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黄靖:中国崛起的关键,在这里,欢迎阅读。
真正的强者,都能在动荡中崛起。
一、企业家为什么要了解决策博弈
国际局势动荡的实质是全球范围内对资源和权力的重新分配。地缘政治的剧烈变化,打破了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得预测经济的三大决定性因素——市场预期、大宗产品价格和汇率——都变得不确定。
在这样的局面下,企业家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而其选择也面临着更大的、难以预测的风险。我们应该如何谋求生存与发展?从政治学的角度看,我们只有对国际局势进行全面的了解,才能在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上,作出更符合长远利益的决策。
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国家,中美竞争将决定今后世界格局的走向与发展,也同时决定了中美两国自身的前途与命运。作为中国的企业家,把握中美关系的大局,认清形势,顺应潮流,对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
此外,俄乌战争、巴以冲突的走向将牵动今后世界格局的力量增长与平衡。我们如何理解和预判这些地缘冲突焦点的发展趋势?了解冲突各方的政策选择及影响?清楚中国在这些冲突中的立场与考量?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这些问题同样值得我们关注。
在这个动荡的世界中,企业家要如何决策?
动荡世界具备四个特征。
1. 对自己所做之事感到迷茫
黄靖教授说:战争是动荡世界的一个标志,但战争并非动荡的全部。例如,我们观察到俄乌冲突,许多重大事件构成了动荡的世界,但战争并不是关键所在,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全体国民团结一心,坚决抵抗日本侵略,这不是动荡。我们坚韧不拔,不惧牺牲,誓要赢得这场战争,这并非动荡,因为我明白我所追求的。因此,动荡世界的第一个标准就是,我们对自己所做之事感到迷茫。
我们在行动或决策时,需要有像北斗星一样的指引,需要固定的参照物来确定方向。例如,要想向南行进,我们需要明确的地标或道路作为参考。这样,我们才能辨识前进的方向。
想象一下,如果你置身于一个旋转的世界,一切都处于动态之中,没有稳定的参照物,你将无法确定方向,就像在茫茫大海中迷失了东西南北。因为找不到可靠的参照,动荡世界中的决策变得非常困难,因为我们的参照物都在不断变化。
2. 大宗商品的价格可能瞬间崩溃
市场趋势难以预测,我们无法预知明日市场经济的走向,市场可能由繁荣转向萧条,大家都在讨论经济究竟会下滑到何种程度。即使有人认为美国经济状况尚可,但美国发布的数据往往存在造假,所以我们对市场的预期和判断并未得到提升。
对于那些负责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人来说,观察大宗商品价格是关键,这些价格波动巨大,例如石油价格的不确定性,以及一旦发生战争,粮食价格可能瞬间崩溃,这便是第二个参考标准。
3. 汇率管理存在巨大的困难和问题
全球经济目前正面临严峻挑战,除了美元,我们还使用多种货币。因此,汇率或债务问题如果处理得当,即便不涉及其他,也能盈利;反之,若处理不当,一年的辛苦可能全数亏损。汇率管理对企业家而言尤其困难,特别是那些面向市场的企业家,决策变得异常艰难。
因此,动荡的世界要求我们要决定自己的行动方向,但目前缺乏明确的参照物。在今天这个动荡的世界中,我们确实面临着道路选择的问题。
4. 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快速发生变化
动荡的另一个标准是规模之大。就像今天的中国,美国,俄罗斯,都是世界上的强国,都处于不确定之中,这被称为思维的困境。
如果我是一个并购专家或者专业买家,如果我是一个懒惰的人,只会跟随那些大国,现在面临的问题是,这些大国也不知道该往哪里走,没有明确的模式。现在世界所有的主要国家都在快速发生变化。
二、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说完动荡还要看世界发展的大趋势,这一趋势是由我们自己推动的。正是因为我们人类的努力,才有了如今的美好生活,包括电灯、电话、空调和汽车,这一切仅用了 300 年。想想 300 年前,人们的生活多么不同,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这 300 年里,我们经历了三次重大的工业化浪潮。
第一次浪潮发生在大约二三百年前,以英国为中心的大西洋沿岸国家开始兴起,那时影响的人口大约有 4000 万。
在 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受四国影响,我们迈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美国、俾斯麦领导下的德国、民主复兴后的德国,以及废除农奴制后的俄罗斯和苏联,以及于 1876 年完成明治维新的日本。这四个国家引领了第二波工业化浪潮。这四国的国内动荡最终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影响了大约 4.4 亿人口。
到了上世纪 80 年代,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亚太地区为中心,开启了第三次工业化进程,这一时期全球几乎全部工业化。这一次,包括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在内的总人口达到了 40 亿。
如果这一阶段能够顺利完成,那么 90% 的人类将步入现代化。但现在为何仍在路上,因为这 40 亿人口的平均收入仍然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人类面临的基本矛盾是什么?是无限的需求与有限的资源之间的矛盾。需求是无止境的,满足了还要更多。作为企业领导者,如何有效利用资源,合理分配和收入,是决策的关键。资源的有效利用至关重要,这是我们的共识。
在这样一个充满动荡的时代,我们作为企业家,要清楚企业家的三大准则。
第一,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否则无法实现公司的进步,我们必须相信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第二,企业家的内心必须坚韧不拔,自信满满,坚信自己能够成就一番事业。
第三,要具备极强的抗压能力。能承受他人无法承受之苦,将腰弯至他人无法达到之低,同时拥有极强的韧性,一拳击出,足以致命,随后安然休息。唯有最能扛打者方能成为冠军。
三、政治和政治学,是什么?
