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长安汽车,闷声发大财,欢迎阅读。
和同行相比,长安汽车不是技术最全面、营销最成功的,但作为一家传统车企,它的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和产品出海进展迅速,因此备受资本市场的青睐。最近,汽车圈里的好几件大事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作者 | 刘冬雪
编辑 | 田晏林
运营 | 刘 珊
最近一个月,长安汽车接连发生了几件大事。
继 11 月 21 日,长安汽车与蔚来宣布就换电业务展开合作后,11 月 27 日,华为宣布拆分车 BU 设立新公司,长安汽车率先与华为签署合作备忘录,将出资获取不超过 40% 的股权,打算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同日,经过 3 年多筹备,长安汽车终于成立东南亚事业部。
12 月 12 日,高端新能源品牌阿维塔科技宣布,长安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担任阿维塔科技董事长,谭本宏不再担任阿维塔科技董事长兼 CEO,出任长安汽车党委副书记。
桩桩件件看似是汽车行业的日常,但每件事情都能让整个车圈沸腾起来,尤其是这些事发生在一家老牌传统车企身上,于是长安汽车也成了股市上的明星。
从更长时间看,长安汽车堪称一匹黑马,过去 5 年其股价大涨约 447%,市值从 345 亿元上升到了约 1886 亿元。
闷声转型和发财是这几年长安汽车留给业内的普遍印象。
据「市界」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在 19 家 A 股上市的车企中,长安汽车净利润仅次于比亚迪和上汽集团,更是长城汽车和广汽集团净利润的将近两倍。
过去十年,中国汽车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错综复杂的市场因素和外部大环境考验着整个行业。
自从合资燃油车给长安汽车上了一堂血泪课后,这家位于重庆的老牌车企便开始筹划第三次创业——用朱华荣的话说,就是向新能源、智能化和出海方向转化。而阿维塔以及长安汽车旗下的深蓝汽车、全资控股的长安启源,共同担负起了长安转型新能源的重任。
和长安汽车一样,重庆另一家车企——赛力斯这几年也是积极拥抱华为,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突飞猛进,它们背后有什么共同的故事?
合资阵痛
长安汽车不像比亚迪是行业中少有的垂直整合程度较高的企业;也不像吉利爱在资本棋局中长袖善舞,这家车企似乎没有什么特别显著的标签,显得中庸平常。为何现在变得如此活跃?
回看长安这些年,也是从泥坑中挣扎出来的。
上世纪 80 年代初, 长安厂就开始开发微型汽车。1984 年长安厂与铃木签订技术贸易合作協定,从铃木引进技术和采用从铃木进口的零部件装配微型货车。
到上世纪 90 年代初,靠着微型车起家的长安,在国内微型车领網域已经占有了较大的市场份额,其发动机供应商江陵厂产量也取得了巨大突破。为长远发展,1995 年初,长安厂与江陵厂合并,成立了长安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彼时的市场,家用轿车并不普及。除天津夏利外,老百姓能买得起的车并不多。长安汽车看准了这一市场,通过合资公司长安铃木引进了当时日本畅销多年的微型车——奥拓,一举奠定了自己在中国轿车领網域的地位。
该车当年的售价 6 万多元,属于比较低的水平,百公里耗油仅为桑塔纳轿车的 1/3,成了中国老百姓和出租车司机的最爱。
▲(2011 年 7 月,江苏省南京市,汽车市场里降价销售的长安铃木奥拓)
进入 21 世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进口关税迅速下降让中国的乘用车市场迎来爆发期。长安汽车看准时机,开始重点发力乘用车市场。
继长安铃木之后,长安分别与福特、马自达、江铃汽车和标致雪铁龙成立合资公司,这些合资品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一直是长安汽车的 " 利润奶牛 "。
在合资品牌盛行的年代,长安汽车算是合资大户。以 2016 年为例,长安福特净利润高达 181.65 亿元,按长安汽车持股 50% 计算,后者获利超 90 亿元。而那一年,长安汽车全年净利才 102.85 亿元,相当于其中超过八成来自长安福特的助力。
但这也给长安埋下了许多雷。这些 " 雷 " 在 2018 年 -2020 年期间持续爆裂,把长安汽车逼入至暗时刻。
