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电影经验:全网审判她,然后呢?,欢迎阅读。
宫崎骏新作《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是一部很特别、很任性的作品。
从战争背景,现实世界在大火中不幸离世的母亲、深切思念着母亲的少年,到异世界中的苍鹭、哇啦哇啦、鹈鹕、明艳热烈的少女 …… 遍布个人表达和庞杂隐喻,相信每位观众都会有自己的解读。
但院长万万没想到,还有这样的解题思路:
原本意涵丰富的作品,被几个字眼粗暴归纳,而且又叒叕是 " 小三 "" 赘婿 " 那一套 ……
什么时候开始,纸片人和经典作品也逃不过道德审判?
1997 年,一部电影包揽香港电影金像奖九项大奖。
同年,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 " 年度全球十大佳片第二位 "。
多年沉淀,陈可辛执导,黎明与张曼玉主演的《甜蜜蜜》已成为公认的影史经典。
就在去年,它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舆论漩涡。
" 黎明脚踏两只船 "" 曼玉知三当三 ",是大众对它的最新解读。
故事里的 " 黎小军 " 和 " 李翘 " 甚至都不配拥有姓名。
两人间最 " 刺激出格 " 的一部分被用荧光笔重点标注,理所当然成了世俗标准里的渣男与小三。
那段感情缝隙里,时代的车轮印记被忽视,人性的幽微之处被抹灭。
啪啪!几个标签贴上——在这种粗暴的定性下,电影真正想表达的东西彻底失去了探讨的空间。
当然,在为《甜蜜蜜》" 开脱 " 之前,我们得先知道它拍了什么——
黎小军与李翘,两个初来香港闯荡的年轻人。
前者木讷内敛,攒钱靠省,想早点把未婚妻小婷也接来香港安家。
后者机敏灵动,一天打五份工,还摆摊炒股,致力于在香港出人头地。
两人的相识是偶然,也是必然。
八九十年代的香港被视为一座 " 理想城 ",来港淘金成为一股热潮。
异乡人的视角切入,故事始终萦绕着一股怀旧乡愁。
自行车、BB 机;《渴望》《列宁在 1989》;大背头、喇叭裤 …… 都是地網域与文化的标志。
邓丽君的歌声或欢快,或悲伤,于两人到港、在港、离港的每一重要时刻悠悠响起,划过心尖。
与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的哀思惆怅又不同,现代乡愁更带着由乡土迈入城市遭遇的心灵震颤,以及由此带来的种种不适、迷茫和痛苦。
在香港,喜欢邓丽君、说普通话都代表着是外来客,是异乡人。
1987 年跨年夜,李翘本打算和小军卖邓丽君的磁带大赚一笔,摊位却无人问津。
正是在这个雨夜,两人踏入了禁区。
找不到归属感的孤独太剧烈,想拥抱故乡,所以拥抱对方。
" 漂 " 在异乡,想要抓住点熟悉事物的心情,是他们产生感情的根源。
城市的沧桑灌注在这段感情之上,多了几分不宣于口的酸楚。
与此同时,克制始终存在三角关系中。
黎小军与李翘没有那么不堪。
在那个雨夜之后,李翘就给他们的关系定了性。
他们对待各自爱人的态度,也甚为纠结。
多年后重逢,黎小军把小婷接来了香港,李翘事业成功,也有了闯荡江湖的豹哥。
可生活依旧不是他们初来香港时想象的样子,理智让他们推开对方,感情却让他们靠近彼此。
相拥呢喃着 " 我们终于都失败 " 的一幕,有人看到了情欲,有人看到了两个被俗世碾压过的灵魂,点燃名为爱情的火柴,相依取暖。
这次过后,李翘决定向豹哥当面坦白。
可她登上豹哥逃离香港的船,却任由黎小军在码头等待,没有下船。
没办法,这一刻曾志伟帅过了黎明。
黎小军没等来李翘,他不怪她。
回去后,按照约定,向小婷忏悔。
他们不是一对该被钉死在耻辱柱上的 " 渣男贱女 ",过去的观众也没那么蠢,如果《甜蜜蜜》真的三观不正,又何至于到今天才 " 翻车 "。
正是黎小军与李翘的复杂与成长,撑起了让人无数次想要回温的丰富体验。
被鉴三、鉴渣、鉴出轨的,不止《甜蜜蜜》。
道德审判已经成为经典爱情电影必经的一环。
《泰坦尼克号》,Rose 是顶级恋爱腦。
未婚夫有钱有颜,送给她那么珍贵的钻石项链,竟然还要出轨?
为了一个刚认识男人,就放弃逃學生的机会?
和 Jack 生死契阔,与子成说,竟然不为他 " 守节 ",又结婚生子繁衍后代?
