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电影经验:《草木人间》货不对板?又一个好片被营销噱头所误,欢迎阅读。
当电影宣发越来越依赖大数据推送的时候,人们就越来越容易遇到 " 货不对板 "。
推送信息里,宫崎骏新片《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是精彩纷呈的异世界冒险,于是在电影开场后 40 分钟主角还没进入异世界时,有些人便失去了耐心。
推送信息还把《草木人间》塑造成了 " 传销版《孤注一掷》",于是在看到影片里只有 1 个小时涉及传销,并非《孤注一掷》那样的犯罪类型爽片后,很多人立即感到些许不爽。
尽管整体口碑还不错(豆瓣 7.3 分),但是《草木人间》的评论中不乏仅为 1 星或 2 星的极端差评,且差评的理由也高度一致,基本上高频重复着 " 叙事断裂 "" 主题偏移 "" 太文艺 "" 看不懂 " 等。
顾晓刚导演拍纪录片入行,剧情片处女作《春江水暖》曾入选法国《电影手册》年度十佳影片。他个人也凭借该片获得了第 13 届 FIRST 青年电影展最佳导演荣誉。
我们对这样一位导演的新作,究竟该保持一个怎样的期待?难道 " 从《电影手册》前十变身为抖音热榜前十 ",就真的是他的追求吗?
也许,我们应该抛开大数据推送信息给它披上的 " 传销版《孤注一掷》" 外衣,从导演角度,去好好理解一下,为什么《草木人间》是这个样子。
割裂,但割裂的不是叙事
无论从故事上还是视听风格上,《草木人间》的确被鲜明地划抽成了三幕。
第一幕是前 30 分钟,主要讲述三个主要角色何目莲(吴磊 饰)、吴苔花(蒋勤勤 饰)、老钱(陈建斌 饰)之间的人物关系。
视听风格上比较文艺,有较多的外景、长镜头、旁白等。
第二幕是中间的 1 个小时,主要讲述吴苔花误入传销组织蝴蝶国际后的 " 新生 ",以及目莲为了挽救母亲吴苔花而做出的努力。
视听风格上类似于犯罪类型片,内景、短镜头、对话、强情绪的比例都大大增加。
第三幕是最后 30 分钟,主要讲述蝴蝶国际的骗局被拆穿后,目莲带崩溃的母亲回到了山林中。苔花在山泉溪水中 " 浴水重生 "。
视听风格上回到了第一幕的文艺质感,依然有比较多的外景、长镜头、旁白等。
" 割裂感 " 对于本片而言,是一种确凿存在的观感体验,只不过这种强烈对比所带来的割裂感,很可能是导演顾晓刚自己想要的。他不是不会回避割裂感,而是这种割裂感,才契合他想讲的故事,想表达的主题。
如果我们抛开视听上的强烈对比,只看影片的叙事,会发现脉络上还是非常清晰的。
第一幕对第二幕的铺垫很充足。目莲和苔花都有非常充分的动机去 " 人间 " 经历一番。
第二幕的初段,苔花和目莲分开成两条 " 事业 " 线并行。两条线之间构成对照关系,目莲线暗示了苔花线的 " 真相 "。
第二幕后段,目莲发现劝说苔花无效后,潜入蝴蝶国际救母,实现双线合一。
第三幕,目莲带着苔花回归 " 草木 " 后,出现了一些意象化的场景,反衬了 " 人间 " 之旅犹如一场梦境。
有虚有实、虚实结合,是顾晓刚为这个故事选择的呈现方式。强烈的对比,是为了区分出 " 草木 " 环境和 " 人间 " 环境。
换言之,从叙事上看,《草木人间》正好是《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这种异世界冒险的镜像。
目光放在人物上,主题没有偏移
如果你认定《草木人间》的主题是 " 反传销 ",那一定会在看片的时候觉得主题发生了偏移。
问题是,本片的主题果真是 " 反传销 " 吗?
