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娱乐经验:小成本居然吊打大制作?内娱真要完了,欢迎阅读。
三个小青年在废弃的大楼里打闹。
一不小心把手机扔到了楼梯下的杂物堆里。
可谁能想到,当他们揭开铺在最上面的木板后。
底下露出的是一具女尸。
很快,警察接到了第二起报案。
就在那栋废弃大楼的附近,又发现了一具年轻的女尸。
更恐怖的是这次的尸体,被砍去了双手。
两具尸体都还有过奇怪的被清洁过的痕迹。
手法相同,地点相近。
似乎在里潜藏着一位丧心病狂的连环杀人魔 ...
但在警方调查了受害者家属之后。
发现真相可能比大家所看到的,复杂扭曲许多——
《凶案深处》算是年底网剧的惊喜之作。
而导演李昱彤的上一部作品,也是人气小爆的《消失的痕迹》。
到了这一部,主创对于悬疑这一块的把控能力明显提升了许多。
每一个案子都有巧思,且对于价值的输出变有力了。
可在主线人物关系的处理上,或许还有更多进步的空间。
开局的第一案就悬念十足。
当两具尸体先后被发现,刑警准备先从受害者家属入手。
他们的第一个疑问就是,为什么死者失踪了七天,家属都没有报案?
儿媳说自己刚从外地回来,完全不知家里的情况。
老公是半个月前闹事打了人,要给人赔钱。
但赔不出,就去老宅躲了几天。
自己回外地就是找朋友借钱去的。
一番话倒是解释了个七七八八。
但细心的主角萧逸还是在家中发现了疑点。
一个是柜子上似乎有新鲜的血迹。
一个是他们家的小孩,疑似有暴力倾向,而这多半与大人耳濡目染相关。
所以受害者的儿子嫌疑最大?
萧逸转战棋牌室搜集线索。
果然,此人是个暴力狂。
不但天天惹是生非,还要老婆帮他善后道歉。
道歉完了,这个混蛋还要对自己老婆拳打脚踢,甚至疯起来连他亲妈都不放过。
可是问题又来了。
这样一个犯了事还要别人善后的人,怎么可能做到那么精细的清理抛尸呢?
甚至,是奸尸呢?
于是萧逸又从第二具尸体入手,很快发现了两名被害人的联系——
他们都在同一家幼儿园。
一个是小朋友的奶奶,一个是幼儿园老师。
而随着警方更深一步调查,又一个身影出现在了线索里。
她名叫骆雨佟,妹妹也在同一所幼儿园。
并且经常被那个奶奶的孙子欺负。
因此她与奶奶发生过多次口角冲突。
果然,在骆雨佟的家中发现了重要突破。
首先,是她的父亲。
萧逸还没进他们家,先听到他们的声。
父女俩的吵架夹杂着碗盘碎裂的声音:
" 我是你爸,打你怎么了?那也不许去!"
话语里更透露出父亲骆海极强的控制欲。
其二,是两人的态度,总是对于警察的追问顾左右而言他。
似乎在隐瞒着什么东西。
于是萧逸下套,把白天监控看到的,骆雨佟在公园被人骚扰的消息透露给了他。
晚上果然蹲到了准备行凶报复的骆海。
还从他家里搜出了被报纸裹着的,带血的斧头。
疑似杀人凶器。
很快,骆海就一五一十交代了自己杀人的过程。
行凶之后用自己卖肉包的餐车运输,清洗去除尸体上的痕迹。
再装到行李箱里,抛尸烂尾楼。
杀人动机,正是因为那两个女人在幼儿园欺负自己的孩子。
而且他在复述自己行凶过程的时候,太冷静了。
冷静得让人毛骨悚然。
他把受害人的挣扎,形容为美妙的画面。
而被问到尸体丢失的双手去哪了时。
他反问警察,我有个肉包子铺,我是不是需要肉馅啊?
