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军事经验:欧洲大陆中心?最近备受争议的立陶宛有啥故事?,欢迎阅读。
▲硬货来了!52L战术装备包,
强装载啥装备都装得下,硬汉超爱!
《万国图志》是军武次位面全新打造的一个系列栏目,其灵感来源于中国明朝万历十二年(1584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与大明光禄寺少卿李之藻合作编制的《坤舆万国全图》,图中汇聚了当时中西方对世界地理的全部探索成果。
▲《坤舆万国全图》后世摹本之一
此图深受明神宗喜爱,下诏摹绘12份传于现世,原图现已遗失,属中国现存最早有完整经纬线的世界地图。《万国图志》每一期将会在全世界近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挑选其一,从历史、地理、人文、经济、外交、军事等多方面来科普,让你一篇文章搞懂一个国家。
立陶宛,一个波罗的海东岸的小国,却一直活跃在历史舞台上。虽然面积只有6.5万平方公里,人口也只有280多万,别看它小,这里可是一度孕育了欧洲最大的国家之一:立陶宛大公国。
▲立陶宛大公国时期,国土曾经覆盖白俄罗斯、乌克兰大部分地区,以及波兰、俄罗斯、拉脱维亚部分地区。
立陶宛的"性格"很鲜明:有点倔强,有点狡黠,还非常能折腾。无论是历史上当大公国时的辉煌,还是后来被邻国瓜分、被苏联吞并的苦涩,立陶宛都以"反骨仔"的姿态一次次站出来。
立陶宛的地理
地理位置上,立陶宛位于欧洲东北部,东邻白俄罗斯,南接波兰,西北临波罗的海,并且与北边的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并称为"波罗的海三国",其森林覆盖率接近40%,有"欧洲之肺"之称。
首都维尔纽斯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以其巴洛克风格建筑和悠久的历史闻名,尽管经济体量小,但立陶宛一直是个精明的小国。
如果说立陶宛是欧洲的一块绿宝石,那它的地理就是这块宝石的璀璨切面。这个只有6.5万平方公里的小国,比中国宁夏自治区略大点儿,地形可以说是"简单直白"。
▲立陶宛的地形,最高海拔不超过300米
立陶宛的80%以上是低地,地势平坦,只有南部和东南部有些起伏。全国最高点奥库斯托雅斯山,海拔294米,听起来像是个"小土包",但在当地人心中已经是"喜马拉雅山"了。
这种平坦的地势带来了丰富的农业资源,尤其适合种植谷物、土豆和甜菜,其中,土豆简直就是当地人的第二生命,甭管是煎、煮,还是做成有名的"立陶宛土豆布丁",都是当地人的心头好。
立陶宛的土地肥沃,尤其是东南部的黑土区,为农业提供了绝佳条件,出产的牛奶和奶酪不仅占据了本国人的餐桌,还出口到全世界。
▲立陶宛的特点是平原、河流、湖泊、沼泽、森林景观
立陶宛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夏天平均温度大约17℃,非常凉爽,冬天气温常常在-5℃左右。
立陶宛的森林覆盖率接近40%,算是欧洲比较高的水平,在南部地区,广袤的沼泽和湖泊构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这里栖息着许多濒危的鸟类和哺乳动物,包括立陶宛的国鸟——白鹳。
▲涅曼河
立陶宛最有名的河流是涅曼河,这条全长937公里的河流在境内流过数百公里,把这个国家"劈"成两半,涅曼河不仅是灌溉良田的生命线,也是重要的航运通道,曾是历史上各方势力争夺的战略要地。
除了涅曼河,立陶宛还有大大小小约2900条河流,外加超过6000个湖泊,堪称"水世界",在国家公园和保护区内,比如奥克什塔依蒂亚国家公园,就分布着湖泊群,被誉为"欧洲的小瑞士"。
▲欧洲大陆的中心
有意思的是,立陶宛还有个特别的地理称号——欧洲大陆的几何中心。1989年,法国地理学家经过估算陆地边界后,确定欧洲的地理中心位于54°54′24″N 25°19′12″E。此位置在立陶宛一个叫"吉里贾村"的地方。
▲欧洲中心位置建立的一座纪念碑。
立陶宛的历史
立陶宛的历史可以用一个词概括,那就是折腾。这个面积只有6.5万平方公里、人口不到300万的小国,地处欧洲东北部,看似不起眼,却曾一度是欧洲"最大国家"的心脏,又频繁倒向不同阵营。
