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刘强东掀起低价风暴,一边摧毁一边重建,欢迎阅读。
先把船开起来,绝不能停下
Fast Reading
■
低价策略是贯穿京东 2023 年一整年的关键词,而对流量的追求,不仅体现在内部直播上,也表现在对外寻求每一个曝光的机会。
伴随着业务上的调整,人事变动也是京东过去一年来的关键词。今年双 11 之后,原京东零售 CEO 辛利军退居二线。
为提升业绩,京东将对低价的追逐从向外转而向内。
作者 | 闫学功
封面来源 | 京东黑板报公众号
12 月的第二个周六(12 月 9 日),晚上十点,刘强东以 " 自责 " 的口吻,对京东内部发出了严厉的批评。
" 我们天天说客户为先,可是工作中处处以自己为中心进行思考。我们经常说战斗战斗只做第一,但是却处处放手,从不想着如何主动出击。很多人天天说创新,却每天就是抄袭跟随别人。" 他在公司内网回复员工评论时写道。
此时,距离他在一场近 4 小时的内部会上痛批高管、在京东上下掀起组织变革风暴,刚好过去了大约一年。
这一年,战斗的氛围无处不在,自上而下的变化不断发生。
" 低价是唯一基础性武器 ",这始终是唯一的中心,但在命令从最高权力中心传导到战场前线的过程中,从战略的部署到执行,往往会经历纠结、摇摆甚至对抗。
就低价的定义和打法、采销分离与否、自营与 POP 的平衡等核心问题,京东内部产生了诸多分歧和讨论。有人借东风登上青云梯,也有人不得不黯然离场。刘强东承认公司存在很多痛点," 必须改变,否则我们没有出路 "。
这个不惮于为自己贴上 " 强势 " 标签的企业领导者,他的意志必须被执行,无论付出何种代价。
内部赛马卷低价
在京东,对低价和流量的追逐不是个别部门的 KPI,而是内部赛马的主题之一。
" 低价是第一准则,但具体活动各个团队都可以拿出方案,谁效果好(GMV 高)就主推谁。" 在京东零售任职超过 5 年的于嘉(化名)告诉雪豹财经社,目前京东的主要战术还是百亿补贴+包邮,这是从 618 就定下来的打法。但双 11 之后,京东在低价的具体活动上更倾向于内部赛马。
以采销团队的 " 出圈 " 为例,双 11 期间,京东采销人员在京东总部 " 抢 " 到了一间没人的会议室,一张桌子、一台設定便开始了直播,主播大多是采销团队的产品经理。凭借低价、对商品的熟悉和靠喊话李佳琦带来的流量,截至 11 月 11 日 23 点 59 分,共有 3.8 亿人次走进过京东采销直播间。
这一成绩让京东眼前一亮,加大了对采销直播的投入。
京东采销团队的何欢(化名)告诉雪豹财经社,目前京东为直播团队派遣了超百名客服人员支撑,每天都会邀请采销团队中各事业部的人员轮番上阵,直播间投入的物料也有所更新。
低价策略是贯穿京东 2023 年一整年的关键词。今年早些时候,京东更强调 " 精简、整治 " 的促销玩法,也砍掉了很多活动。但目前有些活动又被捡起,比如秒杀频道于 11 月 13 日重新上线。
各团队为了比其他平台便宜一块钱而费尽心思,目的是 " 让更多人去京东逛起来 "。
京东对流量的追求,不仅体现在内部直播上,也表现在对外寻求每一个曝光的机会。
一位京东内部人士对雪豹财经社透露,目前京东正在与多个地方卫视洽谈赞助跨年晚会事宜,同时 " 对龙年春晚兴趣颇深 "。2022 年,京东就是春晚的独家互动合作伙伴,当晚发出超 1.58 亿元优惠券,吸引超 3227 万人次参与,累计总互动次数 691 亿次。
此外,有接近京东高层的人士透露,京东即将对 App 进行大改版,提出这一要求和整改意见的是刘强东。" 具体细节不详,AI 电商或成为主要方向,但一定是以更吸引用户来逛为目的,预计明年初会上线。"
伴随着业务上的调整,人事变动也是京东过去一年来的关键词。今年双 11 之后,曾在年初提出四大必赢之战、剑指低价策略的原京东零售 CEO 辛利军退居二线。
辛利军卸任零售 CEO,在雪豹财经社接触的多位京东人士看来,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执剑者破壁不力
" 走是必然的,但没想到这么快。" 一名在京东工作近 7 年的员工如此评价零售换帅。
今年年初,辛利军提出四大必赢之战,被视为低价策略真正的执行人。但他提出的战术,大多未能掀起多少波澜便无疾而终。
四大战役中第一条就是下沉市场,这也是刘强东最早在 2019 年就开始提及的战略方向。但下沉市场到底是什么,京东内部并没有形成明确的共识。
" 至少在今年 618 之前,公司内部还在争执什么是下沉市场。有人说是三线至六线城市,也有人说要看具体的消费金额来定,不应该按照城市一刀切。" 一名京东零售员工对雪豹财经社表示。
