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Temu与中国工厂的微妙关系,还能维持多久?,欢迎阅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自象限(ID:zixiangxian),作者:程心,编辑:罗辑,原文标题:《Temu" 杀死 " 中国工厂》,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Temu 被拼多多的三季报推上了领奖台,但辉煌背后,中国工厂却纷纷默然流泪。
在最新公布的财报数据中,拼多多总营收翻了一番。财报发布当晚,拼多多市值直接逼近阿里,创造了电商的历史性时刻。
增速迅猛背后,各方分析还得归功于隐藏其中的 Temu。
国海证券在研报中分析指出," 我们测算 2023Q3 Temu 收入贡献约 162 亿元,带动交易佣金收入大幅超预期,主要原因是 GMV 增长强劲,平台采购规模效应增强以及补贴率下降带动 take rate 提高 "。
据 36 氪报道,Temu 今年三季度的销售额已经突破 50 亿美金,在 9 月份上线一周年之际,单日 GMV 甚至达到 8000 万美金。照此趋势,在 " 黑色星期五 " 和圣诞节之后,Temu 就能完成年度 150 亿销量的总目标。中金更是乐观估计,Temu 的全年 GMV 将达到 180 亿美金。
然而,Temu 表面有多辉煌,中国工厂就在背后有多破防。
社交媒体上,Temu 被称为 " 价格屠夫 ",利用全托管模式无限压低出货价,商家的利润空间被无限挤压。但同时全托管的出海模式又伴随着高昂的仓储和管理费用,巨大的落差压得商家喘不过气来。
"40 万单利润 7000 元 "、"Temu 0 元购成了重灾区!卖家要被仅退款逼疯了 ",10 月份开始,不少 Temu 商家开始集体退店,甚至不惜放弃 1000 元的店铺押金。
" 外贸不是没做过,但低利润、高赔率、有去无回的,之前还真没见过,大家都这么评价 Temu。" 帽子工厂老板张凡(化名)对我们讲道。
为此 " 自象限 " 与多位中国工厂老板聊了聊,试图还原他们在 Temu 开店的真实经历。
一、半年赔 200W,工厂被 " 砍一刀 "
2022 年年底,一直不开工的陈然(化名),正在面临着贷款到期和巨额赔付。
陈然是义乌一家生产香水香薰的工厂的老板,主打的产品是大牌香水的一比一平价复刻,以前成吨卖给香水加工厂,再由小 B 进行分装贴标,找渠道售卖。
" 疫情之后,工厂不开工,一天净损失 4000 元,工厂贷款马上要到期,工人也面临遣散,但是内销实在走不动,没办法,通过朋友介绍,在 Temu 上开了店。" 陈然讲道。
工厂不开机,就是干赔,不如试试 Temu。
带着这种想法,陈然投钱开设了包装加工厂,贴标产出面向 C 端的产品,两个月之后,陈然在 Temu 上开出了 4 家店。
"Temu 现在是全托管模式,需要我们把货寄到他的仓库,前期我们需要付运费、仓储费(租金)、管理费、运营费一系列费用,其中最高的就是跨境的运费,但我想着只要能出货,工厂转起来就行。"
▲图源拼多多跨境卖家服务后台截图
" 货发过去了,噩梦也开始了。"
据陈然描述,他并不知道产品在 Temu 上的具体售价和其他售卖情况,全托管是一个相对封闭的运营状态。
