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娱乐经验:短剧批量造星,长剧男演员还有戏?,欢迎阅读。
作者 | 阿 Po
2024 年以来,男演员的剧集版图变得越发分裂。
在短剧领網域," 短剧 F4" 刷屏社交平台,柯淳、何健麒、曾辉、马小宇以惊人速度积累粉丝(本周我们也将报道短剧演员上桌、粉圈成型、反套路运作的现象,敬请期待)。相比之下,长剧市场里的男演员则显得格外困扰,他们游走于双男主剧、垂类悬疑剧、现实主义国民剧与女频古偶剧之间,筹谋着或快速或稳妥的上位路线。
这里面有张凌赫、丁禹兮、何与三位,剧外给虞书欣新剧包场继续争做 " 赘婿 ";有张晚意在《似锦》" 恪守男德 ";有邓为在剧内外尽显 " 撒娇男人最好命 " 的本领 ……
很明显,这些男演员以 " 爱女形象 " 或 " 赘婿内核 " 赢得女主角的爱与女性观众芳心。这种 " 为爱托举女演员 " 的角色定位,在当前的长剧集生态中反倒成为男演员打开国民度的有效路径。
与此同时," 去耽改化 " 的双男主人物关系也逐渐成为各类大众题材剧集中的 " 时尚单品 ",一部分腰部男演员,难免走上这种 " 爆款制造机 " 的路径。
冷门题材剧《燃罪》主角为两男一女的 " 铁三角 " 配置,偏偏女性观众对张云龙与代旭的角色关系嗑到飞起。《白色橄榄树》的男二演员王天辰与男三演员古子成,从默默无闻一跃成为机场被粉丝围堵对象,双人杂志销量超越大部分上升期同行。
这样的好处在于哪怕剧播的效果一般,还能凭借 " 小圈子大声量 " 的双男 CP,为整部剧留下点被讨论的痕迹,男演员也不算 " 无效播剧 "。
没在剧中 " 讨好 " 女性角色,但在剧外 " 讨好 " 了女性观众,总有一种方法能让男演员 " 上岸 "。
小娱曾经报道过,随着大剧开机的减少,整个长剧演员市场只能容纳 160 人的生存规模。反而是短剧市场,短剧男演员依赖滤镜和节奏打造极致 " 嗑点 ",将传统霸总型、男友型市场吃干抹净。于是乎,长剧男演员越来越成为女性剧中的辅助型伴侣,或是女性成长线上的 " 情绪出口 "。
爱女系、赘婿系、双男系、这些长剧男演员的选择,是在短剧挤压下的长剧市场对 " 男演员定位 " 的重新分配。他们还有别的选吗?
(文中受访者大易、新悦、塔塔皆为匿名)
剧内娇夫、剧外赘婿,男演员的 " 上位踏板 "
在剧集创作高度类型化、制作周期不断压缩的当下," 题材 " 早已不是演员个人偏好、公司定位的产物,而是一套嵌套在平台策略、成本控制和项目可执行性中的系统性分配逻辑。
当我们谈论男演员能靠什么上位,其实是在问 " 哪一类题材真正拥有主流平台资源、可复制的话题空间和足够宽广的閱聽人接受度。" 答案无疑是女频剧。
女频剧的叙事结构本质上是情绪驱动型,它并不要求男性角色具备完整的成长逻辑,而是强调 " 能否顺利承接女主的情绪张力 "。某种意义上,男演员在这类剧中的位置越 " 辅助 ",被看见的机会反而越高。女主 " 能爱谁 "" 愿意爱谁 " 或者哪位男性角色 " 更懂得爱女 ",观众就愿意为那个男性角色赋予注意力。
这种 " 情绪托举感 " 催生了如今被称为 " 赘婿型男演员 " 的常规角色结构,他们戏份未必最重,但与女主形成的反差、顺从、情绪依附,足以成为剧集传播中的主流嗑点。对男演员而言,这种类型的剧是起效快、容错高、能迅速获取国民好感度的稳定型赛道。
