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小米汽车21.59万起售,雷军:我抱着必胜的信念,欢迎阅读。
作者 | 李安琪 李勤
编辑 | 李勤
21.59 万元。小米汽车的定价经过 " 传言和辟谣 " 的多轮拉扯,终于揭秘。
上市预热数月以来,小米汽车早已成为国民话题,流量池嘶嘶沸腾,只差价格火种,一点即爆。
果然,小米首款车 SU7 上市仅 4 分钟,大定订单就破万;27 分钟后,大定订单突破 5 万个。行业惊叹," 几乎半小时卖出了工厂一年的产能 ",这对于其他新造车公司,通常需要半年乃至更久。
54 岁的雷军,不会相信运气。2021 年 3 月 30 日,小米宣布造车,雷军放话,将为造车业务赌上 " 所有声誉和战绩 ",三年来,他进行了周密的操盘。
" 这场发布,我们是抱着必胜的信念来做。" 小米 SU7 发布后,公司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及 CEO 雷军现身与 36 氪等媒体交流,他面容清瘦,声音略显疲惫,但在说到 " 必胜的信念 " 时,重重加重了语气。交流中,雷军回顾了造车的至暗时刻,定价思考,以及对汽车价格战、AI、人车家生态的洞察。
去年 12 月,小米汽车举办技术日,至此,行业围绕小米汽车的外观设计、路测、价格,掀起了一波又一波流量高峰。直到 28 日晚的发布会,雷军依然能准确找到热度密码,他不光邀请新造车公司蔚来、小鹏和理想三家公司创始人李斌、何小鹏和李想到场,还在发布会开场前与长城董事长魏建军互赠汽车。
当然,确保雷军 " 必胜 " 的核心,依然是产品力、智能科技和米家生态,外加一份击中人心的定价。
小米首款车命名为 SU7,共有标准版、Pro 版和 Max 版本三个版本,价格分为 21.59 万元、24.59 万元、29.99 万元。标准版及 Max 版将于 4 月底交付,Pro 版需要等到 5 月底。
雷军坦言,他们的车还在大量亏钱,但这个定价就是要 " 让米粉觉得有诚意 "。
原本,小米给标准版的定价时 22.99 万元,Max 版定价 35 万元,直到昨天晚上 7 天,团队还在开会讨论定价。最终雷军决定 " 拿出诚意 ",同时,低 3 万元 " 也是向特斯拉这个前辈致敬 "。
此前,撞脸保时捷的小米 SU7 已经凭借造型率先出圈。作为一款 C 级轿车,小米 SU7 溜背的造型看上去低趴且运动感十足,在一众臃肿的电动轿车中,小米 SU7 的车身比例和姿态相当和谐。
小米汽车 SU7 海湾蓝
性能方面,小米 SU7 也处处与保时捷较量。比如 Max 最高配版本还搭配了双电机、800V 碳化硅高压动力平台,零百加速 2.78 秒的成绩,甚至比保时捷 Taycan 的表现更优。
续航方面,小米汽车后起步且投入短,显然不能处处领先,但也做到了可圈可点。
例如,小米 SU7 针对性地优化了电耗,尤其是标准版,仅用 73.6 度电,就做到了 700 公里续航,官方公布的电耗为 12.3 度电每百公里,几乎以性能车定位,比肩比亚迪的小型车海鸥。
在整车设计上,小米汽车也表现出了不似新造车团队的成熟。" 车身很轻,小米却做到了更高的车身强度,这相当考验整车设计能力。" 一位车企高管告诉 36 氪汽车。
而在汽车智能方面,则回到了小米的熟悉阵地。眼花缭乱的车与手机互联、车家互动、智能硬體和軟體生态等,无不在昭示,这家消费电子巨头跨界进入造车行业的技术优势。
" 所有的智能都是智能汽车的变量。" 雷军向 36 氪直言,发布会上只讲了智驾、智能座舱、智能生态和小爱同学," 我还没有展开再讲芯片、作業系統、电子架构,我认为这些是小米的长项,它就是回到了我们这里。"
