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互联网经验:“三巨头”2024年新开4000家酒店,小酒管公司被迫“下桌”,欢迎阅读。
文 | 空间秘探,作者 | 邹新
根据奥维云网(AVC) 发布的《2024 年中国中高端酒店市场发展蓝皮书》和亚洲旅宿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最新数据, 2024 年,国内头部酒店集团增量狂飙,仅锦江、华住、首旅三强就新开了 4000 家酒店,与此同时,大批单体酒店、中小酒管被迫 " 下桌 " ……
国内头部酒店集团增量 " 狂飙 "
2024 年,我国酒店行业正处于存量整合阶段,酒店市场存量繁荣庞大。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发展与旅游业繁荣,增量市场也展现出强劲活力。
奥维云网(AVC)数据显示:截至 2023 年底,中国酒店市场门店量(15 间及以上)存量规模为 30.5 万家,客房量(15 间及以上)存量规模为 1573 万间;2024 年 1-6 月,中国新增酒店门店量为 2.3 万家,客房量约 100 万间,2024 年上半年新增规模已接近 2023 全年开业门店量的 59%。
这也意味着,目前,国内酒店总数已超过 36 万家,酒店数量和客房数量分别达到 2019 年同期的 109%、103%,酒店业供给端迎来大爆发。
其中,2024 年期间,国内头部酒店集团的开业数量成绩表现突出。根据奥维云网和亚洲旅宿大数据研究院统计数据,华住集团开业数量为 2400 家,锦江集团(中国区)开业数量为 1200 家,亚朵集团开业数量为 500 家,首旅如家酒店集团前三季度开业数量为 952 家,2024 年全年新开酒店数量预计在 1200-1400 家。
且头部酒店集团市场格局相对稳定,华住集团、锦江酒店(中国区)、首旅如家酒店集团、亚朵集团持续领跑行业。华住集团、锦江酒店(中国区)、首旅如家酒店集团、东呈国际集团主打中档酒店,亚朵集团、丽呈集团聚焦中高級酒店。
同时,中国酒店连锁化与品牌化趋势日益明显,以连锁化为导向的存量市场优化或将成为主流。2019 年 -2023 年期间,全国酒店连锁化率分别为 26%、31%、35%、39%、41%,呈现出逐步增长的态势。其中,2023 年一线城市与新一线城市的连锁化率达到了 52% 和 43%,超过了全国酒店连锁化率的平均水平。
尽管如此,对比美国酒店市场连锁化率高达 70% 的数据,中国酒店连锁化率依旧还存在很大的增长空间,尤其是二三线以下的城市。由此可见,国内各大头部酒店集团,在下沉市场仍有较大的发挥空间。
总体而言,2024 年期间由国内各大头部酒店集团 " 打头阵 ",中国酒店市场存量庞大,增量 " 狂飙 "。除市场更新换代的需求外,办公楼转酒店、公寓转酒店的 " 爆改 " 十分常见。国内酒店集团趁机 " 跑马圈地 ",通过加盟品牌、管理输出等方式将更多物业 " 收编 " 至麾下,共同促成酒店市场供给端的大爆发。
中高端市场依然是酒店巨头下一个争夺高地
2020 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中国酒店市场受挫,度过漫长的修复期,中国酒店市场的供给端终于厚积薄发。从上述数据可见,国内各大头部酒店集团不仅增量 " 狂飙 ",还持续引领了连锁化、品牌化的发展趋势。
同时,从酒店等級来看,中档和中高級酒店为主力市场,高級酒店开业放缓。从市场趋势来看,国内各大头部酒店集团 2024 年披露的财报中,继续扩大中高端酒店的布局成为接下来的重点任务之一。
奥维云网(AVC)数据显示,华住集团、锦江酒店、首旅酒店的中高端酒店市场份额已分别提升至 46.4%、58.7%、27.5%,凸显其市场主导地位。可以预见,中高端市场将是酒店巨头们下一个争夺的高地,增长空间值得期待。
为何国内头部酒店集团都要不断加码中高端酒店产品呢?首先,中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扩大,随着中产阶级崛起和消费观念转变,消费者对住宿的需求从 " 经济实用 " 转向 " 品质体验 ",更加注重服务体验、智能化设施与个性化场景。
而中高端酒店以 " 质价比 " 为核心,既满足消费者对服务、设计、智能化的需求,又避免奢华酒店的高溢价,成为消费降级与品质更新的平衡点。
同时,相较于经济型酒店和豪华酒店,中高端酒店兼具更高的盈利能力和更短的投资周期。五星级酒店平均投资回报周期长达 15-20 年,而中高端酒店通过成本控制与差异化服务,平均回报周期普遍在 5-6 年以上。
其次,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培育一批中高端酒店品牌,政策的支持也推动了酒店行业的结构性调整。当前中国酒店市场中,经济型和中端酒店占比超 80%,而中高端及以上仅占 20%,供需失衡带来了新的增长空间。
