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谁是「小英伟达」?,欢迎阅读。
作者|宋婉心
编辑|郑怀舟
到目前为止,所有涉足人工智能领網域的公司,都随着技术红利收获了上涨,但绝大多数停留在估值层面的上涨,只有极少公司已经从 AI 浪潮中盈利。
英伟达明显是这部分少数群体之一,它成功平衡了人工智能成本并创造了大量利润。但另一家芯片公司的近期表现也正引起市场注意,被认为是具有和英伟达同等确定性的 AI 时代卖铲人—— Marvell。
二级市场上,去年 5 月以来,Marvell 股价从 40 美元低点一路上涨至 80 美元左右,实现翻番。而更重要的是,今年前两个季度的财务指标展现出了 Marvell 受益于 AI 的强大增长势头,同时未来指引同样强劲。
8 月底公布的 2025 财年二季度财报显示,Marvell 的数据中心业务营收 8.81 亿美元,同比增长高达 92%,环比增长 8%,该板块在第一季度更是录得同比 1.87 倍的高速增长。针对第三季度,公司预计数据中心营收仍将环比增长 10% 左右。
整体来看,虽然 Marvell 的其他几块传统业务处在下滑态势,但数据中心业务增长具有高确定性。需求侧,下游各公司仍在不断加注数据中心的投资,比如近期微软和贝莱德合创了 300 亿美元基金以投资建设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投资力度没有放缓迹象,将持续推动 Marvell 数据中心产品的需求,是市场信心的主要来源。
01 跟着英伟达吃肉
Marvell 增长的确定性和英伟达息息相关。
在生成式 AI 带动的大量芯片需求中,英伟达高性能 GPU 受到追捧,而 GPU 和光模块之间存在强绑定关系,因此光模块产业链的业绩走势和英伟达高度相似。
不只是做上游光电芯片的 Marvell,诸如国内主要做光模块组装的三大厂商也分享到了红利。
本质上说,Marvell 的增长来源于,AI 训练和推理所需的高性能计算(HPC)需求,驱动数据中心架构持续更新。而数据中心中各 AI 伺服器之间的数据传输和吞吐,依赖光模块和 DPU。
从光模块产业链环节来看,上游包括光芯片制造商和光器件供应商,比如 Marvell,中游环节包括光模块制造商、光通信芯片制造商以及光通信设备供应商,负责组装完整光模块,并开发与之配套的驱动电路和控制系统,比如国内的天孚通信、中际旭创和新易盛,下游则是各云计算企业、电信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
今年第一季度,市场研究机构 Omdia 曾表示,随着云计算厂商资本支出不断攀升,数通光模块市场连续四个季度增长,年化收入所占光模块市场的比例从 2023 年的 46.1% 大幅增长到 2024 年第一季度的 53.7%。
通信业专家项立刚向 36 氪表示,通信系统基础的传输接口需要光模块,这是光模块市场稳定的大前提,在此基础上,近期智算中心的建设又给光模块带来增量市场。
根据天风证券研报,光模块中实现光电转换作用的核心部件是光电芯片,成本占比上,光芯片通常占光模块成本的 40% 至 60%,电芯片占 10% 至 30% 之间。
从 Marvell 财报来看,虽然 2025 财年二季度整体营收 12.7 亿美元,同比仍下滑 5%,上一季度总营收也同比下降。
但更多有力证据让市场相信,Marvell 在接下来的几个季度指引强劲,数据中心业务为迎接 AI 的更新周期做好了准备,并能够弥补传统业务的下滑。
首先是需求侧的确定性,这在 Marvell 的订单中已经有所体现。在 2025 财年二季度,Marvell 的 800G PAM 产品和 400ZR 数据中心互连产品订单量稳定,并且公司将提高 800G DSP 的产量。
此外,Marvell 将在 2025 财年下半年提高其 1.6T PAM4 DSP 的产量,新一代产品将推动更快的增长轨迹。
此前的财报电话会上,英伟达 CEO 黄仁勋确认 Blackwell 芯片将在四季度开始量产,并在四季度开始发货。而有市场数据显示,每台基于英伟达 Blackwell 平台的设备大约需要配置 9 个 1.6T 光模块。
其次利润率方面,根据 Marvell 管理层对 2025 年三季度的指引,尽管公司预计调整后运营支出将环比增长 2%,但收入预计环比增长 14%。
