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科幻场景成真:科学家实现可物理操控的3D全息影像,欢迎阅读。
IT 之家 4 月 13 日消息,在科幻电影中,人们常常看到角色通过手势直接操控悬浮在空中的全息影像,如今,这一场景正在从虚构走向现实。一项混合现实技术的突破使得可以物理操控的全息影像成为可能。
在 3 月 6 日上传至 HAL 开放档案库的一项新研究中,科学家们探索了如何利用弹性材料作为体视显示器(volumetric display)的关键组成部分,实现对三维全息影像的抓取和触碰。这项创新意味着人们能够像操作实体物体一样与 3D 图形进行互動,例如用手抓住并移动一个虚拟立方体,而不会损坏全息系统。尽管该研究尚未经过同行评审,但科学家们通过视频展示了这一技术。
" 我们已经习惯了与手机的直接互動,比如用手指轻点按钮或在螢幕上拖动檔案 —— 这种互動方式对人类来说是自然且直观的。这个项目使我们能够将这种自然互動应用于 3D 图形,利用我们与生俱来的三维视觉和操控能力。" 该研究的主要作者、纳瓦拉公立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阿西尔・马尔佐在一份声明中表示。
据 IT 之家了解,研究人员将在 4 月 26 日至 5 月 1 日在日本举行的计算机系统中的人为因素(CHI)会议上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全息影像在当今社会并不陌生,它们被用于增强公共展览或作为智能眼镜的核心部分,然而,能够与之进行物理互動一直被认为是科幻电影中才能实现的事,比如在漫威电影《钢铁侠》中出现的场景。而这项新研究首次实现了用双手在空中操控 3D 图形。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研究人员深入研究了全息技术的工作原理。在支持全息影像的体视显示器中,核心部件是一个扩散器。这是一个快速振荡的、通常是刚性的薄片,数千幅影像会同步投影到其不同高度的位置,从而形成 3D 图形,也就是全息影像。
然而,振荡器的刚性意味着如果它在振荡时与人手接触,可能会损坏或造成伤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使用了一种尚未公开具体细节的柔性材料,这种材料可以在不损坏振荡器或导致影像恶化的情况下被触摸。
在此基础上,人们得以操控全息影像,但研究人员还需要克服弹性材料在被触摸时发生变形的挑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们进行了影像校正,以确保全息影像能够正确投影。
尽管这一突破仍处于实验阶段,但如果实现商业化,其将有着诸多潜在的用途。研究人员在声明中表示:" 螢幕和移动设备等显示设备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用于工作、学习或娱乐。能够直接操控的三维图形在教育领網域有着应用前景,例如可视化和组装发动机部件。此外,多个用户可以在无需虚拟现实头显的情况下进行协作互動。这些显示器在博物馆等场所尤其有用,参观者可以轻松地走近并与内容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