"立陶宛 Lithuania "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是在公元1009年,当时有一些文献提到:一名知名的主教在俄罗斯和立陶宛边境被杀死。
▲奎德林堡年鉴(提及立陶宛)
在13世纪之前,立陶宛这片区網域一直处于部落阶段,曾经遭受维京人的袭击,1253年,明道加斯大公统一立陶宛,并宣布成立"立陶宛王国",一跃成为中欧地区的重要势力,不断向外扩张。
▲1569年波兰立陶宛合并为联邦
后来立陶宛人的野心越来越大,1386年,立陶宛大公约盖拉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选择和邻国波兰联姻,同时改信天主教,1569年两国组成了波兰-立陶宛联合王国。
▲立陶宛最鼎盛时期的版图
结果,原本还是异教国家的立陶宛,一夜之间变成了天主教国家,此时金帐汗国衰落,基辅罗斯分裂。凭借精明的联姻、战争和外交手段,波兰-立陶宛联邦在16世纪一度把领土扩张到从波罗的海一直延伸到黑海,在16至17世纪,它是欧洲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
不过,由于地处欧洲文明与东正教世界、蒙古入侵的交界处,立陶宛长期面对来自西方的十字军和东方的金帐汗国的双重夹击,于是,立陶宛人就形成了这样的行事风格:灵活站队,活着就好,这就难免会让人评价为"墙头草"。
18世纪末,立陶宛的"好运"开始用尽,国力衰弱,内部冲突不断。领国的沙俄、普鲁士和奥地利三国决定瓜分立陶宛,分别声称拥有该国的部分领土。最终大部分被沙俄吞并。
▲1916年,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抵达被德国占领的维尔纽斯地区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立陶宛测试了多种选择:起义、与德国合作、与沙俄合作、加入波兰、在沙俄境内自治,最后都没成功。
1918年德国即将战败,沙俄已经被苏联红军击败,此时无人顾及立陶宛,立陶宛宣布独立,并击败了前来试图收回土地的苏联红军。
在一战二战中间的空白期,立陶宛并没有团结稳定的发展起来,而是陷入了政府派系之前的斗争,双方发生多次政变,混乱不堪。
1939年德国和苏联联手吞并波兰,德国向立陶宛发出最后通牒选择:1割让部分领土。2德国进攻立陶宛。立陶宛选择了第1项,割让的领土让立陶宛失去港口和三分之的工业。
▲苏军进入立陶宛
随后苏联也向立陶宛发出最后通牒选择:1同意苏联在立陶宛驻军,并割让部分领土。2不同意的话,苏联将会发动灾难性冲突。
立陶宛选择了第1项,苏联马上在立陶宛多地驻军,并在第二年发动议会选举,让立陶宛成为了"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并成为苏联的一部分。
▲1940年立陶宛的人民议会议员来到莫斯科,要求立陶宛加入苏联
1941年德国闪击苏联,立陶宛的地下组织马上组织起义脱离苏联,成立临时政府,不过德国并不承认,仅存在43天就被赶走。立陶宛被并入了德国的奥斯特兰总督辖区,并组织了大规模屠杀立陶宛犹太人的政策。
▲德军进入立陶宛
被德国占领期间,立陶宛有人组织2万人的"立陶宛国家队",对抗当地的苏联游击队和波兰游击队,当德国即将战败时,又与德军产生矛盾。当苏联进攻到立陶宛时,立陶宛的反抗组织开始进入森林打游击。
立陶宛虽然再次被吞并,但立陶宛人并没打算真正接受,在1944年至1953年,立陶宛的森林中活跃着成千上万的"森林兄弟"游击队,对抗着苏联的围剿。
▲抵抗苏联的立陶宛游击队
时间快进到1980年代末,苏联的统治开始松动,立陶宛人就又活动起来了,1989年8月,约200万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的民众,手拉手组成了一条超过675公里的"波罗的海之路",向世界展示他们的独立决心,堪称人类史上最壮观的示威之一。
▲波罗的海三国的游行人员手拉手组成675公里的人墙
1990年立陶宛再次"带头闹独立",成为第一个宣布脱离苏联的加盟共和国,虽然苏联军队试图镇压,但最终不得不在国际舆论和内部压力下承认了立陶宛的独立,打响了东欧剧变第一枪。
