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互联网经验:本地生活的“铁王座”,大厂抢疯了,欢迎阅读。
文 | 听筒 Tech,作者 | 陈柯,编辑 | 饶言
本地生活的战场,在沉寂多年后,再度硝烟四起。
最激烈的对抗,市场都知道。自年初以来,京东和美团的对决,火药味颇浓。尤其是近日,京东和美团,更是直接隔空喊话,将战火引向新的高度。
毫无疑问,今年互联网公司的高喊高打,都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在互联网行业增长放缓的当下,本地生活成为巨头们争夺的一块高增长战场。
毕竟,这个坐拥超 3.5 万亿元的市场,每年线上渗透率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于整个电商行业及平台玩家而言,都极具诱惑力。
这导致,本地生活的战场正在上演这样的叙事:美团长期占据霸主地位,坐于 " 铁王座 " 之中;京东在今年直接进击,试图 " 复辟 ";饿了么按照既定路线行进;抖快(抖音和快手)也保持强势的争伐姿态,各占一隅;甚至,还有诸如滴滴等,奇袭侧翼、伺机而动。
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谁都想抢到那个 " 铁王座 ",战火日渐更新。在战场中,霸主的地位并非坚不可摧,崛起的新秀亦表现出惊人的实力,无论是防守、进击,亦或偷袭,都让战局变得扑朔迷离。
显然,本地生活已经进入深水区,新一轮行业洗牌或必不可免。谁在进攻,谁在防守?谁会倒下,谁将称王?这场关于流量、变现、生态比拼的征战,仍存变量,也远没有到达白炽阶段。
熟悉的 " 火药味 " 又回来了
互联网行业,已经很久没有如此激烈的火药味了。
一个事实是,本地生活的绝对霸主,外卖、到店酒旅业务市占率都接近 70% 的美团,正在遭受挑战。
众所周知的是,在这个战场,京东以高姿态直接撕开了正面冲突的口子。
对于外卖战场,京东不可谓不高调。今年以来,从重新整合到家业务,到集中发力七鲜,再到同一天发布品牌动态,"0 佣金拉商家、高单价抢骑手、靠补贴圈用户 ",京东高喊猛打,仅上线 60 多天,京东外卖就取得了日订单量破 500 万单的成绩(截至 4 月 15 日)。
随之而来,舆论战日益更新。比如近日,京东再次发表公开信,称 " 竞对公司玩起‘二选一’游戏,强迫骑手不接京东平台订单。" 京东还指出," 二选一 " 将直接降低外卖骑手 16-25% 的收入。
美团方则在当晚表示 " 系谣言 ",并在官方微信平台借用《倚天屠龙记》中九阳神功口诀反击," 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
这轮混战,作为上一轮外卖大战的另一位胜利方,饿了么虽没明面喊话迎战,实际也没躺平。
据业内人士告诉《听筒 Tech(ID:tingtongtech)》,借着大战視窗期,饿了么已卷向 AI 新赛道。
比如,3 月中旬,饿了么运用 AI 技术研发并上线了 " 全息盾 " 系统,进一步加强平台对于门店和商品的合规性治理。4 月初,饿了么面向商家侧全量发布商家入驻 AI 助手,让新商家的生意启动更智能、更简单。
实际上,从去年以来,饿了么就不断强调,依托阿里本地生活的生态,做 " 不一样的即时零售 "。比如,用支付宝做导流扶持饿了么,用高德的 " 地图 + 打车 " 服务去做本地生活。
不过,尽管阿里在本地生活布局最广,但也增强了整合的难度。如何在分散的业务中形成合力,仍是阿里本地生活需要解决的问题。
市场的最大变量,或来自抖快方面的入局。
某种程度上," 内容分发 " 直接彻底改变了本地生活的竞争逻辑。如抖音,通过 " 短视频 + 直播团购 " 打开到店餐饮和酒旅市场,并与外部平台合作布局外卖试点;再通过旅游种草,整体冲击了本地生活。
可以说,坐拥 6 亿日活用户,抖音正在用流量焚烧旧秩序。而内容驱动交易,成为传统本地生活玩家不可忽视的劲敌。
快手方面最近的动向,也被市场认为,是一位被低估的本地生活选手。
今年 4 月中旬,在快手本地生活聚力大会上,快手表示,2024 年,快手本地生活 GMV 同比增长 200%,其中新线城市(三线及以下城市)GMV 同比增长均超 220%;2024 年日均支付用户数量同比增长 100%。
而商家方面,以绝味鸭脖为例,2024 年绝味鸭脖入驻一年,成交用户就突破百万。
一定意义上,这个增长数据不低,也说明 " 擅长低调做事 " 的快手正在和抖音一样,利用流量和内容电商逻辑,生猛闯入这一阵地。
" 等待机会 " 的,何止这些玩家,市场上,拼多多和滴滴也在各自的领網域发力。可以说,一时间,为了争夺本地生活这场 " 权力的版图 ",能上桌的、该上桌的,都没落下。
为何再战本地生活?
