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活久见!发达国家韩国竟然沦落到靠“走私”大米度日!?,欢迎阅读。
◎智谷趋势(ID:zgtrend) | 竹芒
编辑 | 震谷子
时代真的变了!
中国代购爆买韩国化妆品的时代一去不返,如今中国化妆品反而在韩国爆火,出口额暴涨 190%。
更反常的是,中国 " 倒爷 " 们扛米扛面到韩国贩卖竟成了新时尚!
这群人也被叫做 " 粮食客 ",用坚实的肩膀扛起了中国粮食出口的 " 重担 ",大包小包快把飞机行李架压垮了。
真是活久见,在人均 GDP 全亚洲第六的韩国,人们的温饱竟然得看中国倒爷们的脸色。
通胀率达到 3.3%,农产品价格暴涨 13.6% 的韩国人,看着通胀稳得一批的中国,都快馋哭了。
这荒诞的一切,背后是韩国农民越来越少也日渐衰老的残酷现实。
只不过,这将会成为中国倒爷们的星辰大海,或是中国农民们的复杂未来么?
" 我不是米神 "
万万没想到,都 2023 年了,当年晋商走南闯北的家伙什儿,还没失传," 倒爷 " 手里倒腾的,依旧是那个物资匮乏年代的大米!
发生什么了?
最近,一个视频在网上疯传。视频里一名游客在青岛机场乘坐前往韩国的班機时,因为手提行李超重在登机口被扣下,里面装的竟是大量的粮食。最后男子大发雷霆怒砸箱包,事件导致班機延误一个多小时。而青岛飞韩国,也才一个多小时。
(男子在登机口怒砸箱包,网传视频截图)
根据 " 停机坪 " 消息,这些 " 粮食客 " 们有统一的组织,一般都是一帮人一起扛着粮食乘坐飞机往返于中国和韩国首尔。他们扎堆出行,每个班機少则一二十人人左右,多则七八十人。
通常而言,国际班機可以免费托运行李额 2 件,总重不超过 40 公斤,还可携带随身行李 10 公斤。而一些 " 粮食客 " 因长期乘坐飞机往返,早已飞成了航司的金卡、白金卡高端会员,可携带更多的行李额。
过去随身行李的重量检查并不严格,这给了 " 粮食客 " 可乘之机,一些人的手提行李远超规定的 10 公斤,甚至达到 30-50 公斤,而客舱行李架的限重一般是 38 公斤,也就是一个人的手提行李可能就导致超载!
停机坪消息显示,前不久因为粮食客的手提行李超重,山航某青岛 - 首尔班機的行李架被压裂!
前有中国电影《我不是药神》,今有韩国现实主义题材 " 我不是米神 "。
图源:B 站
就像前段时间中国辣椒酱在韩国卖爆了一样," 人肉 " 带辣椒粉、辣椒面飞韩国一点不稀奇,边检问就是 " 爱吃辣椒 "。
图源:B 站
于是我们看到,这几天我国飞韩国最方便的青岛机场、威海机场、北京机场,都开始了史上最严限重,从 " 斤斤计较 " 变得 " 两两计较 "、" 克克计较 "。
有人看着超重的数字,连忙从秤上抓出两把黑豆;
有人跑进洗手间,把超重的粮食塞进大衣口袋里试图蒙混过关;
有人在 20 寸的登机箱里,把大米、花生整理一遍又一遍,看看在有限的重量内能不能把空间最大化。
青岛胶东机场装满粮食的行李,图源新闻晨报
问题来了,韩国人民怎么突然爱上了中国大米?
我看了眼韩国最新粮价,终于懂得了" 月薪过万,吃不起饭 "这句话。
根据金融界报道,目前韩国大米的零售价格高达 24.3-44.4 元 / 公斤。
这是什么水平?在中国,这个价格已经可以尽情享受极富盛名的五常大米了。对比普通米价,更是高了四五倍甚至七八倍之多。
在韩国,今年花一万韩元(约 55 元人民币)只能紫菜包饭、炸酱面、刀削面、泡菜汤套餐四选一。
是的,韩国人花了 1 万块钱,连冷面、拌饭都吃不上。
真是风水轮流转,亚洲人均 GDP 排第六的发达国家韩国,如今竟沦落到不得不靠 " 走私 " 米面度日!
