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军事经验:步兵炮5:IG18型75毫米步兵炮还是不够轻, 看看它的山地和空降改型,欢迎阅读。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钢铁枪炮与细菌 Author 钢铁枪炮与细菌
(本文是本人所作视频的文案,如需观看视频,敬请拉至文末。)
二战德军装备的 IG 18 型 75 毫米步兵炮,重量只有 400 千克,在身管火炮中,已经属于非常轻的了。但对德军的一些轻步兵部門而言,它的重量还不够轻。
IG 18 型步兵炮
德军的轻步兵主要包括山地部队和空降部队。这些轻步兵部門由于作战方式和战场环境的原因,对火炮有着自己独特的要求,他们希望火炮在威力够用的情况下,越轻越好。
而山地部队和空降部队的规模又相对较小,需要的数量不大。如果单独给他们开发火炮,会有些得不偿失。在现有武器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往往是更好的选择。IG 18 型 75 毫米步兵炮作为德军火炮中重量最轻的一位,自然是最好的改装原型。
二战前德国人在给山地师选择步兵支援火炮时,便将目光投向了 IG 18。IG 18 虽然已经很轻了,但是山地部队对轻有着更极致的要求。山地部队的活动区網域以山区为主。山区道路条件差,火炮很难以牵引方式进行机动。很多时候要使用骡马驮运。
骡马驮运就要求火炮在拆解之后,单个部件的重量不能太重,不能超过骡马驮载的能力。通常一匹马的驮运能力也就 100 千克出头,骡马在驮运火炮部件时,还要使用合适的驮具,这又会增加马匹的负重,这就要求火炮在拆解后,单个部件的重量最好不要超过 100 千克。同时,火炮的拆解和组装还不能太麻烦,否则,拆解组装时间太长,也会影响作战使用。
然而,基本型的 IG 18 并不满足这个要求。德国人根据山地战的特点,利用 IG 18 的火炮身管,重新设计了山地版的步兵炮。这款火炮的编号太长了,后面就将其称为山地版。
山地版 le.GebIG 18
山地版采用了更加轻便的车轮和防盾,不过这个防盾和日本的 92 式一样轻薄,基本聊胜于无,很难有效防御步枪子弹。作战时德军也经常将其弃之不用。
山地版的火炮大架采用了两脚式,相比于一般火炮的两脚式炮架,它的大架设计很有特色。每根大架可以拆成两段,这样做既可以减轻拆解后单个部件的重量,方便搬运,还可以在组装时,通过大架的自由搭配,使得火炮的俯仰角更加灵活,可以只单独使用一节大架,这样火炮的仰角更大。
安装了雪橇的步兵炮
还有一种使用方式更加有趣。在使用两节大架时,第二节大架的尾端着地,拱起两节大架的连接处,从而增加火炮的俯角,方便在山地作战时,向山谷内射击。
山地版的全重相比于基础版 IG 18,并没有减轻,但拆解后单个部件的重量控制得很好,最重的部件重量不超过 75 千克。拆开后,整门火炮可以用 6 匹骡马驮运。如果马都无法通过的地網域,还可以进一步拆解,然后由 10 个人进行搬运。不过使用人力只能进行短距离搬运,长途行军还得靠骡马。
山地版由于采用轻型炮架,所能承受的后坐力变小。当使用最大的 5 号装药时,不能进行平射,只能通过加大火炮仰角,使更多的后坐力传向地面,因此火炮的平射能力相比于普通的 IG 18 有所削弱。
LG 40 无后坐力炮
空降版的 IG 18 被称为 IG 18F,它的特点是取消了防盾,重量减轻了 75 千克,同时可以分拆成 4 个部分,装入 4 个空投箱中。每个部分连同空投箱,重量会控制在 140 千克以内。空投落地以后再由伞兵组装起来使用。空降版只生产了 8 门,用于测试。
有自己想法的空军并没有选择 IG 18F,他们选择了更加轻便的 LG 40 型 75 毫米无后座力炮。LG 40 的战斗全重只有 145 千克,发射的炮弹威力和 IG 18 差不多,但 LG 40 的炮口初速更高,有每秒 350 米,最大射程比 IG 18 远,反坦克能力也比 IG 18 强。
不过,LG 40 型无后坐力炮,相比于普通身管火炮,也有一些缺陷。它在发射炮弹时,会向后方喷出火药药燃气,用于抵消发射炮弹产生的后坐力。这会导致一些问题,比如动静太大,不利于隐蔽。还有它不能进行大仰角曲射,不然喷向地面的火药燃气会反弹损坏炮架,但是大仰角曲射还有更好用的迫击炮,LG 40 不能曲射,问题并不大。
德国空降师是第一个将无后坐力炮大规模引入部队使用的军队,它所取代的正是步兵炮。这正好和二战后无后坐力炮取代步兵炮的趋势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