▲立陶宛是第一个从苏联解体出来的
经济资源
在苏联时期,立陶宛是一个典型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加盟共和国,工业和农业都为苏联服务,比如制造机械、加工食品和养奶牛。
但随着1990年独立,立陶宛迅速告别了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这种转变相当剧烈,却也十抽成功。
尤其是2004年加入欧盟后,立陶宛的经济彻底融入了西方体系,不仅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还得到了欧盟的资金支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现代化。
▲三国中立陶宛的GDP是增长最高的
立陶宛的经济结构可以用"传统与现代并存"来形容。工业作为立陶宛经济的重要支柱,占GDP的20%以上,食品加工、化工、电子和机械制造是主要行业。
凭借苏联留下的遗产,立陶宛在激光技术领網域的出口额占全球市场的10%以上,90%的世界顶级大学及其他机构都在使用立陶宛制造的激光设备,世界上首个可调谐波长激光器便是由立陶宛科学家研发,实力不容小觑。
▲立陶宛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高强度激光系统
农业只占GDP的3%左右,主要种植谷物、土豆和甜菜,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加上欧盟的农业补贴,立陶宛农民不仅过得不错,还能时不时出口优质的谷物和乳制品。
服务业如今占立陶宛GDP的60%以上,由于这里监管政策宽松、人才储备丰富,吸引了众多国际金融科技公司设立分支机构,所以立陶宛就有了"欧洲金融科技中心"的称号。
立陶宛地处欧洲东部,与俄罗斯、白俄罗斯和波兰接壤,靠近波罗的海,这样的地理位置让它成为"东西方贸易的桥梁",港口城市克莱佩达就是波罗的海沿岸的重要物流枢纽。
能源是立陶宛的"命门",过去,它对俄罗斯的能源进口依赖严重,但近年来积极推动能源独立,建成了自己的液化天然气接收站,还致力于发展可再生能源,所以这个问题略有缓解。
不过,立陶宛除了拥有以上产业,还有一项特殊行业也很引人关注,那就是色情行业,所以立陶宛在网上也被称为"欧洲淫窑"。
前段时间,知名纪录片博主"冒险雷探长"去立陶宛旅游时提及了这个行业特色,并采访了立陶宛当地人的看法,当地人好像确实对这一行见怪不怪。
这番言论遭到一名嫁到立陶宛的华裔女性在抖音上发视频反驳,并恶骂雷探长为"恶臭男"。双方开始进行视频论战,引发网友讨论并上了热搜。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立陶宛确实色情行业发达,甚至有20%的色情行业人员是未成年人。立陶宛官方实际上对这种情况的发生持默许态度,对于他们来说,或许只是为了能够缴纳更多税款,从而充实国库。
总的来说,立陶宛经济特点可以总结为"小而精",作为一个高收入国家,2022年的GDP约为654亿美元,人均GDP超过2.3万美元,接近葡萄牙的水平,这对于一个曾经的苏联加盟共和国来说,已经算是奇迹了。
立陶宛的政治
立陶宛在历史上有许多"反骨"操作,让它看起来像个"小刺头",但这些操作的背后其实是小国在大国夹缝中求生存的策略,都有着深刻的政治与地缘背景。
由于沙俄、苏联长期的占领和统治,立陶宛的民族心理逆反性极强,因此独立后的立陶宛几乎毫不犹豫地站在了西方阵营的一边。
在对俄罗斯的态度上,立陶宛主打一个"寸步不让",乌克兰危机以来,立陶宛就是最早向乌克兰提供军事和人道主义援助的国家之一,还积极推动欧盟和北约的对俄制裁。
2022年,立陶宛更是禁止俄罗斯商品通过克莱佩达港转运,并限制加里宁格勒的货物运输,引发了俄罗斯的强烈反应。
作为北约东翼的前线国家之一,立陶宛一直推动北约在波罗的海地区部署更多军事力量,2022年,北约在立陶宛增派了驻军,部分原因就是立陶宛的积极游说。
这其实就是因为立陶宛清楚地知道,只有靠近北约和欧盟,才能让自己在这片"火药桶"一样的区網域活下去。
