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网友:小米卖爆,坚持不造车的华为是不是后悔了?小米和华为到底谁更高明?,欢迎阅读。
3 月底 4 月初,科技圈和汽车圈一起携手 " 过年 " 了。为什么这么说?身为科技圈代表的小米,第一款汽车产品正式上市了。21.59-29.99 万元,虽然不是一个十分哇塞的价格,但是仍然吸引了众多车迷和 " 米粉 " 们的关注,不少小米体验店更是排队赏车,热闹空前。
有网友发问,同样都是 3C 数码科技领網域,华为其实早就进入汽车行业,但始终没有推出 " 华为牌 " 汽车,而如今看到小米汽车上市几天就收到几万订单,是不是有些后悔了?
但实际上,华为和小米的造车之路截然不同,今天我们就简单来聊聊。
小米和华为的造车之路
区别竟然如此之大
当然,华为的造车之路和小米并不一样,和小米完全自己研发整车不同,华为走的是汽车智能化供应商的路线。有人说,华为的策略更为老道,也有人说华为并不是真正的造车,那么,华为和小米的造车之路究竟有何区别,两者又是谁更高一筹呢?
首先从战略定位来看
小米的造车思路可以称作为 " 全产业链自主掌握 "。小米不仅自主研发自动驾驶技术和澎湃 OS 等核心技术,同时还全权自主研发整车内外的造型设计和各种车辆零部件,这使得小米能够将 " 灵魂 " 和 " 躯壳 " 融合在一起,打造出一台完整的小米汽车。
这种全产业链的布局的方式,使得小米能够更好地掌控产品品质和用户体验,同时把自己在数码科技领網域的生态链,完美融入到产品中,打造从汽车到生活的完整生态链,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而华为则选择了与车企合作,专注于提供汽车智能板块中的 " 灵魂 "。华为通过零部件供应商、HI 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鸿蒙智行等模式为各个车企赋能,不直接研发整车和造车,却把华为 ICT 技术的优势延伸到了智能汽车产业中,成为汽车智能化的增量部件核心供应商。
同时,华为也不以品牌命名整车,即便是深度合作的问界,也不直接称之为 " 华为汽车 ",这种战略定位能够巧妙地避免与传统车企在制造环节上的直接竞争,更好地专注于自身擅长的领網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合作模式上
小米选择自建或合作建立生产线,优点在于全面控制了从设计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就和小米手机一样,使得小米能够更好地掌控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缺点就在于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和资源,一旦小米汽车销售不及预期,可能会殃及整个品牌的存亡。
华为选择与传统车企合作推出智能电动汽车,能更快地将其技术优势转化为实际产品,同时,华为还能借助合作伙伴的制造能力和销售渠道,快速进入市场并取得成功,大大降低了因为产品销量折戟而带来对企业生存的风险。
从品牌定位和技术层面
小米和华为选择的两种不同的造车路线,也和它们自身的特点有关。虽然近几年华为手机、电腦、电视等产品非常火爆,但是华为的核心实力却在通信和智能技术方面。而小米从 MIUI 开始,就一直是面向普通消费者的品牌。
小米本身就擅长将智能硬體、軟體、互联网服务等进行深度融合,通过自研自动驾驶技术、澎湃 OS 等核心技术,以及整合米家生态链中的智能家居产品,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出行体验。而华为则依托在 5G 通信、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技术优势,为新车提供更加快速、稳定、智能的网联服务。
写在最后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也看懂了小米和华为走的不同的造车之路,他们的底层逻辑分别是怎样的了吧?这里面,不存在谁更聪明谁更老道,都是走了自己最擅长同时也是最适合自己的路线。虽然小米的路线更烧钱,风险也更大,但这也能更好地延展自己的产品生态链,而华为立志成为汽车智能化领網域的 Bosch,因此,两家都是值得我们敬仰和期待的自主品牌。
一对一交流,加小志微信(xinqichez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