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娱乐经验:《蓦然回首》:只有58分钟片长,在致敬,也在治愈。,欢迎阅读。
《蓦然回首》,从这里开始,重新出发。
特别喜欢这个温柔的小故事,只有 58 分钟片长,突然结束时,人都没反应过来。看着字幕滚动,凝视着成年藤野画画的背影,这个核心镜头很多次出现在电影各处,看着好孤独,可她们就是这样努力着,沉浸着,没停过。
继续画下去,一直画下去。
藤本树和押山清高都是很厉害的创作者,押山清高也最大程度忠于原作。漫画是在看完电影后才买的,在书城琳琅满目的柜台前,搜寻那个穿着绿色卫衣的小小背影,找到那本书时,发现跟电影的质感非常相似,很迷你的一册,篇幅不长,却承载着饱满充沛的感情。
故事里很重要的两张四格漫画,做成书签,夹在相应的情节段落;雨中快乐起舞的高光画面,做成明信片,待在它该有的位置,这是很用心的一本书,从漫画到电影的创作都是,看得见幕后工作者的真诚和爱意。
看完漫画,再去二刷电影,触动的锚点更多了,对 17 分钟幕后采访的理解也更深。它不单单是一部致敬职业漫画人、讲述他们个体经验的电影,于我们普通观众而言,它也能带来很多感动和鼓舞。
" 友 " 你真好
第一次看电影的时候,很多处情节觉得莫名可爱,忍不住笑了出来。比如藤野看过京本的画后放言 " 四年级里竟然有比我画得更好的家伙!绝对不能容忍!";比如京本夸藤野 " 太厉害了,简直不敢相信你和我同样是小学生。"
两个小学四年级的小女孩,因为喜爱画画结识,在我还没领会故事要讲什么主旨的时候,一次次被这种浅显的、孩子心性的东西逗笑。直到二刷,我重新体会两人互动背后蕴藏的心意和情绪,才发觉故事的笔触如此细腻,情感的表现力如此汹涌。
对自己的画功非常自信的藤野,惬意地在班级里享受大家的夸赞,有一天这个小学生遇到了另一个画画更好的小学生京本,她自然而然地把京本视作竞争对手,咬牙切齿地勤学苦练,要和京本一争高下。
等到真正和京本见面,她看见京本和她用一样的绘画本,本子一摞一摞堆成两排,京本羞怯地喊她 " 藤野老师 ",说她是漫画天才,她这才意识到,这个预设的竞争对手,她们曾共享画画的孤独、辛苦和幸福,她们走过同样的路,经历过同样的处境,感受过同样的心情,而且京本视她为偶像!这郑重的认可和崇拜,对小学生藤野来说,是巨大的礼物。
就像竞技体育,赛场上互为对手的两个人,也是最能识别彼此价值、深知彼此付出的存在。这样的情感,贯穿全片,直到京本离开,藤野在她的房间里看见了自己的连载作品,她们早已在前行过程中走上不同的岔路,但京本对她的关注和在意没变,她一直买藤野老师的连载,还会填读者问卷。
京本不在了,藤野坐在她房间里,读她买来的自己连载的作品,回头看她挂在门后的外套," 那么,藤野,你为什么还要画呢?"画下去的理由有很多个,现在又多了重要的一个。
画画的背影
喜欢电影里所有的背影画面,拿起漫画的时候,翻书找那些倔强的后腦勺,那是我最爱看的部分:后背耸着,肩膀支棱,两脚随意安放,常常只能看见半个腦袋 ---- 因为把头深埋着,在用功画画。日夜交替,四季更迭,姿势没变过。
不论漫画或电影,看着这几幕,眼眶都湿湿的,从一个人变成两个人,画画的场面总是那么静态,只有胳膊在动," 感觉怎么都画不完啊。"" 是啊,明明已经一刻不停地在画了 "。简单的几张图,背后是无尽的坚持和热爱,这并不容易,持之以恒,永不停歇,因为想要画得更快,画得更好。
这个背影是我们看藤野的视角,或许也是京本看藤野的视角。两个人开始合作以后,小房间里多了一张方桌,京本就窝在藤野身后,默默地画着,画面的定格更替变成两人版,还是一样催泪,为她们那坚定又认真的样子。
漫画的封底写道 " 她们仍在彼此身后,或许回头就又能重逢 ......",画画的人太专注了,太努力了,太沉迷了,她们不会回头,只会看着面前的画,也许正因如此,故事才会叫 " 蓦然回首 "。那辛苦又孤独的背影,是最日常的状态。
直到京本离开,藤野才想起回头,那些她们一起创作的日子,她总是冲在前面,引领着京本,豆瓣热评有一条说 "人生有时候就是因为第一个观众,才坚持下去的。" 没有京本,藤野可能就去做了运动员,她的背影曾照亮京本,京本的存在也支持她向前。
电影结束还放了幕后访谈,用以补充阐释这次创作。其实这部电影很私人,也很美好。一切艺术表现形式都契合于故事,故事的内核又契合于导演的追求和表达。那细致入微的观察、鲜活的手工质感,都是电影很抓人的地方。
我想押山清高做动画时候的状态应该就像画画的藤野和京本,默默地埋头苦干,一边感叹永远也画不完,一边笔耕不辍,绝不停下。
画不完也要继续画,写不完也要继续写,因为这就是最想做的事,热爱创作的人都能共感这份心情,《蓦然回首》在致敬,也在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