更重要的是,平台也倾向于投放这类项目。它们更容易通过制造男女主 CP 之间高密度互动的场網域,打通女性市场、推动社交媒体传播。对于渴望提升曝光的男演员而言,进入女频剧,不只是接一个角色,更是在借女性向题材撬动职业杠杆。
《似锦》截图
比如正在热播的西嘻影业出品宅斗剧《似锦》中,男主郁锦在迎娶女主姜似后疯狂输出 " 男德教条 ",让姜似不必 " 做谁的夫人 " 而永远都做姜似,男主一届皇子反倒乐意抹去姓名成为 " 姜家女婿 "。
同一片方出品的仙侠剧《神隐》中,上神之子的男主古晋与男二妖皇鸿奕双双为追爱愿意入赘。鸿奕的扮演者李昀锐在《九重紫》中,同样立着爱妻人设的典范,并且通过该剧的 CP 热度与热播,在接下来的新剧《冰湖重生》中荣登一番男主地位,可见坚持在这条赛道走下去,加成确实不小。
为顺应女性意识的觉醒,偶像剧逐渐走向女本位,去年古偶剧《流水迢迢》开播剧情就因 " 虐女 " 引起不小争议,但在流行起来的大女主宅斗剧中," 托举 " 女主事业与感情、懂得 " 爱女 " 的娇夫,才有机会站上女观众梦寐以求 "X 月男友 " 的争霸擂台。(现实题材女权,偶像剧爱女,谁才是真正的女本位?)
比如与李昀锐相似的情况,张凌赫在首度以一番男主担纲偶像剧《爱你》在 2 月播出时,就因为诠释了年轻高学历颜霸中医温柔追妻的故事,得到了不错的反响。选角公司副导演大易告诉小娱," 一番男主有了不错的成绩之后,平台至少接下来还会继续给他机会尝试相同体量或者更大体量项目的男主。"
当剧内 " 爱女 " 人设延续到剧外,剧中 " 娇夫 " 的男演员们在剧外继续争做 " 赘婿 "。半个月前 # 张凌赫丁禹兮何与包场嘘国王在冬眠 # 在微博热传,被嘲 " 赘婿争宠 ",意指这些男演员都是因为与虞书欣合作偶像剧才被带火的 " 赘婿 "。
这种甘居流量女演员主演的女频剧二番男主之位的男演员,同样在剧外营业状态下被指 " 赘婿 "。年初古装剧热播期,白鹿主演的《白月梵星》与杨紫主演的《国色芳华》分别也为二番男主敖瑞鹏与李现带来了不错的热度,敖瑞鹏与白鹿营业时走非常听女方话的 " 驯猴 " 路线,李现做杨紫的二番男主更是继《亲爱的,热爱的》之后 " 二度入赘 "。
对于男演员来说,进入女频大女主剧集,并不意味着必须是一番,而是能否在女演员的光环下完成一次 " 爱女角色 " 的亮相。男演员以 " 赘婿 "、" 娇夫 "、" 情绪依附点 " 存在,看似边缘,实则是观众嗑点的重心之一。
AI 作图 by 娱乐资本论
" 这类角色的判断逻辑很清楚,不要求你多强,只要你能衬得起女主、情绪上顺着她,就能赢得观众。" 影视公司制片人新悦表示," 男演员来演这种角色,既没有负担,也容易出效果,尤其适合正在上升期,需要累计热剧、爆剧经验的男演员。"
流量女演员容易长红,流量男演员多为 " 当月昙花 ",想要维持男演员们的这种 " 花期 ",找对有 CP 感、肯带飞自己的流量女演员必不可少。
网上曾传闻迪丽热巴将出演女频古装剧《万花世界》的消息,而男演员一栏则出现了大量中腰部上升期男演员,消息未经官宣不可当真,但副导演大易表示,这种男演员对流量女演员趋之如骛的状态,确实很好地反映了当下上升期男演员们企图做 " 赘婿 " 上位的现状。
年轻化的国民题材与 " 双男主 ",谁更香?