2016 年,长安福特的销量迎来了历史巅峰,达到了 94.4 万辆;长安马自达的销量也有 19.3 万辆。而到了 2019 年,长安福特销量仅有 18.4 万辆,长安马自达销量也大幅下滑至 13.6 万辆。
合资公司的数据反映进长安汽车的财报里,就是 2017 年 -2019 年,公司年销量从 287 万辆跌至 176 万辆。
2018 年 -2020 年,长安汽车扣非后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连续三年为负,合计高达负的 111.77 亿元。这是长安汽车的至暗时刻。
▲(长安汽车近十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变化情况,来源 /Wind)
谈及过去的长安汽车,一位重庆当地企业人士告诉「市界」,虽然该公司被誉为 " 军转民 " 的典范,但 " 兵装背景,没有办法更市场化寻找人才,也没有办法更市场化竞争是长安以前比较明显的问题。"
而且重度依赖合资,也让长安汽车在 2018 年的中国传统汽车市场掉头向下,以及新能源车浪潮汹涌而来时陷入被动。回顾当年的市场,合资品牌显露出式微的苗头,以 " 蔚小理 " 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逐步登上中国汽车史的舞台,彼时的吉利、比亚迪等中国车企也在积蓄力量,等待冲出水面。
闷声发财
连年的亏损,刺痛了长安汽车的高层。
长安汽车在 2018 年 4 月就制定了应对未来市场的三份计划,即新能源的 " 香格里拉 " 计划,智能化的 " 北斗天枢 " 计划和全球化的 " 海纳百川 " 计划。
与此同时,长安汽车来了一波 " 断舍离 ",力图从亏损的合资公司中尽快抽身。
2019 年,江铃控股引入新股东,长安汽车的持股比例从 50% 降低至 25%;同年年末,长安汽车将其持有的长安标致雪铁龙全部 50% 股权以 16.3 亿元的价格转让给了宝能集团的姚振华。
▲(图源 / 长安汽车官网)
" 包袱 " 处理得很干脆,但长安汽车的产品结构和利润表仍然不佳。
2020 年朱华荣升任长安汽车董事长时,眼前仍是一个艰难且复杂的局面。
如果说 1984 年由军转民进入面包车领網域是长安汽车的第一次创业,2003 年起长安汽车由商用车转乘用车,借力合资公司稳固市场地位是第二次创业,那么朱华荣上任时,接过的是 " 搞好新能源、智能化和出海 " 的第三次创业的任务。
想要减少合资品牌销量下滑对公司净利润产生的影响。最踏实的办法就是全力发展自主品牌。
2018 年,长安汽车曾在 V 标基础上推出了欧尚品牌,完成了商用车向乘用车的转型,主攻低端 SUV 市场,与 V 标形成互补。旗下不仅有传统燃油车型,还有纯电,有混动。同年,长安旗下新能源品牌深蓝成立,四年后其第一款车 SL03 才正式上市。
到了 2020 年 3 月,长安汽车重新调整自主品牌产品规划,发布了 UNI 系列,也是纯电、混动、燃油车都有,定位年轻化,价格在 10 万 -20 万元之间。UNI 序列首款车型 UNI-T 在 2020 年二季度上市,随后成为长安汽车自主品牌新的销量增长点。
2021 年,长安将其与蔚来合作的新能源品牌名变更为阿维塔,与华为和宁德时代联手打造。
2023 年 8 月,长安还发布了旗下 100% 全资控股的新能源品牌——长安启源。
至此,长安的自主品牌包括带着 V 标的长安汽车(CS 系列,逸系列,UNI 系列)、长安欧尚、长安凯程(商用车)、深蓝汽车和长安启源。参股品牌有阿维塔和长安跨越。
长安 V 标定位主流市场,价格在 5-20 万元区间,其中 CS 系列主要针对中低端 SUV 市场,逸动系列主攻轿车下沉市场。
长安汽车 2023 年半年报显示,CS75 系列销量居燃油车全品牌紧凑型 SUV 市场第一,逸动 PLUS 销量连续三个月保持中国品牌紧凑型轿车(燃油)市场第一。
在一位行业人士看来,长安汽车整个产品更新做得很好,基本每一两年就会做改款,不论是设计还是空间都会有所提升,产品性价比又高,比较符合三四线城市用户需求。
该行业人士告诉「市界」,经销商中有一部分体系来自万友,而万友汽车投资有限公司是长安汽车集团全资控股的子公司,与长安汽车平级。" 所以长安汽车的经销商网络比较稳定,不像其他经销商动不动就调整、退网。"
另据行业媒体报道,2022 年农历新年之后,朱华荣对长安汽车人事进行了大调整:长安汽车 39 个部门,100 多位部门总经理级及中高层管理人员全体解聘,重新优化聘用。行动名叫 " 全体起立 "。
从剥离负资产的操作,到将重点业务聚焦于自主品牌,再到人事调整,长安汽车改善利润结构的做法初见成效。2020 年 -2022 年,长安汽车的营收和净利润都开始上涨。扣非净利润自 2021 年开始转正。