10 年前,曾经的 " 外卖四巨头 " 经历一系列的合并收购,外卖行业最终回到了两大巨头(美团、饿了么)各自安好的局面。
10 年后,没想到的是,一众玩家,仍然坚持杀入本地生活的腹地。
诸多的分析认为,背后的原因在于,在诸多战场中,本地生活仍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据公开资料显示,本地生活预计有一个超 3.5 万亿元的市场,但渗透率却不足 30%。尤其是低线城市,数字化程度更低。也即是说,这里藏着确定性的增量市场。
而结合了 " 高毛利 " 与 " 高频消费 " 的属性,本地生活确实能赚到钱。
比如,无论是外卖、到店团购,还是酒旅等,这些业务都具备高频、刚需等特点,用户黏性强,变现效率高。以美团为例,根据财报,美团外卖业务毛利率一度近 30%,而到店酒旅也近 40%,远高于传统电商公司。
而最近几年,即时零售的加速,又给本地生活再加一把火。" 需要就要买到,买到就要用到 ",这种 Z 世代的新消费需求,让生鲜、商超、医药等品类的线上化率快速提升。
这也是缘何此前京东、阿里、美团,都在加码即时零售的原因。实际上,已然能看到的是,坐拥高频消费场景,美团闪购已经成长为美团继外卖后的又一增长故事。
实际上,本地生活的增量,也被以内容见长的抖快平台验证。
这两家平台,凭借短视频与本地生活的天然契合,一定程度上给行业建立了一个新的竞争秩序,也吸引着传统巨头再战本地生活。
比如,去年《晚点》就曾报道,抖音在 2024 年一季度的生活服务板块销售额已突破千亿元大关,较去年同期增速高达 100% 以上。而快手,在新线市场的增速同样超出市场预期。
在巨大的增量市场诱惑下,互联网的存量市场显得捉襟见肘。
在互联网大厂业务中,一个公认的事实是,互联网流量红利已经见底,包括电商、社交,文娱在内的传统业务增速几乎无一例外都在下降,大厂们迫切需要找到新的增长力量。
这也解释了京东这一传统电商巨头为何重返本地生活战场,诸多的观点认为,存量市场的压力,是促使其高调入局的原因所在。
在某头部外卖平台内部人士大力看来,如今的京东,在传统电商领網域,已经陷入困局," 物流、供应链和品质保障,仍是京东的核心优势,但用户增长乏力、内容生态薄弱、新业务变现力不足这些问题,确实亟待解决。"
更重要的是,京东只是重拾了旧战场。毕竟,京东凭借 " 供应链 + 即时配送 " 的组合,让它在耐用品即时零售领網域曾几乎无解。
而早在 2015 年,京东就先于美团闪购成立到家业务,正式开启了即时零售。去年,达达融入京东生态,原即时零售品牌京东小时达、京东到家整合更新为 " 京东秒送 "。
"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本地生活,确实是京东的最优解。" 大力这样分析," 坐拥达达 130 万骑手运力,京东一拳打向外卖市场,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另外,大力认为,行业的生态,除了平台的竞争之外,也是消费者用户用脚投票的结果。
诚如大力所言,在一些商家和消费者看来,即便是本地生活玩家诸多,但截至目前,没有一家平台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 " 多快好省 "。
比如,本地生活应用的初代用户,网龄超 15 年,坐标北京的强哥就告诉《听筒 Tech》," 不管是美团还是饿了么,都多多少少有一些不足。"
实际上,强哥也开始转战抖快," 尤其是餐饮和酒店的到店消费,传统平台价格不菲的套餐,在抖快花 200 多元就能团到,可以说,买到就是赚到 "。不过,强哥亦坦言," 这两个平台,可供选择的东西还是太少。"
强哥承认,他对平台并没有忠诚度," 哪里便宜,哪里体验感更好,就去哪里。"
而在大力看来,或许正是看到了消费者对场内玩家的诉求,也让平台觉得 " 有机可乘 "," 增量市场诱惑与存量争夺压力并存、用户需求分化倒逼服务创新等因素,这些都吸引了不同领網域的巨头,再战本地生活。"
谁的终极战场?
