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学经验:这种隐藏在美食背后的心理疾病,正在悄悄找上年轻女孩,欢迎阅读。
小雨,一个外表光鲜、身材靓丽、性格开朗的女孩,私下里却饱受折磨、深陷痛苦。
起初,小雨只是想像很多女生那样减减肥,变得 " 更漂亮 "。但当体重瘦下来后不久,小雨就感到自己的食欲变得失控了,一开始她偶尔会因为压力大或心情不好而暴饮暴食一顿,但渐渐地,这种行为变得频繁且难以控制了。
她会在短时间内大量进食,直到胃被撑得难受,然后又会因担心体重增加而采取用催吐、服用泻药等极端手段来消除罪恶感。这种循环往复的行为严重影响了她的生活质量和心身健康。
神经性贪食症
是怎么得的?
小雨的症状属于典型的神经性贪食症的表现。神经性贪食症,又称贪食症,是进食障碍的一种类型,多发于年轻女性,其病因涉及多个方面。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1. 心理因素:患者的个性特征往往存在低自尊、高神经质水平、情绪不稳定和冲动等特点。他们可能因追求完美身材而过度节食,而过度节食又容易引发食欲失控,一旦失控便会陷入暴食 - 催吐的恶性循环中。此外,生活中的应激事件,如人际关系紧张、学习工作压力大等,也可能成为神经性贪食症的诱因。
2. 遗传因素:研究表明,神经性贪食症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倾向,直系亲属患病者发病率明显升高。这提示遗传因素在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3. 生化因素:中枢神经递质如 5- 羟色胺和多巴胺被认为与神经性贪食症发病有关。特别是 5- 羟色胺不足与神经性贪食症的关系最为密切。
4. 社会因素: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 " 以瘦为美 " 的审美观念,尤其是近年来一些媒体和社交軟體的影响,使得许多女性对自己的身材产生过度关注和不客观的评价,从而诱发神经性贪食症。
5. 家庭因素:家庭常常被认为是进食障碍产生和维持的因素,这类患者的家庭关系常常存在缠结、过度保护、僵化等特点。
得了神经性贪食症,会怎么样?
神经性贪食症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暴食行为:患者会反复发作性暴食,进食量远超正常需求,且进食速度非常快。食物种类多为高热量食品,如点心、糖果等。
2. 清除行为:暴食后,患者会采取各种手段来消除食物的影响,如催吐、过度运动、滥用泻药或利尿剂等。
3. 对体重的歪曲观念:患者往往对体重和体型有歪曲的认识,即使已经非常消瘦,仍认为自己过胖,对瘦有非常坚定的追求。
4. 情绪症状: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暴躁等情绪障碍,对体重和体型的过度关注也加剧了这些负面情绪。
5. 生理症状:长期暴食和清除行为会导致一系列生理问题,如胃肠道不适、水电解质紊乱、牙釉质磨损、唾液腺肿胀等,严重者可能出现急性胰腺炎、消化道破裂等。
神经性贪食症的诊断需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理评估及必要的体格检查。医生会通过详细询问病史、观察进食行为、评估心理状态等方式进行诊断。
如何治疗?
神经性贪食症的治疗主要包括营养治疗、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等。
1. 营养治疗:通过帮助患者建立一套规范的饮食活动计划,以减少由节食引发的暴食、催吐等行为,包括进行合理营养配餐、进食相关行为管理、运动管理等,以修复各种躯体损害。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2. 药物治疗:抗抑郁药氟西汀是唯一获得神经性贪食症治疗适应证的药物,可用于减轻暴食、催吐等症状,对于伴有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的患者,也可进行对症处理。
3. 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CBT)是神经性贪食症的一线治疗方法。CBT 旨在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饮食规则,纠正对体型、体重、自我控制能力的认知偏差,重新建立认知体系。此外,人际关系疗法、辩证行为疗法、精神动力学治疗等也可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4. 自我调节:也有一定效果,患者可以通过日常调理来改善症状,如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充足的睡眠、适当的社交活动等。同时,学会有效的情绪表达方式,减少自我压抑和否定,也是自我调节的重要方面。
小雨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神经性贪食症对患者身心的巨大摧残。面对这一疾病,社会需要更多的理解、关爱和支持。通过科学的治疗和积极的自我调节,患者完全有可能走出困境,重拾健康与快乐。同时,我们也应反思社会审美观念的偏差,倡导健康、多元化的美,让每个人都能自信地拥抱自己的身体。
参考文献
[ 1 ] 王向群,王高华 . 中国进食障碍防治指南 [ M ] . 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15.12.
[ 2 ] 陈珏 . 进食障碍 [ M ] .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策划制作
出品丨中华医学会
作者丨陈涵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主任医师
审核丨陈珏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主任医师
责编丨一诺
审校丨徐来 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