" 人车家生态 " 是小米 SU7 最大的智能化亮点。如小米手机与车机可以无感互联,甚至可以直接用车上小爱同学打开手机付款二维码,快速缴纳高速费等。
在小米端侧大模型与车辆感知功能融合后,小爱同学还可以随时告诉驾驶员,道路前方的车辆是什么品牌,进入了哪条隧道、有多长等。
此前同样有能力打造 " 人车家生态 " 的是苹果,但苹果已经放弃了造车计划。雷军直言,他绝对不会做这个决策," 我觉得这是个完全不能放弃的战略。"
雷军认为,车里面就是一个房间,它就是全屋智能,而 " 全屋智能 " 的底层全部是澎湃 OS,再加芯片、作業系統和 AI 打通," 这对小米的战略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我们去年更新了公司的战略以后,汽车成了我们战略的核心部分,人车家是个闭环。"
苹果放弃造车,也给了小米汽车更多机会," 让苹果用户接入小米汽车生态,是我们的关键目标。"
AI 也同样是雷军引以为重的布局,他认为,未来 AI 会在车的每一个角落里面体现价值,目前除了为小爱同学引入大模型技术,小米的智能驾驶也在借助 AI 积累,塑造差异化。
例如,小米推出了极窄泊车技术,利润端到端的感知决策大模型,训练算法对间隙 5 厘米的极窄车位进行识别。"AI 将会为智能驾驶带来颠覆性的变化。" 雷军说。
从整车、到智能,再到生态,小米汽车一问世就展现了长板够长、不留短板的强悍姿态。而在行业价格战踩踏之下,老将雷军保持了清醒,给出了一击命中的定价。
发布会现场,长城汽车魏建军、蔚来汽车李斌、小鹏汽车何小鹏、理想汽车李想等企业掌舵人,均被雷军以 " 致敬学习 " 的谦卑姿态邀请到场。但显然,雷军又给造车行业结实上了一课。
谦和之下,雷军开始崭现锋芒,他直言 " 汽车价格战还有比手机更卷吗,我们从小卷到大,我们才是卷王。"
以下是 36 氪汽车等媒体与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及 CEO 雷军的对话,经编辑:
问:怎么看待新能源车企纷纷降价,小米汽车 SU7 的优势有哪些?会不会加入到价格战?
雷军:我的同事告诉我,第一分钟就有 10 万人添加心愿单(下定金前一步)。我觉得小米的诚意是足够的。
第二点,今天市场的确很卷,竞争很激烈,是淘汰也是开始。
小米在手机工业过去的 13 年卷了这么多年,我们对它的残酷性有认知。价格战只是竞争的一种手法,更重要的还是在产品、技术上和生态上,所以我觉得小米的优势大家已经看到了。
我认为智能和生态是我们最强大的优势,同时是一辆车好看、防晒、好开的车,大家应该体会到至少在 50 万以内鲜有对手。
问:您认为应该如何提振智能网联、新能源车等大宗消费?
雷军:最近我也在琢磨,政府可能要下巨大的功夫,要做的是什么呢?充电桩的建设和充电桩的质量标准,充电的效率。我觉得初期可能这些公用的充电网络是亏损的,可能政府要有一定的补贴,这样让大家买纯电车完全无忧。
比如说我们初期的标准版入门就是 700 公里,但是纯电车一上高速它特别耗电,我们实测能跑到大概 500 公里。假如沿途都有补能设备,高功率的充电桩,质量都很好,大家买纯电车的所有的疑惑就都解决了。
所以完善充电网络是帮助纯电车进一步普及的方式,既绿色环保又提振消费,而且智能电动汽车一旦用了就回不去了。
一升油多少钱,开电车几乎不花钱。然后接着那些大屏体验音乐、视频、导航,反正我原来开油车的时候不觉得电车有那么高级,开完电车习惯了以后觉得油车好落后,所以我是真心的,我觉得 30 岁的用户真的去看一看,其实中国的纯电车里的智能科技非常领先。
问:从去年以来,各类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小米如何看待人工智能新一轮的科技革命,抓住这个机遇?
