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亮亮视野CEO吴斐:AR是中国下一个「新能源汽车」板块,欢迎阅读。
亮亮视野创始人 &CEO 吴斐
无障碍是苹果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之一,也是其执着的产品理念。在亮亮视野创始人 &CEO 吴斐看来,乔布斯带领下的苹果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技术是一方面原因,更为重要的是他从人文的角度去想问题,去做产品。
相关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预计到 2027 年中国增强现实 ( AR ) 产业市场规模将超过 2000 亿元,2022-2027 年复合增长率为 78%。创立亮亮视野,也是吴斐希望能在 AR 领網域将乔布斯的这一理念延续下去。
" 对于一款创新产品,要做的不是盲从,而是想清楚它服务谁、解决谁的问题 ",吴斐对钛媒体 App 表示," 这是值得实时拿出来重新思考的问题,想清楚之后,目标性才会更强,才能让科技更好地服务人类。"
9 年时间,亮亮视野有了端到端的全栈产品布局。从 B 端到 C 端,LEION HEY 听语者的推出,以及 " 无声计划 " 的发起,也是寄托了吴斐的期望。生意之外,让更多的听障人群 " 看到 " 声音,融入这个世界。
AR 是互動的变革,也是中国的下一个 " 新能源汽车 "
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让人们有了可移动的算力平台。在空间互联网的畅想下,则需要将互動体验从 2D 提升至 3D 的维度。AR 眼镜的虚实结合和互動特性,正在让其成为下一代计算平台。
在今年的 WWDC 大会上,库克也是喊出了 " 空间计算时代 " 到来的口号。在吴斐看来,AR 是人机互動的新方式,是一种互動的变革,是如何给人一个更直观的、自然的互動方式。
今年以前,元宇宙的风口,让 AR 以及 VR 再一次成为焦点。只是,风口也有 " 保质期 ",行业的熄火,让外界很少再提及 AR 这一元宇宙的入口。" 行业的发展都是有周期的,不必太关注这个,如果你的公司发展得足够久的话,一定会遇到行业的高潮和谷底 ",对于行业的一起一伏,吴斐表现得很淡然," 好的公司是能够跨越周期的 ",这是他一直以来坚信的理念。
图片来源:艾瑞咨询
回首 AR 行业 20 多年的发展,从启蒙到热潮,再到重新启蒙,现阶段仍处于复苏成长期。不过,技术的进步加上众多企业的助推,整个 AR 行业已经走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互動和体验的表现也逐渐清晰," 接下来就是耐心等待,空间计算时代需要全行业的参与,生态的建立还是需要花一些时间。"
亮亮视野将自己定义为 AR+AI 平台,目前业务涉及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服务于全球超过 5000 家企业⽤户。不过,前后两个热词的组合,难免给人 " 蹭热度 " 的怀疑。对此,吴斐解释道,我们提 AR 加 AI 这件事情还是比较早的,应该是四五年前。" 至于 AI,实际上是在 AR 互動的下面,AR 所提供的能力和服务都要通过 AI 作为工具来实现,这其实是本质。"
不仅仅是吴斐,另一位 AR 行业的创业者也向钛媒体 App 表达了相似的观点:AR 是一个平台,而 AI 应用的能力,让 AR 的价值得以体现。对于 AR 的未来,吴斐更认为它就是中国的下一个 " 新能源汽车 " 板块,是中国又一次超车的机遇。
" 中国有巨大的产业纵深能力,在工程师数量上有巨大的红利优势,相信也一定会产生非常多优秀的公司。在这个领網域,虽然你不见得会变成一个主导,但是我们可能会站在一个比以前更高的一个位置上。"
好用的产品才能带来高频的使用
创始人的风格,决定了一个企业的产品理念和价值观。作为创业公司,从 0 到 1 再到 N,需要有自己的思考,也要对所处的行业有深切的认知。
作为一款消费级产品,AR 更广阔的市场在 C 端。但是,创立之初,吴斐则是做出了另一个决定,先从 B 端做起。