中国大多数地区酒店品牌渗透率和品牌化进程相对落后于经济发达区網域,且市场上多数为单体酒店和民宿,中高端这一细分市场存在较大空缺。例如,新疆等旅游热点地区因缺乏品牌化中高端酒店,成为头部集团重点布局区網域。
最后,2024 年,国内出游人次 56.15 亿,比上年同期增加 7.24 亿,同比增长 14.8%,商旅需求也呈现螺旋式上升。中高端酒店因其兼顾商务与休闲的功能,成为市场增量主力。此外,返乡潮带动低线城市中高端酒店预订热度上涨超四成,显示出中高端酒店在下沉市场亦极具发展潜力。
以上原因成为增量市场瞄准中高端酒店产品的原因,而面对存量市场的繁荣庞大,中高端酒店产品亦成为老旧物业 " 爆改 " 的最佳选择。
当下这一时期,中国大量老旧酒店和商业物业面临更新需求,城市更新政策也为进一步为存量资产更新 " 爆改 " 加速。通过改造更新,大量单体经济型旧酒店转型成为中高端酒店,满足了更多人群的消费需求。" 爆改 " 旧酒店,实际上也就是中高端酒店的增量空间。多重因素的叠加,使得中高端酒店产品成为增量突围的 " 視窗 "。
大批单体酒店中小酒管被迫 " 下桌 "
市场的潜力是无限的,其规模、体量、数量、种类等可以不断增加。但特定的市场空间是有限的,这也意味着当酒店市场步入存量整合阶段,必定会伴随着大量酒店的 " 下桌 "。
显然,一面是国内各大头部酒店集团增量持续扩张,酒店集团疯抢 " 地盘 ";一面是国内酒店市场连锁化、品牌化趋势进一步增强,存量 " 厮杀 " 激烈,在国内头部酒店集团增量 " 狂飙 " 的背后,近 2 年内,一大批单体酒店及中小酒管由于整体抗风险能力较弱,不得不走向破产重整、倒闭关店程式。
据相关数据统计,近 2 年内一共倒闭了 3 万余家酒店,其中单体酒店占比高达 95%,其余部分则为中小型酒管。今年 2 月还没有结束,已有 20 家中小型酒管相继宣告破产。
以山东蓝海酒店集团为例,2025 年 1 月 18 日,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人民法院受理了山东蓝海酒店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东营蓝海御华大饭店有限责任公司、东营蓝海禧华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等 6 家蓝海集团旗下酒店公司的破产重整。
除此之外,2025 年以来,上海银湖酒店有限公司、苏州大蓝鲸酒店管理有限公司、青岛颐海兄弟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清云仙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也相继走向破产,国内中小酒管集团及单体酒店的处境不容乐观。
梳理这些走向破产重整的单体酒店及中小酒管,不难发现其都具有一定的共性,这些产品以经济型的商务酒店产品为主,在效率上不占优势,难以为投资人持续赋能。同时,这些产品也不具备鲜明的品牌特色,难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获得稳定的顾客。因此,当酒店市场进入存量竞争时代,头部酒店集团强势扩张下沉,这些因素严重挤压了单体酒店及中小酒管的生存空间。
越来越多的头部酒管集团察觉到了市场的动向,在增量市场不断挖掘发展新动力的同时,试图在存量改造市场分一杯羹。
以东呈酒店集团为例,面对酒店业 " 存量常态化 " 时代的激烈竞争,东呈集团推出的老店更新改造一站式解决方案 " 老店翻红计划 " 已经更新至 3.0 版本,助力超 600 家老店顺利实现业绩翻红。东呈集团旗下的柏曼品牌在存量改造领網域表现突出,其提供灵活的改造方案,把 " 存量酒店品质改造专家 " 的称号写进了自己的名片里。
华住集团旗下的星程酒店品牌,采用 " 重修复轻拆建 " 的半改造模式,对老旧酒店进行翻新,以较低成本提升业绩,成功案例如星程酒店宁波慈溪银泰城店。
除此之外,传统头部酒店集团也开始与区網域国资酒管之间进行结合。比如锦江国际联手贵旅集团合资组建酒管公司,首旅集团携手湘江集团子公司成立酒管平台、与湖北文旅集团联合开发当地中高端城市生活酒店,白天鹅酒管公司与湛江市城市发展集团合作促进当地酒店业发展等。
还有像艺龙酒管、丽之呈联盟这样的平台型企业,这类企业不断地通过其技术、系统等优势,整合中小酒管和单体酒店。
小而美酒店将成为未来消费者 " 心选 "
根据上述信息分析,目前倒下的单体酒店及中小型酒管多以经济型商务酒店产品为主,而国内的头部酒店集团也在通过持续加码中高端酒店产品寻求增量突破。如今,经济型酒店如今已经不吃香了吗?未来,中国酒店市场又需要什么样的酒店?
