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军事经验:杂谈20240325,泼天富贵接不住,达索真的渣了!俄罗斯MC21飞机被制裁后之后。,欢迎阅读。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大水来 Author 大水来
这天气,真的热,晒的不想动,就在家里窝着,翻了一下好友们的聊天记录,发现达索公司值得锤一下,那就开始今天的话题:泼天富贵。
接不住!
前几天达索公司发布了 2023 年的财报,亮点很多,让我们一点点解读。
流水账的形式过一下吧,关键的东西拿出来看看
这是目录,没啥看的,乌克兰战争了,中东冲突了,剩下的没啥东西不翻了
重头戏来了,2024 年 1 月,服役 18 架,附加印尼的 42 架订单,2033 年交付 6 架,2023 年单独交付 18 架,这是来自印尼的阵风战斗机大单!
2023 年,总体来看,达索公司公司日子很好过,军用飞机阵风大卖,民用飞机猎鹰 6X 投入使用,历史积存订单 385 亿欧元,破纪录的净收入 8.86 亿欧元,这算是好事,军民机同时双飞!
从项目开始计算(好像是 1984 年),阵风战斗机收到了 495 架订单(非常逼近英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四国兜底的台风战斗机 500+,可以说,达索凭一己之力,扛了这么多废柴工业国,非常牛叉叉了,这是欧洲冷战后躺平 30 年的现状,同一时期,不算较为落后的歼 8II 战斗机家族和飞豹家族,中国研发的新飞机歼 10 和歼 20 外加歼 11 家族全部加起来破千了,长期以来我们的经济和科技实力远远赶不上法国,但是巨大的外界压力使得中国航空工业拼命冲刺)。
法国空海军总订单 234 架(空军是大头,海军就是一艘戴高乐航母,估计就是 20-30 架的量),出口 261 架,印度准备进口 26 架阵风 M 战斗机,这些订单足够达索航空折腾 10 年,反过来看,产能好惨!
由于俄乌战争的影响,法国 2023 年下半年,对于 2024-2030 年期间,增加了 40% 的预算,一共是 4130 亿欧元,牛逼的不行了,达索公司日子还是非常好过的,这也带来一个疑问,达索公司前几年从德国撤出了 200 工程师,现在宣布项目继续,有点莫名其妙,法国德国动不动就闹分手的 FCAS 战斗机项目,现在终于有钱,不怕德国人要挟,而且德国人也毛了,最终还是继续勾搭一起。
阵风战斗机生产:继续交付 4T2 批次,42 架 5T 批次服役,其中 20 架将在 2027 年 -2030 年交付。
阵风战斗机研发:阵风 F4 将在 2027 年完成(妈呀,动不动就是 5 年 10 年一个改型),谈判和启动 F5 标准,也开始折腾空战无人机(中美都折腾最少 10 年了,他们现在才开始)。
FCAS/NGF(下一代战机):继续拨款进行阶段 1B,同时决定开启阶段 2,希望 2029 年样机首飞(妈呀,看到这里只能说 2B,时间越拖越晚,中国美国都刚刚往前冲了,他们落后一代的飞机还在黏黏糊糊)
PATMAR(不懂):法国海军到 2023 年底,有 14 架标准 6 的阵风 M 战斗机,到 2030 年,会有最后的 4 架(法国海军航母战斗机联队,真是寒酸),2024 年决定开发大西洋 2 反潜巡逻机的替代型号,估计会采用 A320 改进,类似美国波音公司基于 737NG 的 P8A 反潜机。
AVISMAR:法案规定了 12 架猎鹰 2000 飞机:7 架确定,5 架可选(有钱了,买几架国产公务机给军方高级官员,爽爽爽)
ARCHANGE:2030 年前交付 2 架猎鹰 8,确定交付另外 3 架(爽)
本国用阵风战斗机
法国国防部订购 42 架 5T 批次战斗机,交付 11 架,现在继续研发阵风 F4,准备阵风 F5 标准,将支持空战无人机。
就这么点数量来看,确实很凄惨,法国是一个小国,人口和领土都不大,确实不需要特别多的战斗机,正常 200 架就够了。
阵风战斗机出口
印尼的 18 架战斗机在 2023 年 8 月 10 日服役,到 2023 年 12 月 31 日一共 24 架服役,2024 年 1 月 8 日,另外 18 架阵风加入,印尼拥有 42 架阵风。
