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军事经验:总兵力12000余人的精锐师,有9000顶钢盔,这个配备怎么样?,欢迎阅读。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甲骨堂 Author 甲风
现在大家看抗战剧的时候,剧中的国民党军往往都是配备钢盔的形象,而且钢盔多到了几乎全员配备的程度。
但实际上,在真实历史上这种情况是不大可能存在的。
因为抗战时期的国民党军规模很大,最开始都有大约 200 万人,此后到高峰期时期账面兵力超过 600 万人。
如此体量的军力,在当时的背景下显然是不可能全员配备钢盔的;尤其是在抗战中后期的背景下,更是如此。
要知道抗战后期即便是远征军部队,都无法配齐钢盔,这还是中央军嫡系,更别说其他杂牌军了。
当然,杂牌军不是一点钢盔都没有,在全面抗战初期的阶段,一些地方军的精锐也配有钢盔,除了滇军是法式盔外,其余多为英式盔。
所以给杂牌军(第 27 师、第 57 师除外)设定配备清一色的德式钢盔,也不大符合历史。
总体而言,国民党军在抗战阶段,钢盔配备比例最高的是 1937 年。
当时国军部队尚未大规模损耗和扩充,中央军嫡系配有德式盔,一部分部队配有英式盔,一些地方军的精锐配备英式和法式盔是可能的。
但随着战争的损耗以及部队的扩编,到抗战中后期钢盔配备比率就相当低了;甚至到编练美械部队时,除驻印军外其余美械部队的钢盔也不多,还是到抗战胜利后用日式盔居多。
当然,即便在 1937 年的时间节点,即便是中央军嫡系部队也未必都有德式钢盔可用;甚至在已经配发德式钢盔的部队中,也到不了每人一顶的程度。
以汤恩伯的嫡系第 89 师为例,该师为 20 个调整师之一,人员、装备的配备基本算是齐整。
在 1937 年南口战役时,该师有军官 666 人,士兵 11851 人,官兵总计为 12500 余人。
除后方留守的非战斗人员外,实际参战战斗的兵力将近 10000 人。
在第 89 师的战斗统计中称,该师总计有 9000 顶钢盔,在南口战役的作战中损失了其中的 4120 顶。
那么从第 89 师的实际兵力规模以及拥有的钢盔数量来看,显然做不到人手一顶。
不过与战斗相关的兵员,哪怕是不直接上一线的直属部門,也基本上可以配备钢盔。
只有跟一线战斗没什么关系的留守人员,在当时没有配备钢盔。
所以总体上说,当时第 89 师的钢盔肯定是到不了全员配备的程度,但覆盖率还是没问题的。
日军当时也会根据我国军队配备钢盔与否,配备的是何种钢盔,配备率如何,来判断所属的军队类型以及可能的战斗力。
毕竟像德式钢盔,当时只配备了中央军嫡系部队,日军一看对面是带着德式盔的部队,基本就知道是中央军嫡系过来了;再如如果发现的是法式钢盔部队,那肯定就是滇军了嘛!
在日军当时习惯使用炮火猛攻战术的背景下,一线士兵能够钢盔可用,显然是有效果的;但当时的作战烈度很高,一仗下来往往死伤数千人,钢盔自然也会大量损失。
比如按照第 89 师的统计,南口一战差不多就损失了将近半数的钢盔;而这些钢盔实际上是损失一顶就少一顶,因为后续是没有进口补充的。
所以说,到抗战中后期时,即便像第 89 师这样的嫡系部队,除了警卫人员和炮兵外,其实也就没有多少钢盔了。在大多数的抗战时期内,这些官兵也是头戴布军帽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