" 其实 99.99% 的演员无法根据‘喜欢什么’来接剧本,尤其是男演员。" 副导演大易感慨,男演员比女演员在情感题材上更容易获得角色红利,不过面对剧集这样的女性市场来说,男演员在 " 喜好 " 的选择度上远远低于女演员。
如果男演员不想在女频偶像剧的 " 恋爱腦 " 角色中打转,还有两个方向可以选择:更泛众的现实国民题材,更垂类的类型化题材。
"95 生 " 早期代表人物张新成,本身也是瓶颈期男艺人选择戏路比较典型的范本。他有知名度的代表作不少,2017 年就有高分校园剧《你好,旧时光》,2019 年有高分古装谍战剧《大宋少年志》,2020 年接连两部偶像题材《冰糖炖雪梨》《以家人之名》台网热播 …… 反倒是近几年在更多 "95 生 ""00 生 " 的冲击之下,他的戏路选择一直略有尴尬。
有次,张新成曾在综艺中表达过 " 现偶不太好看 ",认为悬疑种强类型化题材更有戏剧张力。
如他所愿尝试的悬疑题材《微暗之火》和《待我醒来时》都是爱情相关的 " 悬爱 " 题材,而非标准硬冷悬疑,大胆尝试 Priest 小说改编双男主悬疑题材《光渊》,因题材限制问题再度折戟。央一播出的主旋律题材《县委大院》也并未让张新成得到更多国民题材的资源之后,让他颇有种卡在瓶颈、四处碰壁的感觉。
到了《南部档案》里,张新成与丁禹兮携手再度尝试双男主悬疑冒险题材。
"丁禹兮和张新成这样已经上升到一定咖位的 95 生出演双男主题材,只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剧本真的非常好,一种是说明都希望成为下一个肖战王一博。" 艺宣塔塔向小娱分析。
知名代拍 " 拍图的宁采臣 " 写《南部档案》路透图文案
双男主剧,在当下市场中处于一个暧昧的位置。受限于政策,它不再是平台扶持的核心赛道,但依然存在大量自主运转的中腰部项目,不乏有制作团队、剧本资源、粉丝嗅觉尚可的中小体量剧集,具备一定的出圈潜质。监管收紧带来了明显的表达收口,但只要情绪关系立得住、人设组合足够新奇,哪怕在剧本质感并不拔尖的情况下,也能通过短视频平台与 CP 营销打造出一定级别的声量。
尤其对那些刚在配角戏中冒头,尚未完成男主定型的演员来说,双男主剧意味着一次更为直接的舞台。通过情感张力强,情绪浓度高,足以让某个角色在短时间内被放大,甚至形成粉丝粘性。
最典型莫过于 2 月刚播完的现偶剧《白色橄榄树》中王天辰饰演的男二本杰明与古子成饰演的男三萨辛,在 "BG 世界名著 " 中组成 # 刻骨明辛 #CP 上演社会主义兄弟情后,两位演员从无人问津成为 " 叔圈天菜 " 和新晋奶狗,不仅《小资 CHIC》《GLASS VISION》《精彩 OK!》等杂志立刻量身拍摄双人封面,单本销量超过六千本,更增加了不少品牌推广的商务资源。
以艺宣塔塔的说法," 虽然粉丝数量不见得能进入主流,但在当下品牌考量投放回报、平台分发考察热度的阶段,这种‘圈层式红利’依旧具备可用价值。"
不过制片人新悦仍然认为," 都说全网腐女 500 人,CP 带来的红利可能适合‘没有姓名’的腰尾部演员‘上桌‘,但对于上升期走到比较高位等待突破的男演员来说意义不大。"
一年内有双男 CP 剧集不完全统计
还有一种可能,与艺宣塔塔所言 " 剧本很好 " 的说法相似,就是并非男演员刻意寻找双男主题材的剧本,而是越来越多的制片人希望在剧本中埋入更多元化的人物关系,含有双男主人物关系的剧本变多,从男演员选择剧本的目标来说,选到双男主剧本的几率也会变高。
" 但是男演员的目标一定是‘独美’的大男主剧,或者国民度很高的现实题材爆款。" 艺宣塔塔直言。