Marvell 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Matt Murphy 在电话会议上表示," 云端 " 业务的两位数增长足以抵消企业和本地数据中心的产品芯片销售额的下降。
对于 AI 可能带来的收入,Marvell 高管做出了十分乐观和大胆的预测。在 4 月份的 AI Era 活动上,Marvell 表示其 2023 财年的 AI 连接销售额约为 2 亿美元,2024 财年的这一数字超过 5.5 亿美元。在当前 2025 财年,Marvell 预计其连接和定制计算业务的总销售额将超过 15 亿美元,并预计 AI 将在 2026 财年推动销售额突破 25 亿美元。
02 并购转型
实际上,DPU 的流行不过是近几年的事情。
2019 年,英伟达豪掷 69 亿美元收购了以色列 DPU 芯片制造商 Mellanox。重新包装 DPU 概念后,英伟达在第二年推出了自家的 DPU 产品,这之后 DPU 概念一炮而红,数据芯片才开始真正获得重视。
当时英伟达 CEO 黄仁勋断言,DPU 将成为未来计算的三大支柱之一,未来数据中心标配是 CPU+DPU+GPU,CPU 用于通用计算、GPU 用于加速计算、DPU 进行数据处理。
在 DPU 流行之前,行业里解决节点间流量问题的最简单方式,是增加网卡的处理能力。
Mellanox 也曾布局网卡,但由于战略能力不足,错失了进一步发展的机会,最终被英伟达收购,而另一家早早布局网卡的企业 Xilinx 则在 2022 年被 AMD 收入囊中。
与此同时,做存储起家的 Marvell 也是通过一系列并购,才拿到 AI 时代的船票,以实现向通信基础设施和高性能计算市场转型。
2016 年 Marvell 更换管理层,两年后 Marvell 便以 60 亿美元收购了 Cavium,布局 DPU 业务。
随后 2020 年至 2021 年,Marvell 再次进行了两次收购,分别是 Inphi 和 Innovium,前者带来了 DSP 和光学模块业务。在收购了这两家公司之后,Marvell 不仅有能力开发用于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交换机等产品,也完善了数据中心和 5G 互连业务。
随着接连的 " 大鱼吃小鱼 " 吞并案例,通信行业巨头割据局面逐渐稳定,在 DPU 这一新兴芯片赛道上,如今仍是英伟达、Marvell、博通、AMD 几大传统巨头唱主角。
海外厂商主导上游光电芯片之时,也带动了一批国内光模块组装厂站上国际舞台。数据显示,全球前十大光模块厂商中国已占据七个席位,合计市场份额超过五成,多家厂商已成功进入英伟达供应链。
以天孚通信、中际旭创、和新易盛为首的三大光模块组装厂,今年以来在二级市场上突飞猛进。年初至今,新易盛股价从 47 元飙升至最新的 147 元,中际旭创从 79 元上涨至 168 元,天孚通信从 63 元上涨至 104 元。
财报来看,2024 年上半年,中际旭创实现归母净利润 23.33 亿元,同比增长 300%;新易盛扣非净利润 8.65 亿元,同比上升 204.5%;天孚通信扣非净利润 6.41 亿元 , 同比上升 184.24%。
根据海关数据,今年 1 月至 5 月,我国光模块出口总额为 174.7 亿元,同比增长 80.1%。LightCounting 则预计 2024 年光模块的年销售额将增长 40%,
作为组装厂,国内 " 易中天 " 三大光模块厂商的走势,很大程度由上游 Marvell 和英伟达决定。
目前来看,只要海外云计算大厂在伺服器上的资本支出不放缓,英伟达、博通和 Marvell 就仍能在人工智能军备竞赛中吃到肉," 易中天 " 就能跟着喝到汤。
摩根大通此前指出,"未来几年,伺服器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 30%。而人工智能 / 机器学习交换机将在 2027 年前以 40% 的年复合增长率扩展,这是博通(交换 / 路由)和 Marvell(光学连接)具有强大领导力的领網域。"
关注获取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