而为了靠近北约和欧盟,立陶宛也在不停地缴纳投名状,像2020年白俄罗斯大选争议后,立陶宛成为白俄罗斯反对派领袖季哈诺夫斯卡娅的避风港,并大力呼吁国际社会对卢卡申科政权施压。
2021年,立陶宛还允许台湾以"台湾"名义设立驻立陶宛代表处,成为欧洲首例,结果激怒了中国大陆,导致两国关系降至冰点,立陶宛甚至遭遇经济制裁。
▲立陶宛总统吉塔纳斯·瑙塞达
立陶宛的种种"反骨"行为,其实与它的政治制度密切相关,立陶宛实行的是议会制,政治结构跟很多欧盟国家差不多。
立陶宛的国家首腦是总统,由全民选举产生,任期五年,可以连任一次,立陶宛的议会叫赛马斯,共有141名议员,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每届任期4年。
其中,71名议员按选区产生,另外70名由全国投票以比例代表制产生,一个政党需达到5%的得票比例门槛,政党联盟需达7%,方可进入议会。
议会负责立法和监督政府工作,总理由总统提名,需经议会批准,内阁则负责掌管国家的日常事务,尤其是经济和内政。
在选举中,政客们必须迎合选民的情绪,而反俄、支持自由和捍卫主权这些议题,往往能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换句话说,"反骨"正是顺应民意的表现。2019年总统选举时,瑙塞达提出"捍卫立陶宛利益"的竞选口号,最终赢得了广泛支持。
这也说明立陶宛选民认同一种"主动进取"的外交策略,而这种态度直接塑造了国家的国际形象。未来的立陶宛,可能仍然会继续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展现出"小而硬"的风格。
立陶宛的军事
立陶宛军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8年,那年2月16日立陶宛宣布独立后,该国国防部于11月23日就发布了建军命令,然后,立陶宛的军队就在分阶段撤退的德国军队的主持下建成了。
▲1919 年 8 月,立陶宛陆军第一步兵旅在乌斯特罗内的总部
这支新生的军队一出生就投入到了三场战争中,和苏联、西俄罗斯志愿军、波兰打得火热,虽然立陶宛赢了两场,但最终还是败给了波兰,首都维尔纽斯也因此被波兰占领。
随着冷战结束、苏联军队撤出立陶宛,立陶宛武装力量在1992年11月19日恢复。当时,以瑞典为首的西欧国家没少帮忙,廉价出售和赠送了不少武器装备。
但要说立陶宛军队的现代化改造,那还得从2001年说起。那一年,立陶宛下血本购买了美国的FGM-148"标枪"反坦克导弹和FIM-92"毒刺"便携式地对空导弹。
但是光有武器还是不够,为了在大国的夹缝中求得生存,立陶宛早早地就盯上了北约,于1994年就开始申请,最终在2004年如愿以偿。
立陶宛军队的核心是几乎全套德械的陆军,一共只有三个旅和一支志愿军部队。从步枪到装甲车坦克基本都是从德国进口的高級货。
▲北约联合军演中的立陶宛军队
立陶宛主力是"铁狼"第1机械化步兵旅,该步兵旅下辖3个机械化步兵营和1个炮兵营。另外第2步兵旅有3个摩托化步兵营和1个炮兵营,第3轻步兵旅是预备役部队。
这个"铁狼"称号是1992年由总统授予,与维尔纽斯的建城传说有关,也是这座城市的象征之一。"铁狼旅"的装备中,起初苏式装备与美国、西欧各国装备并存,直到2006年底,才被改造成完全符合北约标准的常备快速反应旅。
▲使用德国HK G36CA步枪的立陶宛士兵
立陶宛的空军和海军基本为零,海军只有几艘英国几十年前的二手扫雷舰,以及丹麦的巡逻艇。空军一架第四代战斗机都没有,只有几架运输机和直升机。
不过,立陶宛政府倒是不焦虑,因为他们把空網域巡逻的任务交给了美国和北约成员国。立陶宛第四大城市希奥利艾的国际机场,现在就是北约防空快速反应警报的应用基地。
▲希奥利艾机场上的军机
北约各国的战斗机部队每四个月轮岗一次,负责波罗的海三国的空網域巡逻。这可比立陶宛自己养一堆战斗机划算多了,同时还能向外界传递了"北约保护波罗的海三国"的信号。
如今的立陶宛,在政治上那是紧跟北约大佬,欧盟圈子里也是混得风生水起,经济上更是"精打细算"的高手,出口贸易做得溜溜转,尤其是IT和金融,简直就是立陶宛的"摇钱树"。
不过立陶宛得明白,在大国之间左右逢源可以,小而精没问题,但别在大国之间玩火,不然到时候真容易惹火上身。