在店铺开设大概两个月之后,陈然突然收到来自 Temu 平台客服的电话。对方向陈然表示,目前他的产品在 Temu 上设定的价格销售情况并不理想,然后提出了两个解决方案:一是降价,二是从仓库发回工厂,但运费需要由陈然承担。
算了算运费和利润空间,降价还是有的赚,在 Temu 初次开店的陈然答应了下调 50% 利润的方案。但这次下调并没有给销售带来转变,没过多久,Temu 的客服以同样的理由再次拨通了陈然的电话。
"40 块钱的成本,卖价从 50 元到 45 元,从 45 元最后调到 38 元拋售,从有利润到平进平出,几次沟通以后,已经到了赔钱清仓拋售的程度。"
陈然叹了口气," 前前后后算下来,不到半年,赔了 200 万。"
和陈然有同样经历的中国工厂不在少数,无论是在社交媒体平台还是社群内,给 Temu 交过学费的跨境电商人,巨亏或者拿着微薄利润的情况更是屡见不鲜。
▲图源社交媒体平台小红书
由于没有利润,原来愿意投入一部分资金进行产品研发和产品创新的卖家都只能靠 " 卷价格 " 获取竞争优势,以至于最后谁的价格低谁就卖得出去,最终形成了恶性循环。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Temu 上一位出单量还算可观的卖家,月销 5 万单,但毛利润竟然只有几百块,40 万单利润只有 7000 元,每单的平均利润不到 2 分钱。
▲图源网传微信社群截图
"Temu 的模式里只有降价没有涨价,原来依靠降价把量撑起来的卖家,发现涨不上去了,这是 Temu 机制最大的问题。"张凡讲道。
在经历了今年上半年的狂飙之后,Temu 多次更新了平台规定。不少卖家反馈到:" 现在仓储逾期费高到 500 元一天,一旦超时 7 天及以上,逾期产品自动归属 Temu 所有,期间产生的逾期费用依然需要由卖家承担,不能从货款中抵扣。"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商家退店却放弃店铺押金的原因。
" 想着清货注销拿回本金,却被告知没有出台相关注销退还保证金流程政策。" 有商家在同 " 自象限 " 交流时提到,有时尽管卖家没有勾选默认降价这一选项,但系统还是会自动降价,面对这些问题,卖家无论是找买手、小二、还是客服都无人回复,乱扣的费用和莫名降价亏的钱一分都拿不回来。
同时,平台的一些新的玩法也让商家雪上加霜。今年 7 月份,Temu 上线 "0 元购 " 优惠,全金属麦克风,适用于 Temu App 上首次下载注册的新客户,价格为 0 元。但不少消费者曾在社媒軟體上反馈,0 元购有一部分是针对新客,但也有很大一部分,是确认收货之后仍然要支付货款。
▲图源 Temu X
被 " 忽悠 " 的消费者心存不满,货损要退款、不满意也要申请退款,而根据 Temu 平台的退换货规则,一旦消费者选择 " 质量问题退款 ",便可 " 仅退款 "。
海外顾客哪吃过这种 " 细糠 ",于是羊毛党迅速攻入 0 元购,本着 " 不退就亏了 " 的心态,恶意 " 仅退款 " 蜂拥而至,将商家逼到崩溃的边缘。
有商家表示:" 卖了 200 单,190 单都被仅退款了,还有可能因为质量问题面临平台 5 万元罚款。"
当雪花一片一片地落下,中国工厂们也即将走到被压垮的边缘。
二、Temu 还能狂奔多久?