印度在 2023 年 7 月,印度宣布购买 26 架阵风 M 战斗机。
希腊:交付 2 架全新的阵风,还有之前法军使用的二手阵风战斗机(快速交付为了恶心土鸡)
克罗地亚:交付最早的 4 架阵风战斗机。
机队维修支持,提到了阵风战斗机,大西洋 2 反潜巡逻机,幻影 2000 教练机,还有阿尔法喷气教练机
这就是重头戏了 FCAS 战斗机(未来空战系统)
2023 年 3 月继续样机的阶段 1B
达索航空是该机的主承包商主要承包商和设计师,在 Saint-Cloud 建造一个物理工作空间,接收来自三个合作伙伴的工程师团队(法国德国西班牙)
对于 NGF 来说,进入第二阶段的决定将在 2026 年签署,2029 年进行样机首飞(这个项目,三国分工谈判,墨迹太久了,为了保证自己的份额反复撕逼,从 2026 年到 2029 年首飞,干活还是很快的,包括详细设计和制造)
欧洲无人机
空客是主要承包商,达索负责飞机的飞控和任务通讯系统,这是他们的强项。
特种飞机
基本就是猎鹰公务机的变型(猎鹰 2000XLS 海军侦察机,还有猎鹰 8X 战略侦察机),大西洋 2 反潜巡逻机的修复,交付 7 架,最后一架达索航空负责折腾。
韩国 2022 年订购的 4 架绿色猎鹰 2000 交付 2 架。
这些都是猎鹰公务机的破事,懒得翻了,建议大家一秒跳过,英语好的朋友随便看。
这就是财报的最硬核数据了,部門是十亿欧元,从左到右侧三哥大栏目分别是订单收入,网络销售(?),还有积压。
下面的三排分别是猎鹰公务机,防务出口(差不多就是阵风战斗机出口),法国防务订单
联合自筹研发经费:部門百万欧元,可以看到国家出钱后,自己就吝啬了。
塔里斯公司,主要搞航电,达索公司控股,略过
未来的展望
第一条就是交付阵风战斗机和猎鹰教练机(这是核心)
别的略过,FCAS/NGF 战斗机:继续搞样机
截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达索的积压订单为 385 亿欧元(295 架飞机:141 架阵风出口,70 架法国自用阵风和 84 架猎鹰公务机)自项目开始以来,总共订购了 495 架 " 阵风 " 战斗机。
简单总结一下:达索公司日子很好过,但是交货能力很差
2023 年是充满挑战的国际环境,乌克兰和中东的冲突持续不断。尽管存在这些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法国雄心勃勃的《军事采办法》还是为军事采办指定了大幅增加的预算,直接使达索公司的阵风战机交付受益。然而,航空部门正在从大流行导致的供应链中断中复苏,但由于分包商问题和航空结构能力短缺,导致达索的生产启动推迟。作为回应,该公司已经启动了一项全面的计划来减轻这些风险,包括支持陷入困境的分包商,并利用其 " 印度制造 " 战略(抱病乱投医)。
这还不是最悲剧的,最悲剧的是,中东油霸的大单错失,之前油霸向达索提出,要购买最少 54 架阵风战斗机,最多 200 架,但是达索公司拿不下,主要原因是他们要给法国空海军制造 42 架阵风 F4,还有手上挤压的大量订单,这些完成后,才能轮到油霸,油霸直接急眼!(2023 年 10 月份的事情,沙特阿拉伯打算向法国航空航天公司达索飞机公司订购 54 架 " 阵风 " 战斗机,并要求在三周内给出预算估价。背景是:据法国 BFM 商业调频电视台报道,法国航空航天公司达索飞机公司在 2023 年上半年接到的订单比去年同期减少了 90%:" 公司上半年的新订单总额为 16.8 亿欧元,比去年同期减少了 90%"。2022 年成功得到了包括了阿联酋订购 80 架 " 阵风 " 战斗机的订单。)
他们提的要求也很豪气,只要允许我插队保证交付时间,我可以要 200 架,保证不了,我只能找别家,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就这样法国人的墨迹错过了大单,虽然有足够的市场口碑,但是他们的产能实在太糟糕,扩产太慢,这种情况在我们国家,那简直是 724,007 随便,一个月能发 5 万 8 万,傻子才不加班!但是法国人却不!