何谓政治?人皆为政治生物,假设你独居于荒野,远离人烟,或许无需涉及政治,因你孑然一身,自给自足。
然而,一旦置身于人群之中,作为群居生物的我们,便不可避免地要与政治打交道。你的影响力越大,地位越显赫,能力越强,你所涉及的政治事务便越多。因为你的行为必将对他人产生影响或改变。
从学术角度审视,政治意味着什么?
政治学家认为,政治涉及两种角色: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主动者与被动者。
统治者通常采取主动行动,其影响深远;而被统治者若无法忍受现状,可能会寻求变革,甚至起义反抗。
在某些情况下,被统治者的行为可能反过来影响统治者,引发重大革命。因此,这两种角色虽然共存,但其意义和需求截然不同,甚至相互矛盾。
统治者通常掌握资源,而被统治者则没有,但这两种人在同一世界中必须共处。在群体中,我们彼此初识时,互不了解,不知对方的资源与能力,也不清楚对方的意图与发展水平。在相互探索与认识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是平等且重要的。
只有当你尊敬他人,他人也会把你当做兄弟,只有这样,你才能洞察对方的行为。我所言并非市场上的竞争手段,而是平等对待他人对自身的影响。通过平等相待,你或许能以最快、最有效、最深刻、最全面的方式理解你周围的世界,为决策和系统学习提供支持。
因此,平等是相互交往、相互认识、相互了解过程中的关键。然而,一旦彼此的底细被摸清,或者一方摸清了另一方的底细,你们之间的关系定位就会立刻改变。为什么?因为每个人的能力、资源、人脉和阅读习惯各异,大家很快就能根据所了解的信息,在小范围内找到自己的位置。
这个定位至关重要,如果你不了解自己的定位,那肯定是不行的。
你的资源决定着你是属于掌控者,还是处于被掌控者,换言之,你是属于弱者还是强者,这并非仅凭你努力就能决定的。你必须建立某种关系,因为你的自我定位将决定你接下来的处事态度。
举个例子,有些老板在自己的公司里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但当他进入一个规模更大的公司,成为交易公司的一员时,他便不再是老板,那位老板比他更强大,他需要改变自己的处事方式。
若换一个环境,有些人不愿低头改变,表面上看似有志气,实际上却可能在损害自己,为什么呢?因为他缺乏经验。当然,如果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那就出现了问题,这两人必须永远共存,却又总是出现问题,你该如何应对?
在所有如何解决的问题上,就是政治的指导原则,也就是政治制度。
政治学研究的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这就是政治学。
四、中国的崛起
中国在崛起过程中并未发展出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军事行动的军事理念,我们称之为全球到达能力的缺失。观察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它们都曾拥有能在海外长期作战的军事力量。
相比之下,中国尽管拥有强大的人民解放军,其主要作战范围仍局限于周边地区,尚未实现全球作战能力。
历史上大国的崛起往往伴随着对现有世界秩序的挑战。例如,英国曾挑战西班牙确立的海上霸权,英国皇家海军实质上由海盗组成,英国女王甚至公开鼓励人们去掠夺西班牙商船,按照战利品分配,你得一万,我得两万,英国海军的这种传统与海盗行径紧密相关。
当时,西班牙建立了两条至关重要的海上航线,一条通往美洲,另一条连接非洲和亚洲,这些航线对西班牙王国至关重要。至于德国和日本的法西斯,它们的崛起过程以及以及美国对英国政府秩序的挑战,都体现了这一点。
然而,由于美国和英国在文化、民族、宗教和治理上的相似性,美国对英国的挑战相对温和一些。
美国把握了两次重大的战略机遇,即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均是在战争后期才参与其中。通过观察战局,美国能够决定加入哪一方,同时,美国所拥有的天然地理优势——位于两个大洋之间——赋予了它选择的自由和条件。
相比之下,欧洲大陆的国家如德国和法国则没有选择的余地,一旦开战,必须立即做出选择。美国的自信让它能够等待时机,再决定是否参与。因此,美国成功地利用了这两次机遇,而英国的衰退则为这一剧情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尽管维护世界秩序的责任并非仅由中国政府承担,我们仍需追求公正。为此,我们必须具备全球智慧。
何为国际秩序?