当出海变成了 "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 的赌博,工厂们陆续开始抵制 Temu。
" 现在义乌已经形成了抵制 Temu 的联盟,很多工厂做外贸,上 TT(Tik Tok)和速卖通,但是不会上 Temu 了。" 陈然讲道。
但也有工厂选择留下。
全托管模式虽然像一个黑箱,但也确实省去了工厂 " 只会生产,不会卖 " 的很多麻烦,毕竟亚马逊和速卖通都需要在前端开店,很多工厂只会打包发货,完全不会投流、运营,更不要提自建独立站。
" 跨境电商水太深了,各种培训机构、支付、海关,为了省心,还不如上 Temu。" 李灵(化名)在 Temu 上尝试了半年,即便利润微薄,但也好过没有。
就像拼多多刚刚崛起时被工厂视作清库存的专属渠道一样,中国工厂庞大的基数、源源不断的过剩产能,成为了拼多多长大的养料。
Temu 也是如此,通过商品低价竞争找到了整个产业链中拥有清仓等需求,可以给到低于成本价甚至卷死别人定价的商家。
但与国内业务不同的是,全托管的模式下,低价竞争只有入仓上架和出局一刀切。
平台是裁判、掌控者,商家入仓后只能根据平台的要求进行调价,但调价过程中受到商品周转成本,以及流通环节损耗等影响,成本的计算都是滞后的,再加上账期回款时间也很长,这就导致很多商家,做了几个月之后,一算账才知道自己亏了多少。
Temu 与拼多多还存在另一个不同,拼多多虽然也是低价,但实际是搜索推荐的流量排位,是行业自然内卷,不是平台伸手操作,商家仍然有定价、上下架的决定权,再加上货品留在国内,商家对于库存在不同平台的周转也更为灵活。
但 Temu 不同,作为出海电商,Temu 存在高昂的跨国仓储成本,对于商家来说,货品一旦滞销就只有持续降价这一个选择,不然等待他们的就是高昂的仓储成本,直到这个成本超过货品本身的价值。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Temu 上的商家在赚的时候赚不多,但赔的时候一定赔空的原因。
事实上,对于跨境电商,Temu 自己也投入了很多,他们同样希望最大程度地减少商家探索成本带来的平台损耗,从网红变长红。
例如,权利最大的买手团队们不仅负责商家的招商任务,也会对接商家,涉及到给卖家讲该上什么品、如何定价、如何降价 ...... 这也是全托管模式的优势,通过前端数据的收集,将消费者趋势汇集起来,由平台分析出对应的战略、举措,再调配商家运筹帷幄。
在这个过程中,Temu 也承担了运营、物流、仓储等各项成本。
此外,Temu 在海外还存在高昂的营销费用。
在今年 2 月,Temu 就曾豪掷 1400 万美元,在 " 美国春晚 " 超级碗上放映了两段广告,不仅创下了该赛事广告的历史最高价,也成为了有史以来在 " 超级碗 " 投放广告的最年轻品牌。而近日有消息透露,Temu 已承诺在明年 2 月 11 日举行的超级碗比赛期间购买多个广告单元。
商家赚不到钱、平台也在烧钱,尽管收入增长的想象力巨大,但盈利的平衡点在哪里?Temu 模式究竟能持续多久?这些问题,在 Temu 爆火之后,可能就必须得给出答案。
当然,如果从拼多多的现金流来看,我们可以对长久的战斗保持乐观,但从商家侧的态度极化来看,Temu 模式还不算完全站稳脚跟。
毕竟,当商家开始集体抵制之后,即使出海市场再大,Temu 优势又还能持续多久呢?
而在这段 Temu 和商家的角力中,一个更重要的点是,在 Temu 和商家都没有赚到钱的同时,作为第三方势力的消费者也开始出现不满。
刚去美国读书不久的木子告诉 " 自象限 "," 在国内,不止下沉群体用拼多多,但是在国外,中产会觉得消费是一种投票,要支持遵守环保、 工人友好、动物友好的企业,希望全流程溯源。Temu 的低价,会引发很多 ethical(伦理)质疑,不会很容易接受。"
而当外国人从 Temu 依靠应用商城榜单的高排位、高昂的拉新投入、低价和新鲜感营造出的氛围中逐渐缓过神来之后,越来越多的问题也开始暴露。比如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质疑 Temu 的模式,并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关于商品质量问题、包裹破损问题、丢件等等问题的评价。
所以说,虽然拼多多依靠中国供应链的领先优势,抓住了全球消费下沉的新机会,但由于它依赖于极致效率的商业模式,导致 Temu 在海外的扩张仍然面临挑战。
2023 年,出海几乎已经成为了电商、消费品、制造业的一个必选项。但大浪潮沙之下,Temu 与中国工厂的微妙关系,还能维持多久,着实让人捏了一把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自象限(ID:zixiangxian),作者:程心,编辑:罗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