诚然,本地生活的增量,让玩家们集体杀入。
但必须正视的是,本地生活这个战场,历来就不好打。毕竟,本地生活是以时间、仓储和供应链铸就起的城墙,这在上一轮的外卖大战中已经得到市场的验证。
仅以外卖行业为例,壁垒比预想的都要高。
众所周知,外卖行业不仅需要极强的本地即时履约能力,对供给、需求、物流进行精细化的把控,还需要极高的地面能力。这也是为何此前诸多入局者在完成烧钱和补贴后,市场依然还选择老玩家。
这也解释了,在本轮本地生活的大战中,美团和饿了么,为何保持 " 清风自来 " 的底气。
而在大力看来," 本地生活市场的竞争格局仍在动态变化。今年,美团将持续守擂,饿了么静观其变,京东则在短时间内会持续加码。"
另一位外卖玩家内部人士亦对《听筒 Tech》坦言," 欢迎新入局者,但希望是良性的竞争,与其打口水仗,不如做技术和业态革新,去真正扶持商家。"
实际上,技术和业态的革新,无论对外卖巨头,还是电商公司来说,都是集体的焦虑。
《虎嗅》此前便这样报道," 每每最后打扫市场份额的,不是友商,也不是补贴,而是新技术和业态。"
另有一些分析也认为,暗自发力的抖快,或更具想象力。大力就告诉《听筒 Tech》," 毕竟,于市场而言,抖快的新业态,或成为行业最大的变量。"
此前,亦有媒体分析指出,短视频的到店团购业务已经威胁到外卖巨头的核心利润。比如,抖音在生活服务战场领網域,已经接连北部大区、南部大区,上线了一系列降低经营成本、扶持商家的政策。简言之,抖音拿出了流量和现金优势,手把手教商家入驻运营。
而快手方面,今年更自信地回答了进军本地生活原因,且提出 " 新线城市 +AI" 成为快手本地生活增长的引擎。同时,快手还依托可灵 AI 的优势,进行 AI 技术赋能。据透露,快手本地生活已经在 AIGC 赋能商家短视频、直播内容生产提效等取得成效。
比如,2024 年,已有超 1 万家本地生活商家率先探索通过 AI 工具提升经营效率。餐饮品牌花宝街鸡公煲,借助数字人进行 24 小时日不落直播,近一个月带动超总数一半的 GMV。
在大力看来,本地生活的趋势,也正在从 " 交易导向 " 转向 " 内容导向 "。如解决履约问题,抖快或可能颠覆传统本地生活巨头。
同时,激烈的竞争也可能导致部分玩家退出或合并。如持续亏损的公司,或被市场合并、清退。
更重要的是,在场的玩家必须意识到,这本地生活场战争,不仅是流量之争,更是生态、供应链和运营效率的全面比拼。
" 长期来看,供应链与履约能力决定胜负,精细化运营能力解决留存,而下沉市场拓展率则影响终局。未来可能没有输家,赢家也必须建立在内容、交易和履约等综合能力之上。" 大力表示。
在一位商家看来,他们并不在意最终胜出的是谁,他们更在意的是," 谁能真正为商家和消费者着想。"
而于消费者而言," 强哥们 " 则喜闻乐见战火的燃起。
" 毕竟,见惯了平台的坐地涨价,消费者并不欢迎一家独大。各个领網域,依托不同的属性,百花齐放,或许能让行业更加良性的发展。" 强哥表示。
" 凛冬已至,唯有适者生存。" 这不仅仅是一位观战者的观点。
可以预见的是,本地生活这场权力的游戏,战火仍将更新,谁最终能夺得 " 铁王座 ",可能需要子弹再飞久一会儿。
(文中均为化名。)
参考资料:《外卖 " 三国杀 ",饿了么为啥静悄悄?》,来源:虎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