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BB去A,豪华品牌开始分化,欢迎阅读。
导语
Introduction
电动化是一把刷子,开始为豪华品牌重新排座次,但一切的前提是,能在市场的拼杀中活下来。
作者丨邓勇拓
责编丨李思佳
编辑丨靳鹏辉
4 月的车展,BBA 三家主流豪华车企的全球掌门人齐聚上海,并描绘了各家品牌在中国市场属于自己的新未来。
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在上海车展期间表示 " 中国是未来所在 "。奔驰 CEO 康林松在采访时说到:" 中国不仅是我们最大且最重要的市场,对我们树立未来发展战略也至关重要 "。另一边,时任奥迪 CEO 的杜思曼表示:" 奥迪正积极推动在华业务转型,充分满足中国客户的独特需求是战略核心。"
面对中国市场近年来的发展和更迭,他们都瞪大了眼睛,试图理解这个全球最大汽车市场的变化。
确实,变化太大也太快了。转眼间,2023 年已经过半,上半年中国乘用车累计零售达到 952.4 万辆,同比增长 2.7%。新能源市场的增速更为惊人,今年累计零售 308.6 万辆,同比增长 37.3%。
奥迪掉队,第一阵营压力巨大
电动化转型让世界有了新的底色,也为豪华品牌涂抹了一片新云彩。站在全球的视角来看,BBA 在豪华市场的领先局面纹丝未动,但在中国市场,三大豪华品牌的表现已经出现了明显 " 分化 "。
作为较早在中国建立合资公司的豪华车企,奥迪在 2014 年就取得了在华全年销量超过 57 万辆的成就,也成为 "BBA 阵营 " 中最先突破年销 50 万辆大关的品牌。从入华开始,到不断有新的里程牌被书写,奥迪一直领跑中国豪车市场。
但现在,奥迪现在已经明显 " 掉队 "。2017 年,奥迪在中国市场被奔驰超过错失 BBA 销冠,两年后又被宝马赶上,在 " 德系三强 " 中排名垫底。去年,奥迪全年在华销量与奔驰和宝马相比,差距已有 10 万辆之大。
伴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攀升,BBA 等传统豪华品牌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近年来,奔驰、宝马和奥迪分别以 EQ、i 和 e-tron 之名谱写自己的电动化新篇章,并在 2022 年大肆扩充产品阵营,但整体进展依然略显缓慢,也让 BBA 品牌的新能源车型在市场中的关注度有些不尽人意。
另一方面,当电动化已经成为一双翅膀,带领着自主品牌以及造车新势力向着 30 万级以上的市场进发,首当其冲的就是产品阵营略显逊色的奥迪。
今年第一季度,根据奥迪公布的数据报告显示,奥迪 1-3 月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为 136,416 辆,同比下降 15.6%。作为对比,一季度宝马、奔驰在华销量分别为 19.5 万辆和 19.1 万辆,奥迪和对手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对此,大众汽车集团首席执行官奥利弗 · 布鲁姆 ( Oliver Blume ) 就在大众集团资本市场日上表示:" 我们没有捍卫奥迪品牌相对于主要竞争对手的领先地位。" 在这位 CEO 看来,奥迪掉队的主要原因是軟體问题和在电动车的进展。
就在这一言论发表之后不久,奥迪发文表示,来自大众汽车内部的资深人士格诺特 · 多尔纳 ( Gernot Doellner ) ,将于今年 9 月起接替前宝马高管出身的马库斯 · 杜斯曼 ( Markus Duesmann ) ,出任奥迪的首席执行官一职。
显然,未能达到预期目标的奥迪选择直接换帅,杜斯曼将结束他仅为两年的奥迪高管生涯。与之相对的是,梅赛德斯 - 奔驰希望延长首席执行官康林松(Ola Kallenius)的合同,若无意外情况,康林松将至少在 2029 年年中之前执掌奔驰。
不仅仅是换帅,电动化进展乏力的奥迪似乎已经开始找寻新的出路。为了应对中国的新能源车赛道竞争,奥迪正在考虑直接从中国本土电动车企业购买一个电动平台的授权,从而缩短其车型的开发时间。据悉,目前谈判正在进行当中,奥迪的目标是上汽集团旗下 IM 智己品牌的电动汽车平台。
如今,在中国新能源转型的惊涛骇浪中,强如奥迪都表现出有些束手无策,对于 BBA 来说,显然遇到了一个新难题。并且,由于电动化转型的进展不同,实际上也让豪华品牌在逐步分化,尤其是第二梯队,表现的更为明显。
二线豪华,开始各奔东西
对于 BBA 三家,2022 年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其实已经出现了下滑。在自主品牌开始向上 " 生长 " 的过程中,显然让这三大豪华品牌紧张了起来,以至于他们开始决定放弃入门级豪华车型,更注重品牌的高质量发展。