毕竟网友笑言,三年前张凌赫、王安宇、范丞丞都在押宝墨香铜臭、巫哲这等顶级耽美小说作者的作品可以让自己翻身,如今拍完正午阳光的《樱桃琥珀》《小巷人家》,他们恐怕已经恨不得《吉星高照》(原《天官赐福》)和《左肩有你》(传闻改名《振兴钢厂》)就地掩埋,再也不见天日。
究竟是《南部档案》的剧本太诱惑,还是双男主的人物关系太诱惑,一时很难言说。制片人新悦对小娱表示," 平台和市场给演员的试错期越来越少,就算担起一番男主,如果一部播不好可能就会让平台失去信任,所以即便是红利更多的男演员也要靠更多不同题材来展现自己,以确保自己还有不同的路线突破瓶颈。"
副导演大易表示,刚刚过去的香港国际影视展上,太多片方展示的作品中,00 后已经成为主力军,00 前的男演员如果再不寻求突破,就会如耗材一般被抛弃。
" 男演员们的焦虑也越来越明显,赌未来的时候,都不想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可恰恰是这样,往左走,是现实题材背书;往右走,是用 CP 搏一把流量。选错并不可怕,真正难的是没有清晰的判断能力,在摇摆中错过最佳节点。"
" 被看见 " 的逻辑从来不只看演技
演员拥有 " 选剧 " 自由是一种理想环境,回到行业真实语境里,决定演员能不能被看见、能不能走上来的,往往不是他想演什么,而是平台和项目给不给机会、市场愿不愿意接受、公司有没有能力说服。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男演员看似 " 选择了 " 某个题材,实则只是 " 能接到 " 的剧本恰好如此。
" 一个男演员的职业路径,是在无数次剧本选择、合作对象、平台偏好中被慢慢定型的。" 副导演大易告诉小娱。
当下男演员的 " 上位路径 " 其实是行业共识之下的结构性结果:初出茅庐的演员最容易进入的,是标准化情绪输出的女频剧;尚未站稳主角线、但已有辨识度的男演员,会更适配需要 CP 感的双男主剧或悬疑类对手线;而那些已具一定作品沉淀、履历稳定的男演员,才有机会进入真正的现实主义题材、优质类型题材的项目,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叙事中心。
AI 作图 by 娱乐资本论
与此同时,市场节奏也变得越来越快。剧本視窗、排播周期、演员年龄焦虑、平台主打类型的快速更迭,都让 " 精挑细选 " 这件事本身变得越来越奢侈。
一线女演员可以通过爆款作品迅速建立品牌认知,而非一线男演员的出圈路径依旧依赖于 " 搭子资源 ",要么被女频剧里的女主带热,要么被嗑出 CP 感,要么等待一个头部班底的 " 配角背书 "。当大多数平台的资源仍然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里时,演员的 " 试错視窗 " 也在逐年缩窄。
真正能突破的,是那些能从类型剧中走出稳定辨识度,又能迅速适应平台策略变化的演员。他们往往不执念于流量或演技哪一端的 " 标签塑造 ",而是更清楚每一步资源所处的位置:或许男演员真正的稀缺能力,其实不是会演戏,而是能对 " 自己的位置 " 做出冷静判断,并据此持续优化剧本评估与选择角色方向。
艺宣塔塔感慨," 现在好像越来越多艺人团队开始增设或者外聘剧本评估、剧本医生岗位,从源头上看懂剧本,肯定会比‘赌’题材靠谱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