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猪价为何“旺季不旺”?,欢迎阅读。
作 者丨李莎 潘晨晨
编 辑丨周上祺
图 源丨图虫
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 11 月物价数据,当月 CPI 同环比均下降 0.5%,降幅扩大。
食品价格下降是影响 CPI 的重要因素,在食品中,猪肉价格继续低位运行对 CPI 的拖累比较明显,11 月猪肉价格同比下降 31.8%,影响 CPI 下降约 0.58 个百分点。环比来看,生猪出栏量有所增加,加之天气偏暖部分腌腊需求延后,猪肉价格超季节性回落,下降 3%,影响 CPI 下降约 0.04 个百分点。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向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今年以来,尤其是下半年,猪肉价格超预期走低对物价影响较大,11 月消费者物价扣除猪肉价格,物价涨幅 0.1%;1-11 月扣除猪肉价格 CPI 同比上涨 0.5%。
进入 12 月,猪价仍在震荡下行。粤港澳大湾区(广东)财经数据中心监测发现,12 月 1 日,全国内三元生猪价格为 14.37 元 / 公斤,到 12 月 11 日,价格下降到 13.93 元 / 公斤。
旺季猪价不振
" 国庆前我家出栏的猪一斤能卖 6.5 元 -7.5 元,十月中秋、国庆‘双节’期间价格略有起色,之后就一直在垮价。" 近日,重庆垫江养猪场老板皮康(化名)向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感慨。他从 1998 年开始养猪,目前养殖规模约 1000 头。
实际上," 双节 " 猪价上涨仍在少数,且昙花一现。据农业农村部监测,自 2023 年第 35 周(8 月 28 日— 9 月 3 日)开始,生猪价格持续保持同比环比双降态势,到第 46 周(11 月 13 — 19 日),猪价已经连跌 12 周,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生猪平均收购价格从 17.77 元 / 公斤,下降到 15.97 元 / 公斤。
其后猪价也未止跌。据粤港澳大湾区(广东)财经数据中心数据,11 月 20 日全国内三元生猪价格为 14.89 元 / 公斤,到 11 月 30 日降至 14.36 元 / 公斤。到 12 月上旬,每公斤猪价跌破 14 元,12 月 11 日全国内三元生猪价格为 13.93 元 / 公斤。
" 一般认为,进入 8 月后生猪旺季就拉开序幕了,到春节前,生猪需求呈现从震荡式增加到爆发式增长的特点。" 华融融达期货生猪研究员史香迎向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上海钢联农产品事业部生猪分析师杨志远向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猪肉旺季一般集中在西南腌腊和春节消费高峰期。
皮康发现,最近的腌腊需求比去年同期少一些:" 往年冬至前一个月就开始腌了,今年这会儿还没什么响动,也有腌腊肉的,但是很少。"
上海钢联农产品事业部生猪分析师王海莲向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南方气温偏高,仅零星食品工厂在加工腊肉,但居民消费还未开始。
气温偏高使得猪肉季节性需求启动缓慢,成为影响猪肉消费和猪价的原因之一。史香迎表示,从历史复盘来看,气温与猪肉消费之间具有一定的负相关关系,即气温越低,人们对猪肉的消费量越高。而今冬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降温的缓慢兑现,使得需求增量表现也较为迟缓,对猪价的支撑作用不及预期。
以川渝地区的成都为例,上周成都市日内最高气温仍达 18 ℃,处于近 5 年同期高位,而当地居民腌腊灌肠一般要求气温在 10 ℃以内,高温天气下当地腌腊需求迟迟未启动,对猪价的支撑作用还未兑现,猪价呈现 " 旺季不旺 " 的特点。