开放生态建设也在推进过程中遇到很多阻力。
按照原来的设想,京东要变得更加开放,让更多 POP 商家参与进来(编者注:POP 即 Platform Open Plan,平台开放计划,京东引入第三方商家进行商品售卖的模式)。
不同于淘天等平台,自营一直是京东零售的绝对主力,常年贡献八成以上营收。但自营商品供应链成本较高,降价空间小,引入更多 POP 商家的目的是繁荣生态、让低价得以持续。刘强东曾在内部会议上指出," 自营产品的底线是不要贵太多,但 POP 商家要能与外面的平台竞争低价。"
但推动自营和 POP 平衡最大的阻力,在于牵扯到在京东内部权力很大且利益关系复杂的采销部门。
采销是京东赖以起家的团队,他们由买手和销售组成,能与商家和供应链深入洽谈,根据用户喜好和利润来确定最终采买和销售哪些商品,话语权颇大。而采销人员的收入主要靠提成,因此他们会天然地倾向于 GMV 和利润都更高的自营产品。
京东零售员工杨修(化名)告诉雪豹财经," 为了采销利益,有时一些场網域会故意‘打压’ POP,不给流量,不做促销,就为了让用户只买自营。"
徐雷在今年初任京东 CEO 时曾直言," 采销分离必须要彻底推行下去,不变这家公司就完了。"
辛利军本人就是采销团队出身,深知其间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今年以来,京东试行过采销分离,也将自营和 POP 的 GMV 打包在一起进行考核,但都收效甚微。即使打通了 GMV 考核,但团队负责人有自主权决定主做 POP 还是自营,在采销依然掌控绝对话语权的情况下,天平倾斜是必然的。
身着采销红马甲为双 11 造势的辛利军,在双 11 结束 4 天后离开零售 CEO 的位置。从提出战术到交出帅印,只有 7 个多月时间。
不能让船停下
兼任零售 CEO 的许冉在 Q3 财报电话会上表示,京东整体零售战略在方向上不会有大的变化。这意味着低价策略将进行到底。
目前,新团队的打法已初现端倪——绕开那些短期内无法解决的难题,先保持业绩增长。
关于伤筋动骨的采销分离,公司内部这一声音越来越小,直至消失。双 11 期间,京东以采销团队的旗号开始直播,采销分离最终变回了采销一体。对于采销团队的玩法,京东也予以放权,只要能跑出业绩就好。
" 黑盒就黑盒吧,总有跑的出来的,起码比业绩放缓要好。" 何欢告诉雪豹财经社。杨修则表示,京东目前对采销团队砸钱激励,提升了提成,为的就是多出业绩。
据财报数据,京东 Q3 零售营收仅增长不足 0.1%。杨修向雪豹财经社透露,今年 618,京东超市的市场份额滑落至第五,被猫拼抖快的自营超市板块超越。" 这块竞争最厉害,都是个护清洁食品等,容易转化、门槛低、忠诚度不高,在流量上弱势的京东很容易被抢占份额。"
由于填补生态丰富性的短板面临重重挑战,京东将实现低价和业绩增长的期待,更多地放在了自营的长板上。许冉在 Q3 财报中表示,供应链优势是利润水准达到历史新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辛利军也曾在双 11 媒体沟通会上表示,京东的低价是不断从供应链中挤出水分。
京东内部也在着手提升自营的质量。
一名内部人士向雪豹财经社透露,刘强东正在下令整治 " 假自营 "。据他介绍,京东自营要看京东配送、仓储和发票三个环节,三者均是自营才是 " 真自营 "。" 不提高标准,很多边界就会模糊,最常见就是工厂直接发货怎么算?"
与真自营最接近的 FCS 自营(本质上是 POP 商家在运营,但可以使用京东物流和仓储,对外也挂自营标),也在此次整改范围内。
FCS 自营可以入京东仓库,也可以开京东发票,但本质上是商家运营,因此也被归结为 POP,要额外向京东缴纳物流和仓储费用。此次京东要提升 FCS 自营的标准,对商家的入仓规模、品质、GMV 等均有要求,并提出要与真自营有差异化,不能售卖完全相同的产品。
当京东对低价的追逐从向外(POP)转而向内(自营),外界不免产生担忧。
一名长期跟踪电商领網域的分析师表示,与淘天和拼多多相比,京东 POP 生态的多样性仍是短板,仅从供应链中挤水分来维持低价恐难持久,更何况,京东的履约成本本就高于其他平台。
杨修也有类似的疑问:供应链中的水能挤出多少呢?
" 老板们很焦虑,但是似乎没人有魄力或者说有能力破局,大船掉头真的难。" 但所有京东人都知道,不管高管如何变动,来自刘强东的意志都一定会执行下去。
船长确定了航向,最重要的是先把船开起来,绝不能让它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