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核动力、超大型PCTC……多家船厂齐推新船型,造船业“开卷”?,欢迎阅读。
财联社 12 月 7 日讯(记者 胡皓琼)在 12 月 5 日 -7 日举行的第 21 届中国国际海事会展期间,各船厂现 " 百家争鸣 ",也有船东 " 凑热闹 ",核动力箱船、创纪录的超大型 PCTC 等新船型纷纷发布。整体来看,节能船型成为船厂船型设计研发主要方向。
" 百家争鸣 " 推新船型
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朱建璋接受采访时表示,从市场角度来说,每年的船型热点可能都不一样,2021 年 -2022 年主要为大量的貨櫃船订单,去年乃至今年汽车运输船订单较多,同时今年油轮订单量也有了较大幅度提升。
"(对于船厂而言)未来在设计船舶时,大型化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便是节能(化)。" 上海船舶设计研究院首席专家张卓告诉财联社记者。
据财联社记者不完全统计,中国船舶集团方面,除中国船舶(600150.SH)旗下外高桥造船及控股子公司广船国际新获的 10800CEU LNG 双燃料 PCTC 外,旗下江南造船还发布了全球首型、世界最大 24000 箱核动力貨櫃船船型,20 万方 NH3-FRSU 船型,17.5 万方 LNG-FSRU 船型,氨燃料 14000TEU 大型貨櫃。
中国重工(601989.SH)旗下大连造船设计的 5 万立方米浮式液态二氧化碳储存及注入装置和 2 万立方米液态二氧化碳(LCO2)运输船获挪威船级社 DNV 原则性认可(AiP)证书。同时发布了 1.2 万立方米液态二氧化碳运输船船型设计。
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则是推出 2 万方液态氢运输船、10.2 万立方米超大型乙烷运输船(VLEC)、4 万方液态二氧化碳运输船、8.8 万立方米超大型液化气运输船(VLGC)、4.95 万载重吨甲醇燃料、氨燃料成品油 / 化学品船,11.4 万载重吨氨燃料原油 / 成品油船,21 万载重吨甲醇燃料、氨燃料纽卡斯尔型散货船,以及 9 万载重吨 Arc4 冰区散货船等船型。
沪东中华也推出了最大型 4 万立方米液氢运输船、8.8 万立方米液氨运输船、配备碳捕捉系统(CCUS)17.4 万立方米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16000TEU 氨动力大型貨櫃船等。
招商工业方面,DNV 颁发了 18 万立方米 LNG 运输船、20 万立方米 LNG 运输船和超大型智能绿色 11000 车位汽车运输船的设计认证证书。其中 11000 车位汽车运输船是目前全球最大船型。
船东国航远洋(833171.BJ)也联合上海佳豪完成设计认可的 89000DWT 和 63600DWT 甲醇双燃料散货船设计是全新设计的船型。同时,国航远洋还与芜湖造船厂签署 89,000DWT 新能源散货船造船意向暨战略合作協定。
燃料之争 核动力 C 位出道?
此次船厂推出的新船型燃料选用,包括 LNG 双燃料动力、甲醇双燃料、氨动力等。
从目前市场订单情况来看也基本如此,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民船部副主任燕家乐称,LNG 作为最成熟的替代燃料,仍占主导地位,甲醇燃料的发展非常迅速,氨燃料的关注度正在逐步提升。
甲醇燃料方面,目前不少船东都在寻求稳定的绿色甲醇来源。
" 但甲醇如果直接用工业生产出来的灰甲醇,它对碳排放的减碳效果并不是很高,只有约 3% 的减碳效果,效果还不如液化天然气(LNG),因此必须生物制(甲醇)燃料。而生物制甲醇过程的中间成本会比较高。" 沪东中华总经理陈军在昨日举行的高级海事论坛上如是说。
据陈军透露,近期还有一名船东向船厂提出将甲醇燃料订单更改为 LNG 燃料。" 现阶段船东在选择燃料方面也有反复的过程。除此之外,氨燃料(减碳效果)也较好,但氨本身有腐蚀性和毒性,如果船厂设计方面克服了氨的缺点后,今后采用该燃料作为动力的貨櫃船会越来越多。"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 " 船型潮 " 中,江南造船推出的核动力燃料貨櫃船备受关注。
" 这是江南造船首次推出核动力船,也是国内首次推出该船型。" 有知情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不过目前该船型仍处于概念设计阶段,乃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财联社记者从江南造船获悉,该船型已经获得 DNV 的原则性认可证书。该型船采用国际上先进的第四代堆型熔盐反应堆解决方案;安全性高、反应堆高温低压运行,在原理上规避堆芯融化,具备防扩散与固有安全特征;无序耐高压容器与管路,即便发生破口事故,在环境温度下迅速凝固,事故后除正常停堆手段外还可以把熔料盐排出堆外,实现快速停堆、防止事故扩展;动力装置布置于船舶安全位置,电力系统采用双侧冗余设计,充分保证供电系统安全,并具备从人员聚集区应急撤离功能。
前述知情人士进一步表示,尽管核动力船有净零排放的特点,但该船型的推出实际上还存在技术问题、成本问题、政治问题等。政治问题上,核动力船所投入的航线仍存在限制,举例而言,当前的红海地区航线就因存在巴以冲突不适宜投入,此外港口也会有不接受(靠泊)的可能性。技术成本方面,目前该船型的建造成本不好计算,熔盐堆的后续替换处理等上下游链条、船上所需的保障应急电源等均是未知数。
" 核动力的减碳清洁(效果)是非常好的,但核动力维修起来比较麻烦,现在任何一个修船厂要修核动力的貨櫃船,可能资质方面难度较大,更麻烦的是核动力船未来报废后(的处理)。" 陈军说。
但燃料之争最终是何者胜出仍尚未可知,仍需船厂不断拓展新船型领網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