油霸突然找法国,主要原因是德国人对沙特的指责,卡住了后续 48 架台风战斗机的订单,德国人也是毛病不小,有钱的金主也随便得罪,真是不差钱的主。
美国对沙特和伊朗靠拢不满,后续的 F-35 战斗机也被卡住了,F-15EX 战斗机的订单也有点难,按照惯例,最少 100 架出去了,就这样,沙特比较无奈,有钱但是没技术,让人拿捏,钱再多也买不到想要的飞机。
不知道未来,油霸会不会支持中巴联合研发的新一代隐身战斗机,尤其土鸡有大型的 KAAN 战斗机之后,这也是沈飞的 31 最好的一个机会,目前来看,还是发动机低能,卡住了飞机的上限,沙特用惯了顶级重型战斗机,要降低等級有点难,虽然隐身技术有巨大的加成。
# 俄罗斯 MC21 干线喷气客机悲剧了。
对于俄罗斯国产客机的旗舰:MC-21-310 飞机来说,更重的机体已成为一个关键问题。
根据制造商提供的数据,进口替代型的 MC-21-310 的空机重量比以前的型号(MC-21-300,机体使用外国部件和西方发动机)增加了 5.75 吨。消息人士表示,这是因为使用了俄罗斯国产复合材料和新机载系统。
据《生意人报》报道,这样一来,最大商用载荷为 20.3 吨的该机的航程将缩短至不到 2800 公里(原始设计 6000 公里,减半还不止),而据某些消息来源称 -- 不到 2000 公里。同时,飞机的最大飞行高度也降低到 7000 米(正常而言,这种量级的飞机升限是 9-10 公里,升限降低后,空气阻力增大,对航程有负面影响)。来自航空业的消息人士说,如果不减轻飞机本身及其机载系统的重量,就无法实现预定的飞行性能。他说:我们没法让发动机推力增加 20%。
现在就一个问题了,为啥会增重 6 吨这么多,欧美制裁后,俄罗斯迅速换装国产发动机,还有航材,航电以及设备,从国产的 PD14 发动机性能来看,和美国 GE 的 LEAP 发动机类似,差距不大,航材的话,钛合金和碳纤维材料都不是问题(T700-T800 碳纤维可以从我们国家买),俄罗斯原本就是钛合金大国,不缺技术和产能,过去还是空客和波音的钛合金零件(主要是起落架)大供应商。
某些信息来源显示,俄罗斯国产复合材料比美国的重。因此,使用俄罗斯材料的 MC-21 复合材料机翼的重量比使用进口材料的重 300 公斤。也许这一事实将影响 MC-21 的适航认证。
现在卡脖子的,基本可以确认,还是俄罗斯垃圾的航电和设备,按照前苏联专家的说法,冷战时期,他们的航电设备是西方设备的 5 倍重,美国 200kg 的雷达,他们需要用 1 吨,最典型的案例是苏 27SK 战斗机的 N001 雷达和美国 F-15 战斗机的 AN/APG63 对比。
冷战期间苏联的优势是工业基础雄厚,追赶并不算很难,他们在 80 年代末期就搞出来了平板缝隙天线,但是军方觉得加工困难,价格昂贵,一直卡着不买,最终空军的飞机基本都用倒卡雷达天线,冷战结束后,俄罗斯彻底放弃了航空电子领網域,投资少得可怜,而且解体 30 年后,机载雷达技术一直停留在无源相控阵雷达上,一直没有走到有源相控阵雷达门槛。
俄罗斯人的雷达和电子设备,可以算是稀烂到了极点,最近几年连韩国都不如
增加这么多重量,大头基本就是航电设备和一些机电设备,要同时替换这些多的设备,依靠俄罗斯人自己是很难的,中国目前制造的同量级的飞机的 C-919,飞机的设备都是合资公司或者自行研发的,和欧美有協定不能转军用,也不能随便外销。
其实也还有另外一条路,那就是运 -20 飞机的设备转移,大家都知道,该机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大型军用运输机,大部分设备和民用飞机的通用,少部分差异是军标和民标的分歧,本质差不多。
运 -20 算是中国第一款军民结合设计的飞机,飞机同时采用了军标和民标,设计师设计之初还希望获得民用适航证,遭遇了很多的困难,取得了不少的成绩,很多朋友也发现,该机驾驶操纵完全民航化,这就是例证,从另外一个角度,中国利用自己的工业体系,几乎打造了全国产运输机,从发动机到航电,到机体材料设备,实现了全部国产,虽然早期有俄罗斯 D30KP2 发动机的引进,最近几年实现了国产涡扇 20 发动机完美更新,补上了唯一一个缺口。
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俄罗斯航空技术的含金量,在战斗机领網域,完全不讲究运行效率和可靠性,所以,凭借比较猛但是寿命短的发动机,可以依靠比较巧妙的总体设计弥补航电雷达设备的低能,这是过去苏联时代的传统做法。
最近几年,这个短板快速扩大,雷达航电和机载武器的落后,使得俄罗斯军用航空也开始快速塌陷,对于乌克兰这种主动自废武功的三流国家,死活搞不定就是例证。
反过来看短板理论,在一定时期有短板可以原谅,但是长期不修补,则会发生巨大的灾难,俄罗斯航空工业就是这样。
PS:就这样吧,肩膀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