雷军:2016 年小米就提出了 All in AI,设立 AI 实验室,我们第一个作品就发布了小爱同学,所以我们是 16 年开始干的,去年我们更新了小米的战略,更新了科技管理。
我们的科技管理很重要一条就是,我们每一个业务都要 AI 化。
SU7 这一辆车里,关于大模型应用很多。第一个案例,小爱同学端测大模型赋能以后,就可以结合车内的所有传感器,知道前面那辆车叫什么?叫什么隧道?有多长?
所以你在车里搞个文生图,文生视频干嘛?这不是噱头吗?完全没用的东西。
第二个,我们为了极窄泊车,用了端到端感知决策大模型,我 12 月底的技术日上讲过了,原来的我们的辅助驾驶的算法分三步走,感知、决策、执行。
可是我们这些摄像头的精度很难分辨 5 厘米,在地下车库,其实人也分辨不了 5 厘米,怎么做的?他就像人眼一样学习。刚开始瞄个大方向,再逐步校准,这就是我们在全球第一家做的叫感知决策大模型,端到端就直接算完了。所以大模型带来的变化很大,我认为未来对自动驾驶将会是颠覆性的变化。
智能驾驶,你找个供应商做完以后,其实是很难跟上技术发展。智能驾驶不下决心投资,你很难跟上进展。
今天华为、小米,都是全力在投智能驾驶,我觉得对于传统车厂,要接受花这么多钱做一个结果不可知的、这么复杂的高科技产品是有压力的。所以你就能看到这一波的科技公司和新势力做智能化的决心和下功夫。所以总结一句话,我认为未来 AI 会在车的每一个角落里面体现 AI 的价值。
我再说一个我们大压铸的材料,钛合金就是 AI 算的,今天 AI 对材料学的进步也是疯狂的,它把各种可能性全部给你演示一遍,然后 AI 去筛选最大可能性。
原来材料是怎么做的,是靠碰、靠实验。现在先在物理上去建模,建完模以后按计算,找出 5 到 10 种再去做实验,研发速度快的要死,药品现在也是这样做的,所以我觉得 AI 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可能是方方面面。
问:苹果最近选择放弃泰坦计划,退出了造车赛道,华为也多次强调他们不参与造车,同样作为手机的厂商,小米亲自下场造车,并且选择在现在这个时间段推出 SU7,您认为有什么样的考虑?
雷军:我觉得小米的战略是 " 人车家 " 全生态,你在车上跟手机的互动,在车上跟生态的互动。大家想一想,车里面不就是一个房间,它就是全屋智能,所以对小米的战略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而且底层全部是澎湃 OS,再加芯片和作業系統一打通,再加 AI," 人车家全生态 " 要讲的是什么?其实它本身是一套东西,只不过在不同的场景里应用。所以我们去年更新了公司的战略以后,汽车成了我们战略的核心部分,人车家是个闭环。
无论是我们还是苹果,不管用什么方式都进入了造车。苹果放弃造车,反正我是被问了 100 遍了,我是觉得要是我,绝对不会做这个决策。我也能理解,苹果干了 10 年时间,中间遇到了无数的困难,但是是我的话,我不会放弃的,我觉得这是个完全不能放弃的战略,这跟苹果做不出来没有任何关系。
当然他们放弃了,我也轻松了,又少了一个潜在的竞争对手。苹果用户苹果不管我们管,我们小米汽车支持苹果生态。所以中国的苹果用户也很多,让小米汽车成为苹果用户首选,这就是我现在的目标。
问:您认为人车家全生态互联的最终形态是怎么样?
