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网红基金三年亏掉四成,“牛夫人”能否重回“小甜甜”?,欢迎阅读。
在过去两年只要持有普通股票型基金,亏损的概率高达 97.3%,50% 的可能亏掉三成。偏股混合型基金的情况更为惨烈:截至 2024 年 1 月 19 日,2678 只成立满两年的产品中,只有区区 18 只产品在此期间取得正收益;1544 只成立满三年的产品中,也只有 54 只期间为正收益。
腾讯新闻《潜望》 特约作者 刘娟
清晨 6 点不到,文婷醒了。
这一年多,她几乎每天都会在 4、5 点醒来,就再也睡不着了。
一睁眼,已经有 3 个未接来电,微信上有几条未读消息,都来自于陈晨,后者是她多年的好友、也是客户。
3 年多前,陈晨有一笔资金需要打理,身为银行理财经理的文婷,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专业知识,本着资金安全兼顾收益可能的原则,特地没有把鸡蛋全部放在一个篮子里,而是为她配置了理财、保险,还有基金,基金占了大约 20% 份额。
然而,就是这占比不到 20% 的基金,几乎毁掉了她和陈晨十几年的交情,让她这一两年都夜不能寐。
1 月 17 日,上证指数下跌 2.09%、收于 2833.62 点。陈晨持有三年多的基金已经累计亏损超过四成。这一天,她决定全部赎回,但同时发消息给文婷,要她 " 承担后果 ",因为事到如今 " 都是她的错 "。
被客户要求 " 承担后果 " 的不是文婷一个人,文婷同事有一位客户已经浮亏 100 多万,在他们所在的这个四五线小城,可以在上好的地段买下一套漂亮的两居室。
文婷最郁闷的是,整个过程她完全按照银行的规范操作,推荐给陈晨的基金也是精心筛选过,并且因为历史业绩相当不错,她自己和家人也买了不少,如今同样亏得 " 满地找牙 "。
文婷从业二十多年,当然知道卖者尽责、买者自负,于公于私自己 " 并没有做错什么 ",既没有义务为陈晨的亏损买单,也没有人会为自己的亏损兜底,但是她和同事们暂时都无法摆脱这种纠缠。
01
过去两年,超过 90% 股票型基金都在亏损
在业务链条上,钱江相当于是文婷的上游,他在券商总部工作,日常为公司筛选和引进产品,也对接机构客户和个人大客户。这一两年,他的工作压力陡升,一方面是业务流失,另一方面每天要面对客户投诉,但面对这一切他除了郁闷,也是束手无策。
根据 Wind 数据,截至 2023 年 12 月 29 日,6595 只成立满一年的主动权益型基金产品(包括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平衡混合型基金、灵活配置型基金),全年实现正收益的基金有 770 只,占比 11.68%。
而普通股票型平均跌幅超过 11.7%,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跌幅超过 13.5%。
同期全部 844 只成立满一年的普通股票型基金中,只有 98 只取得正收益,收益超过 10% 的只有 26 只,而有 500 只跌幅超过 10%,逾 170 只跌幅超过 20%,跌幅超过 30% 的也有 37 只。
时间拉长到 2 年,情况则更为惨烈:706 只普通股票型基金中 19 只取得正收益,回报超过 10% 的 9 只,最高收益为国金量化多因子 A,两年收益 29.04%;亏损超过 10% 的普通股票型基金则多达 651 只,占比超过 92%;跌幅超过 20% 的也有 550 只,跌幅超过三成的有 352 只,几乎占了半壁江山;跌幅超过 4 成的达 110 只,跌幅超过 50% 的甚至也有 14 只。
换句话说,在过去两年只要持有普通股票型基金,亏损的概率高达 97.3%,50% 的可能亏掉三成。
偏股混合型基金的情况更为惨烈:截至 2024 年 1 月 19 日,2678 只成立满两年的产品中,只有区区 18 只产品在此期间取得正收益 ;1544 只成立满三年的产品中,也只有 54 只期间为正收益。
更有意思的是,这两年录得正收益的基金产品大多在过去两三年前还是无名之辈,而两三年前炙手可热的顶流们,近两三年的业绩几乎都是亏损 30% 起步,甚至超过 40%。
比如曾经的第一网红基金、创下 899 亿元规模的易方达蓝筹精选,截至 2024 年 1 月 19 日,近两年跌幅 36.33%,近三年则跌掉 47.49%,几近腰斩。
顶流基金累计业绩表现(截至 2024 年 1 月 19 日) 数据来源:天天基金网
02
" 牛夫人 " 是否还能变回 " 小甜甜 "?