这么变态的人格,犯下这么凶残的案件。
很合理吧,算是结案了。
可是萧逸眉头一皱,好像有点太过顺利了。
而且,他并不相信所谓的人肉包子。
萧逸总觉得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
这个骆海,似乎一提到女儿,身上那股变态的感觉就消失了。
经过继续走访,他得到了能支撑这个推论的新证据——
因为在老邻居的眼里,骆海完全是另一个样子。
而且骆雨佟之前,被人性侵过。
两人之间的矛盾,也来源于此。
父亲想复仇,却又心软了,结果被女儿记恨。
作为报复,骆雨佟不但离家出走,还赌气生下了这个孩子。
也就是那个所谓的 " 妹妹 "。
骆海始终觉得自己对不起女儿。
于是一个大胆的假设在萧逸腦子里出现:
他或许可以为了女儿杀人,也可能顶罪掩盖女儿杀人 ...
所以他才会仔细清洗两具尸体,但又留下了自己的指纹。
如果假说成立,那么破局的关键点就很可能在消失的双手上。
最终,他们真的找到断手后,在指甲缝里提取到了骆雨佟的 DNA。
一切尘埃落定,真相大白。
是悲剧,又在人性的复杂中,酿成了更大的惨剧。
还有一个案子,让派爷记忆犹新,或者说是毛骨悚然。
怀士道德学院。
一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他们专门收留所谓的 " 失足女性 "。
然后给她们洗腦:
" 女人最重要的,就是经营好我们的男人,照顾好我们的男人。"
在这个道德学院,学员唯一需要做的就是两个字:服从。
不然就会被更严厉地教育,也就是体罚。
就算是小女孩也绝不手软,会被老师直接按着头往墙上撞 ...
还美其名曰:这是在上课。
院长更是满口仁义道德,只说文言不说人话。
他说自己只是用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让学员重获自信。
翻译一下,学名 " 性侵 "。
而最恐怖的,莫过于是整个学院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觉得一切是正常的。
自己只不过在赎罪 / 劝导人赎罪罢了。
若不是牵扯进命案被发现。
不知未来还会有多少人成为如此 " 道德 " 的受害者。
当然《凶案深处》有看点,但离 " 好剧 " 的标准还有些距离。
回看案件,它的突破大多是在尺度之上。
这是优势,也是局限。
因为当你看完整部剧,你反而会对雷同的爽点产生疲劳。
比如这部剧为了突出女性视角,而把大部分的案子都加入了性侵的元素。
可又在追逐 " 猎奇 " 的过程中,丢失了女性视角的初衷。
使得价值输出与消费,被混杂在一起。
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作为单元剧,《凶案深处》是有一条暗藏的主线的。
而且这部剧算得上是 " 双男主 "。
另一位男主白哲,目的是想还父亲一个清白。
于是游走在正邪两道之间,以私人名义行使正义。
可问题在于,这个角色和萧逸那一条线关联性太弱了。
比如前文中的第一个案子,就几乎是没有参与的,仅漏了个面。
之后就算加入到剧情中,也有很长时间只担任提供证据的工具人角色。
基本上算是一个主角团的官方外挂,可有可无。
换句话说,这部剧的支线比主线精彩。
可当你忽视掉白哲这个角色后,这部剧最离奇的一点来了。
在 24 集大结局之后,主创专门为了这个角色拍了两集番外。
并且运用了魔幻的月光宝盒设定,让他的人生不断重来,最终 happy ending,尽显偏爱。
但整部剧都没有表现出白哲有足够的魅力,来承受这两集番外的重量。
回看今年一整年的刑侦剧,其实大家吐槽的焦点都几乎在于四个字:虎头蛇尾。
强大的阵容、唬人的噱头、离奇的案件 ...
但都不足以支撑着大家看完一整部剧。
关键还是案件本身质量的缺失,或者说创作者并没有聚焦在 " 刑侦 " 这两个字上。
说好听点,是想要表达的东西太多。
说难听点,是为了热度而投机取巧。
可观众的眼睛不会骗人。
正邪、明暗、对抗、交锋 ...
或许人心,才是真正足够能吸引人的东西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