" 腊肉的腌制需求总体还是对南方的猪肉消费影响大,对我们来说影响不大。"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生猪养殖户李杰(化名)向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李杰从 2015 年开始养猪,最近他的养殖场刚出栏了 70 头猪,目前养殖规模在 300 头左右。李杰谈到,他养殖场的猪以供给本地城市市场为主,往年也有少量腌腊需求,但今年对于销售基本没有拉动作用,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 猪多 "。
皮康也发现目前生猪市场存在供大于求的现象:"2021 年以前的这个时候,我们的猪肉供不应求,电话都接不过来,去年也比今年好点。现在屠宰场、杀猪匠都不缺猪,一些杀猪匠半年甚至一年都不给我们打电话。"
皮康谈到,往年一个杀猪匠一天就要从他这里买 6-7 头猪,现在只能买 2-3 头。" 销量下去,要卖就得降价,现在都是这样。" 他感叹道。
史香迎表示,产能调减缓慢,标猪供应充足,是导致猪价疲软的又一原因。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去年年底至今年一季度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虽有小幅下降,但始终高于正常保有量 4100 万头,生猪基础产能充裕,猪价不具备大幅上涨的基础。
除此之外,史香迎补充道,今年以来,生猪养殖端持续处于亏损状态,部分养殖成本高的企业现金流压力进一步加大,存在加快出栏、" 拿猪换现金流 " 的行为,进一步令猪价承压。同时,由于养殖密度大、秋冬季节北方地区易有猪病发生,也会导致市场存在一定的被动抛售行为。
市场何时改善
王海莲表示,受当前猪价连续走跌影响,生猪养殖的养殖利润亏损加剧。
" 全年来看,我们养殖场一头猪平均下来要亏 300-500 元,养得越多亏得越多,一年喂 1000 头猪要亏 30-50 万元。" 皮康回忆,前几年全县出栏 100-2000 头的规模场有 400 多家,受猪价低迷、疫病等因素影响,到现在正常经营的猪场不到 100 家。
" 包括饲料、设施、场地、水电,还有各种无形开支和损坏折旧,大肥猪的成本在 9 元 / 斤左右,现在一斤肥猪只能卖 7 块多一点,每斤肉最少要亏一块五。" 今年皮康的养殖场已亏损了 30-40 万元。
为降低养殖成本,保障养殖质量,皮康的养殖场一直采用自繁自养的模式,但仍难盈利。为减少损失,他持续缩减能繁母猪规模,从 60-70 头减到 30-40 头,几个月前他下定决心,把家里所有的母猪都出售了。
从趋势看,周茂华认为,猪肉价格有望逐步改善,一方面,能繁母猪存栏已经连续 11 个月环比下滑,生猪生产价格下跌,养殖户亏损,推动生猪产能有序去化,按照以往规律及生猪供应周期,生猪产能持续压降对生猪价格影响有望逐步显现。
另一方面,国内经济活动恢复常态,餐饮等消费保持较快增长,加之季节性需求有助于增强猪肉消费动能。
史香迎则认为,随着市场抛售缓解,叠加进一步降温、需求增量兑现后,猪价有望迎来阶段性的小幅反弹。
王海莲进一步指出,随着冬至临近,市场需求量会有明显提升,对于猪价来说会起到利好支撑,猪价及白条价或都将有不同程度的上涨。但市场出栏预计会呈现环比上涨态势,且冻品库存同比去年有所增加,市场整体供给充足,故而价格上涨幅度有限。
着眼养殖端,王海莲表示,春节消费高峰期的到来,或刺激猪价上涨,在春节前养殖或能达到成本线,或成本线偏上的价格。建议养殖户择机出栏,目前北方天气寒冷,南方逐渐降温,要做好疫病防护。
皮康准备年前把剩下的猪也全部出售完," 出不完就贱卖,卖完了就回去好生过年。" 对于后续的计划,他决定静观其变,如果价格趋势向好,还可以慢慢继续养殖,如果不挣钱,就没必要在这个行业发展了。" 现在我也五十多岁了,还是要稳当一点。" 皮康说。
SFC
本期编辑 黎雨桐 实习生 谭雅涵
21 君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