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社会经验:加快、回升、提速!速览央行重磅数据增长亮点,欢迎阅读。
文 / 夏宾
中国央行最新公布的金融数据显示,金融总量保持合理增长,主要指标增速出现回升。
3 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 8.4%,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 7.4%,增速较上月加快,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 3.64 万亿元,同比多增 5470 亿元。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 7.0%,增速基本稳定,金融继续保持对实体经济稳固的支持力度。
业内专家分析,在金融体系继续加大货币信贷投放力度的同时,企业、居民等资金需求端出现了更多积极变化,共同推动 3 月贷款增速回升。
首先,还原地方债务置换因素影响后贷款增速更高。上述专家分析,3 月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速处于比较高的水平,但还未考虑地方债务置换因素的影响。
具体看,去年四季度用于化债的特殊再融资专项债发行超过 2 万亿,今年一季度又发行超过 1.3 万亿元,市场调研初步估算,对应置换的贷款约有 1.6 万亿元,还原后人民币贷款增速超过 8%,贷款支持力度实际上比统计数据还要更高。
其次,企业有效信贷需求回暖是 3 月贷款的重要支撑因素。数据显示,3 月制造业和服务业生产经营景气程度都有提升,其中制造业 PMI 达 50.5%,连续两个月位于荣枯线以上。同时,重大项目建设也在加速落地,百亿级以上的大项目增多。
市场人士认为,这些积极因素反映到信贷市场,体现为有效融资需求的回暖。有全国性银行反映,该行西部地区重点项目开工建设进度明显加快,贷款需求相应走高,年初以来累计向当地重点项目发放的贷款同比增长 67%。
个人住房贷款较快增长,主要与重点城市房地产市场迎来 " 小阳春 " 有关。
市场机构数据显示,3 月不少城市新房和二手房成交活跃度都明显提升,30 个重点城市二手房成交面积整体同比增长 20% 以上,成交回暖带动个人住房贷款投放增多。
有国有大行东部地区分行反映,3 月该行个人住房贷款发放量较上年同期大体翻了一番,提前还款的情况在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后也有较大缓解。
此外,消费贷款增势向好也对近期贷款增长有支撑作用。金融系统积极助力提振消费,银行在保证商业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加大了消费贷款投放力度,并通过丰富金融产品、提供便捷服务等,更好满足了居民消费信贷需求。
数据显示,当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 5.89 万亿元,同比多增 1.06 万亿元。
业内专家分析,社会融资规模的大头通常是贷款和政府债券,今年 3 月除了贷款外,政府债券增长较快,也带动了社会融资规模增速继续提升。3 月政府债券新增近 1.5 万亿元,同比多增近 1 万亿元。
" 特别是用于置换隐性债务的特殊再融资债维持较快发行节奏,短期看融资平台债务置换归还银行贷款,可能会影响信贷总量,但长期看有利于缓释地方债务风险,推动融资平台完成市场化转型,腾挪出更多地方财力来增强经济发展动能。" 上述专家说。
近期,财政部还公布将发行首批 5000 亿元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型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专家表示,为国有大行补资本,能够增厚银行安全垫,更好满足国际监管要求,同时进一步增强其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预计未来可撬动 4 万亿元信贷增量。
近期信贷需求回升主要与宏观政策靠前发力、预期趋稳有关。
市场人士分析称,去年一系列宏观政策发力,有效扭转社会预期,行业环境出现改善,企业等经济主体投资意愿也有回升。宏观政策协同效应明显增大,除了货币政策明确适度宽松外,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也发挥了关键作用。
尤其是今年以来积极财政政策靠前发力,政府债券发行和财政支出节奏明显加快,多地重大项目也在加速落地,这些最终都体现为实实在在的实体经济需求,带动信贷加快增长。
市场人士表示,按目前财政支出数据测算,1-2 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进度为 15.2%,高于过去三年同期平均水平。
更重要的是,下阶段金融总量增长仍有支撑。
4 月是传统的信贷 " 小月 ",叠加当前外部冲击加剧的影响,业内专家预计部分企业的有效信贷需求可能回落。
专家普遍认为,中国经济具有强大的韧性,各方面还会继续保持有力度的政策支持,助力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金融部门也在多方施策稳固金融支持力度,支持挖掘国内有效需求,促进金融总量合理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