雷军:从车的角度上讲,主要是行车场景和驻车场景。我对驻车场景未来的理解就是一个全屋智能的空间。
而且每一个器件,我觉得从芯片到作業系統底层全部打通,然后它不分在车上还是在家里,都是一样的。
今天我们一直在研究车规跟消规,到底有多大差别,怎么能把消费的质量提高到车规这样同一个东西,所有地方都能用。
我们很多商品都在想,不一定要用在小米 SU7 上,别的车能不能用,家里能不能用,办公室能不能用。比如说我今天示范了小米平板在车上也能用,那个不仅加了 pin 口,电池也加固了,耐热性都提高了,为车设计。
所以整体来讲,我觉得小米做车在生态方面真的是非常强大的优势,这些资源我们都是现成的。我们不仅仅是做笔记本平板,我们还做空冰洗(空调、冰箱、洗衣机),我们还做电视螢幕。所以小米全生态的能力一步一步应用到车上,我相信这就是我们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问:智能座舱其实是车企新车竞争高度同质化的地方,小米人车家是否有足够的领先优势?未来的竞争中,您觉得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哪个会是智能汽车的最大变量?
雷军:我觉得所有的智能都是变量,今天我们只讲了 4 块,智驾、智能座舱,小爱同学,小爱同学其实是 AI,再加智能生态。我还没有展开再讲芯片、作業系統、电子架构,我认为这是小米的长项,它就是回到了我们的这里。
跟手机有什么不一样的,从技术底层讲完全一样。我觉得大家差异还是蛮大的。
第一个,把系统做的那么流畅,我觉得我们肯定是最好的之一。
第二个,做的应用肯定是最好的之一,而且跟手机是无缝对接的。
还有軟體生态,我们跟軟體的兼容性,假如你做个很怪的比例的螢幕,軟體适配真是海量工作量,我们真的干了 10 年,平板吃够了亏,必须得有标准尺寸,不干这个事情的人无法理解的。
如果你只做两三个軟體,你可能不觉得,当你做两三百个、两三千个、两三万个呢?軟體生态的核心是兼容性,所以我们的兼容性非常好,是因为我们一上来就知道我们以前走过很多的弯路。我认为每个厂商都很重视这两样,但是真正做得好不是很多。
当然了,我觉得蔚小理、华为、小米,这个水平比其他的车厂的确高一个数量级。可能不能说我们 5 家有什么差异,我觉得小米肯定是最好的之一了。因为我们是后来的,我们要不比他们做的好,你说我们怎么生存呢?
问:小米现在的现金储备是 1363 个亿,有多少是为接下来的汽车价格战准备,你们也在 AI、芯片和大模型上有支出,怎么去分配?
雷军:去年我们花了 191 个亿在研发上,今年 240 个亿,反正按速度 1300 亿,怎么着应该还可以花个 5 年时间是没问题的。
所以我压根就不考虑这个问题,我觉得小米有足够的现金储备来应对未来 5 年任何激烈的战争,这是我们三年前为了做汽车的时候下的决心,所以我们一直在积累现金。
我们三年增加了 300 亿的现金,只要未来有可能,我们还会进一步积累现金,使我们拥有足够的能力,用 15 年到 20 年成为全球前 5 的车厂,漫漫征程刚刚开始。
还有一点,汽车这个价格战有比手机行业更激烈吗?