悬殊的物价差异,也让倒爷们赚得盆满钵满,以最保守的标准来算,一趟行程托运 40 公斤,手提 10 公斤,一公斤的净利润就可以有三四十元,一次单程就可以赚 1500 元 -2000 元。
廉价的机票,更给倒爷们锦上添花。以青岛为例,作为中国往返韩国班機最密集的城市之一,青岛目前每天大约有 25 次班機直飞首尔,飞行全程约一个半小时,票价更是低至三四百元。
这 " 运货 " 速度,比运到国内某些城市还快。怪不得现在青岛都快要成为 " 韩国人的耶路撒冷 " 了!
图源:智行 APP
而倒爷也必不可能空手而归,韩国的化妆品、保健品,返程再来带一手,一来一去,减去机票,日赚两千轻轻松松!
要知道,中国有 9.64 亿人月收入在两千以下,倒爷只是扛点大米往返韩国飞一趟,就超越了 9.64 亿人干一个月!
原来,倒卖物资才是真正穿越周期的生意。这辈子都不可能打工的。
工资涨不赢物价
现在许多韩国人,吃不起烤肉、吃不起水果,连大米也吃不起了,还喝不起奶,洗不起澡,理不起发。
这波涨价潮几乎覆盖居民生活的吃穿住行,首尔地铁基本费用 ( 地铁卡 ) 从 9 月份的 1250 韩元上涨到 10 月的 1400 韩元,上涨了 150 韩元。
换算成人民币就是从 7 块涨到了快 8 块,而我国很多一线城市的地铁起步价才 2 块,在韩国坐一次地铁够广州人民坐四次了!
澡堂洗次澡也涨到了 1 万韩元,约合人民币 55 元,而你花上 39 大洋不光能在东北大澡堂洗次澡,甚至都能享受搓澡+汗蒸服务。西北的一些大众澡堂价格也还停留在 8-10 元。
东北某澡堂价格
理次发的价格同样涨到了 1.2 万韩元,合约人民币 66 元。
" 牛奶通货膨胀 " 也正从担忧变成现实,继 10 月原奶价格上涨后,纯牛奶和香蕉牛奶等加工牛奶以及酸奶、冰淇淋、果汁等的价格也陆续上涨,最高涨 13%。
统计全球各地生活成本的网站 Numbeo 公布的一项数据显示,在全球 557 座城市中,首尔的物价高居第 15 位,为前 30 名中唯一的亚洲城市。曾经的亚洲物价 " 天花板 " 香港,如今的排名也仅为第 40 名。
过去我们总说韩国物价高不用担心,反正工资也高,但这回情况还真不一样,工资已经涨不赢物价了!
根据韩国中央日报,今年第三季度 ( 7~9 月 ) 韩国每户家庭月均收入为 503.3 万韩元,比一年前增加了 3.4%。但扣除物价上涨影响后,实际收入仅增长 0.2%,收入增长已经追不上物价涨幅。
有人 10 月工资比一年前涨了 30 万韩元,但是同期支出增加了 50 万韩元,怎么省,也赶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
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成为大家共识。
比如超市为了让韩国年轻人消费更有性价比,超大包装兴起,1 公斤的特大包烤鱼脯、多 6 倍的超大薯片、大 8 倍的 " 巨型便当 ",主打一个 " 越大越省 "。
1 公斤装的特大包烤鱼脯,图源:CU 便利店
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作为出口导向型经济体的韩国首当其冲。2022 年,韩国贸易收支近 14 年来首次出现逆差,规模达到 478 亿美元。今年前 11 个月,仍出现 145 亿美元的逆差。
本身出口就赚少了,关键还得多花钱进口更贵的粮食和能源。
输入型通胀的压力持续走高。今年 11 月,韩国 CPI 同比上涨 3.3%。其中居民生活用电和燃气价格也分别同比上涨 14.0% 和 5.6%。2022 年,韩国整体的通胀率平均就达到 5.1%,为二十年来的最高水平。
尽管随着美联储加息,韩国也在不断提高利率抑制物价,但是现实并未买单,通胀压力依旧,反倒让韩国经济走上了钢丝。
而这次 " 倒爷 " 们背的大米大豆,也直截了当地将韩国农产品价格飞涨的现实摆在眼前。数据显示,11 月韩国农产品价格涨幅也创下自 2021 年 5 月以来的最大涨幅,同比上涨 13.6%!
古有洛阳纸贵,今有韩国米贵。Z 时代的韩国年轻人,又是否知道上世纪的七十年代,韩国农业还自给自足创造过辉煌呢?
