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娱乐经验:半年亏损4亿,曾志伟放下身段学习内娱,TVB能被盘活吗,欢迎阅读。
TVB 发布半年财报,2023 上半年收入是 15.6 亿港元,跟 2022 上半年相比,还下降了 14%。
对比如今内地的电影市场,一部电影票房动辄二三十亿,而 TVB 作为上市公司,半年才收入十几亿港币。
今年上半年的亏损达到了 4 亿 ~4.2 亿港元,比去年下半年的亏损少一点,去年下半年亏了 8 亿港元。
因为亏得少,TVB 对此相当乐观,称 2023 下半年有望转亏为盈。但事实真的有这么乐观吗?
为了拯救 TVB,作为总经理的曾志伟,可谓是想尽一切办法,效果有,但大厦将倾,靠几根柱子,是撑不住大厦的。
一、让艺人集体直播带货
今年 3 月份,TVB 模仿新东方开启一项全新业务:直播带货!开播后,艺人带货引发全网热议,冲着港剧滤镜,有不少网友愿意为 TVB 买单。
不过开播后,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港星普通话不标准,说粤语网友听不懂。
于是曾志伟紧急对所有艺人进行一个月的普通话特训,艺人必须做到粤语和普通话切换自如,在直播时,要让顾客听懂产品的介绍。
另外,谁来直播带货,也有讲究。名气太小,网友不认识,就不会下单购买。
因此,TVB 现行一哥陈豪就是目前最大的咖,还有马国明、黎诺懿等人都得上场,让网友开心了,销售额才有可能上去。
TVB 现在的花旦很少,陈自瑶、高海宁、陈炜等人是带货主力,基本上是轮班,隔三差五就得露面卖货。
开播当日,TVB 卖货 2350 万,股价涨了三成。
可以说,TVB 今年上半年的营收,有相当一部分都来自于直播带货。
虽然现在带货的热度远不及开播初期,但好歹是一比收入,似乎比拍电视剧的性价比更高。
二、学内地办综艺,《中年好声音》
我们内地有经典综艺《中国好声音》,TVB 则举办了一档《中年好声音》,顾名思义参加的都是年纪相对较大的歌手。
《中年好声音》已经办了两季,还请到了陈慧娴担任评委,曾志伟则是制片人。
《中年好声音》为了提升知名度,还会邀请一些名人来参加,比如李玟的姐姐李思林。李思林比赛时,李玟还录制了加油的 VCR。
孙耀威的妹妹还特意从瑞士飞回香港参加比赛。
TVB 办了很多档综艺,《中年好声音》算是其中办得很不错的了,这也是曾志伟最看重的两个项目之一,另外一个是《港姐选举 2023》。
三、与内地合作综艺:《声生不息》《亚洲超星团》
湖南卫视、TVB 共同主办的综艺《声生不息港乐季》热度不错,目前第二季已经在筹备,林忆莲、邓紫棋、谢霆锋、谭咏麟都在拟邀名单中。
《声生不息港乐季》将在湖南卫视、TVB 同步播出,导演说:希望通过这个节目更多影响香港的年轻人,让年轻人喜欢。年轻人对内地的喜欢,才是未来感情的基石。
港乐季第一季的播出,就让内地观众认识了炎明熹、曾比特,促进了两地艺人的交流与融合。
除了《声生不息》,选秀节目《亚洲超星团》也已经开始录制,该节目由 TVB 和香港星空卫视联合打造,面向亚洲各国招募练习生。(值得一提的是,洪欣和张丹峰的儿子又跑去参加选秀了)
虽然是 TVB 主办,但导师有内地艺人,比如朱正廷、程潇,制作公司是灿星文化。
灿星文化一手创办了《中国好声音》,灿星的老板是那英的姐姐兼经纪人那辛,灿星跟 TVB 合作,自然是为了赚钱。而 TVB 选择灿星,则是想学习内地制作爆款综艺的经验。
由于内娱选秀停滞,TVB 开启选秀,并让内地艺人担任导师的做法,确实挺高明。另外,曾志伟还将和韩星 rain 一起担任发起人。
而曾志伟为了 " 翻红 ",自己提前来到内地参加了一些综艺,比如《萌探探探案》。
曾志伟翻来覆去的 " 折腾 ",说白了还是希望电视台能越办越好,可惜,港圈的颓势已成定局。港剧由于没有投资、人才流失,质量也在逐年下滑,留不住老观众,更吸引不到新观众。
其实 TVB 最好的出路,就是积极拥抱内地,不要再揣着过去的辉煌 " 故作清高 "。
老一辈实力派港星在内地观众心中,还留有一些滤镜,在最后一丝滤镜破碎之前,积极与内地影视圈寻找更多的合作机会,才会实现双赢。
其实,内地资本已经在悄悄深入 TVB 了,比如华人文化就决定在今年下半年对 TVB 追加 7 亿港元的投资。
华人文化是苏州企业,成立于 2015 年,老板是大名鼎鼎的黎瑞刚。今年五月底,黎瑞刚已经连任 TVB 董事。
不过,内地资本注入,并不代表 TVB 就一定能被盘活,以后的事,谁也说不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