与渠道保持合作也将成为其余厂商防守市场份额的重要策略。
攻防战启幕,华为归来谁最受伤?
虽然 2023 年中国智能手机的全年格局未有明显变化,但从四季度开始,华为声量逐渐变大,并且成为了手机市场上不能回避的话题。
" 华为成为了本季度最大的黑马,时隔 10 个季度重回中国市场出货前五榜单。"Canalys 研究分析师钟晓磊表示,当季华为出货 1040 万台,通过旗舰新品出货同比上升 47%,排名国内第四。
手机渠道商王中经历了去年下半年华为手机铺货的整个过程。
" 华为的销量反击战从 8 月已经开始。" 王中对记者表示,在 8 月份的一次核心渠道商会议上,已经明确将在 10 月份上市 Mate60,并且向在场的渠道商承诺了 5G 版本。但只有核心 KA 才有分货的资格,不考虑溢价的话,渠道的利润空间在 13% 左右。
王中对记者表示,华为在 Mate 系列之后,10 月到 12 月还有畅享以及 nova12 系列作为补充,集中向市场发起攻击。其中既有 4G 版本,也有 5G 版本。"M 系列从高端打,向下辐射,Nova 系列从中端向上,包抄目前 OPPO、vivo 以及小米的阵地。"
短期看,华为确实对市场带来了冲击。IDC 公布的出货量里,OPPO 在四季度下滑了 16.1%,vivo 下滑了 8.4%,苹果和荣耀下滑了 2.1% 和 0.9%,小米跌出前五。而在 counterpoint 公布的销售数据中,苹果、OV 以及 realme 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幅度在 9% 到 24% 不等。
但对于华为能否从苹果手中重新夺得高端市场,王中认为仍有挑战。" 在我们这个层面,至少有一年 4G 战役要打。" 王中对记者表示,此前华为为了在国庆狙击其他厂商,提前占用了部分经销商的资金,这样大家的资源都在向华为倾斜。但从配货来看,Mate60 需求最大的时候放货缓慢,这里面有营销和缺货的原因,也有加快 4G 手机库存消化的原因。
王中对记者表示,在过去三个月,如果低线经销商要拿到 Mate 系列,需要 " 配货 ",搭售部分 4G 手机。在王中向记者展示的信息中,这些手机的类型包括了 nova11、Hinoca11 等,这些分货 " 推单 " 一次就需要占用他 10 万的资金量。
高通的一名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 华为去年年初对于高通的 4G 芯片的储存量较大,我们内部的理解是,即便合作出现缝隙,这部分的量也足以华为在两年内使用。但去年下半年 Mate 系列的市场走热,也反向造成了华为 4G 手机的销售压力。"
另一层面,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已经进入成熟期,华为也面临着其他厂商的狙击。
Counterpoint 称,比如,小米和荣耀就采取了积极策略(包括营销和分销策略),以提升销量。小米 Mi 14 系列、荣耀 X50 系列和荣耀 100 推动各自品牌实现增长。
刘艺璇则表示,几大安卓厂商为了防守市场份额,也在通过自研作業系統、生成式 AI 策略等建立自己的护城河。而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不同的手机厂商负责人面对华为回归时也明确表态已做好准备。
" 荣耀不可能再成为华为了。" 荣耀赵明今年 1 月初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荣耀继承了华为的一些优秀基因,但如今的两家公司,不论所处的市场环境,还是产品策略、品牌定位等各方面,已经存在显著的差异。" 我们需要一个强大的对手,华为的回归毫无疑问让大家都兴奋起来,今年我们的目标是在欧洲市场保持 150% 以上的增速。"
" 就目前的观察来看,只要产品足够好,销量也基本都会不错。"OPPO 首席产品官刘作虎此前也对记者表示,其实华为回归受影响最大的是苹果,至少在过去半年的市场结果是这样的。" 对于未来,各家就需要找到各自的差异化特点,目前在 AI 这块我们还是有很多差异化的优势。"
投资银行杰富瑞(Jefferies)分析师曾在一份报告中表示,尽管包括 iPhone 15 Pro 和 Pro Max 在内的多款 iPhone 机型在主要中国电商平台上进行了大幅降价,但 iPhone 销量在新年(2024 年)第一周仍旧较上年同期减少 30%。30% 的跌幅相比苹果 2023 年在中国整体 3% 的下滑幅度明显加速。杰富瑞分析师认为,苹果的销量下滑主要归因于来自中国本土品牌的激烈竞争,尤其是强势回归高端市场的华为。
从长远来看,随着华为手机未来两年的全面起量,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将会迎来更加激烈的变动。各个手机品牌攻防战启幕之时,新的市场格局也在酝酿。
(记者吕倩、实习生郝梓竹对此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