2023 年前三季度,长安汽车归母净利润 98.82 亿元,同比增长 43.22%,赚钱的能力仅次于比亚迪和上汽集团,是长城汽车和广汽集团的接近两倍。平安证券分析认为,主要是由于销量结构改善(CS 系列、UNI 系列销售占比提升)、深蓝 S7 三季度上量,以及三季度公司采购降本力度大幅提升所致。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 1-11 月,长安汽车销量约 233.7 万辆,同比增加 11.85%;其中自主品牌销量约 193.3 万辆,同比增加 16.74%。
近年来,长安汽车也积极进军海外市场。中汽协数据显示,2022 年长安整车出口量为 24.9 万辆,排名第四,仅次于上汽集团、奇瑞汽车和特斯拉。
今年上海车展期间,长安方面表示,要投资 40 亿元在泰国建设生产基地,首期产能 10 万辆,二期产能 20 万辆长安汽车,希望在 2024 年进入欧洲市场,长期目标是年销量达到 30 万辆。
11 月 8 日,长安汽车在泰国罗勇府举行泰国制造基地动工奠基仪式。这是长安汽车首个海外生产基地,也是 " 海纳百川 " 计划落地的动作之一。
从合资的重度依赖者到自主品牌的强者、国际市场和新能源车领網域的新玩家,长安磕磕绊绊走了近十年。
背靠 " 汽车大城 "
梳理这些年长安汽车的发展脉络,若把它放在整个中国汽车工业史中看,与它扎根的大本营重庆分不开。
1997 年,重庆被划为直辖市,汽车制造业凭借早前的发展基础理所当然地成为了重庆的支柱产业。从 1999 年起,长安开始与通用、福特等外资车企接触,寻求合作机会。后来,长安福特、长安马自达等搭上了合资汽车蓬勃时代的顺风车,重庆汽车产业规模也实现了高速增长。
十年前,重庆汇聚了全国最多的汽车制造商,总产能超过 400 万辆。2014 年 -2016 年,重庆的汽车年产量达到 240 万 -260 万辆,连续三年位列全国第一。
不过 2017 年以后,中国汽车市场迎来拐点,加之新能源汽车浪潮,重庆的汽车产业地位随之下滑。为此,重庆开始下血本,一面扶植本土品牌、一面大力吸引新能源产业链企业。
目前,重庆拥有长安汽车、赛力斯、庆铃汽车、中国汽研、力帆科技、上汽红岩、恒通客车等多家汽车制造公司。重庆国资机构,渝富资本、两江资本和南方工业,参与了阿维塔、深蓝、赛力斯的投资;自动驾驶供应商纵目科技也获得两江资本、长安汽车等重庆系资本的多轮投资。
最近华为与长安的合作,背后少不得重庆政府的力推。回想华为车 BU 被爆出将从华为体系剥离时,当时网络还有传言称,重庆市国资委会是第一大股东。
今年,长安汽车请来了 " 高尔夫之父 " ——前大众集团全球设计负责人克劳斯 · 齐乔拉加盟,任职长安汽车副总裁,分管长安汽车全球设计,加速推进全球化。
一位前华为车 BU 管理层人士对长安汽车给出了 " 务实、有想法、遵从商业规则 " 的评价。比如,长安汽车对设计师给予了充分的尊重,会要求华为根据其重金聘请的知名设计师提供的设计方案做适配。
同时,长安汽车所展现的灵活度也区别于其他国有车企。一位阿维塔员工举例称,在品牌首款车型早期,长安汽车并没有选择华为的座舱方案,不过在意识到鸿蒙座舱优势后,便立马更改方案,不惜多花几千万元成本,将已成型的设计推倒重来。
若无意外,华为与长安汽车的合作算是基本敲定了。走出合资的阵痛后,长安变得更加开放了。
但在行业人士看来,当前长安比较为难的不是设计、不是技术方案,而是时机。和同行相比,它的新能源起步有点晚。朱华荣也曾公开表示,由于各方战略性的投资和竞争,当期价格竞争愈发激烈,加上地方对于 GDP 的强烈诉求下进行促销,让市场的竞争更加复杂和激烈,汽车行业盈利性进一步削弱。他预计,未来 90% 以上的新势力将关停并转。
从 2020 年到今年上半年,阿维塔累计亏损超 40 亿元,今年上半年深蓝汽车也亏了 10.59 亿元。「市界」注意到,长安汽车二季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比第一季度差了不少,而且三季度的毛利率 18.4%,同比下降 2.9%。证券机构分析认为,这或许受到今年 2 月深蓝并表的影响。
▲(来源 /Wind)
从官方的定位看,阿维塔和深蓝都是面向中高端市场,但过去几十年的发展,长安汽车的高端品牌影响力并不突出," 高性价比 " 才是它的标签。
" 通常来讲,从高端走到低端容易,从低端走向高端略有难度。" 上述重庆本土企业人士表示,长安的高端路线或许只有依托华为了," 才能解决其净利不高的问题。"
而今,不知道增加了 " 含华量 " 后,长安汽车除了收获流量,能否在高端新能源市场讲出好故事。不管怎么样,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巨轮滚滚而来,企业合作与博弈的背后,重庆成了最大的赢家。
参考资料:
1、《重庆这次赢麻了》,投中网
2、《斥资数百亿,长安汽车能否玩转华为流量》,财经十一人
3、《’ 96 微车市场竞争激烈》,洪观
4、《长安汽车大涨,能缓解朱华荣的 " 焦虑 " 吗?》,节点 Au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