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娱乐经验:陈佩斯:从艺46年,从未获得国家一级大奖,70岁因一句话再次爆红,欢迎阅读。
他曾经是春晚上的常客,观众心目中的 "小品大王 ",为人们带来欢声笑语,也使得春晚的含金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然而他在从艺 46 年期间,从未获得过国家一级大奖,也不禁让人为他感到遗憾,以他的实力,完全配的上一级大奖。
如今他已经年迈,早已离开了春晚的舞台,70 岁的他,因为一句话竟然再度爆红,他就是陈佩斯。
陈佩斯出生于 1954 年的吉林长春,从小,他就十分喜欢表演,常常对这电影里的人物进行模仿。
十分幸运的是,陈佩斯有一个好父亲,他的父亲陈强也是一名演员。
或许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陈佩斯如此热爱表演,和他的父亲有着很大的关系。
在陈佩斯的心中,父亲的形象是十分高大的,他也以他的父亲为榜样,立志要在演艺道路上闯出一片天地。
然而,不幸的事情却发生了。
陈佩斯心中无比高大的父亲,因为当时时代原因,饰演过恶人的他,地位瞬间急转直下。
于是,陈佩斯跟随着父亲到处奔波,在 15 岁那年,来到内蒙古接受再教育。
陈佩斯的父亲因为这样的经历,他不希望看到陈佩斯和自己一样,落到这样的下场。
然而,陈佩斯却坚守本心,依旧坚持的自己的梦想。他报考了文工团,信心满满的他,却因为父亲地位的原因,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从而没有被录取。
本以为陈佩斯会因为这样的失败经历,从而熄灭追梦的火花,没想到他却不屈不挠,这次报考的是八一厂。
陈佩斯为了这次能够成功,更是准备相当丰富,无论是考试内容还是即兴表演,都显得那么无可挑剔。
结果,还是因为那个问题,陈佩斯被拒之门外了。
看到儿子追梦不得,父亲陈强也是感到万分难受,恰好这次主考官是陈强的老战友田华,田华本就认为陈佩斯有着非凡的能力,为其出头,最后陈佩斯再度在考官面前表演了一番,不禁让人心服口服,就这样,他成功被录取了。
有了这样的经历,更是让陈佩斯对于这个机会格外珍惜。不过,在八一厂的这段时间里,他很多时候只能以配角的身份登场,难以拥有得到出演的机会。
直到 1979 年,属于陈佩斯的机会才到来。
1979 年上映的《瞧这一家子》,陈佩斯在其中终于得到了主演的机会,在镜头前,他把一个小人物形象饰演的绘声绘色,令人刮目相看。
从这个时期,陈佩斯的喜剧天赋就已经光芒万丈了,之后,他更是通过《夕照街》这部剧,让自己在影视方面站稳了脚跟。
不过,真正让他红遍大江南北的,还得是他在春晚上的小品。
1984 年,陈佩斯和朱时茂在春晚上表演的《吃面条》, 让人不禁捧腹大笑。这对好搭档从形象上看,就显现出了巨大的反差,在合作上更是天衣无缝。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陈佩斯捧着个碗,拿着筷子大口大口的吃面条,但是定睛一看,碗里其实什么都没有。
这就是陈佩斯无与伦比的喜剧天赋,这种无声的表演要想演的真实,台前幕后的发挥和用功是必不可少的。
在此之前,小品这个词尚且还没有形成定义。小品小品,意思就是 " 小的艺术品 ",而这则《吃面条》,就是我国第一部小品。
此后的数年,这对好搭档更是屡屡登上春晚,带给人们一个又一个经典艺术品,《羊肉串》中,两人依旧坚持无实物表演,《主角与配角》和《警察与小偷》中,两人一个扮演正面人物,一个扮演反面人物,出奇的是,作为反面人物的陈佩斯根本惹不起观众的讨厌。
这也是陈佩斯一向秉持的原则,小品就是让人笑的。而他小品的题材选择也是十分有深意,选择的都是小人物,不靠别的,笑点全靠演出来。
不过,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陈佩斯在 1998 年完成了在春晚上最后一场小品后,就此离开了春晚舞台。
有人说,陈佩斯因为版权遭到了封杀,事实上并非如此。
陈佩斯自己曾表示,离开的原因是被桎梏住了。
小品的目的,就是让人放声大笑,陈佩斯感觉自己在这方面,因为种种原因,失去了对创作的兴趣,于是便没有留恋的离开了春晚。
作为一个纯粹的艺术家,陈佩斯向来都是用作品说话,不受流量的裹挟,而在离开春晚舞台后,陈佩斯依旧在喜剧行业发光发热。参加的综艺,更像是和老朋友之间的聚会,比如 2020 年的北京卫视春节联欢晚会。
而其他的综艺,陈佩斯也是秉持着传承的理念,在《金牌喜剧班》中担任导师,培养一代又一代年轻演员,也会在《我的青铜时代》,分享自己的经历,给人启示。
陈佩斯 70 岁那年,也就是去年,在舞台上说了一句话,让人十分泪目:
" 应了的戏,就得唱,这是祖师爷定下的规矩 "。
在生活中,陈佩斯早在 1999 年在北京郊区包了万亩地,过起了田园生活,就如同古人一般,心如止水。
我们庆幸,这个时代有这样的艺术家们,为我们带来一个又一个精彩无比的作品,同时,他对于梦想和艺术的不懈追求,也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