目前,国内酒店集团的格局是在 2000 年后起步并形成的,主要发展起源于经济型酒店板块。汉庭、7 天、锦江之星、如家等经济型连锁酒店品牌大都是在这个时期内创立的。这些品牌所属的集团,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如今也都成为国内前十的酒店集团。正是依靠经济型酒店,中国酒店集团才在世界酒店舞台上有了一席之地。
可以说,经济型酒店是中国连锁酒店体系的开创者,其成就了中国本土酒店集团的格局。经济型酒店不仅是中国大众出行的基础,也是酒店市场的基石。因此,无论中国酒店市场的格局如何变化,经济型酒店都依旧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根据空间秘探数据统计,华住酒店集团目前经济型酒店数量占其酒店总数量的比重约为 53%。这些经济型酒店主要以汉庭酒店为代表,汉庭酒店在经济型酒店市场中占据龙头地位,目前开店数量已经超过 4000 家,覆盖超过 1,000 个县级以上城市。
而锦江酒店集团目前经济型酒店数量占其酒店总数量的比重约为 41%,以锦江之星和 7 天为代表,目前国内有约 1060 家锦江之星酒店,遍布全国 340 余个城市。
同时,经济型酒店连锁化率仅为 32.49%,远低于中端酒店(55%)与高端酒店(43.25%)。参考发达国家酒店品牌 60% 以上的连锁化率,可供经济型酒店施展的天地还很广阔。因此,未来经济型酒店依旧会是国内各大头部酒店集团的发展重点。
但如今,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国内大多数的单体酒店以经济型酒店为主,其需要进行改造和翻新才能不被市场所淘汰。经济型酒店较低的连锁率导致了市场上经济型酒店产品质量的参差不齐。因此,很多人都将经济型酒店与快捷、廉价、低端做了对等,这个观点很明显不再适合未来的经济酒店标签。
经济型酒店的根本是塑造舒适性与便捷性,在配套上做减法,在基础功能与服务上做加法。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讲,经济型酒店需要更便捷以及更具时尚感,并且符合性价比。经济型酒店也需要有颜值和有服务,做到简约而不简单,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未来,性价比高的经济型酒店依旧会是大众出行的首选,因此,是消费者和市场需要经济型酒店,经济型酒店的发展与连锁率的提升也将塑造出 " 小而美 " 的经济型酒店产品,推动国内酒店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那么,中国酒店市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酒店呢?从消费者对酒店客房配套产品的关注转向 " 重体验、重品质、重便捷 "," 情绪消费 " 成为 2024 年酒店市场的 " 热词 ",不难看出消费者对酒店产品的需求转向品质化、细节化、智能化趋势发展。
除此之外,大众出行的主要目的多集中在出差、携家人出游上,因此以独特的定位、优质的服务、舒适的环境赢得广大消费者青睐的中高端酒店,也是大众出行的不二之选。
由此可知,无论是经济型酒店还是中高端酒店,连锁化和品牌化都将是未来国内酒店市场不可逆的趋势,向连锁化和品牌化不断看齐,以 " 小而美 " 为基本标准进行产品塑造,也将为中国酒店市场注入更多的源头活水。
2024 年,国内头部酒店集团增量狂飙,中国酒店业迎来了供给端的大爆发。而在这背后,酒店连锁化和品牌化的趋势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大量单体酒店及中小型酒店管理集团不断倒下。当中国酒店业从 " 规模时代 " 转向 " 品质时代 ",随着 2025 年一同到来的,还有各类型酒店品质更新这场 " 持久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