事实上,在三年多前,这类网红基金产品正是包括文婷在内的万千理财经理们推荐给客户的首选,因为倒推三年时间,它们的业绩不但是不俗,而是亮瞎了。
顶流基金近 5 年年度业绩表现(截至 2024 年 1 月 19 日) 数据来源:天天基金网
2019 年,易方达蓝筹、富国天惠成长、兴全合润、景顺长城内需增长年度收益都高达 50% 甚至 60% 以上,2020 年,易方达蓝筹、景顺长城内需增长的年度收益接近或超过 90%,富国天惠成长、兴全合润收益也都超过 50%。
事实上,即使近三年大幅亏损,这几只基金的近 5 年业绩仍有 60%-80% 左右的收益。
虽然说,在所有的基金合同和宣传品中都会明确提示 " 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 ",但在现实中,无论是银行、券商等渠道,还是投资者个人,决策的主要依据仍然绕不过产品的过往业绩表现。
像文婷这样从业二十多年的理财经理,亲历过多次牛熊周期,也并不会因为产品某一年的业绩亮眼就草率推荐,而是会进一步关注基金经理的稳定性、中长期历史业绩,甚至研究基金的夏普比率、历史上牛熊市表现、净值最大回撤等多个指标来判断和筛选。
在此基础上,易方达蓝筹、富国天惠、兴全合润、睿远均衡等一众产品都是全方位胜出,它们的基金经理张坤、朱少醒、谢治宇、刘彦春、赵枫等,都是十几年甚至近 20 年的公募老将,个个都有着优秀的长期业绩。
在公募基金界,冠军年年有,年年都不同:上一个自然年度的业绩冠军,在下一年往往表现差强人意。在 A 股历史上,也没有一位基金经理能做得到年年长盛不衰:千亿顶流张坤在最火的时候风头一度甚至盖过娱乐明星,被狂热的粉丝追捧并爱称为 " 坤坤 ",但风头过去粉丝反水,张坤也变成了 " 张坑 "。
不过,基金老将们如张坤等人,其操盘的基金历史上大多有过自己至暗时刻,创下 20%-30% 甚至更大的年度最大回撤,但后来成功翻盘并创下净值新高," 牛夫人 " 重新变回了 " 小甜甜 "。
在现实中,包括文婷、陈晨都熬不过,当净值跌到不足 0.7,之后每一天的下跌都成为不可承受之重时,文婷们担心的是,这一次历史真的还会重演、她所选的基金有一天还能反转吗?
03
基民们正选择挥泪离场
2023 年底,陈晨持有的基金封闭期结束,当时亏损三成多。为此,文婷所在的银行曾经多次和基金公司沟通,对方给出的建议是继续持有,万万没想到等来的却是继续下跌,直至赎回时亏损超过 40%。
就在陈晨赎回之后连续几天,上证指数仍然没有止住下跌之势,1 月 23 日盘中最低下探至 2724.16 点,她难得不用面对陈晨对净值持续下跌的 " 夺命 " 质问了。
巴菲特有一句流传最广的投资金句: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现实刚好相反。
2023 年,更多的人和陈晨一样选择离场而不是坚守。
按照相关规则,公募基金连续 60 个工作日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 200 人或者基金净资产低于 5000 万元,便触发清盘。
Wind 数据显示,2021、2022 年分别有 408 和 235 只基金清盘,2023 年有 260 只基金清盘,看似比 2021 年显著减少,但与此同时更有数以千计的基金在 5000 万元净资产清盘边缘挣扎。
截至 2024 年 1 月 22 日,又新增有 10 只基金清盘。
2023 年以来清盘基金数量统计 数据来源:Wind 资讯
新基金的发行也变得无比艰难。Wind 数据显示,2023 年的新发基金共 1269 只,同比下降幅度超过 10%,并且共有 14 只基金发行失败。
不仅如此,新发基金的结构正在发生微妙变化:在 2023 年,不受 "200 人、2 亿元 " 募集门槛限制的发起式基金总数达 404 只,较上年增长 15.1%,在新发基金中占比高达三分之一。
而在上述 404 只 2023 年成立的发起式基金中,接近一半的发行认购户数低于 200 人的公募设立标准,合计发行金额为 819.8 亿,平均每只发行金额约 2 亿元,大多是依靠股东或内部员工自购来满足发行条件。
2023 年,有 25 只基金有效认购户数为 1 户,均为基金公司自购成立,单单国泰基金在 12 月份就有 5 只这样的 "1 人 " 基金。
在基金行业,有一条屡屡被证实的规律:" 好发不好做,好做不好发 ",这一次会再次应验吗?
1 月 22 日,富国天惠精选成长发布 2023 年 4 季报,对于当前形势和未来前景,基金经理朱少醒在其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 就目前我们当前观察到的宏观微观指标,的确多数都支撑市场参与者作出一个更比一个悲观的论断。但如果把视角放更长远些,我们应该坚信积极的因素还是终将发挥作用。当前 A 股市场的整体估值处于长周期中极有吸引力的位置,当下权益资产处在很好的风险收益区间。放在更长的时间维度,我们相信当下所面临的重重困难终将找到解决的出路。投资者当前选择承受市场波动对应的预期回报水平的是相当合适的。"
A 股似乎受到了朱少醒的感召:1 月 23 日,上证指数触底反弹并以上涨 14.64 点收盘,随后连续 3 个交易日上涨,1 月 25 日更是大涨 3.03%,重新站上 2900 点。
(文中文婷、陈晨、钱江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