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健康经验:线上精准判断,帮患者病情“反转”,欢迎阅读。
编者按:
其实不止癌症,很多病症都是
" 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
才有最理想的效果。
过往,我们往往因为种种原因,
会在一些环节上耽搁了最佳时机。
而互联网医疗的及时、高效,
很可能会 " 反转 " 一些潜在的悲剧。
生活不易,
还请大家更关注
自己的身体。
肿瘤与癌症,之所以让人 " 闻之色变 ",不仅仅因为它的致命与痛苦,还有很多其它的麻烦。比如,不少肿瘤早期都是悄无声息地进展,等你发现了?已经癌变到晚期了……
而在癌症筛查过程中,早期即便是认真体检,有些状况也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能发现病情。今天就想和朋友们分享这样的一个案例。
这位用户是为自己妻子咨询。她在患上新冠持续五天的咳嗽之后,突然开始胸痛。去医院照了 CT,显示支气管炎和肋骨质破坏伴软组织影。
此前,这位用户已经带着片子看了不少医院,但是都没看出什么问题来。但刘医生感觉不对,果断要用户再提供一下患者上一次的 CT 图。
虽然用户自述之前的 CT" 显示只有磨玻璃结节 5 毫米 ",但通过观察患者之前几次 CT 的情况,刘医生确认——这个病变是之前就存在的。
" 你们这次的这个支气管炎症看起来问题不大,但这次的 CT 确实是发现了软组织,而且紧邻肋骨,有侵袭征象!"
刘医生这一严肃起来,这位家属一下也紧张起来了:" 现在是癌的概率很大了对嘛?医生您一定要帮帮我!我想知道我们接下来该干什么?恶性的几率有多大?恶性生存周期在多少…… "
家属的慌张,让刘医生不得不多次来安抚对方的心情。他也告诉用户,报告只是个参考,还需要进一步明确检查:" 建议你们赶快去挂胸外科的号,针对这个情况去做一个病理穿刺确认一下!"
而这一边,患者其实正同步在医院接受骨扫描检查。检查结果出来,家属被告知:患者肋骨处有个 1.5 厘米的肿瘤。
家属瞬间又慌了,过来继续找刘大夫:"1.5 厘米的肿瘤,恶性的几率是不是高了?预后会不会很差?"
" 你们还是需要做病理穿刺才能最终确认 ~ 没办法从大小和位置就能轻易判断的。"
刘医生的坚持,最终带来了好消息。
两个月后,这位用户又来联系刘医生:" 刘医生您好,今天我妻子手术结束了!在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做的。"
" 很好啊,这个医院就很好!"听到好消息,刘医生也很很欣慰。
" 她的快速病理结果为未见恶性细胞,肿瘤来源是软骨。"这位家属字里行间都透着喜悦," 主刀医生是她们胸外科主任。说最差结局现在也是交界性的。"
用户特别强调,是刘医生之前准确的判断,给了医院医生非常重要的参考:" 当时只有您发现了她之前这个肿瘤就存在!没有你当时怀疑之前就有,他们肯定考虑恶性。"
这一次,用户不再是焦急寻求刘医生的帮助。他特地过来 " 问诊 ",是为刘医生送上喜讯和感谢——
" 刘医生为我妻子骨肿瘤上提出绝对关键性意见,并在众多上海顶级医院未查出病因情况下,第一个发现关键病因和信息。为我妻子在手术上提供了关键性信息。医者仁心,感谢刘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