可别忘了电影的最后一幕—— Rose 将那枚价值连城的海洋之心沉入海底。
她从不贪恋钱财与名声,那是绑架她前半生的负累。
Jcak 更不是 Rose 人生的终点,是她开启下一道门的钥匙。
让她从温室中的花朵蜕变成自由烂漫的野玫瑰。
Rose 的释然带领《泰坦尼克号》走向了另一座更高的山峰——独立与新生。
美好的不止爱情,还有旷野一般的世界。
《乱世佳人》,斯嘉丽是知三当三的荡妇。
梅兰妮对她如此温柔,竟然还觊觎人家的丈夫?
海后一个,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就去找白瑞德,算什么大女主?
就这样白瑞德还爱她爱到死去活来?
你以为白瑞德不知道斯嘉丽是什么样子?
他一眼就知道,斯嘉丽和南方农场上的贵族小姐都不一样。
这个如野草一样蓬勃生长的女人,古典高傲又世俗精明。
我和白瑞德一样,爱她的装模作样,爱她的唯我主义,更为她把窗帘改成裙子撑场面的举动疯狂心动。
圣母(褒义)一般的梅兰妮散发着圣洁的光辉,在斯嘉丽面前单薄到透明。
"Tomorrow is another day" 和斯嘉丽,是荒芜世界里的一种信仰。
翻遍影史,你都找不到斯嘉丽的代餐。
Rose 和 Jack,白瑞德和斯嘉丽勉强还能算得上 1V1。
那些涉足爱情里灰色地带的电影,才是真的 " 犯了死罪 "。
《廊桥遗梦》," 美化婚外恋 " 的别有用心之作。
弗朗西丝卡与罗伯特的痴,却让我感受到责任的冰冷,与欲望翻腾不熄的滚烫。
《ONE DAY》,艾玛和德克斯克的关系被 " 炮友 " 两个字轻易概括。
他们经年累月的纠缠中,人的天真与脆弱真的没让你有一刻的触动?没让你特别想要拥抱一个人?
男女关系往往是影视作品绕不开的一环。
它可以无限拓展、放大人对世界感触的边界,最合适用来包裹、诱出各式情感。
爱情,是人深入世界、探索自我的路径。
所以,好的爱情电影,讲爱又不止讲爱。
它庞大到侧写一个时代。
如《色戒》,管你炮火轰鸣,王佳芝让傲慢的世界为她松动一秒。
它私人到捕捉青春期的躁动。
《阳光灿烂的日子》,马小军对米兰堪称痴狂的追求只是表症。
他对现实与权力的掌控欲,由对米兰的爱欲展现。
爱很多时候都不体面。
它现实到让每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爱自己还是爱对方,《爱乐之城》给出的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让人表达欲爆表的论述题。
为什么我们不能承认爱情与人性的多面?
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候会不自觉寻求安慰,爱情与理想之间并非非此即彼,也许还有相互磨损的选择。
它可以是永恒,也可以是瞬间。
可以是理智驱动,坚定不移的白头到老;也可以是逆水行舟,身不由己的情之所至。
网络词汇的粗暴审判,往往是对真实情感的漠视与践踏。
要知道,批判他人生命中瞬间的游离,并不能为自己颁一面恒久的道德锦旗。
茅盾文学奖得主金宇澄,如是说
很矛盾,现在很多人在苛责经典的同时,又在喟叹影视作品里爱情的消失。
意外结识,被迫相处,进行一些互帮互助、肢体接触,通过一两次磨难或误会捅破窗户纸,便情深不移。
如果是古偶,最好再加一些几世情缘,宿命轮回。
这类叙事可以概括市面上几乎所有的故事,根本不具备不可替代性的爱情。
可重要的从来不是爱情发生的过程,而是人陷入爱情的原因。
若 " 人 " 成为了千篇一律的道德卫士,成为行为举止指不出一点差错的模板,那爱情与人生的复杂性又能留存多久?
我尊重审美,崇尚道德,理解人们因为各种原因对某些爱情故事接纳无能。
却不想看到许多观众从不到十分钟的解说与几行字的评论中,对电影里鲜活的人下定义。
举个近点的例子:《燃冬》。
电影我谈不上喜欢,对于指代三人暧昧关系的 " 燃冬梗 " 也觉得挺好笑。
但看到三人互传冰块的 " 大尺度 " 情节被骂辣眼,上映第一天演员床戏的盗摄片段就满世界飞,剧情被简单粗暴地概括为 " 瞎搞 "" 适合三观崩塌的人看 "…… 还是有种何至于此的困惑。
网络的 " 凝练 " 有可能迷惑我们,让贴标签取代逻辑思考,让审判欲吞噬感受真实、拥抱复杂的能力。
如果可以的话,可以沉下心来,重新完整地看一遍《甜蜜蜜》。
别活在切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