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军事经验:最像炮艇的德军登陆艇,装备两门88mm大炮,还可搭载虎式坦克,盟军飞机却懒得攻击,欢迎阅读。
以下文章来源于战史堂 ,作者董晓蕊啊
各位读者大家好,我是战史堂堂主,立志要做一个严谨又有趣的公众号。尽量保证内容真实干货,配图准确,还让文章读起来不枯燥。(本文为读者投稿,欢迎投稿,投稿之前请私信沟通主题)
1940 年夏天,德军依靠 " 闪电战 " 在西欧取得的快速胜利,不仅震惊了整个世界,同时也令德国人自己惊讶不已。由于对这场胜利毫无准备,德国人不得不在一片手忙脚乱中准备登陆英国的 " 海狮 " 计划。
而两栖登陆作战行动,向来不是德国人的重点关注对象。如今,德国陆海空三军授命采用一切可能的手段,设法解决登陆作战工具缺乏的难题。
他们大部分的精力都用来收集各类商船、渔船,以及驳船,并对这些船舶进行必要的改装。尽管付出了巨大努力,德国海军从未对这些临时征集而来的船舶表示满意。
▲德军海狮计划。
只是因为无可奈何,才不得不勉为其难,所以才着手准备 " 海狮 " 计划的同时,研发一款登陆艇的设想,也提上了议事日程。
尽管希特勒在 1940 年秋天无限期推迟了 " 海狮 " 计划,但是登陆艇的研发项目并未受到影响,最终在 1941 年 4 月 16 日,第一艘 MFP 登陆艇 F100 号建成衣役。
该艇的全称是 Marinef ä hrpr ä hme。直译就是 " 海事渡轮驳船 ",简称 MFP 艇。但按照一般舰艇分类方式,它们就是德军中的登陆艇。
▲正在荷兰海岸航行的 F387 号 MFP 艇。
从一开始,MFP 艇就被定义为一款执行登陆和运输任务的舰艇。其技术要求包括:船艏必须安装一个可收方的车辆坡道,以方便车辆进出;
艇体内部的装载能力当然越大越好,并且适当考虑防护要求;至少要能够适应 5 级海况,即在浪高 3 米的情况下安全行驶;
最后,这款登陆艇的造价必须足够低廉,以方便大批量生产。为了尽可能减轻重量,德国人的原始设计中强调尽可能采用焊接船体。
由于缺乏足够的熟练技工,除了 F100 号原型艇以外,后续还是转向全铆接的艇体。于是,最终的 MFP 艇的排水量达到 155 吨。艇艏和艇艉各有一个车辆坡道,在己方港口,车辆可由尾部坡道驶入艇内。
在登陆时,从艇艏坡道驶出。颇为方便。不同之处在于,艇艉的货舱因其顶部的钢制屋顶而处于全封闭状态,所以内部物资的限高必须在 2.74 米以内。而前部的货舱是敞开式的,只在必要时临时加装一个类似的钢制卷帘门似的屋顶。
由于是临时研发的辅助性舰船,德国人不可能为 MFP 艇单独研发引擎。他们原打算安装两台 BMW 的 600 马力航空引擎,外加一台道依茨的卡车引擎。
计算表明,这种配置可以令 MFP 艇达到 13 节航速。由于 BMW 引擎不够可靠且耗油较高,最终被抛弃。
标准的 MFP 艇全部安装三台道依茨公司的卡车引擎,这三台 6 缸柴油机被置于船艉,动力舱由 20 或 25 毫米厚的钢板包裹起来,以增强防护性能。
在动力舱的上方就是操舵室,当处于满载状态且海况 2 级的情况下,该艇的航速只有 10.5 节。尽管速度低于预期,但是道依茨引擎的可靠性和油耗都令人满意。所以德国人对于速度问题也就不再纠结。
武备方面,最初的 MFP 艇装备两门 20 毫米轻型高射炮。日后一线部队为了强化火力,又有大量的自行增强火力的举措。各战区、各部队,往往因地制宜,有什么就装什么,所以实际并无统一的火力配置方案。
最初的 MFP 艇的人员配备包括两名军官和 10 名水兵,但是随着火力日益强化,无疑需要更多的炮手,所以人员配置也日益膨胀。
需要指出的是,作为一款在近岸水網域活动的舰艇,德军非常重视水雷威胁。为此特意为 MFP 艇配备了对抗磁性水雷的装备。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德军也发现,该装备会影响到艇上的磁罗盘的运作,所以装备有磁性水雷对抗设备的 MFP 艇,一般不会单独活动,而是需要其它护航舰艇提供导航支持。
