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娱乐经验:吴宇森的枪,这次又哑火了,欢迎阅读。
在制造了《太平轮》一二部和《追捕》的连番惊天票房惨案之后,华语电影市场基本已经对吴宇森导演关闭了大门。
好在还有头铁不信邪的好莱坞公司,因为手持美元感受不到人民币割肉的痛感,仍然向这位前动作电影大师抛出了橄榄枝。
当然,是很小的公司,很低的投资。
于是,就有了这部《静夜厮杀》,香港译名《极夜追缉》,台湾翻作《无声夜》。
其实,七叔觉得这电影应该叫 " 复仇的父亲 " 或是 " 父亲的复仇 ",更直接,更点题。
儿子被黑帮流弹击中身亡,父亲苦练各种武功后直闯黑帮巢穴报仇雪恨。
就这么一个平铺直叙的故事,而且还真的是 " 苦练各种武功 ",
完全遵循了早期邵氏功夫电影里 " 受害——练功——复仇 " 的叙述套路。
因为开场追赶拦截黑帮被击伤而失去发声功能的男主,在各种场合练习臂力、搏击、射击、驾驶等等各种复仇技能的画面,几乎占去了电影 1/4 甚至更多的篇幅。
唯一缺少的就是一个功夫高深莫测但脾气稀奇古怪的师傅角色,不然就更像是邵氏功夫电影复活了。
这片子一直有一个很大的宣传噱头,就是从头至尾没有一句对白。
真是这样做的,但也真的没有必要。
男主角失声,已经是一个很有戏剧效果的设定了。
其余所有角色,其余所有场景,也都没有语言交流,必然导致失真和滑稽。
尤其文戏集中的前半场,各种对白情境的回避,各种怼脸拍+各种慢镜头,造成叙事节奏和情绪的停滞与重复,就像是 MV 连放,又或者是演员试镜片段组合。
真的是何苦来哉?
而且,本来就是一个以暴制暴的爽片架构,偏偏却拍得爽不起来。
一是不同于以往吴宇森华语电影中的情义英雄,也不同于西方动作片中的铁血狂徒,《静夜厮杀》的男主显得有些阴柔,有些凡俗,缺少一脚踢开生死之门的英勇洒脱,豪气与从容。
激战时刻,厮杀间歇,男主眼里的犹豫、痛苦、怜悯甚至忏悔太多,太没必要了。
没有对白,就一定要多给演员脸部表情特写吗?太多看似复杂深刻的内心刻画,反而对电影主题和故事节奏是一个严重的冲击与破坏。
二是我也能想到这是导演在用暴力电影来反思暴力的一种创作意图,但这个剧情架构却并不是一个很切合的承载。
反英雄的角色设定,却不反类型片的故事走向,为在结尾表达悲剧的情思与审视,只能是事倍功半见效甚微。
在以暴制暴的剧情框架内,男主的那些复杂心理情绪,在正常观众看来都只会是不合时宜的内耗与软弱。
一个已经谋划良久下定决心单枪匹马闯进黑帮总部为子报仇的男人,没有视死如归挡我者杀的绝决狠厉,反而不时心生怜悯动摇斗争,那他只有死路一条,那他也根本就做不出复仇这个决定。
决定之前的左思右想是正常的,横下心后去实施时还心软心乱个毛啊?
吴宇森的用意是好的,但被故事拒载给踹下了。
不过,不得不说,结尾枪战动作的场面调度,吴宇森倒是没让观众太过失望。
各种花式枪火展示,加上 " 哒哒哒哒 " 犹如打击乐般响起的子弹出膛声,熟悉但依然有效,吴氏暴力电影美学仍能让观众肾上腺瞬间狂飙。
但最让人不能忍的是,为了自我致敬 " 双雄 " 情结,硬是不要一点逻辑的给拉上了一位黑人警官,与男主在最后并肩作战。
去时不通知上司和同僚,进入黑帮巢穴开始激烈枪战了,还不呼叫支援力量,就是一门心思一个人拿枪玩命去帮助只远远在电梯口见过一面的男主,就为了拷贝 " 喋血双雄 " 的戏码。
这样硬来也就算了,但是这位黑人小哥的表演是太特么尬,太特么辣眼睛了。
我高度怀疑,是剧组经费实在不够,临时找了一个非洲留学生来凑数的。
演技不提了,根本就没有。最上头的是表情管理全崩了,两三次中枪后那种咧嘴硬挤似哭更似笑的硬核便秘表情,喜剧效果从天而降秒换片场。
最后,一定会有人问,这次吴宇森 " 放鸽子 " 了吗?
开场不久,男主病房窗台上,飞来一只彩色翅膀的小鸟。
好几个镜头呢。也算是一种替代吧。
至于让我们亲切和惊艳的白鸽,还有吴宇森那些用子弹写诗的电影,也许都只能回头再见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