" 我们就是一个产品公司,在入局的时候,发现 B 端的需求非常明确,而且在那个时间点能够给它们带来不错的价值,对公司来讲也能形成很好的体系化业务,所以当时重点就是在 B 端打开了很多板块,比如像航空航天、能源等。"
不同的发展路径,有好也有坏。相比较同一时期的品牌,亮亮视野在品牌知名度上要落下风。不过,在 B 端深耕,也让其有了技术沉淀的 9 年。根据官方给出的信息,目前亮亮视野已在全球上百个国家多场景落地,目前 B 端出货量 3 万余台,位居行业第一地位。
每一次新的尝试,都需要近距离的田野观察,是否有价值,是否有机会。B 端让亮亮视野收获了多个行业的产品经验,也积累了大量的技术," 从产业到场景以及客户的陪伴,我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产品打法,推出 C 端产品便成了一个顺势而为的事情。"
从 B 端到 C 端,吴斐和他的团队看到了新的成长和价值。不过,相比较大部分国内品牌都将产品定位为娱乐场景,亮亮视野则是选择了工具类这一方向,这一选择和 9 年前一样,也不被很多人理解。
"AR 眼镜无论是不是有娱乐功能,都一定要有工具的属性在 ",吴斐向钛媒体 App 说道," 一个产品最重要的是要找到工具价值点,这是我们一直观察和思考的东西,一旦找到这个价值点,我们也会重新思考产品的布局。"
相比较娱乐类产品,工具类 AR 眼镜有着高频的场景特征,更侧重 AI 信息互動。选择做 LEION HEY 听语者,也是吴斐找到了自己认为的价值机会点。
LEION HEY 听语者
据了解,全球有 15 亿人听力受损,4.3 亿人需要助听服务,2026 年全球助听养老市场规模将会超过 700 亿元,加上 400 亿的翻译及生活助手市场,组成了 LEION HEY 听语者背后的逻辑。
作为一家从光学模组开发至眼镜的企业,LEION HEY 听语者也是集成了亮亮视野当下的技术积累。79g 的重量,1500nits 的入眼亮度,85% 的透过率,为用户实时看见声音带来更好的体验。
吴斐透露,研发的过程中,也是啃下了很多硬骨头,比如阵列光波导的诸多难题,花了四年时间,把其从一个被大家否定的方向,做成了良率 98%、成本可控的主流光学方案。
" ‘真好用’的产品才能带来用户的高频使用 ",他认为," 我们花了很大的代价,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研发体系,LEION HEY 听语者 140 分钟的平均单日使用时长,是对我们的认可,也是在告诉我们路没走错。"
公益与生意之间的平衡
可以看⻅声⾳的字幕眼镜,亮亮视野希望为听障⼈群带来美好的改变。无声计划的推出,也是产品价值的一次延伸。" 从北京到上海,我们想做得更多,希望能在听障人士和企业间架起一座桥梁,为社会提供残障⼈⼠融⼊世界的解决⽅案。"
在吴斐的价值观里,一款好的产品在得到市场认可的同时,更要让社会因为这款产品的存在而受益。LEION HEY 听语者是亮亮视野核心技术的集成,也帮助很多人打破了沟通的障碍," 想到这一点,我觉得我们没有什么理由不把这件事情做得更好。"
当下,LEION HEY 听语者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比如如何做得更轻薄,提升续航能力,降低发热,以及最为关键的成本问题。LEION HEY 听语者面向的大部分用户是听障人群,他们之中大多的收入并不是很高,近 4000 元的价格确实有些压力。
其实,这不是吴斐一个人遇到的难题,在公益与生意之间,很难做到绝对的平衡。不过,在他看来,这些都只是暂时的问题,伴随着光学方案和硬體产业链的成熟,未来 AR 眼镜的成本肯定是会往下降的," 这是产品发展的规律,我们也相信 AR 器件的价格未来可能会是现在的几分之一。"
Let the World Fit You,这是亮亮视野的口号,用科技服务人类,这是其做产品的核心。在吴斐的愿景下,未来当听障人群想用科技手段来解决沟通问题时,首先想到的会是 LEION HEY 听语者。而这,也是他对产品是否成功的判定。(本文首发钛媒体 App,作者 / 杜志强,编辑 / 钟毅)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