中国的观点是,国际秩序建立在三大支柱之上:
首先是联合国主导的政治秩序;
其次是基于 WTO、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是一个由 38 个市场经济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经济组织,旨在促进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中国发起的 APEC ( 亚太经合组织 ) 等经贸協定的世界经济贸易秩序;
第三是世界货币基金组织、亚洲开发银行、亚洲投资银行等机构构成的实际经济秩序。
然而,我们注意到这三个秩序的基础:多边机制,正面临挑战。因此,中国主张必须坚持多边主义,推动建立在多边机制之上的全球治理体系。
中国崛起的要素是改革开放,而非军事力量。
什么是改革呢?改革旨在解决形象问题。如果你留着长辫子,穿着传统的马褂,你是无法融入的。你需要穿上西装,系上领带,通过改革开放引入市场经济。有时候,改革解决的是我们形象的问题,而开放解决的是路径问题。我们打开大门,邀请你进入,同时也希望你能打开大门,让我们走进去。
这就是中国改革开放,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必要保障。正因如此,中国的崛起必然是和平的,因为只有和平的生活方式才能实现崛起。
然而,我们的崛起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我们引领了整个亚太地区的发展,这是具体行动的体现。无论是所谓的 " 东升西降 ",都必须承认这一社会制度,它应被视为一个进程而非终极结果。
同时,我们必须保持谦逊,不能自满。这是决策的关键,它引导了第三次现代化,并且塑造了现代文化结构,我们取得今天的成果意味着世界发展的中心动力已从大西洋转移到太平洋,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若此进程受挫,全球将面临灾难;若成功,则将开启全新的篇章。
众所周知,美国试图通过限制芯片供应来制约我们,但这一策略并未奏效。美国指责中国通过走私芯片,但实际上,是美国自己未能有效控制芯片走私的源头。
最讽刺的是,中国政府实际上在帮助美国政府打击芯片走私。中国的海关在打击走私方面表现得非常积极,而美国海关却显得力不从心。因此,我们在看待问题时,需要深入分析,这才是企业家精神的体现。
一部分美国人试图中断全球供应链,无疑是异想天开。在经济领網域,资金需寻找出路。因此,中国的建设若出现问题,全球 60% 的贸易将受到影响,因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我们对此感到自豪,但这也构成了我们的最大软肋。
若全球市场消失,我们又将从何处购买商品?因此,世界的繁荣直接关系到中国的利益,我们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繁荣的世界环境。这也是为何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讲述的故事,是真心渴望和平。中国并不希望发生战争,因为中国的经济发展依赖于全球的稳定,这是第二个要点。
在第三个情形下,无论中美竞争如何演变,美国的经济都面临无法挽回的时空格局。F-35 战斗机已经 8 个月未能交付,问题出在发动机叶片的材料由中国供应。
美国国防部最近进行了一项调查,通过 Google 搜索可以发现,军工产品对中国依赖度竟然高达 60%,至少在某些材料的手工制造方面。中国无所不能,因此中美关系变得复杂。
特朗普上任,将引发一场巨大的危机。从我们的角度来看,中美经济相互依存,对中国而言既是最大的优势也是最大的风险。因为一旦对方决心切断,战时经济的全面中断将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然而,最终的结果是中国在短时间内与美国平起平坐,中国人民应当感到自豪。美国将中国视为对手,这说明了什么呢?可能意味着中国与美国一样强大。
从这个角度出发,美国将中美关系视为竞争关系,实际上是对中国能力的认可,表明两国处于一个平等的竞争状态。
黄靖
哈佛大学政治学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杰出教授。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 笔记侠 "(ID:Notesman),作者:黄靖,36 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