我们从小卷到大,我们是卷王,我们还怕卷吗?我们来的第一天就知道这个事,这个战场别看有三四百家在做新能源汽车,最后只有 5-8 个活得下去,我们第一天就已经是置之死地而后生了。
大家应该看到我们是怎么干的,每一步都从核心技术做起,都是实打实的,每一件事情都用 10 倍的投入来整。
问:对于今天最终定价,内部是怎么考虑的,背后有什么故事,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雷军:我们第一次发布是去年 12 月底,三个月内只办了两场发布会,产品就发布了,发布完立刻交付,这肯定是今天中国车厂里面顶级水平,这个周期已经非常短。
一般大家都要做半年到一年的预热,我们总共只干了三个月。这么快的效率不知道被谁渲染成,我们拖拖拉拉连价钱都不敢出,被吓死。
小米内部在定价上,我们真正的纠结点在什么地方?我们知道自己已经亏损,Model 3 的盈亏点就是 22.3 万元,我们的配置高很多。高不是我比 Elon Msuk(特斯拉 CEO)有能力,是我砸钱砸的。
我哪有这能力,人家那个电耗好很多。我投了很多钱才能达到他这个水平的,特斯拉绝对值得我们学习,学个三五年最少。
所以我知道我的盈亏点,我也知道我们上来肯定是亏的,但是我到底亏多少?支持小米的铁杆用户觉得我们用力了,觉得我们表达真诚,所以我要找到那个点。
我们原来的思考是定 22.9 万元,后来已经成了全民运动了,我们自己也搞慌了,都已经不知道什么价钱合理了。
所以昨天 7:00 开始讨论,我说这样比特斯拉便宜 3 万有没有诚意?比 Model 3 好很多,便宜 3 万,为什么卖不掉车?我说要不我们就摆一辆车,在特斯拉门口比一下,我觉得老百姓都不笨。
我们也不要讨论 22.9 万,这个没意义,特斯拉是前辈、全球标杆,我们先降 3 万为敬。这个定完价,大家觉得我讲的有道理,就这么干了。
我们的顶配最早定价是 35 万元,最后大家说反正产能也有限,诚意就做到底,所以顶配直接干到那 29.9 万块钱,反正也是吐血了。
问:在过去三年时间里面,你最崩溃,最接近于想要放弃或者就感觉最困难的一件事或者一个时刻是什么?
雷军:最崩溃的一件事情是我们 2021 年宣布坐车,我们做了一年的设计,其实我们的设计也很前卫,已经做了两次模型。
但是在讨论的时候,大家觉得太前卫了,担心用户接受不了,所以后来我们就全部推倒了。这样一推倒,我们的时间就变得特别紧张,然后我们又把方向调整成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设计。
因为第一款车我们输不起,我们要做个 Cybertruck 给你们,肯定把我骂死。
第一辆车我们设计很夸张,所以结果大家批评声一片的时候,我们自己挺绝望的,就是干了大半年快一年,大家不认可。所以你们今天看到的是我们完全推倒,2022 年年初全部重做了。
我那个时候又在疫情期间压力巨大,在最难的一段时间里,我跟设计团队每天早晨 8 点开一个小时视频会,周六周日都是,所以每一个细节我都参与过。所以我们急行军,然后做完了整个设计。
今天得到这么多的好评,当时我提的目标就是,车一定要好看,是卖车的。
新能源车都很肥厚,是因为车里都装了一个巨大的电池包,你要把车做到这么运动,这么低趴,那个是难上青天的。很多轿车做得都像 SUV,没有几辆漂亮的纯电轿车,我觉得 SU7 绝对是佼佼者,这里面下了功夫,将来有机会再慢慢跟大家讲。
问:小米是从北京土生土长的领军企业,随着超级工厂投产,未来小米对于北京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和整个智能制造产业链的带动更新方面,有什么样的规划和考虑?
雷军:非常感谢北京对小米的支持,我们是一家土生土长的北京企业,所以我们 2 月份在昌平建了小米的手机工厂,3 月份在亦庄建了汽车工厂,所以这两个工厂都是非常现代化的工厂,投资都非常大。
我们投这两个工厂的目的就是为了带动北京的智能制造,我拿汽车来说,因为汽车基本上都是 50 公里周边配套,它会拉动周围的所有零部件厂商在小米周围集聚。我们选地方也选择奔驰边上,这样我们跟奔驰能共享很多供应链。
我后来算了一下,我们的供应商里面有 2/3 是 BBA(奔驰宝马奥迪)的供应商。我相信这个如果小米汽车有大成,越来越多的供应商会在这周边生产。
北京现在有奔驰、北汽、理想、小米,如果这 4 家都能团结一心,一起做大,我觉得北京的智能制造这一波可能就会全面崛起。
其实无论谁发展起来了,周边的零部件的布局,生态链的布局,产业链的布局都变完善了。还有京津冀一体,今天魏建军也到场了,我们也很想跟长城合作。长三角、珠三角的工业基础比我们这一块好很多,所以我们北方的企业更需要努力。
我们作为一个北方企业也有优势,我们认证了的整个冬季续航,所以北方的用户买电车首选小米,南方的用户买电车更要首选小米,因为我们防晒做得好,开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