尽管希特勒在 1941 年将战略重点转向东方,但是德军对于 MFP 艇的需求还是很大。在德国本土以及意大利和其它德国占领下的国家,总共有不少于 12 家造船厂参与了 MFP 艇的建造工作。
该艇的分布范围遍及欧洲周边水網域,从北海到波罗的海,从地中海到黑海,到处都有它们的身影。
基于各战区的需求以及实际使用经验,在最初的设计的 MFP A 型艇的基础上,德国人又陆续开发了后续的 A1 型、B 型、C 型、D 型等多个型号。其中 A1 型和 D 型更具特色。作为中间过渡型号的 B 型和 C 型,则只有较为微小的改进。
A1 型是为了夭折的 " 大力神 " 行动而定制的型号,该行动旨在于 1942 年夏天夺取英国控制下的马耳他岛。德军为此准备将从东线缴获的 KV1 型和 KV2 型坦克投入到这场登陆战斗中。
为了运载这些重型车辆,A1 型不仅有必要放宽船体,还必须着重加强船体结构,尤其是用于车辆进出的坡道的结构强度。
▲活动于北非海岸的一艘 MFP 艇。可拆卸的钢制屋顶清晰可见。其强度足以保证人员站立其上。
随着隆美尔在 1942 年 5 月大举进军埃及," 大力神 " 行动被推迟,随后被彻底放弃,A1 型也只能作为普通 MFP 艇使用。
接下来的 B 型和 C 型,都是在 A 型基础上的小修小补,主要是将前部货舱甲板放低,以便放宽货物的高度限制,其限高可达 3.19 米。
相比之下,D 型是一个较大的改进型号。船体被加长和加宽,载运能力增至 140 吨。这使其可以搭载一辆 " 虎 " 式坦克。
操舵室和柴油机舱的防护能力也相应更新,再加上更多的高射炮,船员总数增至 25 人。此外,D 型艇也终于实现了最初的焊接结构设想,大量抛弃原本的铆接结构。
在一线部队,由于在使用过程中有些 MFP 艇逐渐专注于某项任务。所以部队也自行动手,做了相应的改装,至少有三艘 MFP 艇被作为专职救护医疗艇,四艘被改装成了小型油轮,四艘充当修理船,40 艘被德国海军作为近海扫雷艇使用。
在黑海、爱琴海、亚得里亚海,当地的 MFP 艇往往执行布雷任务。依据水雷型号不同,载雷数量一般在 36 至 44 枚水雷之间。布雷时,艇艉的车辆坡道就是最方便的布雷滑轨,水兵只需沿着坡道将水雷推入水中即可。
必要时,MFP 艇也能搭载冲锋舟,实施抢滩登陆作战行动。这些冲锋舟也是依靠艇艉的这条坡道滑入水中。
▲一架皇家空军的 " 英俊战士 " 轰炸机正在攻击航行于爱琴海上的德军 MFP 艇。
前线出于对火力的旺盛需求,将至少 141 艘 MFP 艇改造成了炮艇。每艘 MFP 艇上安装两门 88 毫米火炮、一门 75 毫米火炮,以及两门 20 毫米高射炮,宽敞的货舱正好充当弹药库。
为了保护这些弹药,德国人在弹药库周围敷设的 100 毫米厚的钢板。在钢板和船体舱壁之间,又灌进去 10 厘米厚的混凝土。当然强化火力和防护的代价也不低,这样的 MFP 艇的航速已经降至 8 节。
作为登陆艇,MFP 艇的高光时刻是 1941 年的波罗的海和 1942 年的黑海。前者是 " 巴巴罗萨 " 行动的一部分,德军依靠这种登陆艇顺利登陆了里加湾入口处的苏占岛屿,后者则是 " 蓝色 " 行动的一部分。
德军在 1942 年夏天攻下克里米亚,随即渡过刻赤海峡,抵达塔曼半岛。随后在 1943 年,在苏军的反攻浪潮下,德军第 17 军团又无可奈何地撤离了库班桥头堡,依靠 MFP 艇的帮助,撤回克里米亚。
▲一艘被改装为炮艇的 MFP 艇。这是一艘 D 型艇。最明显的外形特征就是操舵室前移到了船体中部。
尽管在军中充当着杂役的角色,但由于吃水较浅,盟军的潜艇很难对这些 MFP 艇构成威胁。水面舰艇大多也会因为吃水限制不愿过分靠近德军据守的海岸,从而也不会找这些小型登陆艇的麻烦。
空军更不必说,对天空中的飞行员而言,这些小艇实在太小了,根本不值得打,而且也很难打中。所以德军对于这些 MFP 艇颇为满意,将其视为最安全的舰艇。
截至 1945 年战败时,德国总共生产了大约 700 艘 MFP 艇。它们分布在欧洲各地,见证了德意志帝国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