背后的粮食问题
农产品价格的巨幅上涨,再次敲响 " 粮食安全 " 的警钟。
这背后反映的实际是工业化国家难以平衡的农业发展问题。
一方面是韩国种的地越来越少,连种地的人也越来越少,越来越老。
据韩国中央日报,韩国今年水稻种植面积为 70.8041 万公顷,较去年减少 1.9013 万公顷 ( 2.6% ) ,创下历史最低纪录。
农业人口也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经历急剧萎缩,20 年减少 30 个百分点,而后继续缓慢下降,到 2015 年,韩国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只有 5%。
农业人口急速减少的同时," 老人农业 " 越来越突出。
从 1980 年以来,韩国农村 60 岁以上老龄人口比重几乎以平均每 10 年 10 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并无减缓之势,到 2015 年时达 50.4%。
这直接导致干农活的主体也变成了高龄老人。2000 年,韩国农村就进入高龄化社会,也是这一年,60 岁以上农业经营主的比重达到 51.1%,到 2015 年,将近 70% 的农业经营主都由 60 岁以上者构成,而其中有 37.8% 年龄在 70 岁以上。
图源:周娟 . 老龄化背景下农业的可能性及其意义——以韩国农业为例 [ J ] . 人口与发展 ,2017,23 ( 06 ) :36-45.
在你年过古稀,本以为可以享有天伦之乐时,还得惦记着田间地头的禾苗长势,操心着极端气候是否会给作物生长带来影响。
更残酷的是,以韩国现在的出生率,你可能也无法享受天伦之乐,更多是像 " 福贵 " 一样活着,和牛守着最后的土地。
就像今年媒体报道的老人 61 岁进厂、64 岁工地搬砖一样,他们必须继续劳动,等到韩国经济春天的到来。
另一方面是市场自由化、开放化给农业带来的冲击,不爱种粮成为趋势。
韩国曾在 1970 年初实行粮价双轨制,政府以高价从农民那里收购粮食,然后低价卖给城市居民。
1976 年,韩国实现大米自给自足,农民收入甚至一度超过城市居民。
但在 80 年代后,这一切发生了转变。种什么不全看当地需求,而是看种植的利润。种大米不如种花卉,种小麦不如种人参。
结果就是粮食作物被更多的经济作物取代,结构越来越单一,而种地的农民也越来越少,农业收入越来越低,加速了韩国农村的衰落。
作用到当下,我们看到,进口粮食受国际局势动荡影响拥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本土的供给又难以维持较高水平,人力、设备等成本的上涨,更是助推了粮食价格的上涨。
于是有了都市白领们,月薪过万,吃不起饭的自嘲。
当泡菜拌饭都不再是随心消费的选择,买不起紫菜包饭的日子还会远吗?
结语
韩国经历的长期连锁反应,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敲响了警钟。
中国农村的老龄化程度比城镇更深。根据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来看,1996 年末全国超过 55 岁的农业劳动力占比 12.27%,2016 年末增加到 33.6%, 而 35 岁以下农业劳动力规模却从 1996 年末的 53.35% 缩小到 19.2%。
尽管规模化、机械化、数字化是未来农业的大势,但是短时期内,助推农业现代化仍要迈过许多的坎。
幸好,中国对农业问题越来越重视。最近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粮食安全依然是重中之重,同时也把农民增收确定为 " 三农 " 工作的中心任务。
这几年,我们也能看到比以往更多的互联网科技企业把无人机、电子支付等技术带到了农村,不仅吸引更多年轻人回到乡村就业,也丰富了农产品走出乡村的途径。
隔壁家 " 天价 " 买米的荒诞故事,值得我们时刻警惕。希望未来的日子,我们不要面临没人种地,没人愿意种地,没人会种地的窘境。
参考:
新闻晨报:当跨国粮食 " 倒爷 " 月入 10 万元?风险不小!
停机坪:从青岛机场飞韩国的粮食贩子
收入增长追不上物价,韩国民众实际收入同比仅上升 0.2%,韩国中央日报
韩国拌饭价格超过 1 万韩元:1 万韩元在首尔还能吃到什么?韩国中央日报
绕道日本买葡萄酒的韩国人:日元贬值带动直购受青睐,韩国中央日报
韩国经济复苏面临挑战(经济透视),人民日报
周娟 . 韩国农业危机及其启示 [ J ] . 农业经济问题 ,2015,36 ( 03 ) :93-100+112.
周娟 . 老龄化背景下农业的可能性及其意义——以韩国农业为例 [ J ] . 人口与发展 ,2017,23 ( 06 ) :36-45.
朱庆生 , 蔡弘 , 丁仁船 . 农业劳动力结构变迁视角下农业现代化研究 [ J ] . 江淮论坛 ,2020, ( 02 ) :113-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