那么,相比处于领头羊的 BBA,二线豪华品牌近几年的生存压力,更是陡然上升。
尤其,二线豪华品牌在电动化转型方面,无论是速度还是投入都不能和 BBA 相提并论。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有的人已经下定决心撸起袖子加油干,有的人却表现出一种背道而驰的心态。
在所有的二线豪华阵营中,最能让大家看得到正在努力的,当属沃尔沃。早在 2021 年 3 月,沃尔沃就对外表示,将于 2025 年实现纯电车型与混动车型销售比例各占 50%,到 2030 年全面转型为豪华纯电车企。
为了更集中精力面对电动化转型,2022 年 11 月,沃尔沃又宣布将剥离内燃机业务,集中开发高性能电动系统,并于瑞典发布了全新纯电旗舰 SUV —— EX90。从 EX90 到上个月刚刚发布的 EX30,可以说,身为二线豪华的沃尔沃,为了谋生,也为了保命,实在是太积极。
沃尔沃的努力也是有回报的。据沃尔沃官方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沃尔沃在中国大陆共售出 78,194 辆新车,同比增长 11.7%。其中,新能源车型销量同比增长 48%,占整体销量的份额提升 2.3%。
目前,沃尔沃在售车型中有 C40 Recharge 和 XC40 Recharge 两款纯电动车型,以及 S60 T8、S90 T8 和 XC60 T8、XC90 T8 四款插混车型。面对充满挑战的市场环境,沃尔沃汽车市占率表现稳中有升。未来随着更多包括全新纯电 MPV 等新车型的加入,沃尔沃将开启一个电动化新时代。
把时光的滚轮向前拨几天,凯迪拉克大幅下调了 LYRIQ 锐歌的起售价格,全系官降高达 6 万。这台采用奥特能平台的纯电 SUV,不仅是凯迪拉克,也是整个上汽通用首款采用专属纯电平台打造的新车。
但在销量方面,LYRIQ 的表现可以用一个 " 惨 " 字形容。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该车型 6 月的销量仅为两位数,今年 1-6 月累计销量也仅为 1086 辆,不及 Model Y 单月销量的零头。
考虑到,同样采用奥特能纯电平台的自家孪生兄弟别克 Electra E5 已经做到了油电同价,认清现实的凯迪拉克,正努力抓住 " 降价 " 这个能让自己活下去的救命稻草。
这边,凯迪拉克还在尽力迎合中国市场这逐渐由自主品牌把控的新规则,那边的雷克萨斯似乎已经决定只活在自己的 " 小天地 " 里,完全不去了解和接纳市场的变化规律。
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目前除了基于 bZ4X 打造的 RZ,雷克萨斯没有一款也没有规划一款正儿八经的电动车。对于电动化的品牌调性,雷克萨斯似乎还没有着手考量。反之,其在北美市场还推出了 LBX、TX 以及全新一代 GX 等这些和电动化毫无关系的新车。
有理由怀疑,目前的雷克萨斯,眼中还只有钱。对它来说,可能认为当电动化的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之时,有钱就都好办了。但这似乎会陷入一个 " 怪圈 ",当你越在乎利润,反而会事与愿违。他们还在期待着加价卖车,但销量已经不允许这样想。
数据显示,雷克萨斯 2022 年累计销量为 18.39 万辆,同比下滑 18.9%。2022 年是雷克萨斯国内市场首次出现销量下滑,也结束了雷克萨斯在国内市场 15 年销量增长的纪录。
以至于,李斌将目标瞄准了雷克萨斯,宣称 2023 年蔚来销量要超过这家日系顶级豪华品牌。李斌已经做好了准备,2023 年第一季度,雷克萨斯累计销量为 30,258 辆,同比下滑 37%。对比蔚来汽车一季度销量 31,041 辆,同比增长 20.5%。
中国市场正在进行着自我颠覆,那些来自中国的车企,必然要实现更高质量的跃迁。显然这些二线豪华品牌,已经成为这些新势力品牌的市场追赶目标,而逐渐走下坡路的雷克萨斯,肯定是第一个 " 打压 " 对象。
在电动化转型的时代背景之下,随着自主品牌走向豪华和高端之路,这些传统豪华品牌已经没有退路可言。此前的二线梯队中,还有讴歌、英菲尼迪、捷豹路虎等豪华品牌。转眼间,讴歌已经黯然退场,英菲尼迪也并不好过,再加上此前以豪华姿态自居的广汽菲克,中国市场对于豪华品牌的洗牌从未停过,并且随着电动化浪潮的叠加,速度会进一步加快。
毫无疑问,电动化是面向新时代的必杀器,至少在中国市场,这是唯一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可以肯定的是,这些车企也明白这个道理。问题的关键,在于他们如何把握中国市场和全球市场的关系,或着直白一点,是该如何衡量利润和销量之间的关系。
但思考这些问题的前提在于,得在市场的拼杀中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