从前边的分析可以看出,传销其实是作为一个故事环境存在的。影片的核心主题,并非 " 反传销 "。大数据推送给我们的这个信息,有误导性。
本片中间的 1 个小时,是可以进行场景替换而不从本质上影响主题的。比如有些类似主题的电影,会选择战争环境、江湖环境、宫廷环境、异世界环境等等。
顾晓刚之所以选择传销作为故事中的这一环,一方面是因为他在生活中接触过误入传销的人,一方面是传销环境具有极致性,可以把人物推得更远。
《草木人间》不是一个类型为先、故事为先的电影,而是人物为先。主题是落在人物身上的,主题探讨是由目莲、苔花在三个阶段里的所有选择来承载的。
如果我们的预期是 " 反传销 " 电影,那就会认为片中如此细致地描绘洗腦话术,是为了揭秘传销组织的邪恶手段,从而让观众提高警惕,防范传销。
如果我们把目光落在人物身上会发现,影片讲述的,其实是苔花被骗的必然性。
在第一幕里已经铺垫了,由于丈夫何山离家出走后十年间杳无音信,苔花内心存在着巨大的缺失。她与老钱情投意合,但组建新家庭的提议,被儿子目莲反对。
在被老钱母亲赶出茶山后,失去工作的苔花内心的缺失已经达到了最大值。她本身就极度渴望 " 新生 ",才会对蝴蝶国际那一套 " 分享经济 " 的蛊惑之言照单全收。
导演顾晓刚在路演时讲述,他曾想尽一切办法去劝说一位进入传销组织的人,发现起不到丝毫作用。后来他研究了大量的资料,发现被骗入传销组织的人,并非智商有问题,而是传销套路存在一种人性上的深层欺骗性。
正因如此,《草木人间》并非单纯地想要 " 以吓反诈 "。苔花和其他那些被骗入蝴蝶国际的人,其命运的悲惨,直接责任是传销做局者,而根源责任则在他们的亲人和自己。
顾晓刚想要探讨的,是人内心缺失的弥补,以及何为真正的 " 新生 "。
何山,见与不见
何山是《草木人间》里非常非常关键的一个人物,尽管演员表里根本没有他。
何山是苔花的丈夫、目莲的生父。影片一开始就交代了一个信息:何山于十年前离家打工,之后和苔花、目莲的联系中断了,甚至是死是活都无人知晓。
十年间,苔花和目莲都没有停止打听,但苔花的用心程度明显不及目莲。苔花甚至已经和老钱好上了。目莲对寻找生父的坚持,以及偶尔获得新线索后的兴奋,甚至会惹得苔花的不满。
在第二幕里,虽然提及何山的频率变低了,但他还不至于缺席。因为何山是苔花和目莲母子之间,一个解不开的疙瘩。
苔花和目莲之间紧张的代际关系,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在对何山的态度上分歧严重。
何山为什么离家呢?其实观众可以从细节中找到原因——何山是性取向上的少数群体。
具体细节有二。其一是苔花在和采茶工友聊天的时候,提到他们夫妻俩 " 做那个事 " 的时候,每次都得是她去求何山。
其二是目莲劝说苔花离开蝴蝶国际时,两人发生了激烈的争执。苔花脱口而出,骂目莲和他 " 变态的老爸 " 一样。
人在情绪激动时往往会暴露平时隐藏着的心里话。在苔花心里,何山就是个 " 变态 "。
于是,何山的离开,就不再等同于普通农村家庭里的外出打工。外出打工,是被动的出走;而何山的离开,是主动的。他的秘密同样在他的心里造成了很大的一块缺失。远离妻儿,就是他弥补缺失,寻求 " 新生 " 的选择。
苔花不想继续寻找何山,是因为她心中有恨。目莲执意寻找何山,是因为尚未经历 " 人间 " 的他,还误以为父亲的离开和不与家人联系,都是被客观条件所迫的。他仍想问清缘由,想与父亲团聚。
然而,经历过第二幕里的事之后,目莲懂得了,一个人是很难去干预另一个人的自主选择的,或者说人有必要去理解和尊重另一个人的自主选择。缺乏理解的批判,是徒劳的。
只靠劝说无法让苔花脱离蝴蝶国际,因为在蝴蝶国际获得 " 新生 ",是苔花的自主选择。苔花享受这种 " 新生 ",哪怕它是虚妄的。
此外,目莲还找到过一个何山曾经的落脚点。他看到父亲留在这里的木雕莲花,与自己脖子上一直挂着的一样。手里拿着木雕莲花,目莲一下触摸到了父亲的心——何山从来没有忘记过目莲。
思念涌上心头的夜晚,何山也会难熬吧。可是即便要承受思念的煎熬,何山还是选择斩断与妻儿的联系。那他一定有他不得已的理由。
全片的结尾,目莲在一个寺庙祈福后,突然有人告诉他何山就在这里,并去叫他来见目莲。此时,顾晓刚给了目莲一个不算短的镜头,记录着目莲等待时的神情。
在这个镜头持续的期间,你的第一反应里,目莲是能、还是不能见到何山,将体现出你与顾晓刚导演是否达成了同频共振。
镜头的结局,也是影片的结局。目莲没有等寺庙的人叫来何山,便自行离去了。
目莲为什么不等个结果,而是要先行离去呢?因为他看到父亲最后的选择是寺庙,也就明白了父亲的选择是 " 不见 "。
目莲选择尊重父亲的选择,因为那是何山自主选择的 " 新生 "。
【文 / 满囤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